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416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2Word文件下载.docx

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

帝每称其五绝:

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节选自《新唐书·

虞世南传》)

  [注]二陆:

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弟陆云的并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馀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

B.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馀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

C.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馀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

D.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馀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舍人,常以舍人中才学优秀者充之,与中庶子同掌太子宫文翰。

B.践祚,是继位、登基的书面语说法,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C.乞骸骨,用于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也可以说成“视事”。

D.“文懿”这一谥号是用来赞美虞世南广博的文才和美好的品德。

“懿”是“美好”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隋炀帝很欣赏虞世南的才能,但对他严正的性格很厌恶,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虞世南当了十年七品官也得不到升迁。

B.皇上曾经故意作宫体诗来试探虞世南是否真正刚正不阿,叫虞世南接续原韵唱和,但虞世南拒绝了,皇帝因此赏赐他。

C.虞世南在文章清秀有力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那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D.皇上常称赞虞世南有五绝:

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学,四是文词,五是书法。

他的墨迹为世人所收藏珍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5分)

译文:

 

(2)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尹继伦,开封浚仪人。

父勋,郢州防御使。

尝内举继伦以为可用,太祖以补殿直,权领虎捷指挥,预平岭表、下金陵。

太宗即位,改供奉官。

从征太原,还,迁洛苑使,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端拱中,威虏军粮馈不继,契丹潜议入寇。

上闻,遣李继隆发镇、定兵万馀,护送辎重数千乘。

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于越径趋大军,过继伦军,不顾而去。

继伦谓其麾下曰:

“寇蔑视我尔。

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

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

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

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

”众皆愤激从命。

继伦令军中秣马,俟夜,人持短兵,潜蹑其后。

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

天未明,越去大军四五里,会食讫将战,继隆方阵于前以待,继伦从后急击,杀其将皮室一人。

皮室者,契丹相也。

皮室既擒,众遂惊溃。

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

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馀党悉引去。

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

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

  至道二年,分遣将帅为五道,以讨李继迁。

时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往,逗挠不进。

上怒,急召继伦至京师,授灵、庆兵马副都部署,欲以夹辅继隆也。

时继伦已被病,强起受诏。

上素闻其嗜酒,以上尊酒赐而遣之。

即日乘驿赴行营,至庆州卒,年五十。

上闻之嗟悼,赙赗加等,遣中使护其丧而归葬焉。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三十四》,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B.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C.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D.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权领,“权”,暂代官职;

“领”,兼任,通常是兼任较高职务。

B.端拱,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首创,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个新君即位,一般都改年号。

C.金陵,今天的南京,也称建康、江宁、石头城、应天、天京等,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D.行营,出征时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尹继伦不负父亲厚望。

被父亲举荐后,他深得太祖、太宗信任,先后暂代虎捷军指挥,充任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B.尹继伦有勇有谋,善于鼓动士气。

端拱年间大胜契丹,使之不敢进扰边境,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尹继伦为国忠义,即使临危受命也毫不畏惧。

第一次是与李继隆合作打败了契丹,第二次也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叛将李继迁。

D.尹继伦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去世的时候,皇帝给予加等的赏赐,并派宦官送他的灵柩回乡埋葬。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

 

(2)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

(5分) 

答案

1.D [解析]作答本题,可先找出各项所断之处的差异处,然后进行比较,确定正误。

第一处不同为“性沉静/寡欲”“性沉静寡欲/”,显然“沉静寡欲”不能断开;

第二处是“十馀年”的前后是否要断开,结合语境,应是“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馀年”,由此得出答案。

2.C [解析]“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乞骸骨”指官吏自请退职。

3.B [解析]皇帝不是“故意”写诗试探。

4.[答案]

(1)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之事,即使有一句不合适的话,也会惆怅怨恨得不行,他的态度竟然这样诚恳!

(“商略”“怅恨”“恳诚”“乃”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皇上曾叫人把《列女传》写在屏风上,在当时没有做依据的版本,虞世南便默写了一遍,结果没有一个字写错。

(“于时”“本”“暗疏”“谬”各1分,句子通顺1分)

[解析]

(1)“商略”,讨论;

“怅恨”,惆怅怨恨;

“恳诚”,诚恳;

“乃”,竟然。

(2)“于时”,在当时;

“本”,版本;

“暗疏”,默写;

“谬”,错误。

[参考译文]

  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

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前后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几十天不梳洗。

他的文章文辞婉转而富有文采,他很崇拜仆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颇像自己的,因此虞世南以文章著名。

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而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

陈文帝敬重虞荔的品德高尚,又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帮忙照顾,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

陈朝灭亡,虞世南和哥哥世基到隋朝(京师)。

世基的文章清秀有力,超过了世南,但丰富广博不如世南,二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望,评论者将兄弟二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

在隋炀帝杨广当晋王的时候,杨广和秦王杨俊递相征用他们。

大业年间,虞世南经多次职位变动官至秘书郎。

隋炀帝虽然喜欢他的才能,但对他严正的性格很厌恶,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虞世南当了十年七品官也得不到升迁。

虞世基机敏而善于奉承,隋炀帝很喜欢他,于是日益尊贵显赫,虞世基妻妾的穿戴模仿王者,虞世南家里却清贫,但他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

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因有仇又将杀虞世基,虞世南抱住虞世基号啕大哭,并请求代兄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许,(虞世基被杀,)虞世南悲痛过分,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他随宇文化及来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窦建德任他为黄门侍郎。

秦王李世民消灭了窦建德,任他为王府参军,转为记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

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

当时虞世南已年老体衰,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封爵为永兴县子。

虞世南虽然外貌温良谨厚,从外表来看,瘦弱得似乎连身上的衣服也不能承受,但内心意志坚强,议论政事坚持正确意见。

太宗李世民曾说:

“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之事,即使有一句不合适的话,也会惆怅怨恨得不行,他的态度竟然这样诚恳!

  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

当时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

“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同日发生山崩,大水从地下涌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朝贡,给天下人施以恩惠,使得远近的人都和睦融洽,也没有造成灾害。

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适合它生活的地方。

还有山东长期下雨,江淮一带闹水灾,恐怕有无罪而被捉拿入狱的冤情存在,应当检查在押囚犯,或许还能符合天意呢。

”皇上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

  皇上曾经作了首宫体诗,叫虞世南接续原韵唱和。

虞世南说:

“圣上作的诗确实好,但诗体不雅正。

上面的人有所喜好,下面的人必定有更甚者,臣恐怕这诗一传开,天下就会风靡起来。

所以不敢奉诏唱和。

”皇上说:

“我是在试探你的!

”赏赐给他布帛五十匹。

皇上多次外出打猎,世南为此上疏劝谏,都受到赞扬和采纳。

皇上曾叫人把《列女传》写在屏风上,在当时没有做依据的版本,虞世南便默写了一遍,结果没有一个字写错。

皇上常称赞他有五绝:

虞世南开始跟随僧人智永学习书法,穷究其要领,他的墨迹为世人所收藏珍爱。

  (虞世南)去世时,享年八十一岁,皇帝下诏陪葬昭陵,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懿。

5.B [解析]在语段中,第二个“将”翻译为“将要”,而非“将领”,“将邀于路”意思是“将在半路拦截”,故“将”前应断开,排除A、D两项;

“巡徼”是“巡行视察”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故选B项。

6.A [解析]“领”通常是兼任较低职务。

7.C [解析]第二次作战是临危受命,而第一次并不是;

且第二次“剿灭了叛将李继迁”文中并没有明确的依据。

8.[答案]

(1)他们锐气十足地一心向前赶,不会想到我们的到来,(我们一起)全力奋战而取胜,足以使自己有所建树。

(2)于越正在吃饭,筷子都吓掉了,他被短兵器击中手臂,伤得很重,骑良马先跑了。

[解析]

(1)关键词:

“趣”,奔赴,奔向;

“虞”,预料;

“自树”,使自己有所建树。

(2)关键词:

“方”,正在;

“创”,创伤;

“遁”,逃跑。

  尹继伦,是开封浚仪人。

父亲尹勋,曾担任郢州防御使。

(尹勋)曾经在举荐亲故时举荐尹继伦,认为(他)是个可用之材,宋太祖(让他)补为殿直,暂代虎捷军指挥,参与平定岭南、攻下金陵等战役。

宋太宗即位,(他)改任供奉官。

跟随征伐太原,回京后升任洛苑使,又充任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端拱年间,威虏军军粮不足,契丹暗地里商议(派兵)进扰边境。

皇上得知此事,派遣李继隆征发镇州、定州两地的士兵一万多人,护送军用物资几千车。

契丹大将于越侦察知道这件事后,率领数万精锐骑兵,将在半路上拦截。

尹继伦恰好领兵巡察到此,路上与贼寇相遇。

于越径直催促大军,经过尹继伦的军队,看都不看一眼就离去。

尹继伦对部下说:

“贼寇藐视我们啊。

他们南下如果获得胜利,回来一定会乘胜驱赶我们,然后回北方;

他们如果失败,回来时也会拿我们泄愤,到时我们将无一幸存。

为今之计,我们应该轻装前进,不出声地跟着他们。

他们锐气十足地一心向前赶,不会想到我们的到来,(我们一起)全力奋战而取胜,足以使自己有所建树。

即使战死也可以算得上忠义,怎么可以被消灭,做胡地的野鬼呢?

”众位部下听后愤怒而激动地听命。

尹继伦命令军中喂马整顿,等到夜晚,人人拿着短的兵器,悄悄地跟在贼寇后面。

走了几十里路,到唐河、徐河之间的地带。

天还没亮,于越的军队距离朝廷大军四五里地,恰逢他们吃饭结束,将要交战。

李继隆在前面布置方阵等待敌人,尹继伦从后面快速冲杀出来,杀了皮室军将领一人。

皮室军是侍卫亲军。

皮室军被擒后,敌军立刻惊慌溃退。

于越正在吃饭,筷子都吓掉了,他被短兵器击中手臂,伤得很重,骑良马先跑了。

敌军随着于越的逃跑而溃不成军,相互踩踏,死伤无数,剩余的人全部撤走。

契丹从此(锐气大挫,)不敢窥视边境,他们平时相互告诫,说应当避开“黑面大王”,这是尹继伦脸黑的缘故。

(尹继伦)凭借军功兼任长州刺史,仍然兼任巡检一职。

  至道二年,朝廷派遣一批将帅兵分五路,讨伐叛将李继迁。

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前往时,避敌观望不前进。

皇上发怒,紧急召尹继伦回京师,授予他灵州、庆州兵马副都部署职位,想用他来约束辅佐李继隆。

这时尹继伦已经生病,勉强起身接受诏书。

皇上平常听说他喜欢喝酒,便将上等的酒赏赐给他然后派遣他前往。

当天尹继伦就乘坐驿车奔赴军营,到了庆州死去,时年五十岁。

皇上听说这件事哀伤悲叹,给予超过等级的办理丧事的财物车马等,派宦官护送他的灵柩回乡埋葬。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吴兢,汴州浚仪人。

少厉志,贯知经史,方直寡谐比,惟与魏元忠、朱敬则游。

二人者当路,荐兢才堪论撰,诏直史馆,修国史。

迁右拾遗内供奉。

  神龙中,节闵太子难,奸臣诬构安国相王与谋,朝廷大恐。

兢上言:

“相王仁孝,遭荼苦哀毁,以陛下为命,而自托于手足。

若信邪佞,委之于法,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伏愿陛下全常棣之恩,慰罔极之心,天下幸甚!

”累迁起居郎。

寻以母丧去官。

服除,自陈修史有绪,家贫不能具纸笔,愿得少禄以终馀功。

有诏拜谏议大夫,复修史。

睿宗崩,实录留东都,诏兢驰驿取进梓宫。

以父丧解,宰相张说用赵冬曦代之。

  始,兢在长安、景龙间任史事,时武三思、张易之等监领,阿贵朋佞,酿泽浮辞,事多不实。

兢不得志,私撰《唐书》《唐春秋》,未就。

至是,丐官笔札,冀得成书。

诏兢就集贤院论次。

时张说罢宰相,在家修史。

大臣奏国史不容在外,诏兢等赴馆撰录。

进封长垣县男。

久之,坐书事不当,贬荆州司马,以史草自随。

萧嵩领国史,奏遣使者就兢取书,得六十馀篇。

累迁洪州刺史,坐累下除舒州。

天宝初,入为恒王傅。

虽年老衰偻甚,意犹愿还史职。

李林甫嫌其衰,不用。

卒,年八十。

  初与刘子玄撰定《武后实录》,叙张昌宗诱张说诬证魏元忠事,颇言“说已然可,赖宋璟等邀励苦切,故转祸为忠,不然,皇嗣且殆”。

后说为相,读之,心不善,知兢所为,即从容谬谓曰:

“刘生书魏齐公事,不少假借,奈何?

”兢曰:

“子玄已亡,不可受诬地下。

兢实书之,其草故在。

”闻者叹其直。

说屡以情蕲改,辞曰:

“徇公之情,何名实录?

”卒不改。

世谓今董狐云。

(节选自《新唐书·

吴兢传》,有删改)

A.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B.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C.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D.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A.常棣,即《小雅·

常棣》,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

B.实录,古代编年体的一种,专门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C.梓宫,指我国古代皇帝、皇后的棺柩,如《晋书·

帝纪》载:

“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内外肃然。

乃奉梓宫还邺。

D.县男,爵名,唐始置,从五品,金、元沿置,明废;

秦汉时二十等爵制内无“男爵”,“县男”跟“男”爵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兢读书广泛,为人正直。

他从小就有抱负,精通经学和史学;

他只和魏元忠、朱敬则交朋友,这两人当宰相后,向朝廷推荐吴兢让他写国史。

B.吴兢忠于国家,议事无畏。

节闵太子之乱,奸臣诬陷相王参与阴谋,朝廷大惊,吴兢上奏为相王辩解,劝皇上打消疑虑,保持了朝政稳定。

C.吴兢修史严谨,不阿权贵。

武三思等人主管修史的时候,史官多阿谀权贵讨好佞臣,记事多不真实,吴兢不满意,就私撰《唐书》等史书。

D.吴兢修史不顺,仕途坎坷。

母亲、父亲的去世让他因离职中断修史;

仕途上先因被判记事不当而遭贬,又在洪州刺史任上受牵连而被贬至舒州。

(1)服除,自陈修史有绪,家贫不能具纸笔,愿得少禄以终馀功。

(2)说屡以情蕲改,辞曰:

  源子雍,字灵和。

少好文雅,笃志于学,推诚待士,士多归之。

自秘书郎,除太子舍人、凉州中正。

肃宗践阼,以宫臣例转奉车都尉,迁司徒属。

转太中大夫、司徒司马。

迁夏州刺史。

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以饥馑转切,欲自出求粮,留子延伯据守。

僚属佥云:

“今天下分析,寇贼万重,四方音信,莫不断绝,俄顷之间,变在不意,何宜父子如此分张?

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

”子雍泣而谓众曰:

“吾世荷国恩,此是吾死地,更欲何求!

”遂自率羸弱,向东夏运粮。

延伯与将士送出城外,哭而拜辞,三军莫不呜咽。

子雍行数日,为朔方胡帅曹阿各拔所邀,力屈见执。

子雍乃密遣人赍书,敕延伯令共固守。

子雍虽被囚执,雅为胡人所敬,常以民礼事之。

子雍为陈安危祸福之理,劝阿各拔令降,阿各拔将从之,未果而死。

拔弟桑生代总部众,竟随子雍降。

复破贼帅纥单步胡提于曲沃堡。

肃宗玺书劳勉之。

子雍在白水郡复破阿非军,多所斩获。

还洛,以葛荣久逼信都,诏假子雍征北将军,为北讨都督。

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邺反,敕子雍与都督李神轨先讨之。

子雍行达汤阴,鉴遣弟斌之夜袭子雍军,不克,奔败而返。

子雍乘机继进,径围邺城,与裴衍、神轨等攻鉴,平之。

子雍卒,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公如故。

永安中,重赠司空,谥曰庄穆。

(选自《魏书·

源子雍传》,有删改)

A.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B.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C.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D.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A.字,即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

B.三军,为军队的统称,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代也用三军统指部队。

C.玺书,指古代用印信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文中指的就是肃宗皇帝的诏书。

D.重赠,重又追赠的意思,“赠”是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号、官职称号等。

A.子雍富有魅力,任职很多。

他坦诚对待士人,文士们都来归附他;

曾被授予太子舍人、凉州中正、奉车都尉、夏州刺史等官职。

B.子雍忠于朝廷,临危不惧。

面对贼寇围城,他率军民死守,亲自率领疲弱的兵士出城求粮,且留子据守城池,感动了三军将士。

C.子雍身陷敌手,策反劝降。

他被阿各拔拦击抓捕,反而对阿各拔晓以利害,劝其归降,最终阿各拔统率部下跟随子雍归降。

D.子雍功勋卓著,极享哀荣。

他在白水郡打败阿非的军队,参与攻打安乐王元鉴取得胜利,去世后被追赠多种官爵,谥号庄穆。

(1)子雍虽被囚执,雅为胡人所敬,常以民礼事之。

(2)子雍行达汤阴,鉴遣弟斌之夜袭子雍军,不克,奔败而返。

1.C [解析]在读懂原文大意的基础上解题,先排除相同的断句处,然后找到两处不同的断句处,从语意、结构的角度进行比较,确认答案。

“自昔”为“从前”意,做“翦伐宗支”的状语,“失天下望”指使天下人失望,两者之间应断开,排除A、D两项;

“委任异姓”句意完整,“未”是对下句的否定,中间应断开,排除B项。

2.D [解析]“‘县男’跟‘男’爵位相同”说法错误,应是“爵位不同”,唐朝设县男爵,宋朝有男爵,明朝不设男爵。

3.B [解析]“保持了朝政稳定”文中无据。

4.[答案]

(1)守丧期满,吴兢自称写史书有了头绪,家穷不能备办纸和笔,希望得到一点俸禄来完成剩余的工作。

(2)张说多次凭感情请求他改写,他推辞说:

“顺从您的私情,那叫什么实录呢?

”最终没改。

[解析]

(1)“服除”,守丧期满;

“具”,备办;

“少禄”,一点俸禄;

“终”,完成。

(2)“蕲”,通“祈”,祈求;

“辞”,拒绝,推辞;

“徇”,顺从;

“名”,取名,命名,叫。

  吴兢是汴州浚仪县人。

从小很有抱负,同时精通经学和史学,他的正直使人很少亲近他,他只和魏元忠、朱敬则交朋友。

这两人当了宰相,推荐说以吴兢的才华能写国史,朝廷命令他在史馆任职,修撰国史。

后升任右拾遗内供奉。

神龙年间,节闵太子之乱时,奸臣诬陷安国相王参与了阴谋,朝廷大惊。

吴兢上奏说:

“相王仁慈孝顺,遭受苦难悲伤,和皇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