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1929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午第节

九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主备教师

张玉田

协备教师

教学内容

17、智取生辰纲

课型

精讲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

渗透德育

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一度备课)

个性思考部分(一度备课)

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

播放歌曲《好汉歌》

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

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

二、走近作者,了解作品

本文选自《水浒》第十六回。

作者施耐庵(1296~1370?

),元末明初小说家。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三、默读课文,感知情节

1.检查预习

⑴给加点字注音

趱行zǎn虞候yú嗔怪chēn尴尬gāngà厮sī

朴刀pō恁地nèn怨怅chàng兀的wù怄òu

芥菜jiè忒tuī舀酒yǎo罗唣zào聒噪guō

晁盖cháo三阮ruǎn省得xǐng兀的wùdì勾当gòudàng

庵ān喏喏连声nuò剜口割舌wān面面厮觑qù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自己的发现或疑问记录在课本上。

小组交流。

⑵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示例:

本文叙述了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蔡京的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夺走的故事。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按小说故事情节发展把文章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

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

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

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

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

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五部分:

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

暗线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明线:

杨志押运生辰纲。

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

晁吴智取生辰纲。

定计——施计——劫纲

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是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板书设计

明线:

杨志押运生辰纲。

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

晁吴智取生辰纲。

定计——施计——劫纲

学生出勤:

应到实到作业布置:

字词

教研组长检查时间:

年月日签字:

教导处审核时间:

年月日签字: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午第节

九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主备教师

张玉田

协备教师

教学内容

17、智取生辰纲

课型

精讲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

渗透德育

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一度备课)

个性思考部分(一度备课)

一、矛盾冲突,推进情节

矛盾冲突是推进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细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二、环境描写,韵味无穷

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起什么作用。

(1)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2)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3)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4)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

自然环境:

描写天气酷热,是为下文写众人行动困难,军士买酒解渴等埋下伏笔。

描写黄泥冈上松树林内柳阴,是为了交代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

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代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三、精读课文,我来说“智”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其“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后明确:

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

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

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

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

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

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

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

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

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

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

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

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

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

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

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

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讨论后明确:

杨志并非无“智”。

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

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既然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讨论后明确:

⑴晁盖、吴用计策高妙,无懈可击。

⑵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杨志也确有“不智”之处。

⑶梁中书“用”人却“疑”,只用其“艺”而不信其“人”派老都管、虞侯跟随。

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4.小说中以“智”对“智”,这样安排情节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讨论后明确:

这样安排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了艺术效果。

四、品味人物,把握形象

杨志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那他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明确:

杨志的性格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是精明能干,知道社会环境,知道根据地形来安排行路时间;另一方面却又粗暴蛮横,不知道关心属下,不知道分担责任,不知道利用人心,这是他性格中的最大缺点。

因为有了这一致命的缺点,所以他的遭遇只能是从失败走向失败,哪怕他有“博个封妻荫子”的愿望,但结果只会事与愿违,同时他的性格中还有可悲的阴暗面,忍辱求全,随遇而安。

五、教学小结

《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静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

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板书设计

明线:

杨志押运生辰纲。

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

晁吴智取生辰纲。

定计——施计——劫纲

学生出勤:

应到实到作业布置:

1.字词抄写,作业本。

2.课外阅读《水浒传》的其他章节。

 

教研组长检查时间:

年月日签字:

教导处审核时间:

年月日签字:

教学反思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午第节

九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主备教师

张玉田

协备教师

教学内容

18、杨修之死

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故事的梗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领会作品的感情倾向,发表自己的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

评价历史人物。

渗透德育

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度备课)

个性思考部分(一度备课)

一、导入:

1.欣赏《三国演义》篇首词《临江仙》。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简介作品及作者: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重点叙述了魏、蜀、吴三国互相征战的历史故事。

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周瑜、黄盖、夏侯惇等众多人物形象,其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广远。

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的思想感情。

  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

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2.请学生说出其中熟悉的情节以及作者。

  (如:

“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赔了夫人又折兵”、“千里走单骑”、“三顾草庐”、“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等等。

  3.介绍有关杨修的资料。

  ▲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

博学多才,思维敏捷。

  二、新课学习:

  

(一)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庖官( )恃才放旷( )诈败( )食讫( )

麾军( )夏侯惇( ) 潛害( )绰刀( )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适庖官进鸡汤(  )  ②数犯曹操之忌(  )

③人皆不晓其意(  )  ④不如其意(  )

⑤植然其言(  )    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  )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第___回,作者____,名本,号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简介作者:

  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

“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二)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杨修因何事而被杀?

  △指导学生完成下列板书:

  ▲(教师补充)政治原因:

杨修已深深地巻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宫廷斗争之中,他竭力辅佐曹植争做曹操的接班人,反动曹丕继位。

在曹操选定曹丕▲政治原因:

杨修已深深地巻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宫廷斗争之中,他竭力辅佐曹植争做曹操的接班人,反动曹丕继位。

在曹操选定曹丕继位后,为免却国家将来出现争夺帝位的内乱,杀杨修是必然的事。

  (三)了解杨修的性格特点。

  讨论: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则可)

  1.杨修该死吗?

如果你是曹操,会不会杀杨修?

为什么?

  2.杨修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难道他没有意识到他这样做会招来杀身之祸吗?

那他为什么还这样做?

  3.杨修之死这件事给我们在待人处世方面怎样的启示?

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

  (四)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

(侧重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1.请根据课文的描写,说说曹操的性格特点。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

众官告免。

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

……操带伤归寨:

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

方忆杨修之言,随将杨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2.请根据《世说新语•容止》中的描写,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参考)曹操:

阴险奸诈、虚伪残暴、心狠手辣、妒贤嫉能

  3.比较:

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

  ①读一读曹操的两首诗: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②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非常重视人才,胸襟广阔。

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到一定的作用。

他领导的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用多的战役。

他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后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4. 讨论:

你想如果曹操还活着,看了《三国演义》,他会对罗贯中说一句什么话?

  三、小结:

  1.透过具体事件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四、作业:

阅读《三国演义》与杨修有关的章回(第六十回和第七十一回),探讨杨修如果生活在今天会有怎样的结局,写一个150字左右的段落,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曹操:

阴险奸诈、虚伪残暴、心狠手辣、妒贤嫉能

学生出勤:

应到实到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其他章节。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检查时间:

年月日签字:

教导处审核时间:

年月日签字: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午第节

九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主备教师

张玉田

协备教师

教学内容

19、范进中举

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本文以鲜明的对比实现高妙的讽刺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习运用“比较法”阅读分析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分析重要人物范进和胡屠户的人物形象。

2、难点:

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渗透德育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度备课)

个性思考部分(一度备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吗?

是啊,“学而优则仕”,规定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门槛。

有诗曰: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等。

然而,很多人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也有人美梦成真,踏上了富贵之路。

天翻地覆的变化,却实让人吃惊。

更有甚者,中举了,人却疯了,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带着对封建科举的思索,借吴敬梓的眼睛,让我们一同走进《范进中举》吧!

以人观社会,以人感受科举。

(板书课题)

二、作家及作品介绍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他出身于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但一直未中举人。

考场失意,家庭变故,使他在与官僚士绅交往中看透了封建科举制度,这些对他创作《儒林外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林外史》是古典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

是吴敬梓的代表作。

全书故事情节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即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语言准确、精练而富于形象性,讽刺手法尤为突出。

它可与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抗衡。

三、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出示课件)

1.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欣赏课文朗读,整体把握文意。

(2)老师提示,引导学生应积累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

2.整体感知

教师提问:

小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写了哪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明确:

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

事件——贺喜、卖鸡、发疯、挨打、送钱送房

3.梳理结构

找两位同学概述故事情节

(1)以范进为中心理清结构

(2)以胡屠户为中心理清结构

明确:

(1)①挨骂 ②卖鸡 ③发疯 ④挨打⑤受赠

  

(2)①痛骂 ②贺喜  ③治病  ④躲官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感知范进形象,深入理解其典型意义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多媒体显示。

(1)读1-2段,思考:

范进中举前的家境和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2) 读(3-12)段,思考:

范进中举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3)中举对范进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可为什么发疯呢?

这意味着什么?

明确:

(1)家境贫寒:

每日小菜饭、不知猪油味、饿了二三天、乡试无盘费。

地位卑微:

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2)家中的经济情况明显好转,邻人争相送礼,胡屠户也送酒送肉,张乡绅送银送房。

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众乡邻口口声声“范老爷”,胡屠户称他“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前来拜会,称兄联谊。

中举前,称胡屠户为“岳父”,且唯唯诺诺,忍气吞声,甘受辱骂;中举后,称胡屠户为“老爹”。

这种变化说明了范进虚伪事故。

(3)范进从20岁到54岁才中了秀才,邻里的揶揄、胡屠户的辱骂,他内心压抑着一种不平之气,但他又相信命运,自安于卑微屈辱的地位,时时盼望中举。

中举了,他那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的一切欲望和自尊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无法承受,故喜极而疯。

说明了范进利欲熏心,可悲可叹,更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精彩之处------范进发疯

教师布置:

阅读第五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疯态的?

明确:

(1)多层次细节描写。

喜极而疯的过程分为四层:

昏厥 疯跑 跌倒 疯走集上。

(2)细节渲染。

动作:

拍手、踹、笑;神态,笑的表情;语言“我中了”。

拍手、笑印证了喜极而疯;“我中了”体现了他念念不忘科举。

(3)侧面烘托。

老太太的慌、报录人和邻居的表情、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等,处处衬笔都突出了中心人物:

范进。

3.教师提问或多媒体显示。

(1)总结范进这一形象的特征。

(2)根据范进的语言,简述范进对科举的态度。

明确:

(1)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

热衷功名,深受封建文化毒害。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坦然同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新贵及特权阶级的人员。

(2)他热衷功名①坚持参加考试。

②有一处细节也可看出,即冷静地去买鸡,可一见中举却疯了,鲜明的反常行为,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教师总结:

总之,封建科举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中举前的范进则是典型的例子,同时也使及第者飞黄腾达,张乡绅和中举后的范进即为例证。

它任意摆布一个知识分子的命运,造就了一大批死读书,读死书的人物,它毒化了整个社会,扭曲了人们的灵魂。

一个社会文化人没有了人格,整个社会则会缺钙,就会丧失良知。

缺乏良知,何来真诚?

缺乏良知和真诚,这样的社会是令人恐怖的。

这也许就是范进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五、分析众生相,深入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探究典型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

   (多媒体显示: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明确:

胡屠户:

是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小人。

他对范进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中举前百般奚落、辱骂,中举后阿谀奉承、粗俗不堪,势利至极。

众乡邻:

中举后殷勤献礼,奔走效劳。

中举前,冷淡与漠视。

如范进参加乡试家里饿了两三天,发榜早晨断粮,却没有一位乡邻过问帮忙,充分显示了他们嫌贫爱富、趋炎附势。

张乡绅:

中举前不屑一顾,中举后却竭力拉拢他,充分显示了其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特点。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者巴结讨好,而对贫穷落魄者冷漠无情。

这说明了科举制度毒化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的不良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