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4847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

江西省吉水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江西省吉水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25×2=50分)

1、商代“子龙鼎”等四种件珍贵文物入藏国家博物馆,“子龙鼎”是已发现的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件,也是带有“龙”字铭文最早的青铜器。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推测出……………………………………………………………………………………………()

A、“子龙鼎”是先秦时期形体最大的青铜器

B、商代青铜器上已出现大量可辩认的甲骨文

C、商代重视文物保护,抢救流散海外的珍贵文物

D、“子龙鼎”在商周青铜器中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2、以下表述能够反映夏、商、西周时期社会面貌的是……………………………………()

①国家机构初具规模②金属农具普遍使用③建立邮驿传递制度④被称为“青铜时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下列选项中,体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是……………………………………()

①“相地而衰征”②“令民为什伍”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民年五十,免役收庸”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4、商鞅变法废除的秦国旧制度涉及………………………………………………………()

①土地归属②官吏选拔③地方行政制度④财产继承⑤赋税

A、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⑤

5、老子的哲学思想和他创立的道家学派,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反映老子的观点并具有积极意义的论述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秦朝官吏中,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是……………………………………………………()

①中央官吏②郡长官③县长官④乡长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

7、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主要反映了………………………………………………………()

A、修长城的艰难困苦B、人民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

C、长城的修筑不利于秦朝统治的巩固D、人民不堪忍受秦朝暴政的一个缩影

8、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D、颁布“附益之法”

9、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A、封建制度日趋完善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

C、“仁政”最终代替“法治”D、封建统治思想日渐成熟

10、能够体现秦汉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的土木工程是………()

 

①兵马俑②《史记》③长城④四羊方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开发的表现有……………………………………………()

①农业生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②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③农作物品种增多

④各地农业发展不平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2、我国古代的农学家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

这主要是强调………………………………()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的观点B、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C、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的观点D、介绍如何选种、浸种、施肥的经验

13、隋文帝进行的重要改革包括…………………………………………………………()

①确立三省六部制②废除九品中正制③使府兵制与均田制相结合④部分推行以庸代役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④

14、唐太宗说:

“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有………………………………………………………………………………()

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③戒奢从简

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唐朝政府将北魏租调制改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于……()

A、可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B、使农民的生产的时间得到保证

C、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

 

16、下图中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广州、泉州、

明州、明州、登州被称为唐代八大都市。

由此可获

取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①城市分布重心由黄河流域迁移到长江流域

②扬州和成都成为超越两都的政治经济中心

③政治都会与经济中心重合的特征依然存在

④开放的对外政策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7、唐前期开明的政治统治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和谐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定物质基础,下列活动属于唐玄宗的是……………………………………………………()

①设置安西都护府②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③封大诈荣为渤海郡王④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唐朝时,日本派往我国的使臣及留学人员以民族振兴为已任,归国后积极倡导和仿行中华先进文化,主要表现有……………………………………………………………………()

①废除封建领主经济,承认新兴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②策动大化改新,新政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③都城完全依照唐长安城的样式建造④各级学校教授儒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9、唐朝时中国和非洲也有交往,下列有关这方面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中国史书有记载B、唐朝人杜环在非洲留下行踪

C、唐太宗时索马里使得来到中国

D、当代考古中,在非洲发现的中国陶瓷残片包括唐三彩

20、贵州黄平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相关的叙述下符合史实的是………………………………………………………………………………………()

A、李白的诗弃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像

B、李白是追求理想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

C、社甫赞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郭沫若赞其“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1、下列三幅图与2019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五福娃”之一“火娃欢欢”有关,与之相关的历史信息表述有误的是………………()

 

A、莫高窟十分之六七的洞窟是随唐时期开凿的

B、福娃欢欢集现代奥运圣火的中国传统“火文化”于一身

C、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室库之一,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D、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坐落在新疆境内

22、宋太祖说: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的是………………………………()

A、设参知政事为副相B、在地方设转运使

C、设三司管理财政D、派文臣任知州

23、宋朝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军事制度进行了改革,其内容包括……………………()

①把军权集中于皇帝手中②分散军权以便相互牵制③加强中央,削弱地方④派文官统帅和指挥军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24、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

C、使朝廷获得了充足的“岁币”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25、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A、青苗法、募役法B、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方田均税法D、方田均锐法、保甲法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10+10+16+14=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细君公主居乌孙时写道: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放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汉书》

材料二昭君出塞:

 

材料三下图是汉代的两颗金印图:

 

图一图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的民族政策。

这一政策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客观作用?

(2分)

 

(2)材料一中把乌孙看做“异国”,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假如你的同桌想了解材料二中昭君出塞的具体情况,你认为他应该查阅《史记》还是《汉书》?

(2分)

 

(3)材料三中图一、图二所示金印的出土与发现分别说明了什么?

你认为汉与滇、汉与倭奴的关系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秦朝丞相李斯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非心,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如此弗禁,则主热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百家语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西汉儒学家董仲舒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所知所从矣。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李斯言论的要点。

(2分)

(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言论的要点。

(2分)

(3)概括指出这两种言论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德(唐高祖年号)七年,始定律令。

以度田之制……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

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

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

赋役之法:

每丁岁入租粟二石。

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唐初规定男丁16岁以上为中男,21岁以上为成丁,60岁为老丁。

唐中宗时,成丁年龄改为23岁。

唐玄宗时,以18岁以上为中男,23岁以上为成丁,58岁以上为老丁。

——据《中国通史简篇》

材料三(建中元年)(杨)炎建议作用两税法。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计入。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所在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

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

——《新唐书·杨炎传》

材料四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新唐书·兵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征税标准是什么?

为何出现这一变化?

从材料一中能出什么依据?

(5分)

(2)指出材料二中年龄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其目的和效果。

(4分)

 

(3)材料一中“庸”和材料三中“行商”的规定有何作用?

(3分)

 

(4)材料四和材料一有何关系?

这种兵制有何优点?

(4分)

29、俑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主要是用陶瓷、泥土或木质作成人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历史现象。

读下列各俑图,结合史回答问题。

图一秦陵兵马俑

图二唐朝戴胡

帽的女俑

图三唐墓出土

的非洲黑人陶俑

图四宋代

持罗盘陶俑

 

请回答:

(1)图一中反映了秦朝文化的什么特点?

由此你还联想到哪些有关秦朝兴亡的历史信息?

(6分)

 

(2)唐朝时与吐蕃密切交往,吐蕃文化习俗渗入中原,图二反映的这种唐朝女子流行的帽子,受吐蕃皮帽样式的影响,刘史言曾用“织成蕃帽虚顶尖”的诗句描绘了这一现象。

请写出三件反映唐蕃交往的史实。

(4分)

 

(3)图三和图四分别反映了唐宋时期对外交往方面取得哪些进展?

(4分)

 

答案

1、D

2、C

3、D

4、C

5、D

6、B

7、D

8、A

9、D

10、D

11、C

12、C

13、A

14、D

15、B

16、B

17、D

18、D

19、D

20、D、

21、D

22、D

23、B

24、D

25、C

二、26、

(1)

参考答案:

和亲政策。

客观作用:

①有利于消除民族隔阂,缓和民族矛盾。

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融合。

③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点写到一点即可)

(2)

参考答案:

“异国”不是外国,是相对于西汉中央政权而言,是指乌孙这个少数民族政权。

《汉书》

(3)

参考答案:

说明:

图一说明西汉对西南地区进行了有效统治。

图二说明汉朝与日本的交往密切。

不同:

①汉与滇的关系是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是国家内部的民族关系。

②汉与日本的关系是东汉王朝与日本国的关系,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27、

(1)

参考答案:

①私学兴盛,诸子百家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②建议实行焚书政策,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2)

参考答案: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兴办教育,注重思想教化,以礼治民。

(3)

参考答案:

共同点:

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

不同点:

①李斯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思想,董仲舒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

②李斯主张用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主义,董仲舒强调教化和灌输。

③李斯主张以法治国,董仲舒主张以德治国。

28、

(1)参考答案:

标准:

材料一以人丁为主,材料三以土地、财产为主。

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以此为基础的租庸调制无法实行,为保证国家赋税收入而实行两税法。

依据:

材料一中规定世业田归私人所有,从法律上为土地兼并大开方便之门。

(2)

参考答案:

变化趋势:

丁男中男的起岁推迟,而“老丁”的年龄提前。

目的:

减轻赋役。

效果:

有利于人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3)

参考答案:

“庸”的规定可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发展农业生产。

“行商”的规定使商业合法化,且量亦较合理,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4)

参考答案:

关系:

授田者要服兵役。

优点:

兵农合一,有利于军队自给,可避免武将专权割据。

29、

(1)

特点:

气势恢弘。

兴亡:

①以战争灭六国,实现统一。

②徭役繁重,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刘邦、项羽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2)

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

金城公主嫁与尺带珠丹。

唐蕃长庆会盟。

(3)

唐朝:

对外联系已远达非洲。

宋朝:

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宋朝海上交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