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31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文档格式.docx

不是要聪明,聪明很肤浅,智慧是一种文化的沉积,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积累,有智慧的人才会快乐。

有了智慧人才能分清善与恶、美与丑。

教育不是叫我们努力去工作,也并不是让我们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科学家,首先第一步必须要了解教育的本质,必须把握教育的方向,假如这个方向错误,那你的努力白费,甚至制造了反效果,所以教育智慧比教育工作还更重要。

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知道如何面对困难;

如何帮助社会、他人,多行善事;

如何找寻真正的人生。

以前看报纸上写过,我们中国的奥数在国际上很厉害,频频拿大奖获金牌,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数学精英在得完金牌后说什么吗?

我以后再也不想接触数学了!

我想这样的教育有什么用!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呢?

我总结出8个字,“德材兼备、文武双全“缺一不可,以德为先,以武为附,朝这个方向努力我想可以接近智慧。

我想这8个字的含义大家都懂,不用我做什么具体的解释了。

那么我们今天是谈早期教育,不是谈“终身教育“,早期教育除了为了追寻智慧,在他幼小的时候给他打下一个良好基础,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尽早从被动的接受教育,转向为主动的去学习。

我们现在的教育不信纸是从幼儿园还是到大学,都是老师去讲,我们学生去听,一直到大学毕业都这样。

所以我们的家长只要孩子上学,就跟孩子操心,“你怎么还不学习?

就知道玩,你怎么不把玩的心用到学习上呢?

“,这是为什么,因为孩子从来不会主动的学习!

如果我们的孩子尽早地掌握了主动学习的方法,那你还用为孩子的学习操心吗?

所以有人说,早期教育是一门经济学,很经济的,你只要在他生命中是头几年去投入,以后基本不用管了,为什么?

底子打好了,剩下的事情他都会去做了,他有这个能力。

但是,如果你觉得,孩子小,我现在也忙,到大了再说吧,如果这样,你可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很省心,往爷爷奶奶家一送,大一些送幼儿园,回家就看电视,如果孩子大了一上学,你就操心去吧!

操心操到什么时候呢,要看你的孩子,如果弄不好,会让你操心一辈子。

所以说,各位家长,我们的目光要放远一些,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的!

我有一个亲属,孩子小的时候不管,他说什么,我家孩子胆子小,一说就听,现在不用管,上学老师一归笼一下,就行了,可是事实呢?

现在上3年级了,事实上可不这么简单,好不了的。

三、为什么要进行早期教育

有人的一提到早期教育马上就会说,孩子从小最重要的是让他开心,让他多玩,让他多动手,少动脑,到大了,上学才学别的。

这是一种普遍的想法。

我先不去评论这种想法的正确与否,我先给大家讲两个问题,一个是0-13岁过程中,大脑是怎么发育的,还有一个就是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

1、脑科学

一个胎儿三个月~五个月就有听觉,这个时候他的听觉神经已经在成长。

人从胎儿初期大脑开始的最初发育,发育到什么时候呢?

到13岁,大脑基本就已经定型了,就是以后成长极其缓慢,25岁之后人的脑细胞每天就要开始死亡一部份。

0~3岁人类的听觉神经发展60%~80%,不是只有听觉,而且带动其他神经的成长。

人类一生的头脑,大概在0岁~3岁就已经几乎定型了所以现代科学证明,如果人的智力为100%,那么0-3岁人的智力成长到50%,3-6岁成长到80%,6-13岁剩下最后的20%。

一个人处理事物的方法,基本是6岁以前就定来了,定下来的是那种思考模式。

有三岁看到老的说法。

0-6岁,是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大约有80%的大脑神经是在这个阶段构建成的,神经发达与否与接受外界刺激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在孩子在脑发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给予他极好的营养,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那么她的大脑就会发育的很好!

我们日常生活有一个误区,就是,孩子只要吃得好,睡得好,大脑就会长好,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如果只有这一个方面,大脑长的不会好,因为缺少环境的刺激。

不单单是人,就是一般的生物,如果给他极好的刺激,它的潜能也会开发出来。

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早期教育专家,井深大来中国时讲过一个事例,他们培养西红柿,就是一粒普通的种子,但是给予他极好的物质营养与环境刺激,时间关系,具体办法不讲,但是得到的结果呢?

普通的柿子,占地是1/3平米,结果10-20个种子就不错了,但是这颗西经柿,被称为西红柿树,占地12平米,结出多少个西红柿呢?

可能大家都猜不出来,12000个!

一般人的大脑被开发3-10%,经过早期的培养普通的植物都会得到如此的效应,如果做为我们万物之灵的人类呢?

这种例子很多,刚才讲植物,现在讲动物呢,一个妈妈生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生长在大大的房间,有白天黑夜,有丰富的玩具、颜色,并且有音乐,而且给予很好的营养,另一组呢,每一只小老鼠,关在一个笼子里,没有白天黑夜,别的什么都没有,但是吃的与另一组一样,过了19天呢?

让科学家大吃一惊,第一组小老鼠,非常聪明活泼,而且你抓不住它,让它走迷宫,非常容易地就走出去了。

第二组呢?

你抓它的时候,他都不会跑,只会吱吱叫,而且走不出迷宫。

事后,科学家把老鼠解剖,发现第一组老鼠的大脑丰常大,神经纤维丰富,第二组呢?

大脑小,而且只有很少的神经纤维,这样的事例很多。

一般家庭中有个误区,就是孩子到大了好教,小时不用管。

这个观点对不对呢?

打个比方就象农民重庄稼一样,种子到了地里我们就要开始辛勤的培育了,浇水、施肥、除*等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庄稼会结出好的果实,没有一个农民说,现在不用管,等庄稼开始要结果实了,我再施肥、浇水。

2、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

人类心理学发展关键期的研究是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论兹对动物行为发展规律的研究开始的。

他首先研究的是鹅的认母行为,他发现,小鹅在刚出生20个小时以内,有明显的认母行为。

它追随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并把它当成”母亲”。

当小鹅第一个见到的鹅妈妈时,就跟鹅妈妈走,而当小鹅见到的是洛论兹时,就跟洛伦兹走,并把他当成“母亲“。

可是后来,洛伦兹又发现,如果在出生的20个小时内不让小鹅接触到活动物体,过了一、二天后,无论是鹅妈妈还是洛伦兹,尽管再努力与小鹅接触,小鹅都不会跟随,即小鹅的这种认母行为丧失了。

于是洛伦兹把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现象,“印刻“现在发行的时期叫做“发展关键期“。

重要的是,这种“关键期“现象,不仅在小鹅身上发生,许多的研究还发现,几乎所鹅的哺乳动行都鹅这种“关键期“,现面,并且在人类身上也有有类似的现象。

洛伦兹因为“关键期“理论的提出和研究而荣获诺贝尔奖。

在洛伦兹后,人们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人类各种行为(包括心理、技能、知识的掌握等行为)的“关键期“的研究中。

于是提出了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

所谓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也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

例如:

幼儿5岁以前是人类

语言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全面发展的时期。

如果在5岁以前,幼儿缺乏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或接触,这个幼儿将很难学会人类的语言了。

印度“狼孩“的事实是许多人都知道的。

在出生后不久,两个孩子被狼叼走,七、八年后才回到人类社会。

尽管进行了各种教育,但“狼孩“几乎无法学会人类的语言。

关键期的存在是人的大脑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如果在某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相应的脑组织就会得到理想的发展,如果错过了一些脑功能和脑结构的关键期的相应训练,会使一些脑组织造成长期难以有效弥补的发育不足。

这将带来脑功能的发展局限,外在表现为人的一些能力和行为发展不足落后。

四、如何具体地进行早期教育

上面都是理论性的东西,下面我们来讲如果进行有效的早期教育。

在我爱人怀孕以后,我就开始着手进行早期教育的研究,第一本书看的是《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我想很多人都看过吧,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鼓励,然后又看卡尔威特的教育,卡尔威特是一个出生后智力偏低的孩子,可是经过他父亲的教育之后,他成为了一个神童。

接着陆续看了很多早期教育的书,在网上也查了一些资料,但是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早期教育是对的,我们应该进行早期教育,但是怎么样有效地去进行早期教育并不知道!

因为大部份书上都是讲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你看过之后只知道早期教育是很重要,但是你并不知道怎么去做!

还有一些书上有一些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连续性,在这之前你不知道该做什么,这些方法做完之后,也不知该如何进行下一步。

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且上网与一些朋友进行探讨,最后总结出一套可以有效地、并且能持续性地进行家庭早期教育的方法。

首先声明一下,我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

但是在你没找到最好的方法之前,你用我的方法,我不会让你走弯路!

孩子天天在成长,我们不可能坐等最好的方法出来后,再进行教育,而且教育是不断发展的,也没有所谓最好的。

我总结的教育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无为教育,一种是有为教育,无为这个词是借用老子道德经上无为而治。

如果用白话简单的解释一下,无为就是不需要我们家长去做什么,有为就是需要我们家长主动去做一些事情。

(一)、如何进行无为教育

但是无为是不是就要是家长什么也不做呢?

是不是象一般人家里所谓的顺其自然的长呢,不是的!

无为最关键的是让孩子自已从他所处的环境中去学习一切知识。

比如,我们的孩子学会走路,孩子是怎么学会的,你们知道吗?

有的人说是我教会的,或者有人说他自已到时候就会走了!

我想很多的人都是这样想的吧。

但是你们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刚才提到过狼孩,根据一些科学家的统计,迄今为止世界上共发现了30余个野生孩子,其中5个是熊“抚育”大的,两个是豹“养”的,14个是狼“带”大的,结果如何?

狼孩像狼,猴孩像猴,熊孩像熊,豹孩像豹……被什么野兽“养”大的孩子就像什么野兽,这就是被发现的30几个兽孩的共同特点。

尽管他(她)们长得像人,也同样具有像普通人那样继承了人类亿万年进化遗产──大脑和躯体──的权利,其智力发展水平也就只能停留在“抚养”他长大的相应的动物水平上。

什么原因?

就是由于他们被剥夺了人的早期教育的环境。

还有一些人,如果被人为地剥夺了至关重要的社会环境,而被单独囚禁、隔离起来,那么,这些人的发展结局是:

白痴。

那个狼孩从小就被遗弃到山里,是狼把他养大的,到7、8岁的时候就人发现后就让人给代回了人类的社会,让你去教这个狼孩走路,你会吗?

科学家都做不到!

那个狼孩在人类社会呆了几年后死掉了,一直到死他的狼的习性都未改,比如四肢着地走路,白天睡觉晚上精神,不会说话,到晚上就象狼一下嚎叫,为什么这样?

是因为从小与狼在一起,他只会学狼会的东西,到大了想改都改不了的!

那么孩子是怎么学会走路的呢?

同样是孩子,都有人类,都有着人类的大脑,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都会,而狼孩不会呢?

很简单,因为婴儿天天看着我们走路,这样到他身体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去模仿你!

就这么简单。

还有,比如说话也是一样,婴儿天天听我们说话,听电视的声音,听录音机里的声间,慢慢的他就会说话了。

所以,无为的方式不是让大家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大家去努力给婴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婴儿从这个良好的环境中去学习一切优良的东西,注意一定要良好的环境,婴儿没有分辩能力,他是全盘的吸收,好的也要坏的他也学,所以做家长的要注意了,你们想要孩子的行为好,那么首先你就要做到,你想要孩子坐有坐样,站有站样你也要做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婴儿最初的东西都是从父母那学会的,所以你的孩子如果长大学坏了,你首先要反省的是你自已!

而不是去责备孩子。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

“维也纳的孩子没有不懂音乐的。

”为什么没有不懂音乐的,他们都懂音乐?

因为他们生下来就在音乐的环境中,依照医学家研究,一个胎儿三个月~五个月就有听觉,这个时候他的听觉神经已经在成长,我们应该用最丰富的声音来使他的神经成长得更好,带动一切神经的成长,还有他的心灵最纯洁,所以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开始做音乐教育。

那么我们做为家长的应该做哪些具体的工作来创造这个环境呢?

我下我就讲一下这个问题。

1、经典诵读教育

经典育读,就是让孩子在0-13岁机械记忆最好的时候去大量的背诵中国最经典经、史、子集等最古典的书籍。

有人一听到经、史、子、集,马上心里就反应了,“读这些古老的书干什么?

”都是老掉牙的东西了,现在都什么社会了,怎么还会需要那些?

这就是我要批判的对象。

各位,现在你的心里是想要发扬中国文化吗?

那你要读读几本书,要不然,你所发扬的中国文化,可能就是信口雌黄,不负责任。

有人说,我们的文化需要批判,甚至需要转化。

你能批判吗?

你能转化吗?

你不读几本这样的书,你对中国文化是一知半解,你能够批判和转化吗?

所以现在不管你是要发扬,你是要批评,只要你是中国人,只要你是中国知识分子,你就逃不开你自己需要有一点内在的涵养。

如果你只是道听途说,听人家说一说中国文化是什么,你就枉为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

高级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先的东西一点基础都没有,你还算是一个中国人吗?

中国的读书人吗?

所以,以后如果遇到有人批评中国文化,非常简单。

假如他在我面前批评中国文化,我就马上问:

“老兄,你读过易经吗?

不读易经,你怎么批评中国的形而上学;

老兄,你读过礼记吗?

不读礼记,你怎么批评中国的伦理学;

你读过诗经,你读过楚辞吗?

不读诗经、楚辞,你怎么批评中国的文学;

你读过春秋、左传,你读过史记、汉书吗?

不读这些书,你怎么来批评中国的历史学。

”所以,批评中国文化的人,马上叫他闭嘴,完全是无的放矢。

现在中国人就培养出这样一批不负责任的知识分子!

我们要扪心自问,要有良心。

但是,中国的后代子孙,不能了解中国文化,甚至连中国书都不能读,到底是谁的过错的呢?

谁造成的?

我们的家长跟老师造成的,而且不只是上一代的家长、老师造成的。

我们这一代,作为小孩子的父母跟老师,你依然一直在制造下一批这种不成熟的中国人。

四书五经等经典书籍过时了吗?

我先举几个现代的例子,大家知道联合国吧,在美国联合国总部的大厅里贴着一句话,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四海之内旨兄弟“,大家知道出自哪吗?

出自四书的头一部《论语》,江泽民访美的时候,克临顿在机场迎接然后发表欢迎词,你们知道第一句话是什么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知道出自哪吗?

,还是出自《论语》。

在92年美国制裁伊拉克的时候,美国最高前线指挥官带着一本书叫什么名字吗?

《孙子兵法》,我不知我的这些例子能不能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下的文化倒底适不适合现代,过没过时!

在举一个科学领域的例子,在中国《易经》、河洛理数一直被当作算命看风水的一种技术,也就是列入「杂家」范围里,但是外国现在却把它当成一个十度空间的伟大生命科学,甚至人文科学在探讨。

美国是现在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基因是现代最尖端的科学问题,现在美国的基因工程已发展到一个孩子生下来后,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做出DNA的纪录。

这个DNA就可记录上你这个人一辈子的遗传基因,你生乳癌、肝癌、甚至你有什么糖尿病等等。

在哪个年纪上或哪一个阶段会发病,都能很清楚地记录下来,他们还说你们的中国《易经》里面比我们更先进,层面更广,我们手上的数据,已经了解中国《易经》从出生的时辰,就能推算出你的父母是哪一年生、你的兄弟是属什么,你哪一年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你生下来有什么样的病。

他说有部分数据取自香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称「铁板神算」的人。

若是向此人请教的话,猜猜看一次收费多少,港币五万块一次,假如急的话,可以七万块。

很多外国人都慕名而来探讨这个问题,他们不只是当作好奇或一个简单的事情来看待,他们是要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再做进一步研究,这是一方面的事情。

我讲上面的例子都是有据可查的,不是我凭空杜撰出来的东西,我们做人即不能夜郎自大,但是也不能妄自菲薄。

我们都说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现在的人又很少都去正视我们的文化研究我们的文化,不但不去继承研究还持很轻视的态度。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生,叫什么名字我忘了,他说过一句话,假如我们现在在不重视我们中国的文化,到若干年后我们再想去研究我们中国的文化恐怕要到国外去找资料了!

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的!

决对有可能。

我们现在教小孩子什么?

从小教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大汽车,小孩子背下来,到了13岁或20岁以后,这些儿歌对他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没有,什么都不会有的!

因为那些在生活中他自已可以学会了,根本用不着教的!

但是假如我们从小教他背诵四书五经,那么到大了,四书五经已经深深的印到他的脑子里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么东西会在他的体内发酵,会升华的,他会用书上的东西去衡量这个世界。

经者,路也。

经典,精在哪理呢?

为什么叫经典之作呢?

我随便摘一些论语里面的话,给各位听一下。

孔子说:

“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巧言令色的人,他的心灵一定是不干净的,一定是不诚恳的,这种人你一定要小心啦!

当孔子讲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二千五百年前他是在山东讲的。

但是二千五百年之后,我们在北京的人就可以巧言令色吗?

你巧言令色就是有仁德的吗?

你就可以去交巧言令色的朋友吗?

不是的,我们还是鲜矣仁。

如果一个美国人,他巧言令色就好吗?

不是的,他巧言令色照常鲜矣仁。

这叫做“经典”。

这种话为什么我们不去读?

如果孩子从小知道这样的话,那么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巧颜令色的人,他就会想到,这样的人我不要跟他接触,他的心灵是不干净的,我要小心点。

子日:

见贤思齐,见不贤则自省,如果我见到道德、文章比我强的人,我要好好的学习,努力达到他的水平,如果见到比我差的人呢?

我要以他为镜子,好好反省一下我自已,看看他的问题在我的身上存不存在!

孔子说的一句话,比我们当今家长育孩子说的一百句话还要精辟,更能说明问题。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知道100句,那么这个孩子你还用天天做思想工作,天天教他怎么做人吗?

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是大学,大人的学问就是大学,那什么是大人,你们以为我们长到20岁就都是大人了吗?

如果孩子知道这句话,慢慢的他就会懂,要想成为一个大丈夫,那么要明明德,还要止于至善,为什么要止于至善,易经上讲否极泰来,事物发展到极限这后就要变了。

所以说各位如果在发大财做大官,这时你就要小心了,发展到最好的时候就没有余地了,就会慢慢变坏了!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些道,我们的国家就会安定了,人心就会向上、这个国家就会繁荣强大的。

任何以前中国读书人,都在十三岁之前把所有应该读的书全部读完。

一些重要的书都放在肚子里面,假如没有这样子的教育,这一辈子不要想要成为一个所谓的大人才。

就没有了,大人才就跟这个分家了。

还有的人一提到背育就头疼,孩子最重要的是要理解然后才记忆,死记硬背没什么用,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的,要懂了才要教的,不懂不要教。

我问问各位,在我们教自已小孩学说话的时候,当你说叫妈妈、爸爸,他懂吗?

最开始他懂妈妈爸爸的含义吗?

不懂,不懂为什么你还教!

你为什么不说,他现在不懂,等他大了2岁了,懂了我才教!

我想没有这样的家长!

同理一样,小孩子在小的时候把经典背下来,不懂不要紧的,背下来之后,他有几十年去懂,去发酵,去升华,慢慢都会懂的!

但是,如果你小的时候不去教,到大了,他连懂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的教育大体是依照美国二十世纪初年,也可以说西方二十世纪初年,最流行的一种儿童中心本位的认知心理学为背景,然后做一种边谈教学法,这样一种教育。

如果我们对这个术语一时不能了解,那我就用简单的白话说,现在,我们的教育观点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认为要教一个孩子、儿童、青少年的时候,要考虑到他能不能够吸收,能不能够了解,就是懂了才教的教育。

教了以后呢?

老师要讲解得非常清楚,让他听得很懂,甚至还要考试,问他懂不懂,还要看他能不能在日常生活做出来,这叫行为科学主义。

你观察他的行为,假如他懂得了,他又实践出来了,我们才知道,教育达到成果了,我们才教,教懂了才有用。

各位,你是不是这样教您的孩子、学生的?

我再讲一遍,我们认为要教一个孩子、一个单人、一门功课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孩子能不能够懂,他以前有些什么旧经验呢?

我们顺着旧经验再更上一层,然后我们要讲得很清楚,让他的知识更高一层,让他的思考更高一层,结果他能够真懂了,我们才觉得有效,这叫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用的教育。

其实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效,有没有错呢?

并没有错。

但是,是不是全对呢?

问题就在这个地方。

其实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效的教育只是在知识记忆能的范围有效,我们一般说科技教育有效,但是科技教育、科学技能知识的教育、思考的教育都应该是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效,这种教育可以开发人的思考的能力,可以增进人的知识的广博,这种教育应该是懂了才教,因为你不懂就教,他听不懂,听不懂就没有效。

我们要知道这个认知心理学只不过是认知的心理学。

西方的心理学家他都知道,他所研究的是人类认知的心理发展,认知的心理发展所应用到科目应该是认知的科目,在我们这边,大概是放在所谓的数学自然和物理化学,这些是认知的科目,凡是认知的科目最好按照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来安排。

什么意思?

就是懂了才教,而且教的时候要教得很清楚,而且让他自己学得非常地明白,这一步懂了才可以教下一步,这叫边需边学按步就班,我们要怎样教的时候,必须要了解一个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到底它的程序是什么呢?

有认知心理学的书可以看,那么像美国他就是一科学的国度,他对于科学教育正应该按照认知心理学来教,所以他们科学的教育是按排得比较合理的,如果我们没有照这样的合理的安排,恐怕我们的科学教育不一定能够教得成功

但是,凡是不属于科学的科目,都不一定要按照科学的办法教,就是不一定要懂了才教,而是不懂就可以教,乃至于不懂也有用,甚至是不懂的时候一定要赶快教,等到懂就来不及了。

比如说精神的升华,比如说美感的陶冶、气质的变化、品德的提升、理想的建立、道德、勇气之坚持、为国为民心量之开朗,乃至于你面对世界的眼光跟志气,统统不属于科学,乃是属于人品、人格、教养,这种教养不属于科学。

不是科学的科目为什么还要按照科学的办法?

所以,从今以后,你一定要心中有一种主张,你要抵挡这种谬论、这种错误的理论,认为说你这一科为什么不按照科学办法教。

如果有人责备你,你就告诉他,这一科不是科学,所以我不必按照科学办法,你敢这样做吗?

假如你不敢,你就在障碍你的孩子了。

所以,一个老师、一个家长要负起责任、要有良心,你也要有智慧,要不然你无形之中,你只是道听途说,你只是等阴奉词,人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你就在害你孩子,因为你没有勇气。

为什么没有勇气?

因为你没有智慧。

所以智、仁、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