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5751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docx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改

习水县官渡河煤矿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总工:

矿长:

编制:

 

二○一二年二月

 

前言…………………………………………………………………………1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开发现状………………………………………………2第一节井田地理概况…………………………………………………2第二节井田开发现状…………………………………………………3

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的基本情况…………………………………………6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概况……………………………………………6

第二节井下排水设施…………………………………………………9

第三章矿井充水因素分析…………………………………………………9第一节矿井充水因素…………………………………………………9

第二节矿井主要水害类型…………………………………………………11第三节同向坡水文地质特征………………………………………………12

第四章矿井主要水害及治理方案…………………………………………12

第一节矿井发生突水的原因分析……………………………………12第二节矿井水防治的整体方案………………………………………12

第三节井下水害治理方案……………………………………………16

第五章实施计划及预期效果……………………………………………………………21

第一节项目实施计划…………………………………………………21第二节项目实施后的预期效果………………………………………22

 

前言

矿井水灾是煤矿常见的一种灾害。

随着煤矿企业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深入,矿井水害成为继瓦斯事故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二主要灾害。

为了贯彻落实好《煤矿安全规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家安监总局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省政府的相关规定,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结合我矿的水文地质情况实际,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地面与井下、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落实“探、防、堵、疏、排、截”等相应的措施。

因此编制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是非常必要。

同时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抓好防治水工作,要严格检查,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确保整个防治水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使防治水规划落到实处,水害得到有效防治。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开发现状

第一节井田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该矿位于习水县城东,行政区隶属习水县良村镇。

地理坐标:

东经106°03′33″-106°04′29″,北纬26°53′30″--26°54′10″。

习水县官渡河煤矿为私营企业,行业管理隶属于习水县煤炭管理局。

二、地形地貌

习水县官渡河煤矿矿区地势为低中山地貌类型,北东地势较高,南西较低,海拔标高+1322.5~+935m,最高点位于矿区火石坪北西山坡,海拔+1322.5m,最低点位于南西隅冲沟内,海拔+935m,相对高差400m。

准采标高为+1200~+850m,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950m,准采范围内大部分煤炭在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

三、交通条件

贵州省习水县官渡河煤矿位于习水县城东,距习水县城约20公里,S302县道从矿区北部约1公里处经过(现正将S302县道改造成二级公路),矿区有简易公路与S302县道相连,矿区距良村镇约15公里,属习水县良村镇和东皇镇所管辖。

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四、河流水系

矿区内无大的河流,仅矿区南西缘有一长年流水的小河,冲沟较发育,且多呈树技状分布,切割较深,沟水流量变化较大,雨季常发生山洪,枯季流量小至干涸,动态变化显著。

该煤矿地处云贵高原北端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长江水系上游,区内为第四系、煤系地层,岩性多为泥岩、粉砂泥岩,泥砂岩,有一定的隔水性,大气降水不易渗入地下,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地表水大多为“V”型冲沟水。

冲沟流程短,流量受季节性控制明显,大多在雨季时增大,旱季时减小甚至干涸。

一般小于2l/s。

矿井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950m。

 

交通位置图

 

五、气象及地震

该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历年平均温度16.2℃,极端最高温度38.81℃,最低-6.2℃。

年平均降雨量为1081.7mm,日最大降雨量为149.4mm。

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GB19306-2001),区内地震基本裂度为

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该区及其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地震活动,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

六、环境状况

由于地处云贵高原山区农村,矿井工业场地处于沟谷地带,就近无环境特殊敏感点,煤层可采部分埋藏较深,矿井开采后地表会产生连续变形,因此受开采影响的村寨和散居的民房必须采取留设保护煤柱或鉴定协议进行搬迁处理。

另外,工程投产后的主要废水为井下污水及工业场地内废水;废气主要为燃煤锅炉烟气及生产性粉尘;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矿井矸石;噪声主要为矿井通风机房、绞车房、机修车间、锅炉房、坑木加工房以及井下采掘机械设备等的噪声,这些污染属一般性污染,在设计中均考虑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加以防治,所以本工程建设及今后的生产不会给环境带来大的污染。

第二节矿区总体规划及开发现状

1、井田勘探程度

2006年8月,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六地质大队受官渡河煤矿和场上煤矿委托,对矿区范围内开采煤层进行资源储量核实,分别提交了《贵州省习水县场上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贵州省习水县官渡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2007年8月编制提交的《习水县官渡河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官渡河煤矿开采C5、C8、C12,3个煤层,该矿保有煤炭资源储量总计512.78万吨,其中:

消耗资源量(111b)24.07万吨;推断的(333)内蕴经济资源量237万吨;预测的(334)?

内蕴经济资源量251.71万吨(开采深度+850m以下81.96万吨)。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2009年3月提交的《习水县官渡河煤矿补充勘查地质报告》,矿区含可采煤层4层(C7、C8、C9、C12),该矿保有煤炭资源储量总计349.37万吨,其中: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53.13万吨,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70.56万吨,预测的潜在资源量(334)?

为125.68万吨。

2、对地质报告的评述

根据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2009年3月提交的《习水县官渡河煤矿补充勘查地质报告》,矿区含可采煤层4层(C7、C8、C9、C12),该矿保有煤炭资源储量总计349.37万吨,其中: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53.13万吨,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70.56万吨,预测的潜在资源量(334)?

为125.68万吨。

通过上述地质勘探工作,设计认为本井田资源较可靠。

主采煤层赋存较稳定,构造简单,全区可采。

设计开采煤层属中灰、中硫、中热值无烟煤。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顶板多为粉砂岩及泥岩,一般较稳固,底板则多为粘土岩,遇水后常易产生膨胀、底鼓现象。

存在问题及建议

a、地形地质图精度不够;

b、井田勘探程度尚显不足,煤层的变化和构造形态还需进一步探清。

c、对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不够,特别是对富水性岩层茅口组灰岩缺乏研究,勘探程度不够,建议在生产中加强水文地质调查和老窑巷道及采空区的调查工作,接近采空区布置巷道时,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同时加强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

3、矿区总体规划及开发现状

矿区位于桑木背斜北西翼中段,总体呈单一倾斜构造,地层倾向300—350°,倾角(35—45°),一般为39°。

根据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官渡河煤矿属规划整合矿井,官渡河煤矿与周围规划和保留生产矿井之间无矿界重叠。

区内煤矿开采历史悠久,老窑较多,但大部分老窑停采时间较长,已跨塌封闭,无法调查。

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的黔煤办字〔2006〕291号文件“关于印发《贵州省煤矿整合指导意见》的通知”。

习水县官渡河煤矿(6万t/a)和场上煤矿(6万t/a)整合为习水县官渡河煤矿。

整合后官渡河煤矿生产规模为15万t/a。

4.矿井开拓及井巷布置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工业场地选择在矿区东北部田家寨村附近的平缓山谷地带,工业场地标高为+1340.0m;井田划分为一个水平两个采区开采,水平标高为+1245m。

移交生产时配备一个采区一个炮采工作面,二个掘进工作面,运输采用皮带运输机运输。

三条井筒均位于K3煤层顶板岩层中,井口标高+1340.0m。

矿井设计三条斜井(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回风斜井距离煤层12m,主斜井距离煤层15m,副斜井距离煤层17m;井筒倾角10°,井筒平行于煤层顶板布置,间距30m,直至+1245m标高落平,三条井筒方位角均为311°。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三条井筒初期均掘至+1245m标高并贯通,并在该标高设水泵房、水仓等硐室及车场。

构成初期开拓系统。

初期设计一采区以三条井筒兼作采区下山。

2.矿井通风系统

目前矿井正在建设中未形成通风系统,三条井筒掘进工作面采用2台(一备用)FBD-№6/11×2型局扇供风。

供风量160~280m³,风压500-2800Pa。

形成系统后为中央并列式通风,风机功率为55×2KW

3.矿井运输系统

井筒建设期间三条井筒分别安装0.8×0.6M矿用提升绞车运输。

矿井建成后主斜井铺设800mm皮带,担负全矿井的煤炭运输;副斜井铺设30kg/m钢轨,轨距600mm;安装1.6型提升绞车担负全矿井的辅助提升任务。

4.矿井排水系统

矿井建设中+1245m水平建中央泵房的集中排水方式;排水管路经主斜井将井下涌水量排至地面井下水处理站。

D155-67×3型水泵3台,一台工作,一台检修,一台备用。

井筒施工中在260米位置了一个截流水仓,并安装了2台排水泵,两趟排水管,管径3寸。

工作面采风动水泵排到临时水仓,用4KW水泵排至截流水仓。

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本矿区大部分矿床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煤层顶板灰岩溶隙水,煤层下伏地段茅口组强岩溶水也可能会成为直接充水水源,间接充水水源为玉龙山段强岩溶水,长兴组岩溶裂隙水,故本矿区属于以溶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程度。

二、地层含、隔水层

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内斜坡地段及低凹处,谷地,槽谷及冲沟的沟底及河谷地段。

岩性主要为粘土、亚粘土,局部地段混入数量不等的风化块石及碎石,厚度极不均匀,一般厚度为0~10m。

总体看,本层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和含水性,但由于层薄,且厚度变化大,地形上有多分布于斜坡地段,不利于补给,因此其富水性通常较弱,对矿床充水构不成威胁。

2、下三叠统九级滩段(T1y3)泥岩隔水带

该带呈条带状分布于矿区东部。

厚250~350m,一般厚300m。

岩性以薄层及中厚层状紫红色,灰绿色泥岩为主,间夹薄层灰岩多层。

泥岩致密、裂隙不发育,隔水性好。

薄层灰岩中有少量溶隙,故该带是隔离其上下两含水带的良好隔水层。

3、下三叠统玉龙山段(T1y2)岩溶洞隙含水带

顶部为浅灰色石灰岩与深灰色、黑灰色色薄层状钙质泥岩组成。

中部及中上部为灰色、深灰色薄层状、中厚层状、厚层状灰岩,微晶质结构,普遍发育缝合线构造,方解石脉发育,局部呈网状。

下部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与深灰色、黑灰色薄层泥岩互层,以石灰岩为主。

厚130~150m,一般厚140m。

该带分布于矿区东部,呈一宽窄不一的条带。

该带岩溶发育强烈,在地表以岩溶峰丛环抱的溶蚀洼地为主。

总之,该带岩溶强烈发育,含岩溶水,以岩溶管道流为特征。

贮水条件差,含水并不丰富。

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钙型。

据推测久长镇金桥矿井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情况判断,该含水带受采空区地面塌陷裂隙影响的地段,将是未来矿井间接充水的含水带之一。

4、下三叠统沙堡湾段(Tlyl)泥岩隔水带

灰黄色、黄绿色、深灰色薄层状钙质泥岩,间夹多层薄层状泥灰岩、灰岩。

富含半鳃类动物化石。

厚18~23m,一般厚20m。

该带为一向北突出的弧形条带呈现在矿区东部,宽约30m。

厚18.90~27.80m,一般厚约20m。

岩性以灰绿色,黄绿色薄层状钙质泥岩为主,间夹泥灰岩及石灰岩多层。

钙质泥岩致密裂隙不发育,隔水性好;泥灰岩及石灰岩中见有细小溶隙,在地表也有风化裂隙泉出露,流量很小。

是一个较好的隔水层。

但在采空区地面塌陷裂隙影响范围内则失去了隔水作用。

5、上二叠统长兴大隆组(P3c+d)岩溶洞裂隙含水带

深灰、灰色中厚层含燧石生物屑灰岩为主夹薄层炭泥质灰岩及页岩,厚28.0~31m,一般厚30.0m

该带呈条带状出露于中部,多呈陡崖,峭壁。

不利于接受降水的补给。

该带岩溶发育,含岩溶水。

矿井采空区地面塌陷裂隙影响的地段,将是未来矿升的间接充水含水带之一。

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钙型。

6、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层间碎屑裂隙、灰岩溶隙含水带

岩性为硅质灰岩、泥灰岩夹粘土岩、泥质粉砂岩、砂岩、泥岩硅质岩夹生物屑灰岩为主,含煤层(线)5层,其中K3煤层可采,厚2.05~2.15m,平均厚2.1m。

据简易水文观测资料:

该带为层间灰岩溶隙含水,是未来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带。

7、中二叠统茅口组(P2m)岩溶洞隙含水带

该带分布于矿区北西部,出露地形较低。

为浅灰色,灰白色石灰岩,质纯,夹少量燧石结核,厚度大于200m,岩溶发育强烈。

地貌上多为溶丘—洼地,发育宽大溶隙、落水洞和溶洞,尤其落水洞较多,深浅不一,深者可达百余米,形状为竖井状、锥状、管状及不规则状。

该组基岩裸露区面积大,吸收大气降水能力强,为该层地下水的强补给区,地下水竖向径流强烈,径流深度大,矿区内地表泉点少见,地下水在河谷地带排泄。

三、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矿区内龙潭组上覆含水层(以下三叠统夜郎组中段(玉龙山段T1y2)灰岩为主,上二叠统长兴组(P3c)灰岩次之)的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大气降水有一部分通过岩溶洼地、落水洞、岩层层理、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等补给地下水,另一部分则直接由地表溪沟迳流排泄,由于下三叠统夜郎组下段(沙堡湾段T1y2)和龙潭组的隔水作用,地下水的迳流主要为顺层流动,在地形切割处又以下降泉的方式排泄于地表溪沟中成为地表水;龙潭组的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溪沟水通过岩层层理、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煤层采空区等补给,其补给量较小,地下水的迳流以顺层流动为主,矿井开采煤层后,以顶板裂隙淋水、滴水的方式排泄于矿井中,再由矿井通过机械方式排出地表并由地表溪沟向矿井下游流动;龙潭组下伏含水层(主要为中二叠统茅口组(P2m)灰岩)的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溪沟水通过岩溶洼地、落水洞、岩层层理、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等直接补给。

四、断层含、导水特征

矿区虽无大落差导水断层,但小落差断层发育,其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塑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刚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有一定含水性和导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下部的中、强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更可能沿断裂带进入矿井。

五、矿井涌水量

(1)以往生产矿井涌水量

根据习水县官渡河煤矿提供的以往老窑矿井涌水量数据:

正常涌水量为5m3/h,最小涌水量为3m3/h,最大涌水量为10m3/h。

(2)矿坑涌水量预测方法的确定

矿井位于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区,矿井充水主要因素为龙潭组煤系地层及长兴、玉龙山灰岩地层,矿井涌水量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计算,原则上是根据矿区地貌、岩性、构造、岩溶发育程度等的差异,来确定矿区的入渗系数、汇水面积等有关水文地质参数,按公式进行计算,大气降水的渗入量为矿井涌水量。

(3)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及矿井涌水量计算结果

根据该矿提供的现状开采条件涌水量实测资料,采用比拟法进行估算未开采区域的矿井涌水量:

Q=Q1×

式中:

Q—预测矿井涌水量(m3/d)

Q1—矿井现状实测涌水量(m3/d)

F—矿区开采面积(km2)

F1—现状矿井实际采区面积(km2)

S—预测未来地下水位下降值(m)

S1—矿区现状水位降深值(m)

计算结果,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为250m3/h。

第二节井下排水系统

一、井下排水

矿井建成后,在井底联络巷设置两个水仓,一个主水仓,长度100m,容量810m3;一个副水仓,长度58m,容量470m3,以便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

在水泵房安装D155-67×3型水泵3台,一台工作,一台检修,一台备用。

水泵参数:

流量Qm=183m3/h、扬程Hm=179.4m、效率ηm=0.73;采用无底阀排水;选用配套电机功率为132kw、660v防爆电机3台。

井底水泵采用内径200mm的焊接钢管作为排水管,采用两趟排水管路,正常涌水量时一趟工作,一趟备用。

井筒施工中在260米位置了一个截流水仓,并安装了2台排水泵,两趟排水管,管径3寸。

工作面采风动水泵排到临时水仓,用4KW水泵排至截流水仓。

二、地面沉淀池排水

矿井水经地面沉淀池沉淀,再进入净化处理系统后,矿井安设了两趟外排水管路,外排水能力可达100m3/h以上。

外排水由专用管道排入工业场地外小溪流中。

第三章矿井主要水害

第一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一)充水水源

一)充水水源

1.地表冲沟水

冲沟水沿途接受泉水及煤窑水补给,雨季还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这些冲沟多位于含煤地层露头地带,冲沟附近的网状、脉状裂隙密集,它们与煤层风化、氧化带直接接触,沿沟溪一带开采煤层时,冲沟水沿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2.第四系孔隙水

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分布不广,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小。

3.下三叠统玉龙山段(T1y2)岩溶洞隙含水带

该组为一强含水带,但其下部有均厚20m的沙堡湾段地层隔水,当无采矿冒落裂隙带扩展到上部时,它一般与下伏含煤地层水力联系较弱。

但根据习水县官渡河煤矿将来的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情况分析,该含水带受采空区地面塌陷裂隙影响的地段,将为煤矿床的间接充水含水带。

4.上二叠统长兴大隆组(P3c+d)岩溶洞隙含水带

该组在露头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含一定的岩溶裂隙承压水,为一中等含水层。

该组平均厚度30m,其底部距离K3煤层72m左右。

该含水带一般与下伏含煤地层水力联系较弱,但根据习水县官渡河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情况分析,该含水带受采空区地面塌陷裂隙影响的地段,将为煤矿床的间接充水含水带。

5.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层间碎屑裂隙、灰岩溶隙含水带

该带一般厚度为90m左右,岩性为岩性为硅质灰岩、泥灰岩夹粘土岩、泥质粉砂岩、砂岩、泥岩硅质岩夹生物屑灰岩,含煤层(线)5层。

从简易水文地质资料反映,浅部岩芯破碎,孔内消耗大,水位浅,地下水以风化裂隙水为主,但随着钻孔的增深,岩芯逐渐完整,水位及消耗量趋于较稳定或变化不大。

地下水以层间碎屑裂隙、灰岩溶隙含水为主,是未来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带。

6.中二叠统茅口组(P2m)岩溶洞隙含水带

该组为一强含水层,在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地下水丰富。

该组含水带距离K3煤层底板距离17m左右。

因此,煤层下覆含水层对将来煤层地开采影响很大。

7.小煤矿、老窑采空区积水

本矿区范围内老窑较多,本次调查老窑6个。

根据走访,6个老窑中,有5个都较浅,基本在风氧化带附近,对将来开采影响不大。

有1个老窑开采较深,但属平硐开采,基本不存水,对将来矿井的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二)充水通道

1.岩石天然节理裂隙

矿区内的长兴组、龙潭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而深部则发育成岩或构造节理、裂隙,尤其是内部一些灰岩、燧石灰岩、硅质灰岩、粉砂岩等脆性岩石更为发育,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

2.人为采矿冒落裂隙

未来的采煤活动将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成为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

3.断层破碎带

矿区虽无大落差导水断层,但小落差断层发育,其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塑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刚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有一定含水性和导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下部的中、强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更可能沿断裂带进入矿井。

4.小煤矿和老窑采空区

矿区外围有大小不一的小煤矿和老窑,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采空区积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

5.岩溶管道

矿区内茅口组灰岩、玉龙山段灰岩及长兴组燧石灰岩含水层局部地段可能发育岩溶管道,当它们被断层沟通与下伏煤层联系时,也会成为矿井充水通道。

三)充水方式

由于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露头分布广,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强,为中等~强含水层,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地表风化裂隙和采矿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不大,少量为断层、老窑巷道、岩溶管道导水,因此未来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滴水、淋水为主,局部可能发生突水。

四)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

本区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其流量、水质变化均与降水的季节和强度相对应,雨季流量增大,矿化度减少,枯季则相反。

地下水以泉或分散流形式补给溪沟,各含水层无直接的水力联系,且地下水动态变化显著,周期性较明显,并具滞后现象。

第二节、矿井主要水害类型

根据充水因素分析,该矿矿井主要水害类型为地表水水害、裂隙水水害构成,其采空区为其提供蓄水空间,是该矿防治水的重点。

矿井采终时的涌水量虽不大,但在开采下一层煤时,上一层采空积水会溃入下一层煤,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甚至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会给矿井防治水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建议矿井在今后生产建设中采取以下防治水措施:

加强矿井地测防治水的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和完善水害防治规章制度,编制完善防治水设计,建立水害防治的长效机制,建立合理完善的矿井防排水系统,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掘)”的十六字原则,加强地测防治水技术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加强现场涌水量测量及水害预测预报,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了解掌握突(透)水预兆知识。

在今后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应采取“防、堵、疏、排、截、探、拦”七项水害综合治理措施,提前对存在采空积水区域进行探放和疏导,加强对茅口灰岩含水层的防范,杜绝矿井透水事故发生,实现矿井安全生产。

第三节、同向坡水文地质特征

金桥煤矿主、副斜井、回风斜井从井口到+850m标高处为斜井开拓,坡度为10°,从1340m到矿区西部边界为上山开采,当开采同向坡煤层时,所以在开采西北部煤层时,当采空区增大汇水面积随之增大,同时掘进工作面沟通西边浅部老窑和生产小窑采空区积水的可能性大,在开采过程中加强探采结合,防止矿井突水。

第四章矿井主要水害治理方案

第一节矿井发生突水的原因分析

矿区充水水源,正常情况下为顶板的孔隙裂隙含水层,并受地表水、大气降水影响,但因该含水层富水性极弱而水量较小,不会对矿井生产造成威胁。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可能会发生的水害有:

1.掘进时可能遇到小的地质构造,产生裂隙水;

2.上部老窑采空区区积水,在采掘过程中可能渗入采掘空间或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