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4726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

新人教版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

新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温馨提示:

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大约是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氢

固态氦

 

熔点

1064

1083

1300

3410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因熔化而断

B.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

时已失效,不能使用

D.在

时,氢气是固态

2.如图画出了四中测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4.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音叉质量的好坏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叉是否与乒乓球排斥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5.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发现在右盘中加1g质量的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减去这1g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边.若这时砝码盒中无更小的砝码,则应该()

A.调节横梁右边的螺母,使天平平衡,然后读数

B.移动游码到适当位置使天平平衡,然后读数

C.在左盘上加上1克砝码,设法使天平平衡,然后读数

D.将被测物体移到天平右盘,再测其质量

6.在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来解释的是()

A.打雷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B.影子的形成

C.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D.看不到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二、填空题

7.生活中处处皆有物理知识.通过门缝往外看,眼睛离门缝越_________(填“远”或“近”),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这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____来解释;通常情况下,暖气片应安装在窗户的______(填“上”或“下”)方,这样周围空气受热后密度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8.四川邛蛛窑遗址中出土了一种唐朝“省油灯”(图)。

这种省油灯的灯盏是铜质的,灯点燃后,温度升高,加快油的________,增加耗油量。

为了更省油,请对这种灯提出一个合理的改进意见。

9.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和实心铁球(ρ铜>ρ铁),质量较大的是_____球,将它们全部浸没在水里,铜球受到的浮力_____铁球受到的浮力.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和实心铁球全部浸没在水里,铜球受到的浮力_____铁球受到的浮力.(后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0.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能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前者是使声音的_____增大,后者是要较好的保持原声的_____.

11.下图中F是凸透镜的焦点,a、b、c、d、e是凸透镜主光轴上的五个点。

将物体放在________点时,是放大镜成像的原理;将物体放在________点时,所成的实像最小。

12.如图甲所示为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

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________而产生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但是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______。

如图乙所示,我们在听音乐会时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13.王小东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如下:

25.1mm、25.2mm、27.3mm、25.3mm、25.3mm、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其中有一次测量值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此次测量最接近真实值的测量值是________.

14.某物体的体积为0.4米3,质量为1080千克,那么该物质的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若从上面截取0.1米3,则所截下部分的质量为________千克,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

三、实验题

15.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2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如图在光屏得到的是清晰_____的实像。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2)他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3)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光屏所成清晰的像偏下,要是光屏所成的像移动到光屏中央处位置,应使凸透镜向_____移动(选填“上”或“下”)。

(4)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_____

A.会有指尖的像

B.会出现指尖的影子

C.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16.

(1)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圆筒的A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景物时,在半透明薄纸上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

正立、倒立、实像、虚像).

(2)如图,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10mm的正方形的“孔”.把这块挖有方孔的纸板正对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________(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亮斑,适当增加离地面的距离,亮斑大小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亮斑的亮度________(变亮/变暗/不变).再增大纸板与地面间的距离,最后你会发现在地面上能看到________(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亮斑,此时再适当增加离地面的距离,亮斑大小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亮斑的亮度_________(变亮/变暗/不变).

17.小华学完密度的知识后,想知道所喝饮料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华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饮料的密度过程如下:

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_____处,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现象,他需向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接着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该操作情景如图乙所示,请指出其中的错误是哪些:

_____、_____,纠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砝码值和游码值如图丙所示;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饮料,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为78.2g;

③将烧杯中的饮料倒入量筒中,测出饮料的体积如图丁所示,为_____cm3;经过计算可知,该饮料的密度ρ液=_____g/cm3;实验过程中,小华发现烧杯内壁沾有少量液体,这会导致测量出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_____。

经过仔细分析,只是改变了操作顺序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将操作顺序调整为_____。

(2)一旁的小刚想,小华是分别测出液体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密度计算公式算出饮料的密度,测量液体的密度,有没有其它思路呢?

经过认真思考,小刚设计了如下操作步骤:

①将一铁块用细线栓住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所受重力为G;

②将该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水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底和侧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③将该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饮料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底和侧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则饮料的密度ρ液=_____(请用字母表示,且水的密度为ρ水)

18.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

(3)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由乙图可知,实验时大气压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5)小强观察到:

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如图丙中______图。

(选填“A”或“B”)

(6)小强同学想尽快让水沸腾,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7)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四、计算题

19.一艘船上的声呐装置对着海底发出超声波,4秒后接受到回波,求该处海水的深度.海水中的声速取为1500m/s)

20.用一个瓶子盛某种液体,测出装入液体的体积V与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m,画出m﹣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求:

(1)空瓶子的质量是多少?

(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如果在这个瓶子里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为多少?

五、作图题

21.作出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照亮A点的光路。

(______)

22.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画出反射光线和玻璃中的折射光线。

(__________)

23.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六、综合题

24.请阅读

比值定义法

回答.

比值定义法

初中物理中,我们认识第一个物理概念就是速度v,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一个物理量.在引入速度时,教材首先提出一个很有意思问题,如何表示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呢?

在体育比赛的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快步如飞,人们是怎么样知道谁运动的快一些呢?

观众通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大小,路程长的快”,而终点裁判采用方法是“相同路程看所用的时间,用时短的快”.于是,问题来了,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我们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其实,综合刚才两者的比较方法:

相同路程比时间,或者相同时间比路程,我们就有了思路:

或者

的结果来表示运动的快慢,第一种就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这个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就越快.而第二种刚好相反,比值越小,物体运动就越快.我们教材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来定义速度,而第二种比值法其实也可以,就是不符合我们的认知习惯.

这种用几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在物理学中就叫做比值定义法.

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或基本运动特征,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例如我们用路程跟时间之比表示速度,但是这里速度却与S和t无关,只是用了

来计算出速度的大小.我们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定义密度

,但密度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质量m和体积v的变化而变化.

物理学中有两类物理量是非常适合利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的.一类是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

密度

、比热容c、热值q、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由物质或物体本身所决定.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比如:

定义密度时,需要选择体积不同的物体同种物体,和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类物体,观测其质量的大小,采用比值

就可以定义.另一类是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

等.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

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比值定义法描述事物简单明了,在物理学中应用广泛.但不能将比值定义法的公式纯粹的数学化.在数学形式上用比例表示的式子,不一定就应用了比值定义法.如公式

,只是数学形式上的比值,实际上不具备比值定义法的其它特点.所以不能把比值定义法与数学形式的比例简单的联系在一起.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比值定义法是指用几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哪两类物理量适合利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

①______

②______

(2)下列公式中属于比值定义法的是______

A.m=ρV

B.V=m/ρ

C.ρ=m/V

(3)下列关于密度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对于不同的物质,质量m越大,密度

越大

B.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m越大,密度

越大

C.密度与体积V成反比

D.密度

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25.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传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

为什么?

(2)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3)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为什么?

(4)请你再列举两个超声波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三、实验题

1、

2、

3、

4、

四、计算题

1、

2、

五、作图题

1、

2、

3、

六、综合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