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2407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

四川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鼓瑟(shè)披靡(mí)纶(guān)巾蓑(suō)衣

B.单(chán)于廪(lǐn)食遗(wèi)送驽(nú)钝

C.牧羝(dī)征辟(pì)罗绮(qí)熅(wēn)火

D.搵(wèn)泪堤(dī)沙凝噎(yè)天堑(qi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A.婉约派墙橹功城野战良晨好景

B.念奴娇萧鼓刎颈之交白璧微暇

C.掉书袋销魂东篱把酒惊涛拍岸

D.佛狸祠暮蔼舞榭歌台风帘翠幕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三月之初的乐山依然春寒料峭,天空飘着细雨,缕缕寒风吹入肌骨,在这乍暖还寒之季,最是让人难以将息。

B.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C.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D.有一些领导,不熟悉情况不调查研究,下车伊始就发号施令,这样做工作没有不碰钉子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C.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D.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二、(6分,每小题3分)

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

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

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

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大概。

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

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

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

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

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等,在独立是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

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

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

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

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

个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

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所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

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

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王昌龄的题目是《长信怨》,“怨”字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

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

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

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分想作用”就是把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这个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

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一经是创造。

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

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

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

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

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

不过他自然也可以想到她和团扇的类似。

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

《长信怨》的“寒鸦”是实例,鸦是否能寒,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我们觉得它寒,便是设身处地地想。

不但如此,寒鸦在这里是班婕妤所羡慕而妒忌的受恩承宠,它也许是隐喻赵飞燕。

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拟物”,班婕妤自比“团扇”,就是托物的实例。

“托物”者大半不愿直言心事,故婉转以隐喻出之。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5.下列从创造的想象角度对王昌龄《长信怨》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怨”是一个抽象的字,而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却运用创造的想象,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怨”的情境,从而完成了一次艺术创造。

B.诗中“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在独立时都不是创造的想象,可见《长信怨》的创作不一定用创造的想象。

C.诗中“团扇”这一意象的使用,在班婕妤笔下起于类似联想,而王昌龄诗中则起于接近联想,所以同一意象不同的作者使用时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D.班婕妤没有将君恩的中断与失宠之悲直接表露,而以“团扇”自比,托物以言其志,这也是一种创造的想象。

6.根据本文信息,下列古诗词中与“班婕妤自比团扇”的写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A.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B.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C.献愁供恨,玉簪螺髻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三、(12分,每小题3分)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

“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

“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

“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

“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

”迪对曰:

“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诏不许,然甚壮其意豪壮

B.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抵押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

D.阴听察知贼区处暗中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开奇之,曰:

‘公辅才也。

’”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恐其破璧B.欲因此时降武

C.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D.且庸人尚羞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

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

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四、(32分)

11.翻译和断句。

(14分)

(1)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语迪曰:

“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3分)

②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4分)

③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3分)

(2)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不超过8处)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12.阅读下面一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李清照号,结合词人诗歌创作的不同阶段,从内容分析上判断它应该属于什么阶段的作品 ,语言特点(3分)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词人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写出她不同时期赏梅的心路历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13.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10分)

(1)〈〈念奴娇〉中由写景过渡到怀古写人的句子是。

(2)《定风波》中体现词人面对自然界的变化,达到一种宠辱皆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的句子是。

(3)《雨霖铃》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

(4)《永遇乐》中辛弃疾写到刘裕英雄业绩,对他充满敬佩之情的句子是

(5),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6),到黄昏,点点滴滴。

(7),瑞脑销金兽。

(8),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9)人生如梦,。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0分)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

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

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

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

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

但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

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

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

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

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

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

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

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14.“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

”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5.文章第三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16.文章题目是“把栏杆拍遍”,文中也多次写到拍栏杆,请简述辛弃疾“拍栏杆”的含义。

(4分)

 

17.纵观全文,作者认为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六、(8分)

18.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四节(4分)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19.阅读材料完成两小题(4分)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

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韦充书》,有删节)

(1)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2)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的作品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答全名)

七、作文(60分)

20.不避平凡,不可平庸。

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根据上面的文字,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角度(不必面面俱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2

你本是汉臣(或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我见你做什么)

3(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治理河间政务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

(语向殆)(畔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各一分,句意一分)(视事乞骸骨征拜)

12.易安居士南渡后朴实自然

这首词依次描写作者少年、中年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

少年时赏梅醉酒表现出少女的纯真、欢乐和闲适、中年时对梅重泪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

和晚年时无心赏梅,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

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

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

运用对比手法,物态人事双关,表现出词人生活的巨变,着重写作者晚年漂泊凄凉之境和国破家亡之悲,真切感人。

诗歌赏析上阕回忆往昔赏梅生活,分为两层。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这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少女的纯真、欢乐和闲适。

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

接下来”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两句,心绪显然不同,虽然梅枝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

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的忧伤,可是本来心情就不好,到头来不仅忧伤没有消除,反倒触景生情,激起更深的伤感,落得个”满衣清泪“。

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

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俩相得,生活美满幸福。

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

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

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

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

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

上阕四句回忆了作者两个生活阶段赏梅时的又一不同情景和心情。

下阕以“今年”两字领起,同上阕的“年年”相对。

往年是“常插梅花醉”;即使是“挼尽梅花无好意”的时候,也多半为的是离别相思。

眼前却截然不同了,“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这里面包含着几多辛酸和哀愁。

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

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

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

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

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一句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

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寄寓着作者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

“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

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

身世之苦、国家之难揉合一起,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依次描写作者少年、中年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

少年时赏梅醉酒、中年时对梅重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运用对比手法,物态人事双关,表现出词人生活的巨变,着重写作者晚年漂泊零凄凉之境和国破家亡之悲,真切感人。

(运用了白描、对比等艺术手法,用洗炼的文字,不加渲染,不用烘托,质朴自然地勾勒出鲜明的形象。

情真意切。

1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多情自古伤离别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重胡曡巘清嘉

梧桐更兼细雨薄雾浓云愁永昼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4.辛弃疾归宋后,由于赵宋王朝主和苟安,他不被重用,反而被剥夺了抗金的权力,因而只能借填词作赋来表达报国之志和爱国之心。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

结合下文,揭示出比喻的含义即可答出本题。

15.对比或衬托。

此段对比衬托有三处:

一是《破阵子》可与岳飞的《满江红》相比美;二是杜甫王昌龄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像和描述,而辛弃疾是对自己参战经历的记述;三是用屈原和共工衬托辛弃疾的悲愤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表达技巧的鉴赏。

分析段内的层次,抓住联想到的其他历史人物来思考作答。

评分要求:

答出“对比或衬托”得2分,后面的三条答出两条即可得4分。

16.①(“把栏杆拍遍”出自辛弃疾的代表作《水龙呤》中的“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以此为题能让人联想到词人,以及辛词的豪放派风格。

.)②“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包蕴性的动作。

一方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鉴赏能力。

结合全文五处“拍栏杆”的描述和文章里对辛弃疾的分析评价得出结论。

评分要求:

两层含义,每层2分。

17.第一,辛词给人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气势);第二,辛词充满金戈之声,仿佛是一部军事词典;(内容);第三,辛词表现了渴望杀敌和呼喊、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无可奈何的自嘲。

(内容);第四,辛词是血与泪的汇集,是爱国臣子的哭诉表白;(内容);第五,辛词表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个亡国浪子的悲愤之情;(情感);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和概括能力。

应结合文中的分析评论作答

18.我是植被,我被春天翻译成花朵。

我是花朵,我把秋天翻译成果实。

我是雨,我被大地翻译成新绿。

我是新绿,我把春天翻译成生机。

(句式特点为“我是…,我被…翻译成…”“我是…,我把…翻译成…”并且所写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如”雪”因为”太阳”而成”水”因为”水””种子”成为植物

19.意气辞句学问司马迁

(附翻译)我看了你所写的一百多篇文章,确实是文章的志趣、气概不凡,文辞情调美妙,追慕古代为文之道并且崇尚仁义的人,如果在这方面不断努力,再加上渐深的学问,那么古代作者所能到达的境界也是不难达到的。

古代的那些文人,没能在当世有良好际遇,他们把自己的志趣寄寓在文章之中,希望他们的思想能在后世被认同,从两汉以来,富贵之人,成千上百,按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富贵之人的显赫名声哪里比得上司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杨雄这些人!

当初这些人难道也企求被当世人所赏识?

20.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