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5076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docx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doc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3个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篇1:

比尔盖茨

从退学建立微软,到成为世界首富,盖茨只用了20年的时间。

此后,这个被美国人誉为坐在世界巅峰的人就再也没有从这个位子上下来过,一坐就是12年。

互联网仍然充满魅力

其实,盖茨作为世界首富的日子也是波折不断。

在1998年股票市场的互联网泡沫出现前,盖茨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00亿美元。

2000年网络股热潮开始消退,微软股价下滑了近63%,盖茨的身价也随之缩水了近一半。

尽管盖茨依然保持着全球首富的位子,但是与第二名的差距已经是越来越小,那时人们纷纷预测,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盖茨迟早要让出天下第一的宝座。

然而事情发展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

2003年以来,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了互联网业的回暖。

且不说屡创奇迹的Google等后起之秀,微软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也很抢眼,盖茨的财富重新水涨船高。

在过去一年里,盖茨的财富增加了近8%。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沃伦巴菲特曾评价比尔盖茨说:

如果他卖的不是软件而是汉堡,他也会成为世界汉堡大王。

言下之意,并不是微软成就了盖茨,而是其商业天赋成就了这个世上最富有的人。

对于理财,盖茨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

对微软公司前途的信心使盖茨仍然把财富的绝大部分投在公司股票上,尽管他已经不担任公司的CEO,但是作为微软的首席架构师,他仍然主导着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

不过精明的他也会在好的价位适当地套现一些股票。

股市交易记录显示,上个月盖茨就在公开市场出售了100万股微软股票,获得收入近2700万美元。

当然,像盖茨这样的聪明人是决不会把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

具有远见的盖茨早在网络股泡沫破裂之前就开始分散投资了。

盖茨在1995年建立了一家投资公司,据了解,该公司管理的投资组合价值10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了收入稳定的债券市场,主要是国库券。

盖茨看好代表新经济的数字及生物技术产业,但在投资时并不排斥传统经济,尤其看重表现稳定的重工业部门。

盖茨曾通过自己的投资公司收购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7.8%股份,后来这些股票几乎上涨了一倍;他对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的投资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不到一年内股价就上升了大约1/3。

此外,盖茨也喜欢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很强的公用事业公司投资。

而盖茨对科学创新的兴趣,也使他把医药和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

自称善用每一分钱

曾经有人计算过,像比尔盖茨那么有钱可以怎么花,结论是:

可以买31.57架航天飞机,或者344架波音747,拍摄268部《泰坦尼克号》,买15.6万部劳斯莱斯产的本特利大陆型豪华轿车。

但是事实上,富可敌国的盖茨夫妇生活很俭朴,唯一可称得上奢华的只有他们位于西雅图郊区价值5300万美元的豪宅。

不过据到过盖茨家的人介绍,豪宅内陈设相当简单,并不是常人想象的富丽堂皇。

盖茨曾说过:

我要把我所赚到的每一笔钱都花得很有价值,不会浪费一分钱。

在过去几年里,盖茨把他的大量个人财富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据统计,盖茨至今已为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捐出近29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世界上最慷慨的富人。

目前,以盖茨夫妇两人名字命名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私人慈善组织,其基金规模是老牌的福特基金会的3倍、洛克菲勒基金会的10倍。

去年11月,他在伦敦庆祝自己50岁生日的时候,对在场的记者表示,名下的巨额财富对他个人而言,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他准备把这些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而不会作为遗产留给自己的儿女。

世人对盖茨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是成功的企业家,有人说他垄断行业、欺凌弱小;有人说他是最慷慨的慈善家,有人说他是一个虚伪的人他的慈善之举只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公关活动;有人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首富,有人说他只会贪婪地在股市中套现,从微软用户的身上榨钱但是就像美国人说的那样:

不管你是爱他,还是恨他,你都无法漠视他这就是比尔盖茨的魅力。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篇2:

郭敬明

文笔好,有头脑,这是郭敬明被喜欢的理由。

事实上,一旦跟这个精致小生面对面接触,你就不得不承认,这个混合着文人气质和优雅范儿的作家兼商人,其成功并不仅仅源于幸运。

郭敬明出现在公众场合时永远都是一副娱乐明星式的穿戴;即使是面对陌生人,也会彬彬有礼地问候致意。

跟媒体打交道时,他会热情地滔滔不绝,也会精明地闪烁其词在面对公众的任何场合,这个27岁的年轻人似乎都能做到游刃有余,言谈举止也拿捏得恰到好处。

现在,郭敬明除了写书之外,主要精力放在《最小说》和《最漫画》的编辑上。

他现在的工作室是一个300平方米的大编辑部,有Swarovski水晶灯,装潢极富现代感,穿着时尚的年轻员工们穿梭其间。

郭敬明每天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舒适、小资的氛围里,编着童话般的畅销书和精美的漫画,赚着更多的钱,畅想着公司上市的那一天。

这一切来得太快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

郭敬明出生的时候,他的爷爷从《诗经鲁颂》中摘了敬明二字,作为孙子的名字,意为品德光耀。

不过郭敬明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母都是四川自贡的工薪阶层,家里有些书,但并不多,父母也从未刻意培养他文学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只是,郭敬明说:

如果我问他们要零花钱买课外书的话,他们从来不会拒绝。

也许正是这种宽容的家庭氛围,让郭敬明可以自由地呼吸。

他攒零花钱,买喜欢的《少年文艺》,还有安徒生,丹麦那个遥远国度的童话故事。

高三那一年,他写出了《幻城》,最初只是一个短篇,很短,他当时根本没预料到,这样一个短篇,居然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2003年,在短篇《幻城》基础上写的长篇玄幻小说《幻城》出版了,2003年1月底上市至当年的12月,累计销售84万册(至今已卖出130多万册)。

这一切,来得太快,让他有点猝不及防。

《幻城》带给他近百万收入,以及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知名度。

他说:

17岁的时候,自己无限勇敢。

创业并非一蹴而就

坐在公司会客室沙发上的郭敬明,看上去更像个大学生,他身材瘦小,染成黄色的头发扫过额头,脸颊和肩膀与前两年相比越发清瘦了。

这个看上去有点弱不禁风的小老板,已是中国最富有的作家之一。

身兼最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副总编辑等多重头衔的郭敬明,常常在图书排行榜上占据半壁江山。

短短几年的时间,他的公司像热带植物一样飞快成长,原来在静安寺和大连路的办公室都已容纳不下不断增多的员工从最初几个人的工作室,到每年为长江文艺出版社贡献四五亿图书码洋的出版公司,郭敬明可谓春风得意。

然而,就像几乎所有创业者的发展轨迹一样,郭敬明如今的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

《幻城》的成功并未让他安于现状。

在一款名叫《仙境传说》的网络游戏中,他结识了身在大庆的高三学生Hansy。

Hansy擅长设计,自己有一个文学网站,郭敬明看过,很欣赏,因此成为好友。

某天,春风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常晶邀郭敬明一起吃饭。

席间,郭敬明有意无意地说起:

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平台,可以帮助朋友一起发表作品。

听者有心,很快,春风文艺出版社决定出资和郭敬明合作,在青春文学出版物上做一些尝试。

2004年6月6日,这一天,是郭敬明21岁的生日,也是他和Hansy、痕痕等5位朋友一起开始创业的日子。

他们成立了岛工作室,英文名为Island。

《岛》系列的成功,为郭敬明赚得了事业历程中的第一桶金。

他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因为比较喜欢出版这个行业,希望把我的理念推广出去,我觉得中国的出版业在很多方面其实还很传统,虽不能说落后,但缺少适量新鲜的血液。

我希望能有更多更新鲜的东西出来。

他说:

只要好的设计再加上优秀的文章,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阅读上的享受,就肯定能做好。

他对自己充满自信,尽管那时候并没有多少资金。

岛工作室的成员在上海闸北区租了一套140平方米、三室一厅的公寓房作为工作室,吃住都在那儿。

工作之余,吃饭、K歌,是郭敬明和朋友们最大的乐趣;但工作的时候就是工作,对于文字、插图和版式,郭敬明很苛刻,甚至追求极度完美,这让他的合作伙伴及员工都倍感压力。

现任最世文化公司副总经理的痕痕至今还记得,一天晚上,他听到有人在啜泣,扭头一看竟是小四(郭敬明的昵称),他一边哭一边抱怨:

事情那么多,那么忙,而自己写东西的状态也没有,这一切何必何必

还好,《岛》一出版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很快从最初的四五万份飙升到每期20万份,给合作双方都带来滚滚的财源。

当年,郭敬明就被中国《福布斯》选入名人排行榜,位列第94名。

郭敬明很快显露出一个优秀出版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敏锐的市场嗅觉,对图书视觉样式的准确判断,以及不可或缺的敬业精神。

痕痕说:

当时我们只能一个人作图,一个人排版,小四约稿写稿,我审稿。

常常通宵排版,通宵打印。

200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和郭敬明共同投资,在岛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郭敬明和他的伙伴们,也从吃住工作一体的公寓里搬了出来,搬进商务楼17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

一切开始步入正轨。

当年10月,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合作的《最小说》开始试刊。

他说:

我决定做一件事,就一定有成功的把握。

2005年,他第二次被中国《福布斯》选进了该刊名人榜的第92名,这个排名比上一年前进了2名,让他很高兴。

他的图书赢得了粉丝们的尖叫,但有时也会听到负面的讥讽与批评。

对于这些,他表面上云淡风轻不以为意,其实,压力都积在心里。

他有一次跟痕痕抱怨说:

为什么别人只看到我的不好,却不会看到我做过什么?

我做这些真的已经很累了。

说这话时,眼泪已经把眼眶撑满了。

有时候,他又会变成一个暴君。

为了追求完美,他会撕下脸皮大声呵斥:

没有一篇稿子是满意的!

这次的初审质量都非常差!

看了开头就不想再看下去!

这种坏脾气,为日后的公司地震埋下了伏笔。

2007年,在《最小说》发行量节节攀升的同时,一场内部的风暴正在酝酿。

柯艾公司的元老、时任柯艾公司美术总监的Hansy因不满郭敬明的一些做法而选择离开,连同原本在柯艾公司的晴天、不二等人一起创办了《Alice》杂志。

2010年,《Alice》和世纪文景的合作以停止告终,Hansy重新回到了郭敬明身边,负责笛安主编的《文艺风赏》杂志的设计。

一边争议着,一边接受着

从最初的5个人起步,到现在30多个员工、两个分部的规模,郭敬明的最世公司运营良好,事业蒸蒸日上。

《最小说》占据中国青春文学杂志市场1/3的份额,郭敬明这三个字,也已成为一个烫金招牌,而他手下的20多位作家也是背靠郭敬明这棵大树好乘凉。

虽然签了那么多作家,但郭敬明说他的选择标准还是很严格。

写得好是第一位的,在写得好的前提下,还需要好的机遇和平台。

我们公司扮演的角色就是,把这个作品尽可能地推广出去,但这个作品是否受欢迎归根结底还要看作品本身。

这也就是为什么公司虽然签约了七八十个作家,也不是每个人的作品都很受欢迎的原因。

2010年,柯艾公司更名为最世,郭敬明的解释是:

因为经营的范围扩大了。

具体的经营范围,他并未详细透露。

柯艾公司并未撤销,而是作为一个分部继续存在。

一般情况下,郭敬明上午会在大连路的柯艾分部,下午赶到公司总部。

事实上,他现在在上海的时间一个月不过就是10天左右,其他时间都在外地签售,做节目。

2010年,郭敬明以2300万的收入名列中国作家富豪榜次席,自2006年以850万人民币入选该排行榜(排名第五)以来,这已是他第5次进榜,其中,2007年和2008年甚至荣登榜首。

从以江姐和恐龙闻名的自贡只身来到上海,财富对他来说,已经不成为一个压迫性的问题。

他说:

8年前的自己,受不了分离,受不了孤单,受不了成长而现在,差不多什么都有了。

他在生活上随性而为,身上从来不缺话题,面对争议,他已不像出道之初那样焦虑和紧张。

很快将三十而立的郭敬明正抓紧青春的尾巴,步步为营。

这就是郭敬明,一个在商业和文学间扮演着多重角色的年轻人。

他在商业上拥有不可限量的未来,拥有实现梦想的个人与团队,他当然也正在书写着一段中国青春文学出版的梦幻神话。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篇3:

李开复

李开复,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著有《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一网情深》。

他切实关注大学生的各种问题,所著《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系列在大学生间广为流传。

他所进行的主题演讲与创办的我学网(开复学生网)也深受好评,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开复老师。

月薪过万、500强企业,就是职业理想吗

很多求职者被问到职业理想的时候,给出的答案是:

月薪过万,或者进入全球500强企业。

我们常认为,理想就是实现某些物质利益,比如钱、名誉或者地位。

而这又基于一种心理定势,那就是我必须有钱才能快乐。

我的一位同事,在认为自己赚够了钱之后,说了声拜拜就去享受他的环球旅行了。

当时他才三十多岁。

然而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的,他不用担心温饱,但并不快乐。

因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工作的过程,而不是由它获得的报酬。

所以,在确立职业理想时要考虑到这个前提-高薪并不等于职业理想。

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钱,而在于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

还有一些研究告诉我们,那些追求理想的人,在多年以后比那些只追求金钱的人会赚到更多钱。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树立理想时更应注重自己的兴趣、成就感。

当初我从微软离开就是因为发现自己只是那个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工作激情逐渐消退。

于是,我想自己该接受另一个挑战了。

在Google这个富有创意的团队里,我看到了自我的价值、年轻的力量,这更符合我的职业理想。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求职者都记住一句话-事业比金钱重要,机会比安稳重要,未来比今天重要。

职业理想不是在一天树立的

很多求职者说,刚开始找工作时还有目标,现在是越找越没有标准,感到很迷茫。

我想说的是,如果大学四年(甚至更长的求学时间)里没有培养起自己的理想,那么,迷茫是正常的。

求学十几年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这是家长为你们树立的理想。

而现在大学毕业了,面对求职,没人告诉你该做什么了,于是迷茫产生了。

那么,如何摆脱这种迷茫呢?

当然是做人生规划,让自已有个目标。

但是,这不是一步登天的过程,理想不是一天就能树立的。

我一直建议大学四年的时间应该用来做人生规划,当然也包括树立职业理想。

大一大二是理解自己的过程:

你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这些问题应该得到解决。

我大学时选了很多不务正业、奇奇怪怪的课,都跟自己的专业没什么关系。

但是这些课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确立职业理想的基础。

到了大三大四,你们的疑惑就不该指向自己了,而应该更多地去理解外界。

比如我想做的这个行业现在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有哪些公司能提供相关工作机会?

如果要得到这些工作机会,我需要做哪些准备?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就逐渐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且初步探索了一条通向理想的路。

先就业再择业,并不是理想向现实的妥协

鉴于紧张的就业形势,我建议求职者先就业再择业。

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但尚未重要到决定终生。

一个人一生换上四五份工作是正常的,很多时候,职业理想需要一个曲折实现的过程。

很多人说:

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实现目标。

做不到我也要拼命去试。

其实这不见得是件好事。

我建议大家采用两步计划来实现职业理想。

假如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不要一毕业就想马上实现,好像做不到这辈子就算完了。

你应该告诉自己:

这个理想很好,我实现它的可能性有多高。

如果目前可能性不大,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让我能够离它更近一步。

在此,我举一个例子。

有一个在美国读大学的学生,他所在的学校不算很好,他的成绩还算可以。

他立志进入Google工作,问我有没有这个可能。

在问了他一些基础知识后,我发现他很聪明,但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我不认为目前的他有机会进入Google。

因此我对他说:

现在还很难,但如果再努力一下就有可能。

他继续问:

我能做些什么事让这个可能性最大化呢?

于是,我建议他去读硕士,并向他推荐了Google很喜欢的一所大学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因为它的计算机学院教学务实,而且入学还算容易,学费也不贵。

两年后他拿到了硕士学位,现在已经进入Google工作。

受挫的理想才是好理想

一蹴而就、没有经过挫折洗礼的职业理想,往往也面临着瞬间坍塌的危险。

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遭遇过的三次比较大的挫折,以及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次是在1984年,那时候我读研二。

我得到一个暑期工作的机会,为宾夕法尼亚州高中的60位高材生教授计算机。

我设计了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课程。

短短的六个星期里,他们要学会编程、人工智能,完成大三的80%的课程。

我很用心地编写讲义、授课,指导他们上机。

学期结束后,他们都学会了,然而我却被评为最不受欢迎的老师,因为我不会与学生沟通。

用心努力却换来这样的结果,当时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但后来我遍访高人,学会演讲、沟通的技巧。

演讲后来成为了我的一项特长。

第二次在1998年,当时我在一家公司与同伴研发一项叫做三维浏览器的新技术,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市场前景以及用户需要,最终彻底失败了。

我苦心经营的部门被卖掉,团队中有100多名成员因为我的错误而失业。

为此,我十分自责。

但这个挫折让我知道做好一个产品必须考虑用户的需要。

最后一次是在2004年,当时我计划在中国创办一所世界一流的民办大学。

我花了很多时间读书、学习,但后来由于资金问题而不得不放弃。

但我从中学习了很多理念,结交了不少朋友,而且在此过程中完成了我的《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

我由此更加明晰了理想:

虽然我不能够改变教育,但我可以通过写作、演讲和网站继续帮助学生。

举这些例子只是希望大家明白:

从挫折中总结经验,能够让职业理想更清晰,并且更容易被实现。

墓志铭测试职业理想

我向大家推荐一种方法,可以检测自己的理想在何方,这个方法叫墓志铭测试:

想象自己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你的墓碑上刻了一段话,当你的亲友来扫墓时,看到它就会想到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样的事情。

2004年,我想我的墓碑上应该刻着这样一段话:

李开复,科学家,企业家,他曾经历三个顶尖的高科技公司,把繁杂的技术转换成为人人可用、人人获益的产品。

但是,在我尝试办学之后,我发现我最希望的墓志铭变成了下面这段话:

李开复,热心教育者,通过写作、演讲和网络,在中国崛起的时代里帮助了众多青年学生,他们亲切地称呼他:

开复老师!

好啦,现在尝试想象一下自己的墓志铭,也许你就会明晰,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做哪些事情,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经典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篇1:

梁稳根

中国首富粱稳根自9、10月开始至今,都为互联网上热门搜索词。

当粱稳根荣登福布斯、胡润双料首富之时,当他从政消息传来之时,当三一重工全资子公司涉嫌海外避税时,众多媒体都在寻找这个低调而又神秘的中国首富梁稳根。

然而,他却始终躲在幕后。

10月18日,有媒体指出,三一重工全资子公司涉嫌海外避税。

而2011年的中国首富三一集团实际控制人梁稳根,中国首富之称,于媒体,是追逐热点;于百姓,是日常谈资:

但于梁,却毫无意义。

你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三一,但最好任何人都不知道梁稳根。

这是三一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梁稳根曾对三一副总裁向文波说的话。

低调中国首富

传来当梁稳根成为中国首富以及从政消息之时,无论是在办公楼内,还是生产厂区,整个三一集团都异常平静,丝毫感受不到老板已经成为中国首富的任何喜庆。

这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三一重工的工作人员说。

细心浏览三一集团和三一重工的官方微博,竟然对董事长梁稳根成为中国首富之事以及从政事件无任何消息发布与转发。

工作人员透露说,因为早已熟识梁的低调风格,因此,在此事处理上亦同样低调。

采访梁稳根这一要求被众多媒体提起过,三一集团工作人员的回答是几乎不可能。

近几年,梁稳根从不接受媒体采访。

而最近的2008年的破例接受媒体专访,也是通过私人关系才得以约到。

之前跟他说过几次采访但都被拒绝了,总说他会不高兴。

上述人员表示。

果然,无论是三一的员工,还是认识梁稳根的所有人,对梁的评价只有两个字:

低调。

开会时,一支笔、几张白纸是梁必不可少的。

无论发言者位居高管,抑或只是普通员工,他都会耐心地在纸上不断地做着记录,但从不打断发言者。

如果会议结束前,他有了定论会公布。

如果没有,他则会通过其它会议进行判断。

至今,我始终坚持每天工作到晚上8点,我也要求我们的整个高管团队都这么做,目的是希望让三一始终保持创业伊始的执行力和创业激情。

梁稳根说。

并不低调的三一集团

梁稳根,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也许并不熟悉,这是源于他的低调。

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三一集团并不陌生,相较于其董事长梁稳根的低调风格,他的三一集团,却并不低调。

2011年9月7日、8日,三一集团创始人梁稳根先后登上胡润与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之顶,首次成为中国首富。

在亿万富豪榜上,更有七位高管进入榜单。

一时间,三一集团被称作造宫工厂。

25年前,梁稳根与同伴用拼凑的6万块钱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

25年后,曾经不起眼的小厂已发展为产值超500亿元、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基地,并造就了中国首富。

三一被看作行业的搅局者,更是行业的另类,在这里没有不可能。

2008年初,三一就有了千亿级的发展战略,即到2012年,三一集团要实现1000亿元的收入,进入世界500强一这在当时看起来有点天方夜谭。

2010年,三一销售收入已突破500亿元,一切似乎并非不可能。

三一没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没有国企的政策优先,更没有雄厚的资金。

所以,有人说三一集团的成功是民营企业的奇迹。

民企掌舵人的上升路

在三一重工世界最长臂架泵车下线新闻发布会现场,面对长沙市怎么看待这次对梁稳根的考察的提问,参会的长沙市市长张剑飞婉转作答:

关于三一集团梁总身份的转变,现在还处在考察阶段,你们最好再找党务部门作进一步了解。

据了解,梁稳根能成为高层部门的考察对象,除了他在三一集团的巨大贡献外,也与其做人低调和他本人体现出的从政禀赋有关。

事实上,梁稳根即将获得的华丽跨越,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和荣誉的一次简单提升,更代表了整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地位之变。

业内观察人士评价,尽管早在多年前青岛海尔CEO张瑞敏、中石化董事长李毅中等企业家也曾先后进入中央高层序列,但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背景是,这些企业均是国企或央企。

而作为拥有个人财富超过350亿的下海民营企业家,此次若能顺利晋升,梁稳根应是中国民企第一人。

学界人士认为,此举象征意义更大于政治意义。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浦兴祖说:

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进入国家权力核心,既表明执政党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度,也有利于民营企业家所在阶层的利益表达。

施奕青却一连用了三个不会来回应梁稳根从政的消息,梁董不会放弃三一重工的控股权,不会离开董事长的位置,三一高管也不会因此发生变动。

因此,梁稳根的晋升机遇,意义非凡。

三一重工高管低买高卖?

10月18日,有媒体指出,三一重工全资子公司涉嫌海外避税。

根据三一重工公告,被指涉嫌海外避税的公司为此前的三一重机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三一重机投资)注册地为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资本仅为5万美元,下属全资子公司有三一重机(中国)有限公司(维尔京)(下称三一重机中国),这两家公司均为持股性公司,自身无实际生产经营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三一重机投资由梁稳根等十名自然人于2003年注册于维尔京群岛,包括唐修国、向文波、易小刚、毛中吾等大部分三一重工(或三一集团)高层,该公司前身名为SpecklemarkLtd。

当时,梁稳根仅出资2.891万美元,其他自然人出资更是少至从几百美元到4410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