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2245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docx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

第一单元我上小学啦(8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环境与生活,初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方式,逐步认识小学的学习活动规则,并愿意同老师和同学交往。

单元设计理念

本单元是为儿童初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环境而设计的,意在帮助儿童初步实现由家庭生活(活幼儿园生活)向小学学习生活转变。

在让儿童感知学校的物环境(班级、课室、座位、场地、设施设备等),感受人际环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体验上学+放学两个环节的过程中,引导儿童初步认同小学生活及规则。

本单元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上学(物环境感知)→(老师与同学(人际环境感受)→放学(放学后的生活)三个环节。

1、上学去(2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初步认同小学生角色,感受学校新环境,了解学校常用的场地、设施设备。

单元设计思路

本主题活动由“上学去”、“上学路上”、“上学心情”、“课室与座位”、“学校环境”等五个图景组合而成。

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

1、为自己上学而高兴;

2、认识上学的路和注意途中安全;

3、克服上小学紧张和不安心理;

4、指导自己的班级、课室与位置等;

5、了解学校环境、场地、设施设备。

本主题主要体现课程内容标准“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等。

单元教学活动:

活动一:

我上学啦!

1、看一看。

请学生观察课本第1页。

第2页画面。

2、议一议。

(1)课本第1页图中的小朋友要去干什么?

家里人会跟他讲什么?

他的心情怎样?

(2)课本第2页图中的学校在马路对面,怎样走才能安全地到达学校呢?

3、讲一讲自己上学地经过。

自己的姓名、住址、交通工具、经过的地方、家人为自己上学准备了什么,对自己说了些什么、谁送来学校等。

4、画一画上学时自己的心情。

5、教师小结。

活动二:

我做校园小导游

1、看录像或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的各种设施。

2、抢答比赛。

比一比,看谁对学校了解多。

胜者为小导游。

3、扮演小导游,向外来客人介绍自己的班级和学校的主要设施。

4、画一画我的教室、我的学校。

5、教师小结。

2、我的老师(2课时)

主题教学目标

认识班级科任老师,愿意和老师交往。

主题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由“愿意亲近老师”、“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等三个图景组合而成。

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

1、愿意和老师交往;

2、知道自己班级的各科任教老师;

3、学习与老师说话(交流),感受老师的关爱;

4、结合教师节,启蒙学生爱师、尊师的感情。

本主题主要体现课程内容标准“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等。

单元教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己童年照片一张、学生照片数张。

2、游戏道具。

3、剪刀、纸张、水彩笔等。

4、实物投影仪、图片。

5、分调查小组,发调查表。

活动一:

可爱的老师

1、猜一猜老师手中的照片是谁。

(有一张是老师小时候的)

2、老师讲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

3、师生同乐做游戏。

活动二:

老师爱我们

1、课前小调查。

分组调查自己班里的老师每天要上多少节课、批改多少本作业、备课要花多少时间。

2、观察课本第9页的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和老师在干什么。

3、想一想,说一说老师还帮过我们什么。

4、角色扮演,猜一猜我演的是哪位老师。

5、公布调查结果,教师小结。

让学生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对教师的爱。

活动三:

我们爱老师

1、让学生课前请教父母或高年级的同学:

9月10日是什么节日?

2、观察课本上的画面,说说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3、动手做一做给老师的贺卡。

把自己想告诉老师的话写或画在贺卡上,不会可以请大人帮忙。

4、情景判断:

他们做得对吗?

(投影显示图片)

情景一:

见到老师不打招呼。

情景二:

问老师问题时不用礼貌语言。

引导学生懂得爱老师应从语言、行为中体现出来。

5、填一填。

当我时,我会告诉老师。

(1)开心

(2)不高兴(3)紧张、害怕(4)有不懂的问题(5)有小秘密

(引导学生多与老师交往)

6、教师小结。

3、找朋友(2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知道与同学交往的简单内容和方法,感受和同学交流的乐趣。

主题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由“找朋友唱游活动”、“找同桌小朋友”、“我为大家作表演”、“好朋友在一起”等四个图景组合而成。

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

1、感受和同学在一起的快乐,发展合群意识;

2、知道与同学交往的简单内容和方法;

3、在与同学交往中能够表现自我。

本主题主要体现课程标准“愿意和老师、同学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等。

单元教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准备教材:

小纸条、录音机、磁带、小手绢。

2、将学生分组。

活动一:

找朋友

1、大家一起唱儿歌《找朋友》。

2、边听儿歌,边尝试找朋友。

老师先和一个学生做示范表演怎样找朋友,然后再请两位学生尝试,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与人交往。

3、找到了,朋友之间互相介绍。

介绍内容包括姓名、住址、兴趣、特长等。

4、交换小名片

将自己的姓名、住址、家里电话号码写在小纸条上,与朋友交换小纸条。

5、说一说我的好朋友。

向同学介绍自己新结识的朋友。

活动二:

好朋友,我支持你

1、游戏——蒙住眼睛找到自己的朋友。

游戏规则:

(1)学生们围坐成一圈,找朋友的同学站在圈中,眼睛被蒙住,找朋友前问一句:

“我的好朋友在哪里?

”被找的同学答一句:

“你的朋友在这里。

”找朋友的同学判断声音所在的方向,找到朋友。

(2)找错了就为大家表演节目。

2、我为大家作表演。

朋友之间互相鼓励、加油或一起表演,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大胆表现自我。

3、观察并表达。

图中的好朋友在做什么?

说什么?

4、想一想,好朋友还可以在一起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

5、教师小结。

4、放学了(2课时)

主题教学目标

知道放学后要准时、安全地回家,喜欢和家人说说学校的生活,能感受到上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

主题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由“离校”、“放学途中”、“拒玩游戏机”、“和家人说说学校的事”等四个图景组合而成。

蕴含的教学引导要素有:

1、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2、知道放学后必须按时、安全地回家;不跟陌生人,不玩游戏机,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

3、引导学生主动与家人交流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逐步加深对小学生角色的认同,高兴地学,愉快地玩,懂得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感受成长的变化和快乐。

本主题主要体现课程标准“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变化,并为此而高兴”等。

单元教学活动

活动一:

放学后快回家

1、分角色扮演。

请两位小学生扮演放学回家的小朋友,另两位分别扮演陌生人和游戏机室老板。

情景一:

两小学生乱穿马路。

情景二:

遇到陌生人,听信陌生人的话,跟着走。

情景三:

路过游戏机室,被游戏机室老板洪进去玩游戏。

2、评一评,议一议。

(1)两位同学做得对吗?

(2)跟着陌生人走会有什么危险?

(3)玩游戏机的危害。

3、老师介绍小朋友遇到坏人上学受骗的遭遇。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4、分角色重演。

将第一环节再演一遍,改变不正确的行为。

5、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说出回家路上应注意的事项,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二:

我的学校新闻发布会

1、演一演。

(1)进家门后,与家人有礼貌地打招呼。

(2)告诉家人学校里的一些事、认识的一些人。

(3)告诉家里人自己今天学会了什么?

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引导学生主动与亲人交流。

2、看图片,想一想,说一说。

(1)图片中幼儿园的小朋友再干什么?

小学生在干什么?

(2)你喜欢上幼儿园还是喜欢上小学?

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小学生活的重心与幼儿园不同,帮助他们尽快了解与适应小学生活。

3、教师小结。

第二单元我喜欢我的学校(7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上课、课间活动、集体活动的规则、秩序和行为方式,帮助他们进一步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并能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单元设计理念

本单元承接第一单元学生对学生生活的初步感受、适应和体验,顺延到对学校主要生活活动方面的认识、适应和习惯。

这主要包括上课、课间活动和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三个学习生活场景。

意在帮助小学生在了解这三个学校基本生活场景之后,适应学校生活、喜欢学校生活。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

上课学习活动的规则、秩序和行为方式→课间活动的规则、秩序和行为方式→有组织的集体活动的规则、秩序和行为方式。

5、上课铃声响了(3课时)

主题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学学习活动的规则、方式,引导他们认真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

主题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由“走进课堂”、“上课听讲”、“提问讨论”、“我们爱学习”、“端坐教室”等五个图景组合而成。

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

1、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

2、帮助学生了解课前应做好的哪些准备工作;

3、初步认识课堂纪律,养成专心听讲、勤动脑筋、用于发问、积极讨论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

4、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本主题活动主要体现课程标准“按时作息,做事用心”,“有好奇心,喜欢提问”,“能与他人合作”等内容。

单元教学活动

活动一:

上课铃声响了

1.看图,说一说。

(1)课本第23页的图中,上课铃响了,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你想对打乒乓球的小朋友说什么?

(3)观察小朋友的桌面和坐姿。

2、议一议,上课前要做哪些准备?

3、比一比。

(1)摆文具练习,看谁准备得又快又好。

(2)看谁坐得最端正。

4、教室说明课前准备、端正坐姿的重要性。

活动二:

学习要专心

1、观察并表达。

(1)课本第24页图中,老师正在讲课,坐在前排的男生在干什么?

(2)想一想:

他为什么会答错呢?

2、按要求做游戏,比一比谁做对最多。

游戏一:

听口令,做动作。

游戏二:

按要求在指定的数字下画线。

让学生体验注意力集中的重要。

3、教室小结。

活动三:

大胆提问、发言

1、情景描述“老师的难题”。

一天,数学老师出了几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同学们可积极了,有的大喊要老师提问他,有的则脱口而出,有的安静地举起手,该请谁回答呢?

2、学校讨论。

谁应该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

为什么?

引导学生形成先举手后发言的习惯。

3、组词游戏——“开火车”。

老师说一字,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用该字组词。

只要学生大胆参与了,就给予表扬。

对于学生出错、不会组词等情况,教室要指出说错了没关系,不懂可以变懂,关键是要勇敢地请教老师或其他懂的同学。

4、比一比,看谁提的问题多。

给出一个问题情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色提问,能提出问题就给予表扬。

6、课间活动(2课时)

主题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课间活动的规则与秩序,愿意和同学一起玩,并能记住课间喝水、上厕所、玩,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具等内容。

主题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由“下课铃响”、“课间活动真开心”、“要注意安全”等三个图景组合而成。

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

1、让学生明白课间要做的事(喝水、上厕所、玩等),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2、认识课间活动要遵守规则和秩序;

3、感受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愿意与同学交往,愉快地生活;

4、具有初步的活动安全意识;

5、学会帮助有需要的同伴(如受伤的同学)。

本主题活动主要体现课程标准“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等内容。

单元教学活动

活动一:

课间别忘了

1、课前观察:

下课了小朋友经常干些什么?

2、看课本第27页图,说一说图中的几个小朋友正在干什么?

3、议一议。

(1)喝水的好处。

(2)课间活动的好处。

(3)为了玩憋着不上厕所行吗?

4.健康生活小常识介绍。

5.小结。

活动二:

快乐的课间活动

1、说一说,自己在课间经常做什么活动?

2、看图,说一说,议一议。

(1)图中的小朋友在进行哪些活动?

你最喜欢哪种活动?

(2)对爬杆的同学,你想说什么呢?

(3)怎样才能玩得开心?

跳绳时,为什么要喊一、二、三?

为什么“抓小鱼”时要拉紧手?

引导学生安全、有秩序、守规则地玩。

3、看图编故事,并思考下列问题。

(1)哪些活动有危险?

(2)玩时受伤了怎么办?

4、小结。

7、快乐的体育花会(2课时)

主题教学目标

感受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初步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敢于表现自己,学会合作,关心和爱护同伴。

主题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由“体育花会开幕”、“体育花会活动”、“有趣的学校生活”等三幅图景组合而成。

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

1、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明白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初步具有集体荣誉感;

2、喜欢参与各项活动;

3、在活动中逐步学会合作、协调;

4、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热爱自己的学校和班级。

本主题主要体现课程标准“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能与他人合作”、“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等内容。

单元教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图片、录像、资料。

2、呼拉圈、球、接力棒。

3、学生的作品。

活动一:

大家同乐

1、看学校集体活动的录像。

2、说一说自己在幼儿园、学校参加集体活动的情景。

3、分组做游戏:

双人套圈赛跑、背对背夹球跑、接力赛。

4、评一评:

哪一组合作得最好?

5、议一议。

(1)请合作得最好的一组派代表谈感受。

(2)想一想,说一说。

直管自己一个人跑得快行吗?

怎样才能走得快而球不掉下来?

你还参加过哪些需要大家合作的活动呢?

6、唱一唱儿歌《蚂蚁搬豆》。

7、小结。

活动二:

多彩的校园生活

1、图片展览:

展示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图片。

2、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希望参加的新活动。

3、做一做:

手工、泥塑、绘画、书法等。

4、作品展示或表演。

5、小结。

第三单元我的星期天(8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帮助小学生养成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小学生体会家庭和邻居生活中有里秒的好处,感受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单元设计理念:

休闲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放松、休息的意义,还应该有健康、积极、有情趣的内涵。

前两个单元的学习活动都是关于学校生活的,本单元用与学校生活相关联的生活空间——星期天,切入家庭生活场景,在组合的家庭生活场景中,帮助小学生学会初步的生活自理方法,体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感受家人的辛劳,学会生活中的基本礼仪。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周末晚上的修仙与睡觉健康知识,星期天早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去邻居小朋友家玩的礼貌与行为,体会妈妈做午餐的辛苦及用餐礼貌。

8周末的晚上(2课时)

主题教学目标:

体验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快乐,感受与人交往中有礼貌的快乐,了解周末有益的休闲方式,学习有关睡眠健康的常识。

主题设计思路:

本主题由“选择看演出休闲活动”、“去看演出途中”、“欣赏节目”、“睡觉前的习惯”四个图景组合而成。

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

1、了解健康有益的周末休闲生活;

2、感受生活中与人交往有礼貌的好处;

3、在公共场合的规则与行为教育引导;

3、睡觉前健康的学习习惯。

本主题主要体现课程标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知道初步的健康知识”,“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等内容。

单元教学活动

活动一愉快的周末

1、课堂调查学生过周末的方式。

请学生举手选择过周末的方式:

看电视、看书学习、与小朋友玩、与家人一起去公园或购物、自己一个人在家玩等。

2、归纳整理。

3、看图说一说,书中的小朋友怎样过周末。

4、给爸妈提建议,并写在纸条上带回去给爸妈。

爸爸妈妈,周末我想:

_____________

5、将《给家长的倡议书》带给爸妈。

倡议书的主要内容是:

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和愉快的周末。

活动二讲礼貌,有礼貌

1、观察与表达。

(1)猜一猜,课本第36页第一幅图中的女孩想干什么?

你认为她做得对吗?

(2)说一说,为什么图中的老奶奶笑眯眯的?

她对谁笑呢?

(3)你想对第二幅图中小女孩说句什么?

(4)想一想,课本第37页图中的人们为什么不看演出而看着那个小朋友?

2、评一评,你最喜欢哪幅图中的小朋友?

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3、议一议,在公众场所还要遵守哪些规则?

4、小结。

活动三怎样才能睡得好

1、演一演。

情景一:

深夜,小朋友不睡觉。

情景二:

没有洗澡、刷牙就上床睡觉。

情景三:

睡觉时用被子蒙住头。

2、找一找,小朋友的行为中有哪些地方不对?

你做过类似的事吗?

3、采访健康小顾问。

学生自己扮演健康小顾问和记者,了解睡眠前要注意刷牙和清洁身体,了解健康睡眠的方式和好处。

4、布置家庭作业。

回家告诉父母自己学会的健康小常识,坚持每天这样做。

5、小结。

9太阳公公对我笑(2课时)

主题教学目标:

帮助儿童认识早上起床后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行为和卫生习惯,引导他们养成初步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主题设计思路:

本主题由“起床”、“太阳公公古高兴”、“起床后的安排”、“生活自理小训练”四个环节图景组合而成,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

1、星期天不能睡得太晚;

2、起床后良好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3、生活自理小训练。

本主题主要体现课程标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等内容。

单元教学活动

活动一我不赖床

1、说一说,周末早上自己几点起床。

2、听故事《我的一次晨练》。

3、议一议,按时起床有什么好处?

4、唱一唱有关早晨的歌。

活动二房间的诉说

1、听录音《房间的诉说》。

2、说一说,你喜欢这样的房间吗?

谁帮你收拾房间?

3、动手整理。

对挂图上的图片进行重新粘贴、摆放。

4、画一画自己的房间。

5、说一说怎样保持自己房间的整洁。

活动三我知道该怎样做

1、同桌交流,每天自己起床后都要做哪些事。

2、健康小顾问介绍保护牙齿的知识。

3、看龋齿形成过程图片。

4、写一写:

起床后的安排。

5、比一比:

看谁做得好又快。

穿衣、叠衣、整理书包比赛。

10去同学家玩(2课时)

主题教学目标:

引导孩子乐于和小伙伴交往,知道在别人家玩时的礼貌,注意安全,高兴地玩。

主题设计思路:

本主题由“和同学联系”、“高兴地玩”、“安全地玩”、“创意地玩”四个图景构成。

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

1、礼貌的联系方法;

2、怎样在家里玩得高兴;

3、在家里玩耍要注意哪些安全;

4、怎样玩得有意义。

本主题主要体现课程标准“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等内容。

单元教学活动

活动一去同学家玩

1、说一说,周末你经常和谁在一起玩,你们是怎样联系的。

2、演一演,用不同的方式约同学一起玩。

3、想一想,去同学家要注意哪些礼貌问题?

4、填一填,在课本第43页的空白圈圈中填上你想说的话。

活动二开心地玩

1、介绍我和同学一起玩的开心经历。

2、情景表演。

两个小朋友为抢先玩一玩具发生争执。

3、讨论:

引导学生想办法,订玩的规则,互相谦让。

4、试一试、想一想怎样说话方式更好。

帮课本第44页下图中的小朋友出出主意。

活动三不玩危险的东西

1、观察课本第45页的图,说一说。

(1)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这样玩可能有什么危险?

(2)还有哪些危险的活动不能玩?

2、玩危险活动的后果。

教师讲一些小朋友玩耍时不注意安全造成事故的例子。

3、填写警示卡。

列出不能玩的活动。

4、贴写警示卡。

请学生自己将警示卡贴在黑板报栏中。

活动四我爱玩,我会玩

1、说一说自己经常和小朋友一起玩什么,怎样玩,最喜欢玩什么。

2、看课本第46页图,说一说。

(1)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些什么?

在玩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还有哪些新玩法?

3、演一演,比一比。

(1)我会这样玩。

(2)比一比,谁的玩法多。

用不同的方法玩,玩的经验与教训。

4、我的得意之作。

11我和妈妈做午餐(2课时)

主题教学目标:

感受家人的爱和辛苦,并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

主题设计思路:

本主题设计了“帮妈妈分菜、洗菜”、“体会妈妈做饭的辛苦”、“饮食卫生习惯”、“收拾碗筷及剩菜”等四个图景,试图在这四个具体、细微的体验、观察活动过程中,唤起儿童对家人的感恩之心,孝敬心情。

本主题活动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

1、认识常见菜的种类;

2、学习帮助妈妈做能力所及的家务;

3、体会妈妈的爱和辛苦;

4、了解饮食卫生习惯。

本主题活动主要体现课程标准“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等内容。

单元教学活动

活动一妈妈买了什么菜

1、看图,认一认,妈妈买了什么菜。

2、分一分,贴一贴。

先将贴图中的菜分类,然后按不同的种类将菜放进贴有相应类别标志的篮子里。

3、说一说,你还经常吃哪些菜呢?

活动二妈妈做饭真辛苦

1、观察。

(1)观察并记录妈妈做饭要花多长时间。

(2)观察妈妈从买回菜以后,直到做好饭,中间要做哪些事?

2、向同学们介绍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

说一说,妈妈是怎么做这道菜的?

想一想,为做好这道菜,妈妈要做哪些事?

3、看图,想一想,我能帮妈妈干些什么?

洗菜、摆碗筷、收拾饭桌、洗碗。

5、家庭作业:

做妈妈的小帮手。

活动三讲卫生,不偏食

1、情景表演。

情景一:

小朋友不洗手就吃饭。

情景二:

小朋友只吃肉,不吃菜。

情景三:

好吃的菜自己占住,不许别人吃。

情景四:

吃妈妈专门为他一个人做的菜。

思考:

小朋友的这些行为好不好?

你是否像他呢?

2、听《京京的故事》,想一想京京为什么不挑食了。

3、健康小顾问介绍科学合理饮食的小知识。

4、说一说,吃饭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饭桌上的礼仪。

5、小结。

第四单元欢乐的冬天(9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帮助儿童简单地认识冬季现象及冬季生活常识,并结合时令,了解新年元旦,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生活。

由此启蒙儿童对自然、生活的热爱的情感。

单元设计理念:

本单元与前面三个单元相衔接,由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学校、家庭)过渡到人与自然这个学习领域。

单元设计的基本思路基本沿着时序的变迁:

进入冬季的生活→新年的到来→过春节。

12南方的冬天(3课时)

主题教学目标:

感觉冬季的自然现象及特点,启发对自然探究的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情感,了解冬季一些基本的健康生活常识。

主题设计思路:

本主题由“北京表哥的来信”、“小实验”、“南方冬季生活”、“给北京表哥的回信”四个图景组合而成。

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

1、感受冬季自然现象,学会观察自然、热爱自然;

2、了解冬季基本的保健与生活常识;

3、学习实验、观察的简单方法,培养探究的兴趣。

本主题主要体现课程标准“了解天气、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等内容。

单元教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北方冬天的风景图片、录象资料。

2.自然、地理知识介绍。

3.收集北京冬天一周的气温记录、本地冬天一周的气温记录,准备温度计。

活动设计:

活动一北方的冬天

1.介绍表哥的来信。

2.看图片、录象感受北方的冬天。

3.说一说北方冬天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