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090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时训练

班级姓名

第二单元自然科学探索奥秘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萌发(míng) 物候(hòu) 记载(zǎi)  翩然(piān)

B.融化(róng)  耕地(gēng)  荣枯(gū)  延迟(chí)

C.悬殊(shū)  海棠(táng)  刺槐(huái)   孕育(yùn)

D.适宜(yì)   榆树(yú)  次第(dì)  土壤(rǎng)

2.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  )

A.苏醒 炎热 植物 哀草连天

B.暗示 侯鸟 昆虫 花香鸟语

C.湿度 观测 播种 草长鹰飞

D.损失 短促 苹果 相差无几

3.对这篇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自然界的一切物候现象都有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家院子里的桃花次第开放,给小院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B.春天,小燕子从南方翩然归来,忙着寻找它们的旧居。

C.没有春天的播种,没有夏天的孕育,哪里会有秋天的收获?

D.他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一定要在这个山村办一所学校,让所有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愿望。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江南的春天,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年年如此。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郊外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却是绿意融融。

C.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逐渐地销声匿迹。

D.老师三番五次地批评我不做作业,我依旧周而复始,屡教不改。

6.结合语境,下列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  )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     )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A.翩  sù  销  zài

B.偏  shù  消  zǎi

C.翩  shù  消  zài

D.偏  sù  销  zǎi

7.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A.熔化 B.融化)

(2)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      果实的时期。

(A.孕育 B.培育)

(3)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 B.灵敏)

(4)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8.(独家原创试题)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答:

        

(2)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答:

 

       

9.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连贯的话。

(只排列序号)

①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②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④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⑤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恰当的顺序是:

    

10.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  )

(2)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

(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  )

11.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1)选文按照      顺序进行描写性说明。

(2)加点词“苏醒”用得巧妙,请赏析其妙处。

答:

 

       

12.指出下面诗句表现了哪种物候现象。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李白《塞下曲》)

答:

        

13.(2019广东阳江江城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下列不属于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因素的一项是(  )

A.纬度的差异  B.经度的差异

C.高下的差异  D.时间长短的差异

(2)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时是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B.“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句中

的“凡是”说明没有例外,突出了情况的普遍性。

C.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符合

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的道理。

D.第⑤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影响因素。

(3)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日,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贺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答:

        

14.(2019广东江门二中三月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⑦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⑧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⑨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⑩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文章第①段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第①段描写自然现象的变化是为了说明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B.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是因为纬度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

C.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逻辑顺序来写的,因而不能调换顺序。

D.“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句中的“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儿开放的次序,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

(3)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这样写好在哪里?

答:

        

15.(2019天津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周大庆

①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

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②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

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

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

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③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

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运转。

④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

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

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

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

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

⑤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

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

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杨树林中连续3年开展实验,研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

⑥可见,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面说法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的一项是(  )

A.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

B.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被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一些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C.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D.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杨树林的面积特别大。

B.使用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所用的时间很长。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名不

虚传。

D.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森林中害虫特别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鸟并无“益”与“害”之分。

B.第③段中加点词“一般”,表示通常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段中加点词“基石”,说明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D.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啄木鸟是益鸟的原因,也对文章开头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16.(2019四川自贡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柳畔鸳鸯作伴,花边蝴蝶为家。

”蝴蝶离不开花儿,花儿也离不开蝴蝶,蝴蝶与开花植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典范。

那么,地球上是先有蝶还是先有花呢?

以前科学界认为:

虹吸式口器的出现是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

然而,荷兰进化生物学家蒂莫·范尔代克等人最近的研究显示,虽然在当今的地球生态系统中蝴蝶扮演着关键的授粉角色,但早在开花植物出现之前蝴蝶就已存在。

只不过在进化的早期——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

至今,仍然有少数蝴蝶保留了这种原始特性,例如,枯叶蛱蝶和琉璃蛱蝶主要以腐烂的水果或树液为食。

另一些蝴蝶则将这种原始特性发扬光大,例如,炎热的夏天,燕凤蝶常在溪滩上一边吸水,一边从尾部有节奏地射水,利用水分带走热量,降低体温。

随着进化历程的推进,裸子植物出现了,蝴蝶很快就尝到了裸子植物营养丰富的传粉滴的甜头。

不过,原始蝴蝶对裸子植物仅仅是单方面利用,直到大约1.5亿年前开花植物诞生后,蝴蝶在吸食花蜜时也起到了传粉作用,双方形成了互利关系,于是蝴蝶和开花植物就开始协同进化。

关于蝶恋花,苏轼有一句诗特别有名:

“明日黄花蝶也愁。

”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大减、即将凋零,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不禁愁眉紧锁。

花和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

正如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所言:

亚马孙丛林里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会引发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在生物界中确实存在着类似的“蝴蝶效应”:

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如因为喜欢花朵的芬芳而随手采摘,或者因为欣赏蝴蝶的美丽而随意捕捉,都可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正如社会生物学的奠基人爱德华·威尔逊所言:

“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大气层,经由生物圈的活动,进化了几亿年才达到现在这种状态。

而这个由生物构成、极端复杂的生物圈,其中的活动都是以极精确但又脆弱的地球能量流动及有机物质循环,紧密地环环相扣。

“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是唐朝诗人戎昱写槿花的精彩诗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蝴蝶对于鲜花的热爱。

“时逢舞蝶寻香至”,春暖花开之时,蝴蝶与花共舞。

蝶是花卉的爱情使者,花卉是蝴蝶的食品供应商,二者合作共赢。

然而,蝴蝶既有天使般可爱的模样,也有魔鬼般恶毒的心肠。

它们在与花卉合作时也经常夹带一点私货:

悄悄把虫卵产在这些植物的枝叶上,以便其幼虫孵化出来时不愁吃喝。

例如,菜粉蝶就是这样对待十字花科植物的。

用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的蝴蝶幼虫可能是害虫,但是,蝴蝶的成虫却是益虫,它们帮植物传粉授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功不可没。

(节选自秦自民《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蝴蝶漫谈之口器与传粉》,《百科知识》2019年04A期)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近,科学界一致认为:

蝴蝶的虹吸式口器并不是为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

B.蝴蝶与开花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是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才逐渐形成的。

C.花和蝴蝶相互依存,失去任何一方,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后果。

D.蝴蝶幼虫以啃食植物为生,是害虫;它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与成虫不同。

(2)下列对原文说明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举枯叶蛱蝶和燕凤蝶的例子说明,早在开花植物之前蝴蝶就已存在。

B.第二段为了说明花与蝴蝶的依存关系,引用专家观点,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C.“爱情使者”“食品供应商”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形象、生动。

D.文章在说明过程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人早就发现了蝴蝶与花之间的紧密关系,这在古典诗词中多有反映。

B.蝴蝶是情绪敏感的生物,“明日黄花蝶也愁”,菊花凋零也会引发它的愁绪。

C.地球生物圈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保护地球,人类需要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D.通过传授花粉,蝴蝶对维持当今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 C A.萌méng。

B.枯kū。

D.宜yí

2.答案    D A.哀→衰。

B.侯→候。

C.鹰→莺。

3.答案    C “不能改掉文题”的说法有误。

4.答案    D    A.次第:

依次。

B.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C.孕育:

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这里指生长。

D.萌发:

比喻事物发生。

与“想法”搭配不合适,建议改为“萌生”。

5.答案    D D.周而复始: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不符合语境。

A.草长莺飞:

绿草茂盛,黄莺翩然。

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象。

B.衰草连天:

很多草枯黄衰萎的样子。

C.销声匿迹: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6.答案    A    “翩”容易和形似字“偏”“编”“谝”等误用,“销”容易和“消”混用,应学会根据语境判断用字,根据形旁推断字义;字音题应注意多音字,学会据义定音。

“载”,读zǎi,意为“年”“记载”“刊登”;读zài,意为“装载”“充满”“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

“风雪载途”的“载”意思是“充满”,故选A。

7.答案 

(1)B 

(2)A (3)B (4)B

解析 解答此类题,可用“四看法”:

①看词义,从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词义的侧重点等方面来辨析近义词;②看搭配,从词语的搭配对象和使用对象来区分近义词;③看色彩,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区别来辨析近义词;④看语法,看词语在句子中能做什么样的成分,有什么样的语法功能。

此题

(1)“熔化”的意思是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融化”的意思是(冰、雪等)变成水。

根据后面搭配的对象“冰雪”应选“融化”。

(2)“孕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这里指生长。

“培育”指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

根据语境,应选“孕育”。

(3)“灵验”指(预言)能够应验。

“灵敏”指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根据句意,此处的说明对象是“活的仪器”,所以应选“灵敏”。

(4)“观察”指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观测”指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根据句子中的“物候”,应选“观测”。

8.答案 

(1)“许多”一词表示限制,说明并不是所有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删掉后,句子意思显得绝对,不符合实际。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作用: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解析 

(1)答题模式:

“××”一词是……的意思,删掉之后,句子(或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或与事实不符),故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结合具体内容作答即可。

(2)首先根据各说明方法的特征及句子的具体内容判断运用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语句内容阐释其作用。

9.答案 ③①④②⑤

解析 通读所给的句子,了解这些句子连在一起所表达的主要意思,然后根据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古代”“到了近代”排序。

10.答案 

(1)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 

(2)打比方 (3)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解析 

(1)举了逆温层的例子说明特殊情况;“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是在作比较;同时又对“逆温层”下了个定义。

(2)把这些自然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这是打比方。

(3)列举了两地开花的情形是举例子;把“南京”和“北京”开花的情形进行比较,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由“二十天”和“十天”可知运用了列数字。

11.答案 

(1)时间

(2)“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了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图景。

解析 

(1)根据时间标志词“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等来判断。

(2)赏析多从修辞角度考虑,抓住修辞手法分析其所说明事物的特征。

12.答案 天山到了五月仍没有花,写出了纬度的差异。

解析 诗句中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

“五月”在内地属暑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