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23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8 大小:36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8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8页
亲,该文档总共1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1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Word格式.docx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沥青路面 asphaltpavement

用沥青混合料铺筑面层结构的路面称为沥青路面。

2.1.2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concretepavement

用水泥混凝土铺筑面层结构的路面称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2.1.3复合式路面compositepavement

用沥青混合料铺筑表面层,用水泥混凝土铺筑下面层结构的路面称为复合式路面。

2.1.4砌块路面blockstonepavement

用规格石料或人工预制砌块铺筑面层结构的路面称为砌块路面。

2.1.5半刚性基层 semi-rigidbase

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类的材料铺筑一定厚度的基层。

2.1.6刚性基层rigidbase

用混凝土、低标号混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做的基层。

2.1.7柔性基层flexiblebase

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碎石、以及不加任何结合料的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基层,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部分砾石经轧制掺配而成的级配碎、砾石,以及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等材料结构层。

2.1.8轴载谱axleloadspectrum

轴载谱是指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概率分布。

2.1.9设计年限designperiod

路面在规定期限内满足预测累计标准轴次所需服务性能,并允许在营运过程中进行恢复表面功能的养护维修或罩面工程,此期限为设计年限。

2.1.10当量轴次equivalentsingleaxleloads

按弯沉等效或拉应力等效的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为与标准轴载100KN相当的轴载作用次数称为当量轴次。

2.1.11累计当量轴次cumulativeequivalentaxleloads

在设计年限内,考虑车道系数后,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总和。

2.1.12设计弯沉值designdeflection

根据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预测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而确定的路面弯沉设计值。

2.1.13封层sealcoat

在沥青层上或沥青层之间、在基层顶面铺筑一层阻止雨水下渗的沥青薄层称为封层。

2.1.14交工验收弯沉值acceptancedeflection

交工验收弯沉值是检验路面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指标之一。

当确定结构厚度后,应根据该结构厚度计算其路表弯沉值,该值即为交工验收弯沉值。

2.1.15抗拉强度结构系数tensilestrengthstructuralcoefficient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是一个考虑沥青混合料和半刚性材料疲劳破坏特性的安全系数,它是根据一次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强度与不同轴次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强度之比,并考虑公路等级、室内与现场差异等因素而确定。

2.1.16容许拉应力allowabletensionstress

容许拉应力是混合料的极限抗拉强度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之比。

沥青层底容许拉应变allowabletensionstrain

沥青层底的容许拉应变是根据设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利用室内沥青混合料疲劳方程修正后公式进行计算得到。

2.1.18弯沉综合修正系数deflectioncombinedcorrectnessfactor

由于理论假设与实际路面工作状态的差异而形成实测弯沉值与理论计算值不等,将实测弯沉值与理论弯沉值之比定义为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2.1.19横向力系数sidewayforcecoefficient

与行车方向成20℃偏角的测定轮以一定速度行驶时,专用轮胎与潮湿路面之间的测试轮轴向摩擦阻力与垂直荷载的比值,简称SFC,无量纲。

2.1.20构造深度texturedepth

路表面开口空隙的平均深度,即宏观构造深度TD,以mm计。

2.1.21路面车辙rut

路面经汽车反复行驶产生流动变形、磨损、沉陷后,在行车道车轨迹上产生的纵向带状辙槽,车辙深度以mm计。

2.1.22容许抗剪强度allowableshearstress

容许抗剪强度是混合料的极限抗剪强度与抗剪强度结构系数之比。

2.1.23抗剪强度结构系数shearstrengthstructuralcoefficient

抗剪强度结构系数是一个考虑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特性的安全系数,它是根据一次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强度与不同轴次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强度之比,并考虑公路等级、室内与现场差异等因素而确定。

2.1.24最不利季节worstseason

路面材料、路基路面结构处于最不利工作状态的季节称最不利季节。

在测试或确定有关材料参数值时,应考虑工程所在地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变化或考虑一年中最不利季节的温度、湿度状态的影响。

2.1.25普通混凝土路面plainconcretepavement

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面层内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素混凝土路面。

2.1.26钢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

面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并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27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

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28钢纤维混凝土路面steelfiber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

在混凝土面层中掺人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29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concreteblockpavement

面层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成的路面。

2.1.30碾压混凝土rollercompactedconcrete

采用振动碾压成型的水泥混凝土。

2.1.31贫混凝土leanconcrete

水泥用量较低的水泥混凝土。

2.1.32可靠度reliability

路面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2.1.33目标可靠度objectivereliability

作为设计依据的可靠度。

2.1.34可靠指标reliabilityindex

度量路面结构可靠性的一种数量指标。

2.1.35目标可靠指标objectivereliabilityindex

作为设计依据的可靠指标。

2.1.36可靠度系数reliabilitycoefficient

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具有规定的可靠度,而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单一综合系数。

2.2符号

2.2.1作用及作用效应符号

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

ni──各种被换算汽车的作用次数

Ne──设计年限内一个方向上设计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

P──标准轴载

Pi──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

p──标准轴载的轮胎接地压强

qr──降雨强度

ls──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弯沉

σm──沥青层或半刚性材料基层底面计算的拉应力

τm──沥青层剪应力的最大值

──行车荷载疲劳应力

──温度梯度疲劳应力

σps──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

σtm──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

——沥青面层底面拉应变

2.2.2设计参数和计算系数符号

β──路面结构轴载作用等效系数

──汽车轮轴系数

t──设计年限

r──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

η──设计车道分布系数

cr──路面渗水系数,

γ──可靠度系数;

Ks──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Kr──抗剪强度结构系数

F──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αL──理论弯沉系数

──理论层底拉应力系数

kf──设计基准期内的荷载疲劳应力系数

kt──考虑温度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

αc──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

Tg──最大温度梯度

2.2.3几何参数符号

δ──标准轴载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的半径

──结构层厚度

ρf──钢纤维的体积率

──钢纤维的长度

──钢纤维的直径

2.2.4材料性能和路面抗力符号

ld──沥青路面的设计弯沉值

[

]——沥青面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Sm——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

vb——沥青体积含量

va——空隙率

[σR]──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

σs──沥青混凝土或半刚性材料水泥稳定类材料或二灰稳定类和石灰稳定类材料以及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极限劈裂强度

[τR]──沥青混凝土的容许抗剪强度

τs──沥青混凝土60℃的极限抗剪强度

──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

──水泥混凝土试配弯拉强度的均值

E0──土基回弹模量

Ei──结构层材料回弹模量

Ec──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弹性模量

Et──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Es──钢筋弹性模量;

r──水泥混凝土板的相对刚度半径

2.3代号

A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AK──抗滑面层级配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

SAC──多碎石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OGFC──排水表面层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LSM──密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混合料

AM──半开级配沥青碎石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道路路面的基本结构层为面层、基层、垫层三个主要层次。

面层可分为上面层(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基层可分为上基层和底基层等。

各结构层主要功能及要求如下:

1面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及环境的作用,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路用性能及表面特性。

2基层主要起承重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扩散荷载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

3垫层的主要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

垫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

3.1.2路面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根据具体道路的地理地质条件、路基土特性、路基水文及气候环境状况,进行路基路面整体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综合设计;

2因地制宜、合理选材、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并应充分利用循环再生材料;

3路面结构应便于施工,利于养护并减少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

4根据城市交通特点,对交叉口、公交停靠站等特殊路段路面进行特殊设计;

5路面结构设计应具有运行安全舒适并与环境、生态、社会协调的综合效益。

3.1.3城市道路路面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和砌块路面四大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沥青路面包括沥青混合料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和沥青表面处治等。

沥青混合料路面适用于各种道路;

沥青贯入式路面适用于不具备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次干路或支路;

沥青表面处治可用于次干路、支路的路面。

2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与钢纤维混凝土路面,适用于各种道路。

3复合式路面适用于特重交通等级和特殊荷载的道路及旧混凝土路面改建。

4砌块路面适用于各种道路的特殊路段及人行道铺装。

3.2控制要素

3.2.1设计年限

表3.2.1路面设计年限标准表

路面类型

道路等级

沥青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砌块路面

快速路

15年

--

主干路

30年

次干路

10年

20年

支路

8年,10年

3.2.2规定以外侧车道作为设计车道,路面设计标准轴载规定如下:

1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3.2.2-1确定。

表3.2.2-1标准轴载计算参数

标准轴载

BZZ-100

标准轴载P(KN)

100

轮胎接地压强p(MPa)

0.70

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cm)

21.30

两轮中心距(cm)

1.5d

2设计交通量的计算应将不同轴重的各种车辆换算成BZZ-100标准轴重的当量轴次。

各种车辆的前、后轴均应按公式(3.2.1-1)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

(3..2.1-1)

式中:

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β──路面结构轴载作用等效系数,

ni──各种被换算汽车的作用次数(次/日);

P──标准轴载(KN);

Pi──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

——汽车轮轴系数;

3新建或改建道路的路面设计应根据预测交通量,考虑各种车型的交通组成(或比例),将不同车型的轴重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求得交工后第一年设计车道的日平均当量轴次(N1)。

4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r)预测交通量增长率,分析论证确定设计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

5设计交通量是根据设计年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N1)、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设计车道系数及该道路交通特点,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方向设计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按公式(3.2.2-2)计算:

(3.2.2-2)

Ne──设计年限内一个方向上设计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次);

t──设计年限(年);

N1──路面营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

r──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

η──设计车道分布系数。

6设计车道分布系数宜依据道路交通组成、交通管理情况,通过实地调查确定,也可按照表3.2.2-2选定。

表3.2.2-2设计车道分布系数

车道特征

车道系数

单向单车道

1.0

单向两车道

0.65~0.95

单向三车道

0.50~0.80

单向四车道

0.40~0.70

当上下行交通量或重车比例有明显差异时可区别对待,按上下行交通特点分别进行厚度设计。

7路面交通强度等级可根据累计标准轴次

(万次/车道)或日平均汽车交通量(辆/日),按表3.2.2-3的规定划分为五个等级。

表3.2.2-3路面交通强度等级

路面交通等级

水泥混凝土路面

BZZ-100KN累计标准轴次Ne(万次/车道)

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客车

(日/辆)

BZZ-100KN累计标准轴次Ne

(万次/车道)

A

特轻

非机动

车道

B

支路

100~400

300~1000

<3

C

400~1200

1000~4000

3~100

D

1200~2500

4000~10000

100~2000

E

特重

>

2500

10000

2000

3.2.3路面设计环境作用规定如下:

1沥青路面面层的使用性能气候分区应按照附录A确定。

2沥青路面面层的最高(低)温度标准值可按表3.2.3-1确定。

表3.2.3-1温度标准值

区划

层位

冬寒区

冬冷区

冬温区

夏凉区

夏热区

炎热区

最高

温度(℃)

面层

50

60

70

下面层

40

最低

上面层

-30

-20

-5

-10

3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Tg,可按照道路所在地的公路自然区划按表3.2.3-2选用。

表3.2.3-2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Tg

公路自然区划

Ⅱ、Ⅴ

Ⅳ、Ⅵ

最大温度梯度(℃/m)

88~83

90~95

86~92

93~98

注:

海拔高时,取高值;

湿度大时,取低值。

4在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的总厚度不应小于表3.2.3-3规定的最小防冻厚度。

表3.2.3-3路面最小防冻厚度(m)

路基干湿

类型

路基土质

当地最大冰冻深度(m)

0.50~1.00

1.01~1.50

1.50~2.00

>2.00

中湿路基

低、中、高液限粘土

0.30~0.50

0.40~0.60

0.50~0.70

0.60~0.95

粉土,粉质低、

中液限粘土

0.60~0.85

0.70~1.10

潮湿路基

0.60~0.90

0.75~1.20

0.45~0.70

0.55~0.80

0.70~1.00

0.80~1.30

注:

①冻深小或填方路段,或者基、垫层为隔湿性能良好的材料,可采用低值;

冻深大或

挖方及地下水位高的路段,或者基、垫层为隔湿性能较差的材料,应采用高值;

②冻深小于0.50m的地区,一般不考虑结构层防冻厚度。

5路面渗水量采用重现期1年,1小时降雨强度,按式3.2.3-1确定。

q=qrcr(3.2.3-1)

q──路面渗水量;

qr──降雨强度;

cr──路面渗水系数,沥青路面一般为0.33~0.50;

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为0.50~0.70

6当地下水位或路侧河道水位高于路面排水层时,渗流量率按式

3.2.3-2确定。

qq=0.5k(H-H0)2/Li(3.2.3-2)

k──渗透率;

H──水位;

H0──排水层底标高;

Li──渗流影响距离,一般为3.8。

3.2.4各级道路路面结构的可靠度标准目标可靠指标和目标可靠度,应符合表3.2.4-1的规定。

表3.2.4-1可靠度设计标准

安全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目标可靠度

95

90

85

80

目标可靠指标

1.64

1.28

1.04

0.84

变异水平等级

低-中

中-高

3.2.5道路路面使用性能标准规定如下:

1路面的抗滑性能,以横向力系数SFC60和构造深度TC为主要指标。

快速路、主干路在交工验收前或开放一年之内(除冬季外)测试的路面抗滑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5-1的技术要求。

次干路和支路可参照执行。

表3.2.5-1抗滑技术指标

年平均降雨量

(mm)

交工验收值

横向力系数SFC60

摆值0

构造深度TC(mm)

1000

≥54

≥45

≥0.55

500~1000

≥50

≥0.50

250~500

≥0.45

①应采用测定速度为60±

1km/h时的横向力系数(SFC60)作为控制指标;

没有横向力系数测定设备时,可用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DFT)或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测量。

用DFT测量时以速度为60km/h时的摩擦系数为标准测试值。

②路面宏观构造深度可用铺砂法或激光构造深度仪测定。

2快速路、城市主干道的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内的车辙应小于15mm,城市次干道、支路的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内的车辙应小于20mm。

3新建道路的平整度应符合表3.2.5-2的要求。

表3.2.5-2平整度技术指标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m/km)

平整度标准差(mm)

3m直尺最大间隙

2.0

1.2

3

次干路、支路

4.2

2.5

5

4基层与垫层

4.1路基

4.1.1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4.1.2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应满足如下要求:

1路床顶面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对快速路和主干路应不小于30MPa;

对次干路和支路不小于20MPa。

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路基的回弹模量。

2对于快速路和主干路,路基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对于次干路和支路,土基应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

未达到上述要求时,应选用粗粒土或固化稳定土做路床填料;

对于过湿土路基,还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4.1.3岩石或填石路床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床顶面的不平整情况而定,一般为100~150mm。

4.2垫层

4.2.1垫层主要用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经常处于潮湿、过湿状态的路段,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