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2713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docx

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化学

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钢丝用于作导线

解析: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钢丝用于作导线是利用钢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答案:

A

2.(3分)2018年开学之初,长沙市中小学开展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活动。

下列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的是()

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使用清洁能源

D.露天焚烧垃圾

解析:

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可以随时检测大气质量,有利于及时治理,故A行动有利于“保卫蓝天”;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净化空气,故B行动有利于“保卫蓝天”;

C、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C行动有利于“保卫蓝天”;

D、露天焚烧垃圾可以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D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

答案:

D

3.(3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答案:

C

4.(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不会改变

解析: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答案:

B

5.(3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或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D.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

解析: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能防止水体的污染,利于留住“绿水青山”,A不符合题意;

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留住“绿水青山”,B不符合题意;

C、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防止水体的污染,利于留住“绿水青山”,C不符合题意;

D、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D符合题意。

答案:

D

6.(3分)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生成物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

解析:

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

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无法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答案:

A

7.(3分)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解析:

A、CO气体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可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

D

8.(3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你认为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解析:

A、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

此做法正确。

B、向着火的电烤炉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

此灭火方法错误;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降到燃烧物的着火点;故做法正确;

D、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采用隔离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

答案:

B

9.(3分)2018年5月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下海,为保证航母的使用寿命,下列防锈措施不可行的是()

A.用抗锈蚀性能优异的合金制造航母零部件

B.刷防锈漆

C.船体表面镀一层黄金

D.给某些部位涂油

解析:

A.合金往往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制成合金后使用,能防止生锈,故选项防锈措施合理。

B.刷漆能是铁与水隔绝,可以防锈,故选项防锈措施合理。

C.虽然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是其价格昂贵、且密度过大,故选项防锈措施不合理。

D.油膜能隔绝氧气和水,所以给某些部位涂油可以防锈,故选项防锈措施合理。

答案:

C

10.(3分)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解析:

A、用冰水溶解,抑制溶解的速度,不能达到目的,故符合题意;

B、用热水溶解,加快溶解的速度,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加快溶解的速度,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的速度,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11.(3分)据报道,某经营宾馆的不法商人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洗涤床单和被套,导致它们显碱性,引起顾客皮肤不适,氢氧化钠溶液的pH可能是()

A.3

B.7

C.13

D.5

解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氢氧化钠溶液的pH可能是13。

答案:

C

12.(3分)小军同学来到他家厨房,他不可能找到的调味品是()

A.食盐(氯化钠)

B.醋(醋酸)

C.酒(乙醇)

D.胆矾(硫酸铜晶体)

解析:

A、厨房中有调味品食盐,故错误;

B、厨房中有调味品食醋,故错误;

C、厨房中有调味品料酒,故错误;

D、厨房中没有胆矾,胆矾不是调味品,故正确。

答案:

D

13.(3分)下列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是()

A.香烟

B.发霉的花生

C.无公害蔬菜

D.超过保质期的牛奶

解析:

A、香烟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很多有害物质,故A错;

B、发霉的花生中含有致癌物,故B错;

C、无公害蔬菜没有有毒物质,有益于人体健康,故C正确;

D、超过保质期的牛奶已经变质,不能再喝,对人体有害,故D错。

答案:

C

14.(3分)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A.稀硫酸

B.氯化钠溶液

C.铁片

D.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A、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溶液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铁片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答案:

A

15.(3分)下列除去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O2

CO2

点燃

B

Cu(OH)2固体

NaOH固体

加足量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稀盐酸

D

银粉

锌粉

加入过量硫酸亚铁溶液

A.A

B.B

C.C

D.D

解析:

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OH固体易溶于水,Cu(OH)2固体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和NaOH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锌粉能与过量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铁,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答案:

B

二、(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0分)

16.(4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镁元素:

解析:

镁元素的符号为Mg

答案:

Mg

(2)二氧化锰:

解析:

二氧化锰的化学式为MnO2。

答案:

MnO2

17.(6分)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解析:

硫酸铜和氯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

答案:

CuSO4+BaCl2=BaSO4↓+CuCl2

(2)在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答案:

NaOH+HCl=NaCl+H2O

18.(4分)中考期间,小燕子的妈妈准备了一份易消化的午餐,其中有:

凉拌黄瓜、辣椒炒茄子、蒸芋头、冬瓜汤、米饭。

从营养全面的角度考虑,还需要补充的食品是:

类(写一种)。

烹饪过程中使用了加碘盐,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缺碘引起的病。

解析: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凉拌黄瓜、辣椒炒茄子、蒸芋头、冬瓜汤中富含维生素、无机盐等;米饭属于糖类,可知食物中蛋白质、油脂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富含蛋白质、油脂的食物。

碘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答案:

肉类甲状腺

19.(6分)最近中央环保巡视组开展了环保整改“回头看”的督察,发现有些地方出现了“假整改、表面整改、拖延整改”的情况。

如某地区个别地方要求整改的河流水体依然浑浊发臭,河面依然飘浮着各种垃圾,河床上也堆积了很多废弃的塑料垃圾。

针对这种情况,请你现场办公提出整改方案。

(1)去除飘浮的垃圾,你的方法是:

(写一条);

(2)在实验室中净化水的方法还有:

(写一条);

(3)要解决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请你提出一条解决措施:

解析:

去除飘浮的垃圾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在实验室中净化水的方法有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要解决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可以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回收利用废旧塑料等。

答案:

过滤蒸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三、(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1分)

20.(6分)我市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让同学们过好传统佳节一一端午节,特意将中考提前一天。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庆祝端午佳节,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传统食品一一皮蛋。

制作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有:

生石灰、纯碱、草木灰(含K2CO3)等。

将他们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得到皮蛋料泥。

料泥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步骤②的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

解析:

步骤②的操作是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漏斗。

答案:

漏斗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

解析:

步骤③中,产生气泡,是因为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

答案:

碳酸钙

(3)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解析:

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可知,加入二氧化碳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时,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和碳酸钾,因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

答案:

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21.(5分)A、B、C、D、E、F六种物质均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其中D、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

他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的化学式:

解析:

A、B、C、D、E、F六种物质均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其中D、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因此D、F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种;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因此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F是一氧化碳

答案:

CO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配平即可。

答案:

2H2O

2H2↑+O2↑

四、(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2.(6分)在实验桌上有如下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请你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解析:

①为铁架台

答案:

铁架台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解析: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发生装置为B

答案:

B

(3)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其验满的方法是:

解析:

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所以验满的方法为: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答案: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23.(12分)在小英家的仓库里,堆放着一袋袋化肥一一碳酸氢铵(NH4HCO3)。

过了一个夏天,小英发现这种化肥所持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更浓烈了,有些化肥袋里碳酸氢铵变少了,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装袋没有密封,化肥也没有撒落在地上,更没有人进过仓库开袋使用。

为了探究这些化肥减少的原因,小英在实验室取了一些碳酸氢铵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时也闻到了这种刺激性气味。

粉末为什么会消失呢?

(1)【提出问题】碳酸氢铵粉末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猜想】①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

②碳酸氢铵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能产生的物质有氨气和一些氧化物。

(3)【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铵属于氨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上述猜想(填序号)不成立;②氨气(化学式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碱性,但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剂变蓝;③NO2为红棕色气体。

NO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

2NO+O2═2NO2

解析:

碳酸氢铵属于氨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不能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即上述猜想①不成立。

答案:

(4)【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一所示,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

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但未见红棕色气体

分解产物中有,没有

②按如图二所示装置继续实验,直到反应完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解产物中有

解析:

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说明分解产物中有水、氨气,但未见红棕色气体,说明没有二氧化氮;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一所示,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

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但未见红棕色气体

分解产物中有水、氨气,没有二氧化氮

②按如图二所示装置继续实验,直到反应完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答案:

水、氨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碳

(5)【应用】①利用氨气的化学性质,请写出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②如果你家里有碳酸氢铵化肥,你应该如何保存?

解析:

①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

实验步骤:

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气体中;

实验现象: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实验结论:

气体是氨气。

②如果家里有碳酸氢铵化肥,由于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气体,并且易溶于水,因此应该密封放在阴凉干燥处。

答案:

实验步骤:

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气体中实验现象: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实验结论:

气体是氨气密封放在阴凉干燥处

五、(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S-32,Fe-56

24.(6分)小英同学用某铁合金样品做了如下实验:

称量11.4g样品,放入质量为40g的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反应完毕后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251g。

求:

(1)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g;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是11.4g+40g+200g﹣251g=0.4g

答案:

0.4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982

x0.4g

982=x0.4g

x=19.6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g200g×100%=9.8%

答案: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