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101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docx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1213

高二语文模拟检测

2016.12.13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佛教石窟艺术

李泽厚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

宗教艺术也是这样。

一般来说,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

它们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服务的。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

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

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

它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禅宗教派而走向衰亡。

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阶级的升降和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国民族由接受佛教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终摆脱它。

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

这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识的行程,所以,尽管同样是硕大无朋的佛像身躯,同样是五彩缤纷的壁画图景,它的人世内容却并不相同。

如以敦煌壁画为主要例证,可以明显看出,北魏、隋、唐(初、盛、中、晚)、五代、宋这些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

不但题材、主题不同,而且面貌、风度各异。

  无论是云冈、敦煌,还是麦积山,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

洞窟的主人并非壁画,而是雕塑。

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

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

信仰需要对象,膜拜需要形体。

人的现实地位愈渺小,膜拜的佛的身躯便愈高大。

然而,这又是何等强烈的艺术对比:

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陪衬烘托出的、恰恰是异常宁静的主人。

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高峰。

人们把希望、美好、理想都集中地寄托在它身上。

它是包含各种潜在的精神可能性的神,内容宽泛而不定。

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

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

相反,它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他的宁静、高超和飘逸。

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丰睿智、高超……。

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伏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强烈情绪。

但它又仍然是当时人间的形体、神情、面相和风度的理想凝聚。

尽管同样向神像祈祷,不同阶级的苦难毕竟不同,对佛的恳求和憧憬也并不一样。

  (选自《美的历程,佛陀世容之悲惨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教和宗教艺术都是异常复杂的现象,都是用来信仰和崇拜的,但宗教艺术并不是单纯用来观赏的,一般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宣传品。

  B.敦煌壁画在不同时代神的世界有所不同,比如题材、主题、壁画中人物的画貌、风度不同等.这能够说明华夏传统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

  C.北魏佛像雕塑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高峰,无论是龙门、敦煌还是麦积山等佛像都秀骨清相、长脸细颈、神采奕奕、飘逸自得

  D.神像的巨大、智慧、超然使跪倒在它们面前的芸芸众生显得十分渺小,但即使这样.跪拜祈祷的人们因阶级的不同而对佛的恳求也不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南北朝频繁的战乱背景下,佛教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和流行,其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法律标志是北魏和南梁宣布它为国教

  B.中华民族对佛教的态度经历了接受、改造、消化、摆脱的过程.这是一个深刻的思想意识行程,体现了中国人对宗教的深刻理解

  C.北魏时代的石窟被人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石窟艺术,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洞窟中的壁画描绘的是由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内容

  D.云冈、敦煌、麦积山等洞窟的所有璧画都是佛像的陪衬,用营造出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悲惨世界来显示佛像的高超和飘逸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形式之一,这种艺术是为宗教内容服务的,会在时代变迁、阶级变化等方面发生变化

  B.为显示洞窟佛像雕塑的面部宁静,先民们在创作雕像时将壁画人物与佛像相对比,以及将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渺小与佛像的高大相对比。

  C.中国佛像雕塑寄托了中国人的未来、美好、希望,但佛像本身却役有显示出慈祥、仁爱的神情,似乎对人类没有什么关怀和动心。

  D.高大的佛像体现的是人间的神情、面相、风度,是由人世间渺小的生命建造的,折射了世间的人们对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9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

父咸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

穆幼能属文,有至行。

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

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

昭素谓曰:

“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

”且语人曰:

“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

宋初,以殿中待御史选为洋州通判。

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

移隘州通判,有司调郡租渝河南,穆以西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

又坐举官,削前资。

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

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

五代以还,词令尚华靡,至穆而独用雅正,悉矫其弊。

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

“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

”对曰:

“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

”上曰:

“诚如是,吾当用之。

”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

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

穆至谕旨,煜辞为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穆曰:

“朝与否,国主自处之。

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

”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

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

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馆事,面赐金紫。

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舍人。

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

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廷美草原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侍上御崇政殿亲试进士,上悯其颜癯瘁,即日复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

五月,召为翰林学士。

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滑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

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

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

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

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有及周岁。

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

”赠工部尚书。

(节选《宋史·列传二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上

A.穆幼能属文,有至行              属:

连缀,写作

B.剖决滞论,无留狱焉狱:

案件

C.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贻:

赠送

D.奸滑无所假贷贷:

宽恕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语人曰:

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臣死且不避,危酒安足辞

B.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而未有发兵之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

B.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

C.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论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

D.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眹之不幸也。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穆“至行”的一组是

①行路得遗物,以访主归之

②李生异日为廊庙器

③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献焉

④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馆事,面赐金紫

⑤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

⑥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⑤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穆跟随王昭素尽心尽力地学习《易》及《庄》、《老》,王昭素认为李穆学到了上述古籍的精理,将来必成大器。

B.李穆被免职后,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能同兄弟一起学习,感到淡泊舒畅。

C.太祖认为李穆生性仁惠善良,人品学识好。

李穆作为使者出使江南,言行得体,很好地完成了使命。

D.李穆的母亲去世后,他回家为母亲守丧,服丧已满后官复原职,但李穆又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再守丧三年,皇上没有应允。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

(3分)

⑵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

(4分)

(3>由是豪右屏迹,权责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大梁冬夜

谢榛①

坐啸南楼夜,孤灯客思长。

人吹五更笛,月照万家霜。

归计身多病,生涯鬓易苍。

征鸿②向何许,春意遍湖湘。

【注】①谢榛:

山东人,明代著名诗人。

②征鸿:

远飞的大雁。

10.三、四两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有何作用?

(4分)

 

11.七、八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①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小雨”和“草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次北固山下》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样表达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2分)

老娘土

江岸

钟海强舰长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甲板上,目不转睛地嘹望着一望无际的海域。

近处,白色的浪花在蓝色的海面上翻滚,仿佛蓝色的布匹上点缀着细碎的白花;远处,海天一色,分不清楚哪是天哪是海,海的蓝把天的蓝彻底消融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告别心爱的舰艇,告别祖国的南海疆域,解甲归田。

也许,这一次出航,就是他的最后一次。

  作为一名守卫南海二十多年的老兵,他当然忘不了他在海军的第一个岗位:

某礁盘的守卫战士。

  今天,他带领他的舰艇出航,恰好路过那个礁盘,他计划在那里停泊一下,故地重游。

  近了,近了,礁盘就在眼前。

他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其实,钟海强是土生土长的大别山人,参军之前是个旱鸭子,见过的最大的水域就是他家门前的那条洗脂河——淮河上游的一条支流。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那批兵来到了南海。

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他们下连队了。

他进驻了一个岛屿。

后来才知道,他驻扎的地方根本算不了岛屿,只是一个礁盘-358号。

礁盘只有篮球场大小,四周比海平面高不了多少,稍有风浪,礁盘就被海水淹没。

他们班其实是驻扎在礁盘中央高高的钢筋架上。

这种凌空高阁上的生活,让他头晕目眩,呕吐不已。

  班里只有三个人:

班长、副班长和副班长口中的“新兵蛋子”钟海强。

钟海强水土不服,没完没了的呕吐几乎使他虚脱了。

  班长急得直搓手,一迭声地问:

“怎么办?

怎么办?

  副班长斜睨着钟海强,轻蔑地说:

“新兵蛋子,熊样儿!

  钟海强从床上挣扎起半个身子,对班长说:

“用老娘土,煎水,给我喝。

  班长根本没听清楚钟海强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一个“土”字。

“土?

这里哪儿有土?

  要土干什么?

”他狐疑地问。

  “土,老娘土,在我包里。

”钟海强说。

  班长打开钟海强的包,仔细翻了翻,没找到老娘土。

  班长看看钟海强,钟海强看看班长,稍顷,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看看副班长。

副班长恼火地说:

“你说的是那一包黑不溜秋的泥巴块儿吧?

昨天整理内务,我给扔了。

  钟海强突然像中了邪一样,凶狠地瞪一眼副班长,翻身下床。

班长想拦他,没拦住。

  转眼间,他跌跌撞撞地冲出房门,石磙一样滚下了高高的台阶。

幸亏大海还没有涨潮,他的那包老娘土还在礁盘上,安然无恙。

  身体恢复以后,钟海强对班长说:

“在我们老家,父母都会为远行的孩子准备一包这样的土。

它是从土灶里敲下的经过天长日久烘烤的锅心土,因为大都由老母亲亲手敲下,包好,送给儿女,所以我们当地人把它叫作‘老娘土’。

人在他乡,水土不服,用老娘土煎水喝了,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班长“哦”了一声。

  副班长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

  不久,副班长病了。

钟海强拿出他的老娘土,准备给副班长煎水喝。

班长不同意,他说:

“副班长是新疆人,你是河南人,你的老娘土对他有用吗?

再说,你刚来,水土不服,副班长来这里一年多了,又不是水土不服,怎么能用老娘土?

  钟海强说:

“班长,不管是新疆还是河南,我们都来自陆地,对于海洋来说,陆地上所有的土,都是我们的老娘土。

试一试,不行吗?

  谁知道,一碗浑浊的老娘土汤喝下去,副班长病情减轻;喝了第二次,明显见好;喝了第三次,已经生龙活虎了。

  从此,副班长改变了对钟海强的看法,更改变了对老娘土的偏见。

他寄信到新疆老家,让父母寄一包同样的老娘土来。

  后来,钟海强当了班长,他要求每一个战士探亲返回时,都要带包老娘土……“报告舰长,358号礁盘已到,是否停泊?

”值班员走过来,“啪”地举手敬了一个礼。

  钟海强从回忆中清醒过来,声音低沉地说:

“停靠十分钟,我下去看看。

  358号礁盘上,仍然是三个兵:

班长、副班长、一个新战士。

他们正列队向钟海强敬礼!

  钟海强环顾四周,礁盘已经令非昔比。

水泥围墙内,芳草如茵,鲜花盛开;水泥围墙上,有用彩色珊瑚垒成的五个大字:

老娘土哨所。

  钟海强的眼眶再次湿润了。

他明白,他脚下踩着的,滋养着花草的,正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老娘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钟海强本是个旱鸭子,刚到部队时水土不服,经过多年的历练,他已经成长为人民海军的指挥员,巡航中能够“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甲板上”。

  B.小说使用了插叙手法,通过钟海强的回忆表达了首位358号礁石盘的困难,同时也体现了广大海军守卫国家、巩固国防的奉献精神,这种写法是文章情节紧凑、叙事简洁。

  C.20多年过去了,守卫358号礁盘的仍然是三个兵——班长、副班长、新战士,但礁盘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已经大为改善,战士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D.文中先后两次写到钟海强“眼眶湿润”,这两次“湿润”的内涵相同,都是表现钟海强再次踏上曾经驻守过的礁盘时的激动之情。

  E.小说塑造了海军官兵的英雄群像,他们坚守海防前哨,经受住了艰苦的自然环境的考验,忠实地履行保卫祖国海疆的神圣职责。

  

(2)钟海强当兵时的副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第一段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5分)

  (4)小说为什么以“老娘土”为题?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莱万多夫斯基在本赛季状态极佳,他有着九分钟进五球的惊人发挥,多家豪门俱乐部有意和他签订城下之盟。

②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衢,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③上海“大鲨鱼队”老板姚明身高2.29厘米,即使在素有“篮球王国”之称的美国,他的身高也是出类拔萃的。

④我们将中西古今一切值得读、有意思、能传承的文化经典都汇聚在这套《读点经典》丛书之中,让当下的人们能够尝鼎一脔,在阅读中感受人类文化的高境界和大格局。

⑤虽然没拿到金牌,但是经历了换帅风波,队员正处在新老交替的磨合时期,中国篮球队亚洲杯上拿到一块银牌也差强人意。

⑥我们要实事求是、敢于直言,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拒绝偏激偏执的极端言论,保持从善如登的坦荡胸怀。

A.②④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③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现在的教育存在功利化的弊端,有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学生爱求知,爱创造,爱幻想被忽略了,不利于个体终身的发展。

  B.G20杭州峰会倡导各国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培育全球大市场,最终致力于发动世界经济的共同增长。

  C.清华博士郝景芳的中篇小说《北京折叠》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展现了当代大都市下层人生存艰难的冷峻现实。

该书今年4月入围第74届“雨果奖”。

  D.《中国人最易用错的成语》一书以近1000个当代大学生最易用错的成语为对象,除了从用错的类型进行概括外,还对用错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1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

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

如果

而且

那么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C

一定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字数不超过15个字。

(5分)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

更令人惊奇的是________,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

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_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18.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虽然整形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触目惊心,但丝毫没有影响整容行业的异常火爆,而在整形队伍中也不乏高中生的身影。

据了解,整形热的出现,主要由于大多数人希望提升“颜值”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

2015年身为阿里巴巴掌门人的马云,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

美国《福布斯》这样介绍马云:

“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漏齿笑,一副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着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颜值时代,是“造脸”还是“修心”?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161213

一、(每小题3分,共9分)

  1.C文中说“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可以看出,“秀骨清相、长脸细颈、神采奕奕、飘逸自得”指麦积山雕像。

  2.D从第二段开篇可以看出,接下来的内容主要表述的是北魏洞窟中佛像的特点,所以“云冈、敦煌、麦积山等洞窟”错误,“所有壁画”的说法也太过绝对。

  3.B“将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渺小与佛像的高大相对比”错误,文中说的“衬托”“对比”指壁画与雕像之间,不是指现实中的人与雕像间。

4.C(应为“遗留”)

5.B(A连词,而且/副词,尚且;B连词“和”;C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介词;D表被动/所字结构。

6.B

7.C

8.D(服丧未满后官复原职,李穆又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

9.

(1)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不听从命令,被判罪免职。

(“应命”“阙”“坐”各1分)

(2)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事不因为生死而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

(“端直”“以”“易”,判断句式,各1分)

(3)因此豪门大族收敛行迹,权贵不敢拿私事来请托,皇上更加了解他的才能。

(“屏迹”“干以私”“益知”)

附文言文翻译: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县人。

李穆的父亲咸秩,曾任陕西大都督府司马。

李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卓绝的品行。

在路途拾到遗物,一定要寻访到失主送还。

跟随王昭素学习《易》及《庄》、《老》等书,尽力探究大义。

王昭素对李穆说“你所得到的都是精微的义理,常常出乎我的意料。

”而且对人说:

“李生将来能成为肩负朝廷重任的人。

”王昭素还把自己所写的《易论》三十三篇传授给他。

后周显德初年,李穆以进士身份担任郢州、汝州的从事,升任右拾遗。

宋朝初年,以殿中侍御史身份被选任为洋州通判。

李穆到了洋州,处理积滞的案件,没有拖延的诉讼案件。

调任陕州通判,有关官吏要调用陕州租赋到河南时,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不听从命令,因此而被免职。

又因为选拔官吏犯错误而被免除了在前朝的职务。

当时他的弟弟李肃担任博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与兄弟共同学习,心志淡泊。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身份被征召。

第二年,授予左拾遗、知制诰。

五代以来,文辞崇尚华丽,到李穆开始运用典雅方正的词语,全力矫正流弊。

李穆与卢多逊曾同门受业,太祖曾对卢多逊说:

“李穆生性仁惠善良,文章学识之外,没有他喜欢的。

”卢多逊回答说:

“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事不因为生死而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

”太祖说:

“确实是这样,我要任用他。

”当时将要进攻讨伐江南,已经安排分派了各位将领的兵力,但还没有发兵的理由。

于是就先征召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

李穆到江南传达皇上旨意,李煜以有病推托,并且说“我侍奉朝廷而希望保全自己,现在如果这样,倒不如死了算了。

”李穆说:

“入朝不入朝,你自己决定。

然而朝廷军队精锐,物力雄厚丰富,你恐怕不容易抵挡其锋芒,应该仔细考虑,切莫让自己后悔。

”出使回来,详细地报告情况,皇上认为他传旨抓住了要点。

江南人也认为他说的话很实在。

太平兴国初年,转任左补阙。

兴国三年冬天,加授史馆修撰、判馆事,皇上亲自赐给他金印紫绶。

兴国四年,跟随皇上出征太原回来后,又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

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获赐衣带、银器、缯彩。

兴国七年,因为与卢多逊亲昵,又因为替秦王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谏官所弹劾,降职授予司封员外郎。

兴国八年春,与宋白等共同执掌贡举考试,陪侍皇上在崇政殿主持进士考试,皇上怜悯他瘦弱憔悴,当天即又授予他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

同年五月,又征召他为翰林学士。

六月,任开封府知府,判断精细敏捷,奸佞狡猾之徒无从借贷,因此豪门大族收敛行迹,敛迹,权贵不敢拿私事来请托,皇上更加了解他的才能。

十一月,升任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