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6046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docx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4-1

(总分:

81.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81,分数:

81.00)

1.关于钩端螺旋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条件致病菌

∙B.镀银染色,钩体为白色

∙C.革兰染色阳性

∙D.镀银染色,钩体为棕褐色

∙E.只能感染人类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钩端螺旋体革兰染色为阴性,不易被碱性染料着色,常用镀银染色法,把菌体染成棕褐色。

2.很少从人类感染中分离到的细菌是

∙A.河生肠杆菌

∙B.阴沟肠杆菌

∙C.猪霍乱沙门菌

∙D.鼠伤寒沙门菌

∙E.产气肠杆菌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河生肠杆菌属于肠杆菌科肠杆菌属,很少从人类的感染中分离到。

3.关于螺旋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疏螺旋体都是条件致病菌

∙B.疏螺旋体中对人致病的只有伯氏疏螺旋体

∙C.伯氏疏螺旋体传播媒介是蚤

∙D.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疾病又称回归热

∙E.伯氏疏螺旋体可通过IFA方法检查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伯氏疏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蜱成虫,人受蜱叮咬而感染。

伯氏疏螺旋体可通过IF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方法检查。

4.沙门菌在SS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现无色或

∙A.浅红色

∙B.微黄色

∙C.蓝色

∙D.白色

∙E.黑色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沙门菌在选择培养基SS上不发酵乳糖,生成微黄或无色的菌落。

5.常引起心血管术后创伤感染的病原菌是

∙A.大肠埃希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非典型分枝杆菌

∙D.变形杆菌

∙E.链球菌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20世纪70年代后,非典型分枝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病例急剧上升。

其中以心血管手术后的创伤感染为多见,亦可引起淋巴管感染、肺部感染等。

6.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A.阶段性

∙B.可逆性

∙C.特异性

∙D.不可逆性

∙E.非特异性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特异性是指任何一种抗原分子,只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结合发生反应的专一性能,特异性是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7.冻干菌种待完全干燥后,需将安瓿中空气抽成真空,用真空火花检测器检测时,如为真空,火花颜色是

∙A.无色

∙B.蓝色

∙C.紫色

∙D.白色

∙E.绿色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真空火花检测器检测,菌种管顶部呈淡紫色荧光,即证明为真空。

8.流行性腮腺炎最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传染源是

∙A.亚临床型者

∙B.疾病潜伏期

∙C.疾病恢复期

∙D.疾病发作期

∙E.疾病晚期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流行性腮腺炎亚临床型者无脆腺肿大,仅有上呼吸道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9.革兰染色初染剂结晶紫是一种碱性染料,对它摄取较强的细菌等电点为

∙A.pH4~6

∙B.pH4~5

∙C.pH3~5

∙D.pH2~3

∙E.pH1~2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在革兰染色中,初染的结晶紫呈碱性,它能被等电点在pH2~3的细菌较好地摄取。

10.检查梅毒螺旋体最适合的标本是

∙A.血清

∙B.梅毒疹渗出液

∙C.脑脊液

∙D.下疳渗出液

∙E.脊髓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检查梅毒螺旋体的最适标本是下疳渗出液,梅毒螺旋体侵入皮肤黏膜约3周后,在侵入局部出现无痛性硬结及溃疡,称硬性下疳。

其溃疡渗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

11.苯扎溴铵消毒剂的作用机制是

∙A.破坏细菌的酶

∙B.改变细菌的通透性

∙C.干扰细菌代谢

∙D.使菌体蛋白变性

∙E.造成菌体内物质分解破坏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是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其作用机制是损伤细胞膜,改变细菌的通透性,使细胞内容物逸出。

12.颗粒性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反应滴度判定程度是

∙A.3+

∙B.4+

∙C.2+

∙D.+

∙E.±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凝集反应通常以产生明显凝集现象(2+)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为该血清的抗体效价(滴度)。

13.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出现卷发状菌落的细菌是

∙A.炭疽芽胞杆菌

∙B.破伤风杆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鼠疫耶尔森菌

∙E.产气荚膜梭菌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炭疽芽胞杆菌在琼脂平板培养24h,长成直径2~4mm的粗糙菌落。

菌落呈毛玻璃状,边缘不整齐,呈卷发状。

14.革兰染色中媒染剂(卢戈碘液)的作用是

∙A.增加摄取染料作用,不易脱色

∙B.促进脱色

∙C.破坏细菌细胞壁

∙D.固定细菌

∙E.杀死细菌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凡能增加染料与被染物的亲和力,或使染料固定于被染物及能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的物质,称为媒染剂。

卢戈碘液即为革兰染色的媒染剂。

15.CFT试验中不同动物血清的补体灭活温度是

∙A.58℃

∙B.60℃

∙C.62℃

∙D.相同的

∙E.不同的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CFT即补体结合试验,试验前须灭活血清标本中的补体,不同动物血清的补体灭活温度是不同的。

16.真空冻干技术能够保存菌种,其主要原理是

∙A.缓慢冷冻后干燥

∙B.迅速冷冻后干燥

∙C.只要冷冻后干燥即可

∙D.冷冻后迅速干燥

∙E.冷冻后缓慢干燥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细菌常用冷冻真空干燥法保存,使用冷冻真空干燥机,简称冻干机,是将加有冷冻保护剂的细菌样品迅速冷冻,然后在真空下通过冰的升华去掉水分,这样干燥的样品可以在真空或惰性气体的密闭环境下低温保存。

17.患者突然畏冷、发热,体温常≥38℃,同时或1d以后出现腹痛、腹泻,每日大便10余次,精神不振、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其最可能为

∙A.急性菌痢普通型

∙B.慢性菌痢急性发作

∙C.慢性菌痢中毒型

∙D.慢性菌痢

∙E.急性中毒型菌痢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有急性菌痢、急性中毒型菌痢和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典型症状为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便,左下腹有压痛。

根据病人症状,突然起病,畏冷发热,腹痛、腹泻,判断可能为急性菌痢。

18.显微镜观察细菌动力时需要

∙A.鞭毛染色

∙B.亚甲蓝染色

∙C.复红染色

∙D.革兰染色

∙E.不染色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不染色标本一般用于观察细菌动力及运动情况。

细菌未染色时无色透明,在显微镜下主要靠细菌的折光率与周围环境不同进行观察。

常用的方法有压滴法、悬滴法和毛细管法。

19.如果小量制备的DNA不被限制酶切开,应采取的处理方法是

∙A.蛋白水解酶水解

∙B.酚—氯仿抽提

∙C.胰蛋白酶处理

∙D.蛋白酶K处理

∙E.溶菌酶处理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如果小量制备的DNA不被限制酶切开,则给予酚一氯仿抽提可能会解决问题。

20.钩端螺旋体感染发生黄疸现象,是因为

∙A.细胞毒性因子作用

∙B.内毒素样物质作用

∙C.鞭毛作用

∙D.溶血素作用

∙E.外膜蛋白作用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钩端螺旋体能产生溶血素,能使红细胞溶解,出现贫血、出血、肝大、黄疸和血尿。

21.氯己定消毒剂的作用机制是

∙A.破坏菌体细胞壁

∙B.使蛋白变性

∙C.干扰细菌代谢

∙D.破坏细胞膜和抑制脱氢酶活性

∙E.破坏细菌酶系统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氯己定能破坏细胞膜和抑制脱氢酶活性,是一种广谱消毒剂。

22.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

∙A.白蛉

∙B.人蚤

∙C.蜱

∙D.人虱

∙E.螨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恙虫病立克次体是恙虫病的病原体。

恙虫病立克次体寄居于恙螨,并可经卵传代。

恙螨幼虫需吸取人或动物的淋巴液或血液才能完成从幼虫到稚虫的发育过程。

人若被恙螨叮咬则可感染得病。

23.霍乱弧菌经人工培养传代后,显微镜下观察是

∙A.杆状

∙B.丝状

∙C.螺旋形

∙D.多形性

∙E.弧形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霍乱弧菌新分离的菌株菌体形态典型,呈弧形或逗点状,经人工分离培养后易失去典型形态而呈杆状。

24.抗酸染色原理是某些物质具有耐酸性,这种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质

∙C.多糖

∙D.单糖

∙E.核酸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分枝杆菌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普通染色不易着色,一般用抗酸染色法,又称为抗酸杆菌。

25.反向被动血凝试验中,IgG致敏双醛化绵羊红细胞时所用的缓冲液是

∙A.碳酸氢盐缓冲液

∙B.PBS

∙C.醋酸盐一醋酸缓冲液

∙D.巴比妥缓冲液

∙E.磷酸盐缓冲液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做反向被动血凝试验时的IgG致敏双醛化绵羊红细胞时,常用醋酸盐.醋酸缓冲液。

26.颗粒性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时,温CFT的反应时间是

∙A.1h

∙B.2h

∙C.3h

∙D.6h

∙E.30min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在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时,采用颗粒性抗原进行血清学试验,温CFT的反应时间需30min。

27.不符合脑膜炎奈瑟菌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的是

∙A.无菌操作采集标本

∙B.标本送检要保持低温、保持干燥

∙C.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D.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并保温保湿

∙E.从该种细菌主要存在的部位采集标本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脑的病原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不耐干燥寒冷,标本需保暖保湿。

28.腮腺炎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A.黄病毒科

∙B.副黏病毒科

∙C.腺病毒科

∙D.冠状病毒科

∙E.正黏病毒科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腮腺炎病毒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分类上属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

黏病毒是指对人或某些动物红细胞表面的黏蛋白有亲和性的病毒,核酸分节段者为正黏病毒,不分节段者为副黏病毒。

29.醇类的杀菌作用机制除去干扰代谢、溶解作用外主要是

∙A.灭活细菌的酶

∙B.使菌体蛋白脱水变性

∙C.增加菌体渗透压

∙D.抑制DNA合成

∙E.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醇类消毒剂的作用机制是使蛋白质脱水变性与凝固,干扰代谢。

30.最适生长温度在25℃的弧菌是

∙A.溶藻弧菌

∙B.水弧菌

∙C.海鱼弧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霍乱弧菌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海鱼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及寄生于海生动物中,初次分离时,在25℃条件下比37℃时生长得更好些。

31.高压蒸汽灭菌时,要达到灭菌效果需要

∙A.排出锅内全部冷气

∙B.排出1/2冷气

∙C.不用排出冷气

∙D.排出2/3冷气

∙E.排出1/3冷气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高压蒸汽灭菌必须将冷空气充分排除,否则锅内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影响灭菌效果。

32.关于菌血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

∙B.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繁殖并随血流扩散

∙C.细菌侵入了血流,但未在其中繁殖

∙D.细菌在局部繁殖释放毒素进入血流

∙E.细菌外毒素进入血流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菌血症是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暂时性或一过性通过,如伤寒和流脑的早期有菌血症期。

33.双糖铁培养基属于

∙A.特殊培养基

∙B.鉴别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

∙E.半固体培养基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鉴别培养基是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定底物,如糖、苷、醇类、氨基酸、蛋白质等和指示剂,用以测定细菌的生化反应,以鉴别和鉴定细菌的培养基。

双糖铁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鉴别用糖葡萄糖和乳糖、指示剂酚红,可检测细菌是否分解葡萄糖和乳糖。

34.结核分枝杆菌痰标本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的最低浓度为

∙A.每毫升3条

∙B.每毫升5条

∙C.每毫升8条

∙D.每毫升10条

∙E.每毫升15条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结核分枝杆菌痰抗酸染色阳性的最低浓度为每毫升10条。

35.协同血清凝集试验是检查血清中

∙A.抗原

∙B.不完全抗体

∙C.IgG抗体

∙D.IgM抗体

∙E.抗抗体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中的A蛋白(SPA)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血清中的IgG类抗体的Fc段非特异结合,IgG的Fc段与SPA结合后,两个Fab段暴露在葡萄球菌表面,仍保持其正常的抗体活性和特异性。

当其与相应抗原相遇时,即可出现凝集现象。

36.颗粒性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温CFT的反应温度是

∙A.56℃

∙B.40℃

∙C.37℃

∙D.35℃

∙E.25℃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在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时,采用颗粒性抗原进行血清学试验,温CFT一般在37℃反应30min。

37.甲醛的消毒作用原理

∙A.破坏细菌的酶

∙B.干扰细菌代谢

∙C.使细菌蛋白凝固

∙D.与菌体蛋白的氨基酸结合使之变性

∙E.破坏细胞壁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甲醛作用机制是与菌体蛋白的氨基酸结合使之变性,抑制菌体核蛋白合成。

38.细菌的营养作用是通过扩散作用完成的,与扩散作用强度无关的因素是

∙A.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B.细菌的布朗运动

∙C.营养物质是水溶性或脂溶性

∙D.细胞内外营养物质浓度的差异

∙E.细胞内营养物质转化的速度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悬浮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细菌的布朗运动与细菌菌体表面扩散作用的强度无关。

39.影响革兰染色结果的因素除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外,还有

∙A.干燥

∙B.固定

∙C.脱色

∙D.涂片

∙E.操作技术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革兰染色结果与操作因素有关,涂片太厚或太薄,固定时菌体过分受热以及脱色时间长短,都会影响染色结果。

40.伊红、酸性复红都是酸性染料,其离子带负电荷,而细菌与之结合的带正电荷的部分是

∙A.脂质

∙B.多糖

∙C.核酸

∙D.氨基酸

∙E.原生质中矿物质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伊红、酸性复红为酸性染料,其离子带负电荷,而细菌的氨基酸带有正电荷,可与其结合,使菌体红染。

41.破伤风杆菌分离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是

∙A.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B.伊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

∙C.改良罗氏培养基

∙D.碱性琼脂培养基

∙E.三恩培养基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破伤风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上不易生长,可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

42.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不彻底的指标是

∙A.灭菌后取出包裹在被灭菌物体中的温度计,可见读数超过121℃

∙B.温度记录仪显示锅内温度已达121℃,且维持20min以上

∙C.灭菌后将放在待灭菌物中浸有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的菌片放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胰蛋白胨培养液中,置56℃培养48h,培养液变为黄色

∙D.将硫磺、苯甲酸粉或结晶放入灭菌器内,灭菌完毕冷却后放入的试剂凝固成团块

∙E.灭菌后将放在待灭菌物中浸有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的菌片放入溴甲酚紫葡萄胰蛋白胨培养液中,置56℃培养48h,培养液仍为紫色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高压灭菌器灭菌效果以指示菌株进行测定,将浸有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的菌片放入灭菌器内,灭菌后取出菌片,接种于溴甲酚紫葡萄糖胰蛋白胨培养液中,置56℃培养48h。

外观澄清,颜色未变,说明达到灭菌效果;若培养液外观浑浊,颜色变黄,说明未将芽胞杀死,未达到灭菌效果。

43.牛奶、某些酒类等消毒常用的方法是

∙A.70.7℃,10~30s

∙B.71.7℃,15~30s

∙C.72.7℃,15~20s

∙D.73.7℃,20~30s

∙E.74.7℃,5~15s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巴氏消毒法是用较低温度杀死病原微生物或特定微生物而保持物品中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一种消毒方法,常用于牛奶和酒类的消毒。

此方法有2种:

一是61.1~62.8℃,30min;另一种是71.7℃,15~30s。

44.在鸡胚卵黄囊中生长良好的微生物是

∙A.钩端螺旋体

∙B.布鲁菌

∙C.葡萄球菌

∙D.沙眼衣原体

∙E.放线菌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沙眼衣原体专性细胞内寄生,可接种鸡胚卵黄囊中生长繁殖。

45.霍乱毒素属于A—B型毒素结构,酶活性部分在亚单位

∙A.A1

∙B.B

∙C.A2

∙D.A1、A2和B

∙E.A2和B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霍乱弧菌肠毒素由A和B2个亚单位组成。

A亚单位又分为A1和A2亚单位,A1亚单位具有酶活性,为毒性单位。

46.牛肉膏汤的特点是

∙A.可培养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

∙B.可做有糖基的培养基

∙C.培养要求苛刻的细菌

∙D.可作无糖基的培养基

∙E.可培养厌氧细菌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牛肉膏系肉浸液加热浓缩而制成的膏状制品,其中不耐热的物质如糖类已被破坏,故其营养价值不如肉浸液,但因其无糖,可作肠道细菌鉴别培养基的基础成分。

47.噬菌体的核酸,最常见的是

∙A.双链环形DNA

∙B.双链RNA

∙C.单链环形RNA

∙D.双链线性DNA

∙E.单链线性RNA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大多数噬菌体的DNA是双链线性DNA,少数为单股:

DNA或RNA。

48.API20NE系统用于鉴定

∙A.肠杆菌科细菌

∙B.非发酵菌

∙C.弧菌

∙D.真菌

∙E.分枝杆菌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API是AnalyticProductsrNC的简称。

API鉴定系统是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细菌数值分类分析鉴定系统。

其中API20NE系统用于鉴定不属肠杆菌科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

49.不属于免疫分子的是

∙A.TCR分子

∙B.MHC分子

∙C.补体

∙D.免疫球蛋白

∙E.甲状腺素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分子很多,包括细胞因子、黏附分子、CD分子、补体和Ig等。

甲状腺素不参与免疫应答,不是免疫分子。

50.人类细胞毒性T细胞用抗CD的McAb鉴定,CD抗原阳性的是

∙A.CD8

∙B.CD5

∙C.CD19

∙D.CD4

∙E.CD21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大多为CD8+T细胞。

51.有位成年淋巴瘤患者起病缓慢,开始时阵发性头痛,逐渐加剧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脑脊液涂片,以印度墨汁染色后镜检发现有荚膜的酵母形细菌,引起这种感染最可能的真菌是

∙A.白色念珠菌

∙B.曲霉菌

∙C.组织胞浆菌

∙D.新型隐球菌

∙E.青霉菌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新型隐球菌大多由呼吸道传入,在肺部引起轻度炎症或隐性传染,亦可由破损皮肤及肠道传入。

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向全身播散,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脑膜炎、脑炎、脑肉芽肿等,此外可侵入骨骼、肌肉、淋巴结、皮肤黏膜引起慢性炎症和脓肿。

实验检查从脑脊液中可见圆形厚壁并围以厚荚膜的酵母型细菌。

52.颗粒性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温CFT试验所查的抗体是

∙A.IgM

∙B.IgA

∙C.IgD

∙D.IgE

∙E.I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