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944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8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docx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知识点练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练习十九

第1题【单选题】

王阳明认为士农工商“异业而同道”,所谓“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其业者无不尽其心以“有益于生人之道”。

这一看法()

A、试图重塑社会治理秩序

B、阐发了“存理去欲”的重要性

C、旨在维护传统生产模式

D、论证了个体“良知”的相对性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D、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果有人向朱熹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探索科学规律

C、致良知,讲求内心感受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对固有“伦理”加以引申和标新立异被称为“伦理异化”,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

为异化伦理进行理论辩护的,历代大有其人:

如西汉董仲舒采用神学论证方式;宋朝朱熹采用哲学论证方式。

他们为异化伦理进行理论辩护的根本目的是()

A、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

B、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C、创新前代伦理学内容

D、维护封建统治的权威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近年来,“穿越”成为文学、影视艺术创作的热门题材。

如果让王守仁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可能达成共识的一项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蒙蔽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

A、强调法治

B、强调德行修养

C、重视教育

D、人性本善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宋代张载提出:

“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设立“义仓”,“义学”,“义冢”等。

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

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

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王阳明的“心学”

C、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郊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

”他回答说,“你来看此花树时,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王守仁

D、黄宗羲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朱熹说: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这段话表明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

A、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

B、阐述“天理”的真谛,让人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和人际关系的法则

C、寻求天地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阐明“理”的本质

D、宣扬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程朱理学产生后家国同构体的层次结构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

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天理是公道与良知。

朱熹说:

“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

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一反映了儒家怎样的价值观?

依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

综上,比较早期儒家和朱熹关于人欲的思想。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中名字所含信息进行概括,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予以分析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合理、表述清晰)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辨析“小学”与“大学”的区别,日“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材料三:

朱熹为白鹿洞书院订立《白鹿洞书院教条》,主要包括:

父子有亲,君臣有兑,夫妇有科,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言忠信,行笃敬。

材料四:

1891年,康有为创办学堂,制定学规“天下道术至众,以孔子为折衷,孔子言论至多,以论语为可尊,论语之义理至广,以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言为至赅。

今举四言为纲,分注条目,以示人德焉。

”“公与诸子日夕讲学,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

……时功课共有七条:

读书、养心、治身、执事、接人、时事、夷务。

……其见于形式者如音乐、兵事体操诸课,皆属创举。

——《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

(不得照抄原文)

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和康有为讲学的异同。

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康有为讲学的特点?

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中国古代的智慧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历史上的众多“智慧”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将下图中“制度创新”与“重要时期”相对应。

(填写字母)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中国古代在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都体现了民族智慧,按照这种分类,请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下图相应的空格中。

A.“天子观于上古。

然后加惠,使得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

D.“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E.“格物致知”

F.“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窼,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窼发出,如炮声”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