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4375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ocx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爆炸性的增长,知识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和利润创造的主要要素,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企业意识到走出去已刻不容缓。

本文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投资区域由集中化向多元化发展、投资行业和方式随地域不同而变化、单项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等特点,然后对国外有关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投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投资国对外投资的存量、投资国的贸易倾向以及投资国的技术水平并在此基础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

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一)投资区域由集中化向多元化发展,影响逐渐扩大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集中性特征,主要对象包括香港、新加坡、韩国、巴基斯坦、印尼、日本等国家。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设立工厂,进行就地生产和销售,进一步维护和开拓了出口市场,并扩大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

此外,通过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络,减小了经营风险,绕过了贸易保护政策,从而能够在有一定市场风险的国家开展贸易,扩大市场范围。

(二)投资行业和方式随地域不同而变化

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以贸易公司为主,逐步发展到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等广泛领域,在不同的国家对外投资的方式所选取的行业也是不同的。

我国企业在亚非拉和东欧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时,主要是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以企业自带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投资为主,经加工组装成制成品后就地销售或再出口到别的国家和地区,借此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出口,进行这类投资时,企业多选取技术成熟和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如纺织、家电、轻工、机械和原料药等行业在文化相似的东南亚各国进行投资时则是注重创立自主品牌,依靠消费者的认同来开拓海外市场而在发达国家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多通过并购的方式,借助国外品牌的影响力和国外企业的现金技术进行对外投资,例如联想投巨资并购的业务,并取得的品牌使用权。

(三)单项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一般较小,单个项目超过百万美元的不多。

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企业尚处于跨国经营的起步阶段,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在对外投资的规模上态度谨慎另一方面是由于参与跨国投资比较活跃的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它们的经营实力决定了往往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战略目标。

这些中小企业大多选择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作为投资区域,因而投资设立的企业自然也是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水平的中小企业。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企业的形态和发展模式越来越复杂化,因而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也呈现出多元的特征。

(一)投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水平理论,一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直接投资存在着一种动态相关关系,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量该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接受国际直接投资的差额是该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函数,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量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相关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对外直接投资有重要影响。

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对外投资才会成为可能。

一个国家的还代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潜力,是资本、技术等要素积累的成果。

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是投资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才有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否则如果资本尚不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自然不可能进行对外投资。

(二)投资国对外投资的存量

一般而言,某一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水平与这一地区的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已有投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对外投资的流量与其上一年末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是每年投资流量的累积,代表了一个地区或国家已有投资的能力,是进行未来投资的基础。

而对外投资存量的多少又被称为海外市场的开拓程度,对海外市场开发较好的地区和企业会促进和带动其继续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对于开发度较高的地区,由于企业已经进行过投资,因而对于该市场的情况xx道国消费偏好和市场结构,市场的成长性,市场的规模以及人均资本输出等影响对外投资的主要市场因素都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这样一来继续投资就可以降低投资的信息成本和投资风险。

同时对于比较熟悉的国外市场可以充分利用该国的优惠政策,合理规避各种壁垒,达到降低产品进入成本的目的。

生产成本的降低,变相的获得了价格优势,从而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这些经验和信息还可以为相关后来者提供借鉴,从而形成集聚效应,形成一个良胜的循环,因而投资存量高的地区它的投资流量也相对较高。

(三)投资国的贸易倾向

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当一国某产品对外贸易达到一定规模时,为稳定与扩大海外市场份额,该产品商将趋向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选择在东道国建厂生产或采取购买、兼并当地营销网络的方式以支持日益扩大的贸易。

(四)生产效率

根据传统的区位优势理论,生产效率的高低对于投资的区位选择会产生影响,因为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会带来更高的报酬,由此会带动直接投资在国际间的流动。

例如根据in-meebeak的研究,劳动生产率差异对大部分有显著影响,但影响随着税率和工资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的投资活动中,劳动生产率高的地区企业倾向于在本地投资,而对劳动生产率低的地区,他们更倾向于对外直接投资,以提高自身的生产率。

(五)工资水平

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之时要考虑要素的投资回报率,而劳动力成本工资正是成本的主要因素。

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和区位优势理论的研究,由于资本被假设为一定时期不变,当工资水平不同时,投资所产生的资本回报率也不尽相同,因而资本会从母国不断流入东道国,直道资本回报率相等之时,由此得出劳动工资差异是对外直接投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由于在国外市场的投资比在国内市场投资或其它外国市场投资成本低,相对的盈利水平就更高,投资会从较高工资水平的地区流向较低的地区,例如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发现相对工资水平是英国年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决定。

我国学者张炜、李淑霞、张兴也从宏观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通过脉冲影响函数证明了我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与我国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

(六)投资国的技术水平

kuemmerle提出了技术开发与技术增长理论,认为现代企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自身已经具备的高科技来占据技术不发达的市场,同时再通过向科技发达国家进行对外投资来获取新的核心技术的一个过程。

他将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分为两类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开发和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增长。

是开发母国区位创造的技术优势,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技术知识,开拓国际市场。

所以,企业的投入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研发能力决定了其对外投资水平的高低。

而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和长期增长,旨在从海外为母国获得新的技术与知识信息,增加母公司技术存量,从而提高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此时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和科技能力是对外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浪潮之中,获取跨国经营经验,利用东道国的人才技术、技术优势、获取或开发新技术,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动机。

三、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的实证分析本文站在我国角度,对未来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府职能,弥补法律、制度上的不足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发展时间有限因而在相关法律、保障制度等方面具有不足,应当首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我国应当建立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使海外企业经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我国对外投资事业的健康发展。

简化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使审批程序做到规范、透明。

第二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以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范文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的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

过去中国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来进行出口贸易与其他国家产品进行竞争,但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逐渐失去了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偏向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类制造业逐步成为夕阳产业,向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此类属于劳动力导向型。

根据小岛模式,中国发展自身比较优势产业,对外投资夕阳产业,有利于出口贸易结构调整,带动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的周边产业出口。

(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从而稳定汇率,避免因汇率波动影响出口竞争力,扩大我国的对外出口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四)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企业绕过贸易壁垒。

进行跨国并购或者直接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有利于我国企业拓宽国际市场,解除由于贸易壁垒而使得出口贸易受到限制,增加产业内贸易,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带动相关联的产品出口贸易。

(五)对外直接投资使我国企业获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中国企业通过向发达国家进行绿地投资,建立研发分支机构,可以接近东道国的rd资源,进入所在产业高端技术聚集地,进行模仿学习,获取先进知识与技术。

增加自身的所有权优势,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从而扩大出口贸易。

我国的大连机床就是通过并购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和兹莫曼公司从而获取逆向技术溢出,跻身世界十大机床。

(六)寻求资源型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企业增加资源类产品国际定价权。

xx年采矿业的对外直接投资144.5亿美元,占19.4%。

对于稀缺资源的对外直接投资,弥补中国企业国内的要素禀赋不足,进行此类的投资,有利于扩大企业在国际定价上的话语权,增加产业的出口贸易优势。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一)问题

我国从xx年来对外直接投资飞速增长xx年,年均增长速度为44.6%。

促进了中国的出口贸易的增长和结构调整,在国际收支平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是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1、政府缺乏统一的管理。

很多企业对国外的法律法规不够了解,在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政府对其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大。

2、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结构不合理。

xx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主要分布在租凭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和制造业。

占据了总投资额的76.9%。

而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科学研究等的高新科技产业比重很小,只有2.1%1。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层次偏低,缺乏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

3、专业型人才相对匮乏。

中国很多跨国企业缺乏跨国性经营人才,对外直接投资中具有一定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海外经营能力欠佳,陷入亏损。

xx年,中国有22.4%的境外企业亏损。

(二)应对措施

1、中国企业加大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优化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

中国过去得到的都是发达国家的淘汰机器或者技术,得不到有效地高速发展,总是利用自身地劳动力优势,在出口贸易方面与他国竞争,而现在劳动力优势渐失。

所以需要加大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实现逆向技术溢出,获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并且加大对高新科技产业的投入,可以使自身在国际贸易上占据有利地位,从而能扩大此类产业的对外出口贸易。

2、政府应该建立健全金融服务机构。

在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应当有效实行自身的职能,对企业实行政策上的正确引导,进行融资、税收、信息及咨询等服务。

同时,政府需要完善海外投资保障体系,避免企业对外投资受到政治风险影响自身信心和积极性。

3、中国的跨国企业应当采取措施,吸引金融、财务、管理、外语、贸易、法律、政策等发面的专业人才,降低对外直接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率,形成企业内部优势,增加产业内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xx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xx.1根据《xx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得出

[2]鞠秋芳.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j].经济天地.xx年第12期.[3]刘韵妍,刘渝琳.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及经济增长间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xx年第17期.

[4]徐莉,班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国际比较:

一个文献综述[j].东岳论丛.xx年10月.

[5]李书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趋势.中国国情国力[j].xx年第6期.

[6]舒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国际贸易[j].xx年6月下.

[7]毕海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特征分析及对策.经济与管理[j].xx年7月中.

[8]罗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及原因分析[j].国际贸易.xx年10月下.

[9]谢静怡.中国海外投资能否一帆风顺[j].中国外资.xx年7月下.[10]赵文.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风险分析[j].经济观察.xx

[11]同济大学.李海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d].xx.3

第三篇:

国际投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发展前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发展前景

经济学0801班

锁旭东06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日益加快,各国经济的相互融合与渗透越来越强。

全球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世界贸易和投资大幅度提高,世界投资已经由过去发达国家之间的投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转向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投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投资。

这种变化深刻地表明,全球化已经将各国经济紧紧联合在一起。

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更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与大量引进的fdi相比,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水平还很低,为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需要,我国政府提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

截至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也面临着较好的内外部环境。

但同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本文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前景,并针对目前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现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于1979年的改革开放初期,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历史相比滞后了一个多世纪。

经过20多年来的探索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截至xx年7月底,中国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设立非金融类企业7222家,中方投资金额超过100.9亿美元。

尽管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很快,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明显偏小。

目前中国境外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0.15%。

据统计,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发达国家为1:

1.14,发展中国家为1:

0.13,而中国仅为1:

0.09。

因此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偏小。

目前中国海外企业平均投资不足140万美元,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600万美元的投资水平,同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450万美元的水平。

由于规模偏小,中国的跨国企业很难获得

规模优势,难以进行有效地研究和开发,无力支持销售和售后服务,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即有限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小规模生产→较高的生产成本→低质量→低价格→较低的市场占有率→更小的规模制造。

三是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

与前些年相比,尽管近几年中国海外投资质量和档次有所提高,出现了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项目,还有一些高科技企业积极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建立独资或合资的研究机构和技术中心,但总体来说对外直接投资过分偏重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仍然偏小。

如在非贸易性海外投资项目中,近40%属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密集项目(资源开发及初级加工等)。

由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类似产品的竞争,这类项目拓展海外市场的前景不甚乐观。

四是企业对外投资地区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46.8%在港澳地区;其次是北美,占13.7%。

从整个海外投资布局来看,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仍明显偏少,从而影响了中国对外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五是企业对外投资的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海外企业中赢利的占55%,其中多为非生产性企业。

收支平衡的占28%,亏损企业占17%,其中以生产性企业居多。

这与国际上工业类企业在跨国公司中所处的主体地位和巨大规模形成鲜明对比。

二、发展前景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曾用经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直接投资流量与人均gnp之间的关系,发现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人均gnp低于400美元,此时吸收外资很少,几乎完全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第二个阶段是人均gnp位于400—1500美元,引进外资增长,而且开始有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但投资净流出为负数;第三个阶段是人均gnp位于xx—4750美元,净投资流出仍然为负数,但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快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第四个阶段是人均gnp在4750美元以上,其净投资流出已转为正数,成为主要的国际资本输出国。

根据这个一般性规律,若按照购买力平价折算,中国内地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人均gnp至少应当划入邓宁所划分的第三个阶段;即使按照现行汇率折算,目前也已经可以列入邓宁所划分的第二个阶段。

因此,从发展前景来看,中国在经过长期大幅度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鼎盛期之后,将逐步迎来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

实际上,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首先,20世纪90年代

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目前,国内家电、纺织、重化工和轻工等行业已普遍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技术设备闲置等问题,这些行业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

通过对外投资,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在国外投资建厂,建立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就可以带动国产设备、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出口,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

其次,“入世”在给中国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因为“入世”后中国企业面临的义务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国内,所获得的权利和机遇则主要体现在国外,即体现在外国向中国的产品、服务和投资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和实行国民待遇方面。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要想享受“入世”后的权利和机遇,就要尽可能地向海外进军。

最后,从企业国际化道路的一般进程来说,首先是发展间接出口,如通过专业的外贸进出口公司进出口商品或服务,而后是直接出口,如企业内部设置专门机构或进出口部门来处理相应的业务,最终再发展到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xx年贸易总额已名列世界第五位。

国际贸易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企业进一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三、相应对策

第一,要进一步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中国在更高层次上实行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中国推进产业升级、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需要。

一国的产业升级虽然可以在本土范围内进行,但回旋余地一般较小。

从国外有关经验来看,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就是在全世界范围进行的,它把一些传统的“夕阳”工业和一些“朝阳”产业中的“夕阳”环节,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转移到了其他国家,如波音飞机的所有零部件分别都放在包括中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中生产。

与此相反,英国过去为了淘汰纺织工业而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仅局限于英国本土,结果造成大量失业,付出了沉重代价。

第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确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和基本类型。

从国际比较来看,当前中国在国际分工阶梯中总体上处于中游地位:

相对于更低阶梯国家而言,中国某些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相对于更高阶梯国家而言,学习和赶超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的主要任务。

中国在国际分工阶梯中的特定位置决定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将同时存在。

一类是优势型的对外直接投资,迄今为止,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出口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虽然中国的工业制造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在纺织、食品、冶炼、化工、医药、电子等产业上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

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有近500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其中许多产品在技术水准和质量档次方面都要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此外,中国还拥有大量成熟的适用技术,如家用电器、电子、轻型交通设备的制造技术、小规模生产技术以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和相应的产品已趋于标准化,并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阶梯度较小,易于为它们所接受。

另一类是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即以汲取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为目的向更高阶梯国家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

如为了培养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核心能力,海尔集团在美国和德国建立了以研发和技术转让为主要目的的海外企业,并在美国洛杉矶、硅谷,法国里昂,荷兰阿姆斯特丹及加拿大蒙特利尔设立了6个产品设计分部。

另一方面,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海尔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拉美的国家都设立了海外企业,从而走出了一条学习型和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调整地区结构,进一步拓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的多元化。

除中国已进行投资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以外,从中近期来看,发展中国家(包括经济转轨国家)中的印度、巴基斯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尼日利亚等国家,拥有众多的人口和庞大的消费群体,经济增长较快,并且中国许多产业相对于其国内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是许多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理想的目标国。

另外,周边国家如东盟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比较接近,又有“10+1”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更可成为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伙伴和对象。

综合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行,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可以以湄公河次区域为考虑的重点。

交通的便利减少了运输成本,经济合作推行的领域为投资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从已签订的合作协议来看,中国愿与次区域各国共同努力,建立次区域贸易和投资信息服务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为贸易商和投资者提供服务,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终形成。

第四,完善对外投资的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规模与技术含量。

在宏观上,要加强调控对外投资的力度,健全对外

投资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应加强有关对外投资的立法。

至今中国还没有出台一部比较完善的对外投资法,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和建立专门的法律,如《海外投资法》或《海外投资保险法》,以鼓励和保护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的动力与利益。

在微观层面,对外投资企业则要大力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从而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

第四篇: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典型案例分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典型案例分析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

1对外投资。

今年1-10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257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05.4亿美元。

吸引外资。

1-10月,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6961家,同比增长20.38%,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78.67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

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262家,同比下降1.17%,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0.75%。

欧盟二十七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322家,同比增长4.92%;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4.51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1-10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

香港(510.08亿美元)、台湾省(56.85亿美元)、新加坡(44.36亿美元)、日本(34.59亿美元)、美国(31.36亿美元)、韩国(20.69亿美元)、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