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741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docx

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三911

上蔡一高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试题(三)

命题:

卢宇飞使用时间:

2016年9月11日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命题范围:

必修三第一、二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

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

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

2.据图可判断(  )

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2014年6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绿色荒漠,美丽中国”,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舆论氛围。

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质疏松 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4.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峨眉山植物区系是我国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生物基因库”和“仙山药园”之美誉。

1984年底调查,有植物5000多种,仅药用植物就有212科,868属,1655种。

但是,近年来因多种原因,近三分之一植物种类受到威胁,许多种类濒临灭绝的危险,同时许多中草药的有效药用成分减少了、有毒成分增多了。

峨眉山中草药的命运令人担忧。

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材料所述主要问题的人为原因不包括(  )

A.过度掠采天然药材

B.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侵占野生植物的生长地

C.区内人类活动频繁,排污严重,水、土污染加剧

D.峨眉山生态保护区面积缩小

6.为保护“仙山药园”峨眉山,我们应(  )

①保护中药生长的衍生环境 ②有计划地开采中药资源 

③加强研究,建立中草药人工养殖基地 ④严禁上山采药 

⑤大量引进其他植物区系的中草药 ⑥建立鼓励采育结合等激励机制

A.①②③⑤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②⑤⑥

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不同区域。

读图完成7~8题。

7.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

①甲 ②乙 ③丙 ④丁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8.对四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地区易发生水土流失,应大力植树种草 

②乙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③丙地区易发生荒漠化,应退耕还牧 

④丁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应大水漫灌压咸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植被覆盖率较差的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

A.1-3月 B.3-5月

C.7-9月 D.10-12月

10.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白昼时间长

C.大气中云量较少 D.地面温度较高

下图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水土流失分布区。

读图,完成11~12题。

11.①②两区域中(  )

A.①区域陆地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②区域为热带雨林带

B.①区域土壤肥沃,②区域土壤贫瘠

C.①区域水稻种植业发达,②区域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D.①区域丘陵面积比重大,②区域平原面积比重大

12.①②两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

A.天然林草覆盖率低  B.开发历史悠久

C.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弱    D.人类活动强度过大

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读我国部分省区森林生态系统活立木(指林地中生长着的林木)、林产品与土壤含碳量比例图,回答13~14题。

13.森林生态系统中南方省市土壤的含碳量比北方省市土壤的含碳量比例小,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气候因素B.政策因素C.人为改造D.树种原因

14.在相同的森林面积和密度,以及相同的外部环境下,活立木的碳汇能力比较高的森林类型是(  )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落叶灌木丛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l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

16.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下图是贵州省某地区石漠化随坡度、坡向分布概率统计图。

读图,回答17~19题。

17.“潜在”石漠化出现的坡度一般在(  )

A.5°~10° B.10°~15°C.15°~30° D.35°~40°

18.“极强度”石漠化出现概率最高的坡向在(  )

A.南坡 B.北坡C.西南坡 D.东北坡

19.造成贵州省石漠化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②地形崎岖流水侵蚀作用强

③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 ④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较薄

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

台田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盐碱地区的特殊耕作模式,堆土成台在上耕作,挖沟为渠也可放养水生生物。

农场盐碱荒地修台田时先在底部铺塑膜、塑膜上铺暗管,然后堆土成台田。

试验利用海冰水(海水结冰,含盐量变小,可用于灌溉,不会加大土壤含盐量)在作物春季干旱的关键期进行灌溉,并在台田底部采用下铺塑膜、塑膜上铺暗管的措施以提高洗盐和排盐的效果。

结合水盐运动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我国盐渍土主要分布区的(  )

A.地下水水位高,土壤蒸发量小,降水下渗量较多

B.地下水水位高,土壤蒸发量大,降水下渗量较少

C.地下水水位低,土壤蒸发量小,降水下渗量较多

D.地下水水位低,土壤蒸发量大,降水下渗量较少

21.下列对于台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台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B.该农场盐碱荒地试验会加剧该地区水资源危机

C.下铺塑膜主要起到减少土壤蒸发的作用

D.塑膜上铺暗管主要起到抑制返盐作用

植被地上部分 (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被称为植被覆盖度。

下图中的左图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右图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22-24题。

22.有关图示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B.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降水量的变化

C.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

D.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23.图中曲线a、b、c分别代表(    )

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       B.荒漠区、草原区、森林区

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        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

24.对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度的调查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RS         C.GIS            D.数字地球

二、综合题(共28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 “恐怖”胶林面积

西双版纳位于100°16′E~101°50′E和21°10′N~22°24′N之间,全州植胶总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增加到了615万亩,使云南省成为全国橡胶产量最大的省份,当地人都用“恐怖”这个词汇来描述西双版纳的胶林面积。

材料二 橡胶林——绿色沙漠

橡胶种植过程:

砍伐烧尽原有森林——土壤挖深重翻——种幼苗——除去再次生长的植物(往往使用光谱性除草剂)以保证橡胶树健康生长——5~6年后开割橡胶。

为了保证橡胶林的产量,需要控制单位面积的植株数,尽量扩大间距。

材料三 西双版纳气温和降水量图。

(1)结合材料三说出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份的主要原因。

(6分)

 

(2)结合三则材料分析西双版纳大面积发展橡胶种植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6分)

 

(3)结合材料分析西双版纳大面积种植橡胶前后气候的变化。

(6分)

 

26.石漠化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贵州山区农村薪柴比例占生活能源比重较大。

图甲为贵州石漠化面积百分比图,表为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图乙为贵州某小区域农业生产布局新颖模式图。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图甲

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表

坡度

10°~15°

15°~25°

25°~35°

>35°

有机质厚度(cm)

20

16

13

6

土层厚度(cm)

100

82

74

<30

土壤侵蚀量(t/km2a-1)

285

3150

11700

>32000

图乙

(1)依据图甲和表中信息,归纳石漠化与地形高度、坡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6分)

 

(2)图乙中显示该地区发展沼气是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的重要措施。

说明该地农村发展沼气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4分)

 

上蔡一高高二上期文科优班地理周练试题(三)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撂荒地缺乏植被,径流量变化最大,因此图中①为撂荒地;林草地涵养水源作用最强,径流量变化最小,因此③为林草地;则②为耕地。

第2题,图中显示山区降水年际变化较大,说明降水不稳定,季节变化大;植被覆盖度越高,涵养水源能力越强,下渗越多,因此二者呈正相关;根据图中信息无法推断该地植被类型和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3.B 4.B 

解析:

第3题,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在水土流失成因上有共同之处:

植被的破坏、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第4题,土壤次生盐渍化多与气候及不合理的耕地灌溉方式有关。

北方春旱严重,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滞留于地表,出现盐渍化现象。

5.D 6.C 

解析:

第5题,过度掠采天然药材、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侵占野生植物的生长地是导致中草药的很多种类遭到灭绝的主要人为原因;区内人类活动频繁,排污严重,水、土污染加剧是造成许多中草药的有效药用成分减少、有毒成分增多的人为原因;峨眉山生态保护区面积是固定的,不会缩小。

第6题,针对材料中出现的“近年来因多种原因,近三分之一植物种类受到威胁,许多种类濒临灭绝的危险”等问题,我们应有计划地开采中药资源;加强研究,建立中草药人工养殖基地;建立鼓励采育结合等激励机制;针对“同时许多中草药的有效药用成分减少了、有毒成分增多了”,我们应该保护中草药生长的衍生环境。

7.C 【解析】 400mm年等降水量线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故丙地区适合农牧结合发展;此外,丁地区虽然降水较丰富,但处于中温带,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也适合农牧结合发展。

8.B 【解析】 甲地区年降水量约200mm,且气温高,为干旱地区,其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①错误。

结合降水量及所处温度带可知,乙地可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季节性降水,旱涝灾害频繁,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②正确。

丙地处于农牧交错地带,易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现象,导致荒漠化,故应退耕还牧,③正确。

丁地区降水较丰富且气温较低,属湿润区,而土壤盐渍化主要出现在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④错误。

9.B 10.C 

解析:

第9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3-5月大于等于8级,风力日数最多,此时间段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降水量又比较少,地表比较干旱,该地区植被覆盖率较差,所以该时段扬沙天气出现较多。

第10题,5月与7月相比,5月气温较低,但是5月降水量比七月少的多,阴雨天气少,晴天多,大气中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所以光照条件好。

11.B 12.D 

解析:

第11题,①是我国的东北地区,②是我国的东南丘陵地区,东北地区土壤肥沃,而东南丘陵地区为红壤,土壤贫瘠,B正确。

①区域为温带森林,是我国商品农业基地,平原面积广阔。

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丘陵面积大。

第12题,两地水土流失主要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东北是黑土地过度开垦造成的,东南丘陵是过度开垦荒地造成的,D正确。

13.A 14.B 

解析:

第13题,我国南方土壤中含碳量比北方比例小,主要是南方气温高,降水多,有机质分解快,淋蚀多造成的。

第14题,在相同的森林面积和密度,以及相同的外部环境下,常绿阔叶林叶面面积大,光合作用能力强,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强,活立木的碳汇能力比较高。

15.B 16.C 

解析:

第15题,结合图示判断,湿地具有净化水中污染物质、涵养水源的能力或采用排除法分析。

第16题,若缺少植被该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将减弱,故使出水口的水量增加含沙量增加。

17.D 18.A 19.B 

解析:

第17题,读图乙可以看出潜在石漠化的分布坡度。

第18题,从甲图中的分布概率区间可以看出最高点在南坡。

第19题,注意分析自然原因,联系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20.B 21.D 

解析:

第20题,从图中分析,盐分聚集在地表的条件是地下水水位较高,通过蒸发使盐分在地表聚集,而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小。

第21题,台田是治理盐碱荒地的模式之一,主要是在地势平坦的耕地地区、沿海地区,华北地区非常适宜;利用海冰水,不会加剧水资源危机;下铺塑膜主要是增强排盐效果;塑膜上铺暗管主要起到抑制返盐作用。

22.C23.B24.B

试题分析:

22.读左图,2001—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稳定趋势,A错。

根据图中数值,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在荒漠区小于年降水量的变化的影响,B错。

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C对。

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D错。

23.图中曲线a、b、c分别代表荒漠区、草原区、森林区,B对。

荒漠覆盖度最低,森林覆盖度最高。

24.对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度的调查主要运用RS遥感技术,B对。

GPS主要是导航、定位,A错。

GIS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C错。

数字地球是将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网络上的流通、共享,D错。

考点:

读图分析能力,地理信息技术。

25.答案:

(1)气温:

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

降水:

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全年降水分配不均,明显地分为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4月为旱季)。

主要原因:

5月,太阳高度角大,降水较少,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

(2)森林被砍伐,(橡胶林的幼苗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径流增大,地下水位下降,易发生干旱和洪涝灾害;热带季雨林被毁,野生动植物遭到破坏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脆弱;(橡胶林独占性导致物种单一)气温上升,温差变大,降水量减少,气候较以前干旱(土壤温度升高,蒸发变强,土壤变干,地下水水位下降);使用除草剂,污染土壤和水源。

(3)种植前:

原始雨林覆盖,雨林长得高大茂盛,有不同群落,不同层次,大气环流稳定,蒸腾旺盛,空气湿度大,多浓雾,气候湿润。

种植后:

橡胶林替代了原始雨林,树种单一稀疏,不利于雾的形成,没有雾罩着,太阳直接照射地面,水分蒸发旺盛,气候变得干旱,气温日较差变大。

26.答案:

(1)海拔大于1000米的地区,石漠化比例大于海拔小于1000米的地区;地形坡度越大,有机质含量越少,土层越薄,越容易发生石漠化。

因为随着海拔升高,降雨强度和风蚀能力增强;地形坡度越大,土层厚度越薄,地表径流速度越快,地表径流量越大,对地表冲刷越大,越容易石漠化。

(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减少植被砍伐,可以减少石漠化;沼渣沼液恢复保持土壤肥力;提高能源利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