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5916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重庆市江津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重庆市江津区【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是我区在创卫活动中所作的工作,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补栽绿色苗木

B.清运街道垃极

C.喷药消毒杀菌

D.拆除违章建筑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盐酸B.

加入铜粉

C.

塞橡皮塞D.

放入铁钉

4.用于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标签上的图标是()

A.

B.

C.

D.

5.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铁水B.石油C.可燃冰D.四氧化三铁

6.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成航空燃料

C.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

D.使用电动汽车,改善空气质量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离子是不显电性的微粒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8.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中: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下列与诗句中物质变化过程吻合的是()

A.CaO→Ca(OH)2B.CaCO3→CaOC.CaO→CaCO3D.Ca(OH)2→CaCO3

9.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决定

B.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C.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2

D.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10.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

1

11.加州花园大火引发了人们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下列对燃烧与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A.雨棚燃烧,可以升高雨棚的着火点

B.书房失火,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可以隔绝空气

D.熏制腊肉,树枝架空可延长燃烧时间

1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值是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

7

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红光

C.镁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氧化镁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出现红色固体,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

14.钱逸泰教授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同时获得另一种物质,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对此成果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由金属元素组成的最硬单质

B.CCl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4

C.CCl4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D.另一种物质可能为NaCl

15.下列物质按照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有规律地排列:

①KCl②Cl2③HClO④X⑤NaClO4,根据这种顺序的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A.HClO2B.KClO3C.HClD.Cl2O5

16.下列能正确反映相关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一定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并充分反应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A.AB.BC.CD.D

二、填空题

17.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_。

(2)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

(3)分子中含有七十个原子的碳单质_______________。

(4)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

18.现有以下物质:

A二氧化硫B稀有气体C一氧化碳D干冰,请按要求填空(填字母,不重复)。

(1)通常用于冶炼金属的是_______________。

(2)可作灯泡填充气的是_______________。

(3)用于冷藏保存食品的是_______________。

(4)形成酸雨的污染物是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9.已知甲、乙、丙、丁为H2、N2、SO2、O2四种无色气体中的一种,为了鉴别这四种气体,小丽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闻气味,只有甲具有刺激性气味②将乙、丙、丁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发现乙能使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③把两个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丙和丁中,丙能使木条燃烧更旺,丁使木条熄灭。

由此推断,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

丁_________。

四、实验题

20.下列是水的电解和净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图1装置电解水,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键康,在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如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21.图1是一些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注射器F用于家庭小实验,可以代替_____________仪器。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装置E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出其中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图2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I中能证明CO2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②Ⅱ、Ⅲ分别放入50mL水和50mL澄清石灰水,通入的500mL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Ⅱ中无明显现象,Ⅲ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500mL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溶于50mL水中(填“部分”或“全部”)。

五、流程题

22.将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后,可得到化工原料甲醇(CH3OH)和硫酸,流程如下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步骤③中,SO2进一步氧化得到氧化物X,X中硫元素与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经过进一步净化,含较多杂质的水煤气转化为合成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并在合成器中生成甲醇,写出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4)循环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和少量未完全分离出去的甲醇。

六、科学探究题

23.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2)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产生的气体为O2

猜想二:

产生的气体为Cl2

猜想三:

产生的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有一个小组猜想该气体中可能有SO2,但其他小组都认为不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________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___________,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

哪个是正确的?

同学:

方案I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

老师:

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七、计算题

24.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定某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将盛有一定量该样品的烧杯放在电子秤上,倒入100.0g稀盐酸(假设大理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使该样品完全反应,已知烧杯的质量为60.0g,实验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烧杯与所盛物质质量/g

186.0

183.0

181.0

180.0

179.4

179.4

试计算:

(1)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比)为_________。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g。

(3)求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补栽绿色苗木,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

B、清运街道垃极,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

C、喷药消毒杀菌,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

D、拆除违章建筑,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

故选:

C。

2.B

【详解】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防腐等,适宜食品包装充气;

B、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加快食品的变质,不适宜食品包装充气;

C、二氧化碳不能和薯片反应,适宜食品包装充气;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防腐等,适宜食品包装充气;

综上所述,最不适宜充入的是氧气。

故选B。

3.B

【详解】

A、取用液体时:

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内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易造成试管破碎。

故选:

B。

4.B

【详解】

A、禁止吸烟标志,错误;

B、是自燃物品标志,属于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标志。

正确;

C、此图是禁止燃放鞭炮图标,故错误;

D、此图是禁止存放易燃物图标,故错误。

故选:

B。

5.A

【详解】

A.铁水是液态铁,属于单质,正确;

B.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混合物,错误;

C.可燃冰的主要含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和水组成),还含有其它少量杂质,属于混合物;故不正确;

D.四氧化三铁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错误。

故选:

A。

6.A

【详解】

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减少大气污染,当前情况下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是不现实的,故A做法错误;

B、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实现了变废为宝,故B做法正确;

C、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故C做法正确;

D、用使用电动汽车,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故D做法正确。

故选:

A。

7.C

【详解】

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正确;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选项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正确。

故选:

C。

8.B

【详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指的是从山中开采出石灰石,然后高温煅烧;前一句物理变化,后一句对应的反应是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故选:

B。

9.A

【详解】

A、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该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中子决定,电子质量很小,忽略不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最外层电子数是2,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2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该元素为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10.C

【详解】

A由图可知,甲的一个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

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C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2;故选C

11.B

【详解】

A.雨棚燃烧,可以升高环境温度,并不是升高着火点,错误;

B.书房失火,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可以避免用水灭火造成书籍被水泡湿损坏后果,正确;

C.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错误;

D.熏制腊肉,树枝架空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接触面积,错误。

故选:

B。

12.D

【分析】

由图中数据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

,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

;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乙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故A正确;

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B正确;

C、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乙的质量减少,乙是反应物,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C正确;

D、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

,乙减少的质量为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

,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

13.D

【详解】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因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不是产生白雾,雾是液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生成氧化镁是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得到红色单质铜和氯化亚铁溶液,现象为铁钉上出现红色固体,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4.A

【详解】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单质,由碳元素组成,是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B.CCl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5.5×4=154,正确;

C.CCl4由碳和氯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另一种物质可能为NaCl,正确。

故选:

A。

15.C

【详解】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①KCl②Cl2③HClO④X⑤NaClO4几种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分别为:

-1,0,+1,未知,+7;可知化合价规律是由低到高排列;

同理可得A.HClO2,B.KClO3,C.HCl,D.Cl2O5几种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为:

+3,+5,-1,+5,位于+1和+7之间的有ABD,故C项不合要求。

故选:

C。

16.D

【详解】

A、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错误。

B、一定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并充分反应,硫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最终硫的质量为0,故选项图像错误。

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至反应停止不再增加,故选项图像错误。

D、碳酸钙的质量相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

D。

17.Al

C70NH4+

【详解】

(1)根据地壳中前五种元素是:

氧、硅、铝、铁、钙,所以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

(2)氯原子核外17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分子中含有七十个原子的碳单质C70;

(4)铵根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符号为:

NH4+。

18.CBDA

【详解】

(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通常用于冶炼金属,填C;

(2)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灯泡填充气,填B;

(3)干冰升华可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冷藏保存食品,填D;

(4)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填A。

19.二氧化硫(SO2)氢气(H2)氧气(O2)氮气(N2)

【详解】

H2、N2、SO2、O2四种无色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故甲为二氧化硫;

氢气具有还原性,可还原氧化铜得到红色物质铜,故乙为氢气;

氧气有助燃性,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丙为氧气,丁为氮气。

故答案为:

二氧化硫(SO2),氢气(H2),氧气(O2),氮气(N2)。

20.8:

1氢元素和氧元素肥皂水D

【详解】

(1)根据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1:

2,可知a、b管产生的是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质量比为水中氧、氢元素的质量比,即16:

(1×2)=8: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故填:

8:

1;氢元素和氧元素。

(2)在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泡沫较多是软水,泡沫较少是硬水。

故填:

肥皂水。

(3)A.步骤①为沉降,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更好地让悬浮杂质沉降,该选项说法正确;

B.第③步是吸附,故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C.自来水入户前最后一步是杀菌消毒,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该选项说法正确;

D.净化后的水中仍然含有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

D。

21.分液漏斗A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部分

【详解】

(1)注射器F可以代替分液漏斗使用;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E装置通过提升试管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①I中应放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I中放湿润的石蕊试纸,试纸变红色,证明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使石蕊变红;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通过水后,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500mLCO2没有全部溶于50mL水中。

22.物理SO3

化合反应一氧化碳(CO)、氢气(H2)

【详解】

(1)第①步操作主要是洗选,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中硫元素与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H2SO4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X与水反应得到H2SO4,判断出X是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3;

(3)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4)循环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CO)、氢气(H2)和少量未完全分离出去的甲醇;

23.二氧化硫属于化合物,且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一复燃变蓝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氯气能溶于水氧气没有刺激性气味

【详解】

提出猜想:

因为氯酸钾中不含硫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硫;资料中还说: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而二氧化硫属于化合物;

故填:

二氧化硫属于化合物,且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I:

根据现象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根据现象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说明没有氯气,即猜想一成立;

方案Ⅱ:

因为结论是猜想三成立,即产生的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现象应该为: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

反思评价:

同学:

方案I结论不正确,不合理之处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这是因为氯气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故填: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老师:

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氧气没有刺激性气味。

故填:

氧气没有刺激性气味。

24.

(1)1:

4;

(2)6.6;(3)57.7%

【详解】

(1)碳酸钙化学式为

,其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2:

16×3=1:

4;

(2)根据反应未开始时烧杯中总质量186g,可知加入大理石样品质量为186g-100g-60g=26g;随着反应进行,跑掉二氧化碳,烧杯中总质量不断减少,最后保持在179.4g不再减少,说明反应停止,可知共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

186g-179.4g=6.6g。

(3)设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5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