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373645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PPTX 页数:69 大小:31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会计学》教案.pptx

,第一章总论,1、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2、理解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3、理解会计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4、重点掌握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5、理解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6、了解会计规范,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也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会计最主要的特点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的对象是企业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提高经济效益。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是通过专门的方法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货币单位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古代会计阶段。

特点:

计量单位尚未完全固定为货币;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以官厅会计为主;会计方法主要是单式记账法。

“会计”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

周礼天官:

“会计,以日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计考岁成。

“四柱清册”宋朝的记账方法:

旧管(期初结存)+新收(本期增加)开除(本期减少)=实在(期末结存)。

第二阶段近代会计阶段会计的特点:

会计成为独立的管理职能;转变为以企业会计为主;会计方法主要是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LocaPacioli)的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是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注册会计师的出现:

1854年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公会的成立,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第三阶段现代会计阶段会计的特点:

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会计电算化;会计标准、规范逐步完善,并向国际化发展;会计形成了一套应用学科体系。

会计学科体系:

对内报告会计:

管理会计对外报告会计: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国际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会计发展历史证明: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三、会计职能职能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功能。

(见现代汉语词典)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

(一)会计核算职能这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第一:

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第二:

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第三:

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不仅要进行事中、事后的核算,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货币量度:

会计主要采用,其他管理部门参考使用;实物量度:

销售、采购、生产部门主要采用,会计部门参考使用;劳动量度: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采用,会计部门参考使用。

完整性:

对所有的会计对象都要计量、记录、报告,不能有任何遗漏;连续性:

对会计对象的计量、记录、报告要连续进行,不能有任何中断;系统性:

保证所提供的会计资料能够成为一个系统的、有序的整体。

事后核算:

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对一定期间经济活动的价值总结;事中核算:

会计利用价值数据、指标等对单位经济活动的控制和调节;事前预测:

会计利用价值数据和相关因素对未来经济活动及结果的预计,

(二)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特点:

第一:

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第二:

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事中、事前的全过程监督。

第三:

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以价值指标为核心才能发挥货币反映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因此,会计监督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监督,可以全面、及时、有效地控制经济活动。

事后监督:

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相应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分析;事中监督:

依据经济活动发生时的资料来纠正偏差及失误,发挥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作用;事前监督:

审查未来经济活动是否合乎规定和要求,是否切实可行。

合法性:

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规,会计准则等;合理性:

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

会计核算职能与会计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寓于会计的核算职能之中,是在核算过程中的监督。

只有搞好会计监督职能,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会计目标会计应当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终极目标。

在国外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一般被定位于“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被一般解释为:

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

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管理者、雇员、供应商、顾客和社会公众。

会计学两大分支:

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四、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一)会计机构:

各单位都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条件的,委托中介机构记账;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可以设置总会计师。

(二)会计职业:

企业会计:

从事会计工作,需要具备会计资格。

会计人员的职称:

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公共会计:

从事社会审计等中介工作。

注册会计师,第二节会计假设与一般原则,一、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是开展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明确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规定了会计为谁核算注意划分各会计主体之间、会计主体与所有者、与职工的界限。

注意企业会计主体与企业法律主体的区别:

法律主体一般都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2、持续经营,定义: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能持续、正常地生产经营为前提,它是对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所作的规定。

持续经营观念与破产清算观念的会计影响影响:

会计方法和程序才可能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而不是采用合并、破产清算等处理方法;有必要进行会计分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可在其预期的受益期分期摊销。

破产清算会计,3、会计分期,是指会计把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以便定期为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分期是由持续经营和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

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

本期与非本期?

收入、费用是按权责发生制或按收付实现制确认?

应收、应付、待摊、预提以公历时间划分会计期间会计年度:

公历1.112.31会计中期:

月、季、半年度,货币计量基本前提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记账本位币);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对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也允许选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是假定货币的价值是稳定或相对稳定的。

物价变动会计,4、货币计量,二、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1、客观性,2、相关性,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真实性:

反映的结果是符合实际的可靠性: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正确处理可验证性:

复查,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明晰性,又称可理解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提出:

“财务报表中所提供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之一,就是便于使用者理解。

为此目的,人们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工商经济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相当努力地去研究信息。

”,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会计信息、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应尽量做到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可比性有两层含义:

一是横向可比(又称为统一性),要求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二是纵向可比(又称为一致性),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4、可比性,5、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应用:

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子公司的判断,是指应该根据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的影响程度来决定会计核算的精确程度及会计报表内容的详略程度。

对于可能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重点说明。

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程序,采取简便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合并反映。

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如果信息的省略或误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重要性取决于需作出判断的项目的大小或在出现省略或发生误报的特定情况下,所导致差错的大小。

”对某项会计事项判断其是否具有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重要性原则需要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确定。

6、重要性,7、谨慎性,亦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应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得高估资产或收益,同时不得低估负债或费用。

应用:

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金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固定资产按加速折旧法提取折旧注意:

企业不能漫无边际地滥用谨慎性原则,不允许设立秘密准备金或超额准备。

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要求:

一是及时记录二是及时报告关于会计报告的报送期限月报:

6天季报:

15天半年报:

60天年报:

4个月,8、及时性,第三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一、确认和计量的基础

(1)权责发生制原则

(2)配比原则(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1)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利、义务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归属期间,而不考虑款项是否收到或支付。

具体来说,凡是属于本期应获得的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讫,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来确认;凡是属于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支付,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来确认。

凡不该属于本期的收入、费用,即使其款项已收到或付出,也不得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来确认。

是按照款项实际收付的日期作为标准来确认收入、费用归属期的一种确认基础。

具体来说,收到现金时反映收入增加,付出现金时反映费用增加。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

“会计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

(2)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例:

某公司6月份发生如下收支业务:

(1)10日,销售甲商品100件,售价100000元,货款已收到并存入银行。

商品于5月付款购入,每件甲商品的成本为600元。

(2)12日,签订销售甲商品50件的合同,售价50000元,并预先收到货款20000元,商品在7月发出,余款在商品发出时收到。

(3)20日,以银行存款预付下半年房屋租金36000元。

(4)26日,收到5月份销售的40件甲商品货款40000元并存入银行。

(5)支付第二季度银行流动资金借款的利息60000元。

要求:

分别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原则对该公司的收入和费用进行确认和计量,并分别计算该公司的净损益。

(2)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

支出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只与本会计期间有关;资本性支出:

支出的经济收益在一年以上。

(3)配比原则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

当确定某一个会计期间已实现收入之后,必须确定与该收入有关的已经发生了的费用,以正确确定该期间的损益。

问题:

某公司对最近发生的下列经济业务进行了会计处理:

(1)林纲给自己孩子购买了800元的学习用品,并到公司报销。

财务人员将其作为公司管理费用核算。

理由是林纲是公司的投资者,公司是属于林纲的。

(2)公司成立于2006年2月18日,会计人员按2006年2月18日至2007年2月18日作为一年编制年度利润表。

(3)为降低公司的利润,自10月份开始将公司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从以前的平均年限法改为加速折旧法。

(4)12月预付下年度的报刊杂志费6000元,将其作为12月份的管理费用核算。

要求:

该公司上述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如有错误,违背了哪项会计假设或会计原则?

二、会计对象会计对象,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亦即客观经济活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静态分析: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首先要有可供利用的物质资源,这些物质资源的具体表现即为企业的资产,这些物质资源有着不同的取得来源,如果是从外部借入的,被称为负债,这些物质资源如果是由所有者投入的,被称为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物质资源从两个方面分析:

从表现形态资产;从取得来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企业,资产,物质资源,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亏损,费用,动态分析,企业要想从经营中取得经营效果,就会形成一定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亦即费用。

包括工资、设备、材料消耗,而企业支出的结果,应当形成一定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亦即收入。

包括提供商品、劳务,会计工作的最重要内容,就是要比较二者之差,确定企业的经营损益。

按照法规的规定进行分配,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分析:

从经济利益流入方面的收入,从经济利益流出方面的费用,作为二者比较结果的利润或亏损。

费用,收入,利润,三、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定义:

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

会计要素的分类:

资产负债表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表要素:

收入、费用、利润。

(一)资产负债表要素1、资产

(1)定义:

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

(2)资产的分类:

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可划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存货非流动资产又可划分为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持有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长期待摊费用,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3)资产的特征:

(1)资产是一种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由企业拥有或控制;(3)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的交易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加以确认;,2、负债。

也称为债权人权益,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负债的进一步划分:

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负债的特征:

(1)负债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潜在的义务不能确认为负债;

(2)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一定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

3、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即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投入资本,留存收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1)所有者仅对企业的净资产享有所有权,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所有者权益不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其金额的确认、计量需依赖于资产和负债金额的确认、计量。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

相同点:

都是企业可利用物质资源的取得来源。

不同点:

(1)负债需要偿还;反映企业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债务资本;

(2)所有者权益不需要偿还;反映的是所有者对企业的产权关系;形成永久性资本。

由于这是一个事物从两方面看待的结果,即表现形态的资产,取得来源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以二者总是相等的。

4、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收入、费用与利润1、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可进一步划分:

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的收入,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的收入,收入的特征:

(1)收入来自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利得来自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等非日常经营活动。

(2)收入将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从而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2、费用。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按其与收入的关系,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

费用的特征为:

(1)费用是日常活动发生的,而损失是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

(2)费用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成本期间费用,3、利润: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利润的计算公式:

收入费用利润,四、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十所有者权益=负债十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十(收入费用)=负债十所有者权益十利润,(三)会计等式的恒等性,2现金28银行存款140应收账款480存货350固定资产,短期借款200应付账款400,实收资本350盈余公积50,1000,600+400,企业发生下列经济业务将会对会计等式产生影响:

1、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企业资产和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2、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企业资产和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企业资产内部相关项目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

4、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企业权益内部相关项目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

但是,上述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1、资产和权益同时等额增加,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2现金28银行存款140应收账款480存货350固定资产,短期借款200应付账款400,实收资本350盈余公积50,短期借款600应付账款400,2现金428银行存款140应收账款480存货350固定资产,+400,400+,1000+400,1000+400,1400,1400,1000,1000,2、引起企业资产和权益同时等额减少,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短期借款600应付账款400,实收资本350盈余公积50,短期借款600应付账款250,2现金428银行存款140应收账款480存货350固定资产,-150,-150+,1400-150,1400-150,1400,1400,1250,1250,2现金278银行存款140应收账款480存货350固定资产,3、引起企业资产内部相关项目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也会保持平衡。

实收资本350盈余公积50,短期借款600应付账款250,2现金278银行存款140应收账款480存货350固定资产,1+,-1+,1250+1-1,1250,1250,3现金277银行存款140应收账款480存货350固定资产,4、引起企业权益内部相关项目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也会保持平衡。

实收资本350盈余公积50,短期借款600应付账款250,+200,-200,1250,1250,3现金277银行存款140应收账款480存货350固定资产,短期借款600应付账款50,实收资本550盈余公积50,1250-200+200,前面的计算过程也可以用下表表示:

例,1、某公司2006年12月1日资产总额为400000元,负债总额为150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50000元。

该公司12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以银行存款50000元购入机器一台。

(2)投资者以土地使用权追加投资,价值100000元。

(3)收到购货单位所欠货款20000元,存入银行。

(4)根据公司董事会决议,将100000盈余公积转增资本金。

(5)购入材料20000元,货款尚未支付。

要求:

分析说明上述经济业务对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并计算12月31日该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

5.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要素的计量:

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计量单位:

会计计量所使用的计量单位主要是企业所在国家的名义货币(记账本位币)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

1、历史成本定义:

历史成本要求一切经济业务和事项,一律以原始成本为入账的标准。

要求资产和权益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实际投入和实际付出的金额计价。

会计选择历史成本计价的优点:

(1)历史成本是在交易时确定的,它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

(2)它核算时有可查核的原始凭证,具有较强的可验证性;(3)历史成本的资料容易取得。

历史成本计价的缺点:

(1)但该资产的“价值”可能随时间延续而变化,时间长了以后已不能真实反映其经济价值。

(2)不同时期取得的相同资产,其历史成本并不相同,在财务报表却将它们加在一起,难以作出合理解释;(3)在计算利润时,收入水平是现时的货币价值而成本是历史成本,两者不能合理配比。

财务报表使用人应当注意历史成本计价的局限性,合理使用报表中的数据。

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为现行成本,是指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为获得具有同等营运能力或生产能力的资产而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重置成本是现在时点下市场价格的表现。

重置成本计量属性的优点:

(1)可以避免在物价上涨时虚计收益,能准确反映企业维护再生产能力所需生产耗费的补偿;

(2)期末财务报表提供的是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现时信息,而非过去的历史信息;(3)以现行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计算利润,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4)便于区分企业的经营收益与持有收益,有助于正确评价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

重置成本计量属性存在的缺点:

(1)确定重置成本的难度较大;

(2)如果将持有收益反映于利润表,便不能保证已消耗的生产能力得到补偿和更新,无法解决资本保全问题。

3、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又称预期脱手价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例如,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企业确定资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4、现值现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简称,是指在正常经营中未来现金流量的现时折现价值。

例如,在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计量。

现值以资产预期未来经济利益作为依据,考虑了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以及货币的时间价值等因素,在理论上较全面。

现值未来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的确定较难,且计算过程较为繁锁。

5、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前提是存在活跃市场,且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且可靠计量。

例如,会计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企业所拥有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投资性房地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案例分析题,张蔚是一个公司的业务主管,2006年恰逢他30岁。

为了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他对自己个人的收支及拥有的财产、债务进行了记录:

1、1月1日,张蔚拥有的财产及债务情况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