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4 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2185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14 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语文14 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14 答案.docx

《语文14 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14 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14 答案.docx

语文14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试题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行辈(xíng)怅惘(wǎng)绅士(shēn)凫水(fú)

B.归省(xǐng)絮叨(xù)撺掇(duo)争讼(sòng)

C.糜子(měi)斡旋(wò)幽悄(qiǎo)蕴藻(yùn)

D.恬静(tián)羁绊(jī)烧灼(zhuó)冗杂(chén)

2.(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3.(2分)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④①③⑤②B.①③⑤④②C.③⑤①④②D.④①③②⑤

4.(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这些诗歌按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B.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集、诗人、学者,著有诗集《春水》,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D.《海燕》的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他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初中毕业之际,我和你的夕阳下的合影,我一直视若珍宝,惠存至今。

B.一向心高气傲的她,面对老师的诘问,竟然没有丝毫反驳,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C.弟弟和妹妹在我的劝导下,一人摆弄变形金刚,一人摆弄洋娃娃,各得其所。

D.公司项目的几项难题,困扰我们许久,今天听了专家的一席话,真是恍然大悟!

6.(4分)名著阅读

你(傅聪)的中文还是比英文强,别灰心,多写信,多看中文书,就不会失去用中文思考的习惯。

你的英文基础不够,看书太少,句型未免单调。

任何艺术品都有一部分含蓄的东西,在文学上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西方人所谓betweenlings(弦外之音)。

作者不可能把心中的感受写尽,他给人的启示往往有些还出乎他自己的意想之外。

绘画、雕塑、戏剧等等都有此潜在的境界。

不过音乐所表现的最是飘忽,最是空灵,最难捉摸,最难肯定,弦外之音似乎比别的艺术更丰富,更神秘。

因此一般人也就懒于探索,甚至根本感觉不到有什么弦外之音。

其实真正的演奏家应当努力去体会这个潜在的境界(即淮南子所谓“听无音之音者聪”,无音之音不是指这个潜藏的意境又是指什么呢?

)而把它表现出来,虽然他的体会不一定都正确。

能否体会与民族性无关。

从哪一个角度去体会,能体会作品中哪一些隐藏的东西,则多半取决于各个民族的性格及其文化传统。

甲民族所体会的和乙民族所体会的,既有正确不正确的分别,也有种类的不同,程度深浅的不同。

我猜想你和岳父的默契在于彼此都是东方人,感受事物的方式不无共同之处。

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往往相似。

你和董氏兄弟初次合作就觉得心心相印,也是这个缘故。

大家都是中国人,感情方面的共同点自然就多了。

①(2分)《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很多方面。

在选文中,傅雷主要与儿子讨论了哪类话题?

请再从原著中举出一类傅雷与儿子探讨的话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分)结合选文,试分析写信者傅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7分,每空1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小石潭记》一文中写树、蔓优美姿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2分)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①绳,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④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中:

符合、合于。

②輮:

使……弯曲或伸直。

③槁,枯。

暴,同“曝”,晒干。

槁暴,枯干。

④砺:

磨刀石。

8.(2分)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其/此之谓乎

C.学/不可以已D.其/曲中规

9.(4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

②学学半(________)

③学不可以已(________)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________)

10.(2分)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虽有嘉肴②虽有槁暴

B.①故曰:

教学相长也。

②两狼之并驱如故

C.①不知其善也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①《兑命》曰:

“学学半。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2分)找出(甲)(乙)选段中表达作者主要看法的句子。

(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

有二男,而前妻四子。

文矩为安众①令,丧于官。

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②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

或谓母曰:

“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

”对曰:

“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

”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③密。

兴病愈,呼三弟谓曰:

“继母慈仁,出自天受。

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虽母道益隆,我等过恶亦已深矣!

”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

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彰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令其修革。

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

临终敕诸子曰:

“吾弟伯度,乃智达之士。

所言薄葬,其义至矣。

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与俗同,增吾之累。

”诸子奉行焉。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注释)①安众:

县名。

②字:

哺育、养育。

③笃(dǔ):

忠实。

13.(2分)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A.使其自迁善也迁:

改变、变化B.或谓母曰或:

或者、或许

C.状己之过过:

错误、过失D.临终敕诸子日敕:

命令、训诫

14.(2分)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

(2)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15.(3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程文矩妻的美德?

三、现代文阅读

(17分)课内精读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16.“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

为什么?

(3分)

 

17.“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2分)

 

18.什么是泛大陆?

(2分)

 

19.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分)

 

20.“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那时指什么?

(2分)

 

21.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6分)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阅读《总与一缕炊烟有关》,回答问题。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写下这题目。

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

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②时间往往是黄昏。

彩霞满天,或傍晚。

薄暮冥冥。

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

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

而那时。

最迫切的意愿。

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

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

并且歌唱。

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佘烬中,默默地守望着。

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

“吃饭了噢。

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

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顷,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

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

“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⑤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

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

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

“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

”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

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⑥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

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

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

⑦母亲就只好更累了。

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刷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

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

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⑧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

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

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⑨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

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

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

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⑩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

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

举著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

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

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

用不着那样的。

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

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

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

⑪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

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

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

“开饭啰,开饭啰!

”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莱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

“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⑫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

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

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

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⑬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

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

饭莱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

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

⑭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

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

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

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

⑮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

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

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

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

⑯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⑰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

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21.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6分)

 

23.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

请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语句。

(3分)

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24.下列对文章的品鉴,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文章第⑮~⑰段卒章显志,点明了写作目的,揭示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作者的情感。

B.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标题,表明文章写作的是“与炊烟有关”的人和事,有揭示内容和主题的作用;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C.本文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形象,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D.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实景首尾呼应。

E.母亲来到“我”这里,吃饭时仍然小心客气地坐在“挂角”的位置,这让“我”黯然神伤。

25.学习本文,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举一例说说父母(或亲人)怎样关爱你,你将如何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4分)

 

四、作文

26.(40分)成长路上,有花团锦簇,也有断壁残垣;有星月满天,也有狂风骤雨……这一道道风景让你历经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泪水与汗水……但每经历一处风景,你就会拥有一份宝贵的阅历,人生将会多一份精彩。

请以“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

要求:

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⑵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⑶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项中“行”应读“háng”;C项中“糜”应读“méi”;D项中“冗”应读“rǒng”。

B项全部正确,故选B。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把“只要”改为“只有”即可。

B.残缺宾语。

在句末加“乐章”。

C.一面对两面。

去掉“能否”。

故选D。

3.A

【解析】

【详解】

排列句子顺序,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

本题要说明的中心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故④句排首位;①句“这是为什么呢?

”紧接着引出对原因的阐释,排在第二位;③句“因为”承①句,排第三位;⑤句“另外”是对第二个原因的阐释,排第四位;②句“所以”是对全段进行小结,放最后。

故排序为④①③⑤②。

答案选A。

4.B

【解析】

试题分析:

A应该是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各类诗歌305首。

C诗集《春水》的作者是冰心。

D《海燕》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5.A

【解析】

【详解】

A.“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用在此处不合适。

故选A。

6.在这一封信中,傅雷主要与儿子讨论艺术的话题。

在原著中,傅雷与儿子探讨的话题还包括:

如何学会理财、处理感情婚姻问题、如何劳逸结合、如何做人等话题。

傅雷是一位对艺术有很深的造诣,对事物极富理性且有独到见解,关心儿子且善于引导教育儿子的父亲。

【解析】

【分析】

【详解】

(1)考查对笑柄内容的理解。

文章从傅聪的中英文对比说起,讨论了“艺术”的话题——傅雷论述了自己对于“弦外之音”的独到见解来引导和教育儿子。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用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与儿子探讨的话题很多——如何学会理财、处理感情婚姻问题、如何劳逸结合、如何做人等话题。

如:

“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信中写到:

“总而言之,理财有方法,有系统,并不与重视物质有必然的联系,而只是为了不吃物质的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正如日常生活有规律,并非求生活刻板枯燥,而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来做些有用的事,读些有益的书,总之是为了更完美的享受人生。

(2)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你(傅聪)的中文还是比英文强,别灰心,多写信,多看中文书,就不会失去用中文思考的习惯”以及傅雷在文章第2段论述了自己对于“弦外之音”的独到见解,极富理性,并以此对儿子进行劝勉,充分体现了傅雷是一位关爱儿子、对艺术有很深的造诣的好父亲。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7.城阙辅三秦同是宦游人欲济无舟楫徒有羡鱼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解析】

【分析】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阙、宦、游、楫、羡、涯、翠蔓、摇缀、披拂、窈窕、逑、蒹葭”等字词容易写错。

8.D

9.①味美②教导③停止。

④过错

10.A

11.

(1)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

(2)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12.【甲】教学相长。

【乙】学不可以已。

【解析】

【分析】

8.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D.句意:

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停顿应为:

其曲/中规。

故选D。

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

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旨,味美。

(2)句意为: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学,教导。

(3)句意为:

学习不可以停止。

已,停止。

(4)句意为:

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过,过错。

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虽:

即使\即使;

B.故:

所以\原来;

C.知:

知道\同“智”,智慧;

D.学:

教导\学习;

故选A。

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

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

(1)知,认识。

自反,自省自己。

(2)为,凝结。

而,表转折,却。

于,表示比较。

1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甲文中“故曰:

教学相长也”可提炼作者观点:

教学相长。

根据乙文中“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可提炼作者观点:

学不可以已。

【点睛】

译文:

甲:

即使有美味的美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乙:

君子说:

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13.B

14.

(1)这四个儿子太不孝顺了,为什么不分开居住来远离他们呢?

(2)我们兄弟没有认识到继母的养育恩情,我们的心就像禽兽一样。

15.

(1)对继子的衣食供给比对亲生儿子优厚;

(2)精心照料生病的继子;(3)临终前教导儿子不要厚葬自己。

【解析】

【分析】

13.B.或谓母曰句意是有人对母说,“或”是有人的意思;

故选B。

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注意句式特点等。

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此题中重点的词有:

“之”,代词,指他们;“甚”,表程度,翻译时应该前置;“以”,来;“禽兽”,名词作状语,像禽兽一样。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选文是一篇叙事类文章,概括时按照“谁在做什么”的格式作答即可。

从文中“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可概括为:

程文矩妻对继子的供给比对亲生儿子优厚;从“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密”可概括为:

程文矩妻精心照料生病的继子;从她临终的话可概括为:

程文矩妻临终前教导儿子不要厚葬自己。

【点睛】

参考译文:

汉中程文矩的妻子,是汉中李法的姐姐,字穆姜。

有二个儿子,而前妻有四个儿子。

文矩做安众令,死在官位。

四个儿子认为母亲是后母,怨恨嫌弃后母的心思越来越重,可是穆姜慈爱温和,抚养更加尽心,衣食资财供给都比亲生儿子加倍。

有人对母说:

“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

”答道:

“我正用义来引导,让他们自己变好哩。

”后来前妻的大儿子程兴生病很厉害,后母内心不安,亲自调理药和膳食,恩情极厚。

程兴病了许久才好,于是把三个弟弟叫来说道:

“继母慈祥仁爱,出自本能天授。

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

虽然母爱更厚,我们的过恶也很深了。

”于是将三个弟弟送进南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