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577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docx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学年下期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17级2017-2018学年下期

第1周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双向细目表

命制人:

严巨勇审核人:

曹毅

题序

题型

考点及具体知识点

分值

设计

难度

系数

能力层级

各知识权重

一级

二级

三级

知识

板块

名称

题号

(三级)

权重(%)

一(语言基础知识)

1

 

选择题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

字的字音(考查常见常用,选择每对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含有四川人易读错字词,涉及多音字形声误读等)

3

0.60

 

基础

知识

1

2

3

4

8%

2

选择题

识记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二词、三字词、四字词)

3

0.60

3

选择题

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

0.65

4

选择题

病句辨析(不合逻辑,搭配

不当,句式杂糅)

3

0.65

二(论述类文章阅读)

选择题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3

0.65

论述

类现

代文

阅读

选择题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3

0.65

选择题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

0.70

三(文言

文阅读

之吏传

人物)

5

选择题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的含义(辟、宾、夙、讫)

3

0.60

古代

诗文

5

6

7

8

9

 

39.60%

6

选择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

的意义和用法(所、之、因、于)

3

0.65

7

主观题

翻译

10

1.5%

8

主观题

简答

9

主观题

断句

四(古诗

文阅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选择文段中一词多义、活用等文言现象的句子)

概括人物观点态度(针对第1卷文言文设题)

第二部分:

试题

命制人:

严巨勇审核人:

曹毅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拜全球化经济发展之赐,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全球华语市场备受瞩目。

尤其是中国,近几十年来致力推行稳定的对外开放政策,其经济与军事影响力在亚洲已不容忽视。

加上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移民至东南亚及欧美各地形成的海外华人区,以及着眼中国庞大市场的外商跨国企业,在这几股势力推动下,华语将在21世纪“水到渠成”地成为全球性语言。

语言能否成为全球性语言,与这个语言内在的结构性质、词汇量的多寡、过去是否曾经为伟大文学作品的书写工具、是否成与伟大的文化或宗教联结都无直接关联,这些内在的因素都不能确保一种语言能畅行全球。

语言的扩散势力必须投射在政治、军事与经济领域。

盛唐时期,中国的版图辽阔,汉语便曾扩散至日本、朝鲜、越南;而自18世纪以来,欧洲各国大规模地向美洲移民,殖民帝国的母国以强大的军事、经济和科技力量,有效地支配欧裔移民的官僚及意识形态机构。

这样深入的影响,导致即使19世纪南北美洲民族国家全面兴起,但是英语或西班牙语仍是当地被普遍接受的主要行政用语。

进入20世纪,美国崛起成为世界首要军事与经济超级强国,也同时提升英语作为全球语言的地位。

相对而言,由于中国近代政府对海外移民的消极态度,导致华语地位无法像英语一样随本民族移民影响力遍及全球。

明清以后移居东南亚的华人在政治上与北京完全断绝关系,而且这些华工苦力多半是操着彼此无法沟通的汉语方言的文盲。

至于后来成为中上阶层进入主流社会的华人多半是追随当地殖民者(不管是欧洲或日本)政权,并通晓他们的语言。

以新加坡为例,虽然华人占全国总人口七成以上,但因为立国之初基本上沿袭了英国殖民地政府的政治、经济、行政、法律、科技、教育等典章制度,新加坡政府不选华语(或当时最多华人使用的闽南语言),却改以英语作为国家主导行政语言。

近期华语在全球的崛起,则明显地与经济领域紧密相连。

海外华人经济地位的提升,直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海外华人区本身并不具备推动华语成为全球性语言的主要动力,中国的经济崛起才是提升华语为全球性语言的主因。

随着中国门户的开放以及政治、经济、军事势力的不断向外扩展,华语顺势成为当前重要的新兴国际语言,吸引大量非本族语者学习华语。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与台湾华语教学研究所与语言中心近年陆续成立,正是为了顺应这个需要。

重视中国广大市场的新加坡政府,近年除了不断与中国进行各种商业合作计划,也实行一系列语言教育政策,鼓励年轻人多学华语,以免错失21世纪的重要商机。

1、下列不属于全球华语扩散原因的一项是:

A、全球华语的崛起不取决于内在因素,中国经济的崛起才是提升华语国际地位的主因。

B、中国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是提升华语国际地位,成为全球语言的极重要的推动力。

C、学习华语作为外语的非汉族语者人数快速上升,各种相关汉语教学机构陆续成立。

D、经济地位提升的海外华人、着眼中国庞大市场的外商跨国企业,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21世纪全球性语言,华语吸引了大量非本族语者,包括新加坡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语言教育政策,鼓励年轻人多学华语。

B、以华语为载体的儒家文化影响深远,一部分运用华语写作的文学作品享有世界声誉,这对华语能否成为全球语言有一定的作用。

C、19世纪南北美洲民族国家全面兴起,因此英语或西班牙语成为当时当地被普遍接受的主要行政用语。

D、中国近代政府无能,对海外华人在政治上的支持力微弱,导致华语国际地位下降,其影响力并未随着华人步伐遍及全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加强华语教学的研究,改善教学方式,吸引外国人学习华语。

B、华语的崛起,可以从世界各地日渐广泛地使用华语的发展趋势窥其端倪。

C、新加坡政府鼓励年轻人学习普通话主要是出于经济交流的商业考虑。

D、华语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经济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相互促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邱长海

  三叔从老家来省城帮儿子筹备国庆节举行的婚礼,看着儿子为找不到加长林肯或凯迪拉克作婚车而唉声叹气,他一次次欲言又止。

这一晚,皓月当空,父子对饮。

  1981年,鲁南山区,大豆高粱在田野里飘香。

三叔的爹,我的爷爷忙着张罗第三个儿子的婚事。

那时候,爷爷当了村主任,最后一个儿子的婚礼当然要办得风风光光。

这天一擦黑,爷爷就提着两瓶兰陵大曲,揣着两盒孔府烟,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摸到前进村村主任何大把式家里。

前进村原来叫水洼洼庄,改革开放后靠养鱼致了富,改名前进村,去年买了台手扶拖拉机,更是闻名方圆几十里。

爷爷刚开口,就被对方堵了回来。

国庆节日子旺,拖拉机早被乡长的公子结婚定下了。

“要不,你把它推走?

”何大把式指着墙根的一辆独轮车说,“咱也就配这档次。

”爷爷脸一红,二话没说,拎起桌上的两瓶酒抬腿就走。

  爷爷到家时,两瓶酒只剩下半瓶。

老人家把三儿子招呼过来父子对饮,那晚,皓月当空。

  1953年秋天,爷爷娶奶奶的时候,换了身干净衣服空着手就进了岳母家的门,回来时,他手里就多了新媳妇的一只手。

三十多里山路,奶奶的小脚实在走不动了,爷爷就向路边收庄稼的老乡借了辆独轮车,一边是黄澄澄的玉米,一边是腮上红扑扑的奶奶。

车子“吱呀吱呀”唱了一路,像是最浪漫的婚礼进行曲,引着他们踏上了幸福生活之旅。

  爷爷说这些时,一脸的甜蜜,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

  第二天的正午时分,爷爷满身大汗进了家门。

院子里多了一辆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

那时候,大金鹿还是个稀罕东西,不亚于今天谁家买了辆小轿车。

全村人都羡慕得不行,就连母亲、二婶也看得眼睛放光,据说回家后闹了好几天。

  眼看婚期将近,三叔抓紧时间练车。

于是,早晨下地前或者傍晚回家后,村里人就看见三叔在村西的麦场里卖力地演练——对他来说,将要驮回的岂止是新媳妇,更是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啊!

  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像一桌酒席上有了鲍鱼,一家人顿时多了底气;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似一场演出来了名角儿,全村的人们都盼着好戏开演。

  万众瞩目的日子终于来了。

大金鹿前把上的大红花与三叔年轻的笑脸相映生辉。

  三叔潇洒地跨上自行车,昂首挺胸上了路。

身后是一支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

三叔第一次看到属于自己的新媳妇——他们是媒妁之言,这之前,两人只在邻村的露天电影场见过一面,却从来没有说过话。

  三婶在村里小姐妹们羡慕的目光中坐上三叔的自行车后座,一时间,唢呐叫得欢。

在我们鲁南老家,新郎接新娘有很多规矩,其中一条就是:

新娘不说话,新郎不回头。

人逢喜事精神爽,秋风得意车轮急,三叔脚底生风,很快就把送亲的队伍甩在后边,三婶也不能说话。

  三婶娘家到三叔家的路上有一段上坡路,三婶心疼累得满头大汗的三叔,就跳下了自行车,帮忙推了一把。

上了坡,三叔不能回头看,根本不知道三婶下了车,也不知道她还没坐上来,就骑着空车走了。

直到进了村,才发现坏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掉头回去找新媳妇。

  新媳妇根本没有回娘家——她哪里丢得起这个人哪!

大家找来找去,终于在那段上坡路边还没收割的玉米地里找到了正生闷气的三婶。

  当然,婚礼照常举行,乡亲们喜酒照喝,只不过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话。

  三叔说这些时,一脸的幸福,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

  三叔的儿子把父母的故事说给未婚妻听,她听得泪光闪烁,一脸的神往。

恰好他们看到报纸上登着一家婚庆公司推出了自行车婚礼的消息。

两人眼前一亮,手牵手走进那家婚庆公司,就像父辈一样,他们打算在这座城市里,举行一个万众瞩目的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独轮车、自行车上的婚礼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是林肯、凯迪拉克带不来的。

(有删改)

4、下面是对本篇小说的情节特点以及用意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篇小说的特点是在儿子的故事中插叙爷爷、父亲的故事。

B、这样设计,让前一个故事为后一个故事的解决提供了因由,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三个故事各自独立,表达各自的主题。

D、同时,三个故事勾连在一起,突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E、这样的构思,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的情节新颖独特,增强了感染力。

5、文中上辈人的婚礼故事分别对“三叔”、“儿子”、“未婚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三叔听了后

儿子听了后

未婚妻听了后

6、读完全文,你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和“幸福感”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请结合小说,简单说说你的观点。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

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

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

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

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

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

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

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076个

895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个/44万人

个/1.3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本

50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本

7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

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

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

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

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

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他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

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注释:

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

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材料四】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

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

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

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

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7、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

8、分点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中关于阅读作用的观点;(5分)

              

                                      

9、根据上述文段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请你说说我国国民阅读习惯不佳的可能因素。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共4题。

选择+翻译)

赵璜,字廷实。

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

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

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

出为济南知府。

猾吏舞文,积岁为蠹。

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

汉庶人①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

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

阅七年,政绩大著。

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

瑾诛,复职。

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寻调山东。

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

以边警改理畿辅②戎备。

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

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用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

嘉靖元年进尚书。

刘谨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

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③仍旧。

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帝即报许。

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

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

诏营后父陈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

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

璜言:

“二臣无与,乞罪臣。

”帝不听。

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

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

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候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

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

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

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廉如故事。

璜有干局,多智虑。

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

十一年召复故官,未上卒。

赠太子太保,溢庄靖。

(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注]①汉庶人:

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照。

②畿辅:

国都附近的地方。

③中旨令:

皇帝白宫廷发出的亲笔命令。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    籍:

登记

B、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  坐:

判处

C、诏营后父陈万言第第:

府邸宅院

D、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       浸:

逐渐

11、下面各选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

B、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

C、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

D、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璜善于治理政务,政绩卓著。

在济南任职时,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在山东任职时,能据理力争,减免地方百姓的赋税。

B、赵璜恪尽职守,充分发挥自已的工作职能。

担任左侍郎时,就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担任尚书后,更是在缩减皇室的营造工程方面不遗余力。

C、赵璜正言直谏,遭到同朝官员的排挤。

起初就因刘瑾的谗言,受巡抚朱钦的牵连而入狱,后来更因权臣的弹劾,与秦金一起致仕还乡。

D、赵璜很有才干,富于智慧。

遇到一些纷乱错杂的事件,在其他人还为此观望惊讶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1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

(1)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5分)

译文:

                                     

(2)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西塞山①下作②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③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④动晓烟烹紫蕨⑤,露⑥和香蒂摘黄柑⑦。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

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

②这首诗为韦庄舟行长江经过西塞山下时所写,作者五十五岁时。

③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

④爨(cuàn):

烧火做饭。

⑤蕨本多年生植物,嫩时茎叶可食,其色紫,故名紫蕨,采食的时间在仲春时节。

⑥露:

露水。

⑦柑成熟时色黄,采摘期在秋冬之际。

14、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仰观阙塞,历史往事和前贤佳句勾起丰富的联想。

诗人如历代诗人一样,借西塞山势抒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

一瞻前程,湓城北的庐山依稀可见,渐见影像;一顾来路,云梦之南的天际,片月斜挂,渐远渐斜。

“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地写月亮的形状。

C、颈联由实景转入虚景。

仲春所烹食的紫蕨与秋冬之际摘柑不可同日而语;烹蕨的晓烟和带露的黄柑亦与诗人黄昏舟行的时间相背。

作者此时通过适当的联想,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15、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的《采薇》一诗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其中,“,;,”这四句诗里含有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以及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两个典型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以景写情,情景交融,使这四句诗一直备受人们的赞赏。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里曾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缘起。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诗人真诚的自我表白。

接下来“,一去三十年”道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极度厌恶的心情。

用如此激愤的语言指斥官场,在陶渊明此前的诗歌里没有出现过。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我们编写人员的水平有限,书內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B、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C、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D、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她费了很大的劲,我们还是应该谢谢人家。

1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当被问及在家庭财务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63%的中国内地女性受访者表示她们是家庭财务的决策者。

B、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在不断扩大。

C、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旅游项目。

D、周立波在他主持的节目“壹周立波秀”里批评了很多人,虽然他的言辞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说的有道理。

19、下列各场景中,表达最得体的标语是:

(3分)

A、某地大货车车头上的标语:

事故出于麻痹。

B、某市招商引资的标语:

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得罪投资者是罪人!

C、某地商场内标语:

吸烟等于放火,放火就是犯罪!

D、某省境内国道上某处的标语:

抢劫警车是违法的!

20、阅读下文。

根据文意为文段的空缺处补写语句,使文段上下文流畅,表意清晰。

(6分)

一只美丽的蝴蝶去找医生整容。

医生对她说:

“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不着来做美容。

”蝴蝶说:

“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

”医生说:

“其实,你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