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荷花产业园建设项目谋划建议书.docx
《生态旅游荷花产业园建设项目谋划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荷花产业园建设项目谋划建议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旅游荷花产业园建设项目谋划建议书
生态旅游荷花产业园建设项目
商业计划书
第一章摘要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生态旅游作为新型产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项目计划以河西街道办花背村耕地为基础资源,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以沿途观光和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集生态农业开发建设、科学管理示范运作、观光了解荷花生产,互动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风俗情趣、获取农业知识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项目建设的背景条件和必要性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
于是,回归田野、拥抱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
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生态旅游荷花园主要是以发展种植、养殖为主,,种植和养殖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
在种殖荷花品种中,引入花莲、睡莲共三十多品种供游客赏花;还有价值高的三寸莲让游客采摘。
养殖上,在荷花田里放养了五万尾荷花鱼苗。
在生态旅游荷花园内游客不但可观赏美丽的荷花及白鹭,同时还能烧烤、垂钓、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当地的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
利润和效益是平常的2至3倍。
生态旅游荷花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的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
生态旅游荷花园是以旅游观光为导向,以城郊优势为基础,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
生态旅游农业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
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
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
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旅游业发展现状
1、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旅游晴雨表》,2015年国际游客人数相比2014年增长了4.4%,达到11.84亿人次。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长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2、中国、美国和英国引领2015年出境游市场。
受欧元、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的影响,欧洲增速引领各大洲(+5%)。
2015年,前往欧洲的国际游客为6.09亿人次,比2014年增加了2900万人次。
前往中欧和东欧地区的旅游人次,自2014年下降之后,2015年回暖,增速达6%。
北欧(+6%)、南地中海欧洲区域(+5%),以及西欧(+4%),均出现喜人的增速,这与该区域富含成熟旅游目的地息息相关。
亚太地区,2015年国际游客到访量达2.77亿人次,同比2014年增加1300万人次,增加比为5%。
其中大洋洲国际游客到访量实现7%的增长,东南亚实现5%的增长,东北亚和南亚国际游客到访量均实现4%的增长。
美洲的国际旅游人次,相比2014年表现更加稳固,旅游人次增加900万,达到2015年的1.91亿人次,增长速度为5%。
美元刺激了美国的出境游,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均受益于此,并实现了7%的增长。
南美和北美接近平均水平,均实现了4%的增长。
3、未来十年,旅游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预计,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另据世界旅游协会预测,从2010年到2020年,国际旅游业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别以年均4.3%、6.7%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到2020年,旅游产业收入将增至1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0%;所提供工作岗位达3亿个,占全球就业总量的9.2%,从而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3.2中国旅游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到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转变,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国内旅游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化转变,已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与国民收入的增长,国民人均出游从1984年的0.2次增长到2015年的3次,增长了14倍。
国内游客数量从1984年约2亿人次扩大到2015年40亿人次,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10.2%;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国内游客数量呈现持续高位增长,推动中国步入了大众旅游时代,成为世界上拥有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
国内旅游收入也从1985年的约8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4200亿元,增长了426.5倍,年均增长22.4%。
2015年,中国旅游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85.8%,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旅游消费市场。
(二)国际旅游从单一入境游发展成为出入境旅游并重格局,出境旅游市场更加活跃、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国际旅游仅限于单一的入境游,出境游起步较晚。
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已形成入境与出境两大旅游市场并重活跃的发展格局。
从入境市场看,中国已是世界第四大旅游入境接待国。
入境旅游人数(含入境过夜游客,下同)从1978年的180.92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33亿人次,增长72.5倍,年均增长12.3%;旅游外汇收入从1978年的2.63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136.5亿美元,增长431倍,年均增长17.8%。
从出境市场看,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客源输出国之一,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2014年,中国大陆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达到了1.09亿人次,2015年上升为1.2亿人次,比1992年的298.87万人次增长了39倍。
目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已扩大到15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客源国。
(三)旅游业从单纯外事接待型事业转向事业、产业共同发展,旅游综合功能优势日益凸显。
改革开放前,中国旅游业是中国外交事务的组成部分,对增进国家友谊和促进国际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尚不具备现代产业特征。
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显示出巨大活力,与110多个行业相关、融合发展,对国家调结构、扩消费、稳增长、惠民生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体上实现了六大发展转变:
一是从外交的边缘向外交的前沿转变;二是从经济建设的边缘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转变;三是从经济增长点向第三产业的重点转变;四是从传统粗放型、数量型旅游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创新型推动方式转变;五是从扩大就业岗位重任向就业、旅游扶贫的重任转变;六是旅游发展的主体由政府为主向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主体、多类型、全方位的推进。
如今,旅游业对于社会公共服务、地区综合管理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对于中国城镇化建设、乡村脱贫致富、生态保护、实现美丽中国等起着重大作用。
(四)旅游业由一般性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产业规模和实力迅速壮大。
2009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方位推动旅游产业步入了黄金发展期,旅游产业规模和实力更加显著提升。
截至2015年,全国已有旅行社27364家,比1999年的7355家净增加了2万多家;全国已评有星级饭店数量13491家,其中包括五星级饭店867家、四星级饭店2779家、三星级饭店6776家;中国已有各类经济型连锁酒店约1.5万家,客房总数超过140万间。
1999年,国家旅游局开始实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管理。
其中,5A级景区首次评定始于2007年,截至2015年底,中国5A级景区数量达到200多家。
自1998年起,国家旅游局通过推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提升了中国城市旅游的吸引力。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70个城市成功创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近年来,在产业融合发展、资本并购、连锁化经营、互联网+等创新发展中,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涌现出一批有竞争潜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包括以华侨城、宋城等为代表的景区连锁经营商,以锦江、首旅、万达等为代表的综合性旅游商,以携程、去哪儿、同程、途牛等为代表的线上旅游服务运营商,业绩增长迅速,已成为中国旅游企业的领跑者。
(五)旅游业发展面由局部扩展到全国,形成了国家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社会共同推进的大格局。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桂林等少数旅游城市和黄山、峨眉山等著名旅游景区,如今,旅游业发展已遍及全国,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几乎所有的省(区、市)都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一系列在更大范围内的区域旅游合作品牌相继产生。
国家旅游局与各省区市建立了推进战略合作机制。
2014年国家成立了中国政府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分管旅游工作的汪洋副总理任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了国家旅游局、外交部、发改委等28个国家政府部门。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全国各类金融机构、非旅游类大型企业集团也开始纷纷参与旅游业投资与经营,形成了多层面、多区域、多形式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
3.3旅游业发展前景
国家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积极发展旅游业”作为“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内容。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进一步提出旅游业要在农民增收、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服务业、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等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文件,提出“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
”2014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
”
文化旅游产业是湖南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的产业。
湖南省已于2007年将旅游业定位为全省重点支柱产业。
2012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湘发[2012]12号)文件,提出将湖南旅游强省建设定位于“把湖南省旅游业建设成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加快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第四章项目建设及规划原则
项目以河西街道办花背耕地为基础资源,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以沿途观光和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集生态农业开发建设、科学管理示范运作、观光了解荷花生产,互动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风俗情趣、获取农业知识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1项目规划期限:
该规划期限为两年(2016—2017年),分两个阶段实施。
1、2016年建设开发阶段。
制定该项目相关规划设计方案,完成土地流转、荷花种苗采购等生产工作。
完成荷花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工作,完善通往观光园和观光园内道路的硬化、绿化、美化等环境建设,初步形成旅游线路沿线的特色生产带和生态绿化带,在重要的交通要道、路口及园区设置交通标识、公共标识和导游示意图。
通过努力,形成观光园基本框架,旅游接待设施初具规模。
2、2017为成熟完善阶段。
进一步丰富观光内容,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接待环境,培育服务员队伍,规范行业秩序,促进高科技生态观光农业安全有序发展,使实现观光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2项目建设及规划原则:
1、整体性与开放性的原则
生态园的规划从整体布局着手,特别注重观光区和服务区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
从生态园内部讲,各个功能区尽管有各自的特点,但并不是一个个无机的、分散的结构,而是一种开放式的有机结合体;同时生态园本身将与周边环境相互衔接、相互融合。
2、生态性原则
生态园自身的生产生活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节制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不会对荷花园自身和周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
3、经济性原则
生态园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用最少的人工和资金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强调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生态园自身除了发展荷花观赏以外,还将开展采摘莲子等,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求得生态园自身良性循环,因此在生态园规划中将充分考虑经济生产的内容。
4、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
生态园在观光项目的设置上将充分考虑体现“参与感”、“体验感”,结合生态园自身空间广阔、地貌丰富等特点,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生态荷花园的方方面面,多层面地体验生态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5、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生态园经济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生态园会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生态园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
6、多样性原则
鉴于人们在当今的休闲娱乐中将充分展现个性,生态园在进行观光规划中安排观光线路、方式、时间和消费水平上,将综合考虑多种方案,组织多样的休闲项目和线路供观光者选择。
7、适宜性原则
土地能力是指土地的生产潜力,它是一定土地所固有的。
对生态园的土地利用作出决定,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
生态观光园区土地评价的基础是土地利用和地块之间的比较,也就是说,要对生态园内各个不同土地类型地块的各种利用作出适宜性评价,以达到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8、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性原则
生态荷花园的规划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统筹规划,分期建设。
为做到布局合理,就必须做到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分期实施,逐步建设。
为保证其健康发展,一要搞好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二要根据投入的资金合理分配,进行分期建设。
4.3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1、2016年种植花莲、睡莲共三十多种及营养价值高的三寸莲供游人赏花、采摘;养殖荷花鱼五万余尾。
按功能规划为服务区、景观区、种植区、养殖区、活动区等,并进行具体分区;
(1)修建工作人员办公区小规模接待区;
(2)修建沟渠,为荷花提供充足水源;
(3)修建亭子及长廊,供游人休息需要;
(4)修建吊桥让游人方便过河;
(5)修建观光道让游人行走在荷花丛中;
2、2017计划:
兴建集餐饮、棋牌、垂钓、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
休闲园规划结构为:
休闲观光区、水果采摘区、观看白鹭区、水上游玩区。
(1)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观光、采摘、养殖业。
3、建设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
在生态示范园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园的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
观光园立足以生态荷花开发为基础,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生产优质的绿色农产品为宗旨,走农业观光、农村休闲度假之路。
在种养殖项目选择和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园区规划项目有采摘园、垂钓池、儿童乐园、生态养殖(水产/昆虫/畜禽)、野营烧烤等项目。
在休闲活动安排上,生态农业观光园追求与游客的互动性,游客参与性项目安排有采摘、垂钓、植物组织培养等,是久居城市的人回归自然,追究野趣,呼吸新鲜空气、休闲度假的理想园区,也是学校进行“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理想之地。
5.1建设内容
1、田园风光区:
以防腐木、麻石板、红砖铺设观光道,让游客行走于荷花中。
其他包括在荷花田里里放养了荷花鱼,建有老式亭子、长廊、栈道、木制吊桥等休闲项目供游客观赏、休憩。
2、园区内田里种植花莲二十个品种及三寸连,观光道穿梭于其中,并在各个结点布置了休闲的桌椅和老井供游客使用。
在河里种植的睡莲可以在吊桥上及游艇上近距离赏花。
3、观景钓鱼台区:
园区河流面积打四百余亩,沿河边修建钓鱼台有一百余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养殖有多种鱼类。
4、水上游乐园:
为满足游客喜欢玩水的需要,荷花园建有专业水上游乐设施(游船、快艇等),水深在1~2米之间,河边种植睡莲,是儿童夏天游玩的的好地方。
5、农家乐:
荷花园计划在2017年建有较大规模餐饮区、烧烤区,餐厅颇具乡村建筑风格,拥有餐饮大厅及几十个大、小包厢,设施齐备。
可同时供400人以上就餐。
餐厅菜肴使用当地农民种、养的优质生态农产品,游客可现采现做,享受具有独特风味的农家菜;烧烤区,有几十个烧烤炉具,结合当地现采摘新鲜环保食材,享用健康,有机无污染食物。
6、生活管理区:
朴实的砖房,弯曲延伸的观光道路位于荷花园接待处与服务建筑之间,在建筑风格、景观设计上与整体协调。
7、农家自助家园:
目前与当地几十家村民进行家园合作,接待游客。
农家小院中,还可以自己自田里摘菜,逮鸡、鸭、鱼做自己喜欢的农家饭菜,体验乡情农趣。
游客入驻村民家中,与村民一起体验农村生活。
8、儿童乐园:
荷花园中计划在2017年建儿童乐园,在环境优美的树林中的儿童乐园内设有小朋友们喜爱的小猴抬轿子、火车快快跑、弹跳蹦蹦床、开心小木马等多项游乐设施。
目前安装了滑梯、漫步机、摇篮、秋千、组合训练器、单(双)杠等20余种娱乐健身器材,还有吊床、露营帐篷等,伴着悠扬的童乐,骑着心爱的小木马,为小朋友们提供了尽情玩耍的场所。
9、教育基地活动拓展区:
园区已于鹤城区纪委联系把园区设置为廉政教育基地,文化墙等通过这些内容来达到自然教育的目的。
让游客,对国家的廉政文化有所了解,体现了亲和地方特色的设计理念。
10、停车场:
在园区大门口设置了400个停车位,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前提下,规划具有个性的停车场
11、附属建设:
滴灌系统、服务接待区。
5.2建设休闲观光旅游线路: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进行深度规划,着力开发出景区规模雏形,以投(融)资的形式开展招商合作,辅以在各观光点建设高标准的农家服务中心,使之成为某某休闲观光旅游线路的亮点和休闲站,让八方来客,心旷神怡,流连往返,垂钓野生水产,收尽无限风光。
5.3项目启动思路
1、建设上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
生态园的总体设计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生态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因此生态园的建设上将尽量尊重本来的土地原生资源,使其与自然景观和周边乡村融为一体。
2、兼顾景观生态性与娱乐性。
在对生态荷花园进行实地规划时将通过合理布局,采取种植与养殖立体结合,观光娱乐穿插于其中等措施,既丰富了植物景观群落,又增加观光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3、开发“体验经济”。
通过生态园的建设,让观光者体验到“回归自然,健康为本”的感受,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生态园来,带着家人,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愉快玩耍。
4、服务设施规划具有现代性。
在办公区、服务接待区、展示区、卫生间等服务设施的规划上采用了现代化的材质和设计方案,特别是观光者关心的卫生间和洗手池的布置打破了传统的农家风格,按照市旅游局统一要求来建设的。
5、项目所在地花背村全力以赴从环境整治、资源整合、实施项目的内部加强协调,确保了项目建设的紧凑性和时效性。
以城区为市场,以主动参与为特点,利用农村广阔空间和农业生产活动的特色,发挥特色农业的多功能性,经过投资改造全面提高,以尽可能的满足游客的观(农业观赏)、尝(品尝农产品)、娱(垂钓、农家乐)、劳(自采自摘)、育(农业知识讲解)、购(购买农副产品)等多层次的需求,并且借助当地优势环境资源,着重发展自然环保项目,坚持开发高起点的农业技术项目,做到“旅游+农业”同步发展。
6、项目投资采取了谁投资谁收益的方式进行,观光农业项目投入少、收益高,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是分期投资和逐片开发,启动资金不大,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
例如:
农产品在采摘、垂钓等旅游活动中直接销售给游客,其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并且节省了运输和销售相关费用。
第六章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期为2年,项目计算期拟定为15年,其中第一、二年为建设期,第一年开已始试营业。
(一)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1、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本项目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为400万元,其中:
土地费用110万元,生产费用98万元,基础建筑工程费用162万元,宣传费用9万元,园区工人费用21万元。
2、项目总投资
项目估算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
土地费用19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费用446万元,机械设备购置及安装663万元,流动资金11万元,其他预计90万元。
第七章效益分析
7.1成本效益分析
A、产品成本:
项目投入运行后年总生产成本560万元。
B、投资估算:
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人民币1400万元。
C、产品利润销售税金:
项目投产后,年增加收入800万元,年上缴税金16万元,税后利润240万元。
7.2财务效益分析
投资回收期限:
静态投资回收期5.7年,动态投资回收期7年(含建设期)。
投资的利润率16.8%。
7.3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A、基本评价指标:
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农民发展种植新型经济作物500亩,果树500亩,无公害蔬菜300亩,农民增收800万元。
B、就业效果:
直接、间接解决500个农民就业,同时可带动1000人发展各类产业。
C、农民增收:
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
D、对财政的贡献:
财政年收入增加100万元。
E、投资盈亏:
以产量表述的盈亏平衡点为估算产量的30.15%,表明项目有较好的资金回收能力。
F、风险分析:
项目中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相对比较稳定,表明项目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7.4生态农业观光园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建设与发展观光农业,不仅为游客提供新的活动空间,释放休假日城市人口压力,降低市区及旅游热点的拥挤程度,还能够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益。
宿迁市泗阳县作为农业大县,发展观光农业,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格局,加快耕作管理的科学化、技术化,发展绿色食品和特色作物的生产,能够满足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获得农业、旅游的双重效益。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破坏,并与生态农业、林业等的建设结合起来考虑。
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保护体现文化多样性的各种要素,并注意保持现存的民族群体文化特征。
观光农业的基础是农业体系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合理性。
但目前,部分观光农业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大兴土木,城市化、人工痕迹明显,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是与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背道而驰的。
观光农业的“农业”内涵,应定位于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所体现的地域特点,即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农业文化特色。
根植于符合自然生态的生态农业和传统的农村民俗文化必须加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