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38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docx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练习

新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眼睛瞳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虹膜中间那个圆形的透光孔是瞳孔

B.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强度而变化

C.人死亡时瞳孔大小不变

D.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和快门

2.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文望远镜能看见遥远的星体,是因为星体上的光线通过望远镜后所成的像比星体本身大得多

B.显微镜可以将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两次放大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

C.望远镜可以用一组凹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

D.显微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合而成

3.如图所示,A、B、C三个容器中均装有水,三个容器中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无法确定

4.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课桌的高度为8m

B.一位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

C.人步行的速度为6m/s

D.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为37℃

5.下列情境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A.一块镜子掉在地上摔成碎片

B.一根木头烧成了木灰

C.一块钢链被压成了钢板

D.一块钢锭被化成了钢水

6.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B.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C.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7.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 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B.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C.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8.百米赛跑时,计时员为了计时更准确,通常在下列哪一个时刻开始计时

A.听见发令枪声时

B.看到发令枪冒烟时

C.看到运动员起跑时

D.上述时刻都可以

9.有一人坐在青岛开往上海的轮船上,到上海时说:

“上海终于来到我的身旁”他说这句话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上海

B.青岛

C.另一艘和该轮交会货船

D.他坐的轮船。

10.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物距为25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烛焰的像.那么,当蜡烛移至离凸透镜10cm时,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填空题

11.凸透镜:

中间________ 边缘________ 的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_ 作用,所以也叫________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 作用,所以也叫________ 透镜.

12.如图甲所示,用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被敲响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________;如图乙所示,用木槌敲打鼓面使之发声,这时会看到小纸片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如图丙所示,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___产生的;如图丁所示,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________产生的.这些现象表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三、实验题

13.探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如图甲所示,小球以初速度2.0m/s从A点沿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滑下,它在斜面上的速度ν随时间t均匀变化。

实验数据如下表

t/s

0

0.1

0.2

0.3

0.4

0.5

0.6

v/(m.s﹣1)

2.0

2.5

3.0

3.5

4.0

4.5

5.0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画出小球的v﹣t图象。

(_____)

(2)小球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v=_____;

(3)如图丙所示,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是s1=v1t1,它可以用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矩形(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同样,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t內通过的路程s。

上述小球从A点沿光滑斜面滑下,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的表达式为s=_____。

14.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测量金属块密度时的实验步骤记录.

A:

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其结果是79g.

B:

在量程为100ml的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

C:

在量程为100ml的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水面的读数为50ml.

E:

将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水面的读数为60ml.

上述步骤中,多余的步骤是_______(填序号),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

,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

步骤C中适量的含义是:

水体积最多应为____________;

水体积过少会出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位同学在测密度的过程中是先测质量后测体积的,问________(填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样测量,会使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__(偏大/偏小).

15.王浩用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首先,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上50cm的位置.再将蜡烛放在38cm的位置,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1)此时的像是_______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

向左移动蜡烛,像变 _______(填 “大”或“小”) ; 

(2)将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到____________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规律相同的是_________。

  

(3)若用一张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屏上_____成完整的烛焰的像(填“能”或 “不能”) 

(4)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上45cm处,此时小强应站在________侧(填“蜡烛” 或“光屏”),观察蜡烛的像

(5)如果无论光屏怎样移动,光屏都收不到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两个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2)选两根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_____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A.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_______.以此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5)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6)若该同学做出了如上图所示的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

为什么__________.

17.为探究同一物理问题,吴浩同学击鼓前,在鼓面上撤了许多小纸片;李敏同学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王涛同学则用小棒使劲敲音叉。

(1)几位同学正在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所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涛同学用小棒使劲敲音叉,虽听到响声,但几乎看不到什么现象.要能看到明显的现象,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问题.同学经过讨论,给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

声音的响度可能与声源振动幅度有关;

猜想二:

声音的响度可能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为验证猜想二,三人合作进行如下实验:

王涛注意听声音,李敏站在较远处用力敲鼓,吴浩同学站在近处轻声唱歌,王涛能听到歌声和鼓声,他们得出结论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无关。

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

18.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

(1)在图甲装置中,存在错误的是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由图可知,当地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3)根据图甲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________(选填“正在”或“将要”)沸腾;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水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温度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四、计算题

19.为了判断一个小铁球是不是空心的,小明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测得如下数据:

铅球的质量m/g

量筒内水的体积V水/ml

量筒内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总/ml

790

200

350

(1)通过计算判断该小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小铁球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3)若将小铁球的空心部分注满铅粉,则整个铁球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ρ铁=7.9×103㎏/m3,ρ铅=11.3×103㎏/m3,g取10N/Kg)

五、作图题

20.如图,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到凹透镜上,请作出折射光线.

六、简答题

21.为什么禁止在森林中乱扔装水的透明饮料瓶?

七、综合题

22.阅读《气凝胶》回答各题

气凝胶

如图甲所示,把花朵隔着一层气凝胶放在3000℃的火焰上,几分钟后依然芬芳如故,保护它的神奇材料就是气凝胶。

气凝胶﹣﹣它身轻如烟,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之一,有一种“全碳气凝胶”密度仅为0.16mg/m3,比氦气还要轻。

如图乙所示,8cm3的“全碳气凝胶”压在花蕊上,花蕊几乎没有变形的情景。

气凝胶还是很好的吸音材料,它可以在100Hz~6300Hz频段内高效吸音,大多数人能够听到频率为20Hz~20000Hz的声音,因此它是很好的降噪材料。

科学家们研制出的一种称为“飞行石墨”气凝胶,是由多孔的碳管在纳米尺度下交织在一起的三维网状结构,它可以在数千次被压缩至原体积的20%之后迅速复原。

它虽然极轻,但弹性却非常好。

气凝胶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液体,但气凝胶能吸收其自身质量250倍左右的液体,最高的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因此气凝胶的这一特性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全碳气凝胶”密度比氢气密度_____(选填“大”或“小”);

(2)“全碳气凝胶”的吸音频段为_____Hz;

(3)10g气凝胶最高可以吸附_____g海上泄漏原油;

(4)“全碳气凝胶”可以在数千次被压缩至原体积的20%之后迅速复原,由此可判断,“全碳气凝胶”至少具有的特点是它的_____非常好;

(5)下列“全碳气凝胶”实际应用中,不可能实现的是_____;

A.清洗厨房的油烟机

B.吸除冰箱内的异味

C.做落地风扇的底坐

D.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6)已知原油的密度ρ=0.9×103kg/m3,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_____cm3的原油。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

1、

2、

三、实验题

1、

2、

3、

4、

5、

6、

四、计算题

1、

五、作图题

1、

六、简答题

1、

七、综合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