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6215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讷河市安仁小区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

项目执行单位名称:

讷河市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人:

职务:

讷河市农业开发办主任

项目性质:

新建

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

 齐齐哈尔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可行性研究总负责人:

职务:

经济负责人:

职务:

技术负责人:

职务:

项目建议书批准单位:

项目建议书批准文号: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讷河市安仁小区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位于讷河市九井镇安仁村,开发面积0.6万亩。

该小区因土地位于讷谟尔河与九井二分干之间,地势比较低洼,加之受毗邻水田灌水浸润的影响,土壤含水量过大不利于旱田作物的生长,使项目区内的旱田粮食产量单产不高,甚至有些年份收成仅为2-3成,经济效益极为低下,农民反映十分强烈。

特别有相邻的双泉老水田项目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开发区的农民对旱田改为水田的积极性非常高。

为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解决项目区内粮食产量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实际问题,拟在此建设项目区,改旱田为水田,并且在小区内种植优质高产高效的水稻品种,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在该小区内把旱田改为水田,对于科学有效的利用耕地和当地的水土资源,发展水稻生产,改进人民的食物组成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合陇南缘的松嫩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盛产大豆、马铃薯、水稻和甜菜。

1984年已来,由于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成功引进和大面积推广,讷河市水田灌区的二十多万亩水稻生产全部采用该项种植技术,已有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项目区的农民群众,也普遍掌握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该项目小区旱田改为水田,种植水稻和发展标准化的水稻生产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群众基础。

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和工期

讷河市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位于讷河市九井镇境内,开发面积0.6万亩。

建设内容包括:

新修灌水支渠4条,总长度5000米;排水支沟5条,总长度12800米;灌水斗渠11条,总长度8500米;排水斗沟11条,总长度8500米。

新修田间路23条,总长度22000米。

新修支渠分水闸3座,支渠跌水1座,过道涵19座,斗门11座,临时道涵18座;购置农业机械12台套;营造农田防护林300亩;实施测土施肥0.6万亩。

项目建设期2007年。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71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及省投资200万元,本级财政匹配14万元,村集体及农民自筹57万元。

1.4效益

项目建成后,水稻亩产可达到500公斤,项目区年增加优质水稻300万公斤,总增产252万公斤,增加产值394.8万元,增加收入306万元,项目区农业人口人均收入增加712元。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成立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建设指挥部,市长任总指挥,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为副指挥,有关委局主要领导任指挥部成员。

开发办负责具体的指挥协调,有关部门在指挥部的领导下,完成分管的各项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区乡镇成立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实施,明确工作任务,完善奖惩机制,确保项目实施。

项目建成后移交项目乡镇管理。

运行时注意管好良种田建设及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对灌排渠系及配套建筑物要加强维护,保证正常运行。

同时大力宣传项目建设经验,提高项目区知名度,组织其他乡镇参观学习,为推动全市中低产田改造及优质水稻生产起到辐射、牵动作用。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讷河市安仁小区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位于讷河市东南部,讷谟尔河左岸,距讷河市40公里。

地处东经125°14′-125°19′,北纬48°27′-48°30′之间。

项目区东靠九井乡九井村,南与良种场接壤,西与讷南镇的双泉村(水田项目区)为邻,北以讷谟尔河为界与孔国兆林村相望。

开发区行政归属讷河市九井镇。

2.1.2水文气象

本小区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第三、四积温带之间,属温凉半干旱区。

春季多晴少雨,便于农事;夏季多雨,光照充足;秋季昼夜温差大,初霜较早;冬季气温低,降水偏少。

年平均气温在1℃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为2750小时,无霜期125天,全年有效积温2400℃,全年平均降雨量440mm,作物生长季(5月—8月)降雨量为354mm,占全年降雨量的81%,多年平均蒸发量为726mm,作物生长季每天纯日照时数可达8.5小时,构成雨热同季。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热条件得到满足,昼夜温差大,为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积累有机物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本小区地形较为平坦,为讷谟尔河沿岸的河漫滩地,属河谷平原区,平均海拔211米,是我市典型的水稻农业区,种植水稻已有30多年的历史。

旱育稀植技术引进和推广也有20多年的历史。

项目区土壤类型土壤为草甸黑土,黑土层厚薄不等,约在20-40公分,有机质含量1-3%土体水分状况好,呈微碱性。

在低漫滩上地下水位高,易受洪涝灾害。

2.1.4水资源

1、地表水资源

本小区由山口水库通过卫星运河供水,引水干渠(卫星灌区九井二分干)设计引水流量为7.7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08立方米/秒,最大流量9.63立方米/秒,水质好,是区内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

小区年平均降雨量440毫米,其中作物生长季(5-9月)降雨量为400毫米左右,水稻生长季节年有效降水为206毫米。

2、地下水资源

小区地下水埋深1-5米,含水层为砂岩、砂砾岩中的承压水。

其厚度为10-50米,适宜成井深度30-50米。

井距一般在350-600米,单井出水量一为30-120吨/小时。

每年可补给地下水量为1.81亿立方米,常年可开采1.42用量亿立方米。

2.1.5制约因素和开发潜力

1、低温、早霜成为威胁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通过应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和超稀植技术,基本解决了水稻生产积温不足的问题。

2、该小区排、灌工程不配套,大部分支渠没有控制性建筑物,常出现水充足时浪费,水少时争嘴的情况。

因此,必须对开发区的水利工程按质量标准进行新建和维修,以确保正常生产用、排水需求。

3、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区内有0.6万亩的旱田由于临近讷谟尔河及受水田灌溉的影响,产量不高。

因此可通过修建用、排水渠系,把旱田改为水田,可增加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

同时,区内尚有0.36万亩的水田低产田,平均单产300公斤,低产原因主要由于渠系工程不配套,水稻生产季节内供水不平衡,影响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安仁小区资源充足,区内社会经济状况良好,人民生活富裕,有能力进行农业生产的再投入。

同时,受市场拉动的影响,水稻价格持高不下,生产效益远远高于其它作物,大大促进了水稻生产的发展。

因此,安仁小区具备农业开发的必要性和先决条件。

2.1.6自然灾害

本区自然灾害以春旱为主,由其是2003年,由于春旱严重,农作物基本绝产。

另外小区上下游皆为水田由于防洪工程标准低(5年一遇的民堤),上下游水田用水期经常出现涝灾。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讷河市中低产田改造(旱田改水田)项目区为讷河市九井镇的安仁村。

总人口0.43万人,农业人口0.43万人,农业劳动力0.14万人。

总体看,九井水田项目区劳力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接受和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这为使用新技术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基本条件。

2.2.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幅员面积3.6万亩。

其中耕地面积3万亩(耕地中水田面积0.36万亩、中低产田1万亩),林地0.12万亩,交通及居民点占地0.37万亩,其它用地0.11万亩。

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看,耕地面积较大,林木覆被率较高,交通道路畅通,村屯占地合理,土地利用状况科学合理。

2.2.3农业生产水平

2006年项目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0.3万亩。

农作物单产180公斤,其中水稻单产300公斤;粮豆总产576万公斤。

项目区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水稻市场销路通畅。

但在水稻种植中良种应用较少,生产用种多为农户自留种,品种退化,影响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的生产效益

2.2.4地方财政及农民收入

项目区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12万元,农业纯收入1300万元,农业人口人均收入3750元。

项目区财政及农民收入来源包括种植业、牧业及加工业。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有农业技术服务站1个,农业技术人员13人,完全有能力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3基础设施

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现有用水干渠一条,支渠三条(不完善),部分不完善的斗渠。

有四座干渠桥,一座排水交叉等工程。

讷谟尔河防洪堤(民堤)一条,防洪能力可达到5年一遇洪水标准。

2.3.2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现有农业机械352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2台,小型拖拉机350台),配套农机具390套,综合机械化程度80%以上。

区内现有农机服务队1个,农机技术人员13人。

2.3.3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交通便利,城乡公路纵横交错.乡村公路已实现网格化,为人民生活、农产品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项目区电力资源充沛,已实现与东北电网并网,电力资源可随时保证供应,尼尔基水库建成后,电力供应更加充足。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项目区农业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春旱、夏旱和邻近水田用水期的涝灾。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粮食生产总量多、质量不高、效益不好,还是靠天吃饭的生产格局,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种植结构不够合理,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使粮食生产即保证数量又确保质量,变低效型为高效型,达到改造中低产田的目的。

安仁小区的耕地大部分为讷谟尔河滩地,上下游皆为水田,常年受水的浸润和涝灾,解决了洪涝灾害,解决春旱问题,也就解决了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问题。

项目的建设把现有旱田改为水田,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土资源,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市场为导向,向生产高产高效的优质水稻方向发展,达到改造中低产田(旱田改水田),致富农民的目的。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社会条件适宜。

项目区群众饱受自然灾害之苦,改善中低产田,把旱田改为水田,发展节水灌溉,种植高产高效的优质水稻,是群众企盼多年的好事,特别是有邻近双泉老水田项目区的带动作用,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很高。

二是气候条件适宜。

项目区位于第三、四积温带之间,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适宜旱育稀植水稻的生长。

三是有优质的良种保证。

我市现已有适宜我市气候及水土条件的品种(龙粳12号、龙粳14、龙粳16号、空育131号)等十余种。

其口感和外观均比较好。

以上品种为项目开发提供了种子保证。

四是增产潜力巨大。

水稻种植应用旱育稀植技术后,增产潜力巨大,且品质良好,可为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

五是技术力量雄厚。

讷河市有健全的技术推广、良种繁育、科技培训、综合服务体系,可以随时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六是产品有销路。

讷河市的水稻产品因品质优良,口感好,深受市内外群众的欢迎,所以产品销路不成问题。

综上所述,该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由山口水库通过卫星运河供水,水量充裕,完全可满足小区旱田改水田的供水要求。

在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上增产潜力很大。

在技术服务上,我市有市、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可为项目区的各项新技术措施的实施提供技术保证。

区内集体经济基础较弱,但由于乡、村及农民的改造中低产田的积极性较高,所以具备工程建设所需自筹资金的能力,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该区已具备了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的可行性和有利条件。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分析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4.1.1地表水

小区年平均降雨量440毫米,其中作物生长季(5-9月)降雨量为400毫米左右,基本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由于降雨的季节分布不均,至使春季干旱,秋季多雨。

小区紧邻讷谟尔河,地处山口水库下游,九井水田灌区的用水干渠从小区内穿过,干渠的设计流量完全可以满足小区发展水田的需要。

4.1.2地下水

本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含水层为上第三系孙吴组砂岩、砂砾岩组成的潜水含水层,下伏有第三系依安组砂砾岩含水岩层,可综合开发利用。

地下水埋藏深1-5米,含水层为砂岩、砂砾岩中的承压水。

其厚度为10-50米,适宜成井深度20-30米。

每年可补给地下水量为1.81亿立方米,常年可开采量1.42亿立方米。

补给量超过开采量,特殊干旱年份可以开采利用,为水田补水。

4.1.3灌溉用水

本区的灌溉用水由山口水库通过卫星运河干渠供水,设计流量为7.71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3.08立方米/秒,可以满足旱田改水田的灌溉用水需要。

特殊干旱年份的枯水期可打组合井进行补水。

第五章开发原则和建设标准

5.1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改善生产条件、发展绿色水稻生产为方向,通过各种措施的综合实施,达到改造中低产田(旱田改水田)的上目的。

同时,为我市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化水稻产业发展起到示范、辐射、牵动作用。

5.2开发原则

安仁小区的开发原则是:

以增加粮食产量为目标,以低产旱田改水田为重点,结合低产水田改造,实行田、渠、林、路全面治理综合开发,工程措施与行进的科技措施相结合,使开发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3建设标准

<1)农田防洪标准:

10年一遇洪水。

(2)农田灌溉保证率:

75%

(3)良种种植面积:

100%

(4)水稻旱育稀植面积100%

(5)林网:

林宽3米,株距X行距=2×1.5米。

5.4建设规模

改造中低产田(旱田改水田)0.6万亩。

第六章基本资料

6.1原有规划设计资料

6.1.1、农业区划

1983年编制的讷河县农业区划图集,本开发区属第Ⅱ区,即:

沿江、河农牧渔业区。

位于讷谟尔河左岸及嫩江左岸的河漫滩低平原处,属温凉、温和半干旱农业气候带,本区发展方向主要是合理利用水利资源,大力发展水田生产。

6.1.2、灌区设计

九井灌区是位于讷谟尔河中下游的水田灌区,分布在讷谟尔河左岸。

由山口水库供水。

2002年,齐齐哈尔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搞的《卫星灌区初步设计报告》,灌区引水由进水闸控制,引水流量为7.71立方米/秒。

安仁小区属于九井灌区的十六支分支、十七支、十八支、十九支渠的控制面积范围,总引水流量为1.4立方米/秒。

设计灌水支渠4条,支渠总长度5000米。

设计排水支沟5条,支沟总长度12800米。

设计灌水斗渠11条,斗渠总长度8500米。

设计排水斗沟11条,斗沟总长度8500米。

设计田间道路22条,总长度22000米。

设计配套永久性渠系建筑物34座,期中:

支渠分水闸3座;支渠跌水1座;过道涵19座;斗门11座。

设计临时过道涵18座。

6.1.3、灌区防洪设计

对现有的讷谟尔河防洪堤进行整修,可达到十年一遇防洪标准。

回水堤可通过修建田间路进行整修。

6.1.4、地形、地貌资料

收集了小区1/1万地形图,《卫星灌区初步设计报告》及《卫星灌区初步设计报告图集》等资料。

本项目小区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向西顺讷谟尔河流向逐渐降低。

地面比降南北方向为最大,约在1/1500至1/4000东西方向比降为1/2500左右。

小区内的大部分旱田地块均可连片开发种植水田。

而且,可以打破原来的农民各家各户的土地界线,有利于标准化水田的建设实施。

6.1.5、土壤资料

1、资料来源。

《讷河县土壤》讷河县土普办。

2、土壤。

开发项目所在地土壤为草甸黑土,质地中等或稍重。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4-8%,含盐量在0.2%以下,土壤PH值较低在6-7左右,个别地段达7.5,土壤有潜育化现象。

6.1.6、水资源概况

地表水

小区年平均降雨量440毫米,其中作物生长季(5-9月)降雨量为400毫米左右,水稻生育期内的有效降水为206毫米。

由于降雨的季节分布不均,至使春季干旱,秋季多雨。

小区紧邻讷谟尔河,地处山口水库下游,九井水田灌区的用水干渠从小区内穿过,干渠的设计流量完全可以满足小区发展水田的需要。

地下水

本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含水层为上第三系孙吴组砂岩、砂砾岩组成的潜水含水层,下伏有第三系依安组砂砾岩含水岩层,可综合开发利用。

地下水埋藏深1-5米,含水层为砂岩、砂砾岩中的承压水。

其厚度为10-50米,适宜成井深度20-30米。

每年可补给地下水量为1.81亿立方米,常年可开采量1.42亿立方米。

补给量超过开采量,特殊干旱年份可以开采利用,为水田补水。

6.1.7、气象、水文资料

(一)气象资料

该项目区在讷河城东南侧,中心位置距讷河城仅有45公里。

本小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较干旱,夏季温热多雨,冬季降水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440mm降水多集中在夏季的七、八、九月。

年平均气温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9℃(讷河站1968年7月22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42.2℃(讷河站1956年1月20日)。

年蒸发量最大对发生在五月份,最小量发生在1月份,多年平均蒸发量1339MM。

(二)水文资料

讷谟尔河干流上游有山口水文站,控制面积3,745平方公里,中游有土泥浅水文站,控制面积8,471平方公里,下游有讷河水文站(公路桥),在本小区下游,流域控制面积13,295平方公里。

1981年该站受齐市水利设计研究院委托实测了几个流量见下表:

6.1.8、小区水稻灌溉制度与排水模数

(一)水稻灌溉制度

1、水稻田间需水量及生育期分配P44

田间需水量(耗水量)包括水稻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及田间渗漏量。

水稻需水量包括水稻叶面蒸腾与棵间蒸发量,是水稻生理生态耗水量。

全胜站观测资料P44,水稻需水量为381—551mm,平均475mm。

田间渗漏量与灌区的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化冻的早晚、农业耕作措施等有关。

1986年以前全胜站的田间渗漏量较大,主要是由于边埂侧向流失过大引起,1987年采取了埂边培土踩实的办法,增强埂基和埂土的夯实度,渗漏量明显减少。

多年观测渗漏量142—442mm,平均277mm。

由于采取了节水灌溉技术,本次设计田间需水量采用节水规划分析成果720mm。

水稻生育期需水量(耗水量)见下表:

水稻田间需水量生育期分配表

生育

阶段

插秧

返青期

分蘖

前期

分蘖

中期

分蘖

后期

拔节

孕穗期

抽穗

开花期

乳熟期

黄熟期

全生

育期

起止时间

26/5-

5/6

6/6-

17/6

18/6-

27/6

28/6-

8/7

9/7-

28/7

29/7-

10/8

11/8-

22/8

23/8-

31/9

 

天数(h)

11

12

10

11

20

13

12

22

111

模数

0.097

0.117

0.109

0.09

0.244

0.165

0.104

0.074

1.0

需水量

70

84

79

65

175

119

75

53

720

日需水量

6.36

7.0

7.9

5.91

8.75

9.2

6.25

2.41

 

全胜灌区试验站1983年-1987年的水稻耗水量实测资料见下表:

2、淹灌水层深度

根据外地经验及本地实际,本小区设计淹灌水层采用浅灌深蓄的灌水模式,充分利用降雨,减少排水,节省灌水量。

此种模式从试验结果中看比较符合水稻需水规律,水层控制以浅为主,从插秧到分蘖末,浅水可以提高水温,增加分蘖,分蘖末期的晒田,有控制植株,提高地温,促进根系深化,增加茎粗,增加分蘖的作用。

水稻生育期的划分主要与温度、栽培技术以及灌水技术有关。

全胜试验站历年生育期在101-117天之间,平均110天,本次设计生育期111天。

各生育期阶段设计灌水层深度如下表:

P43

灌水应控制在适宜的上下限水层中,低于下限需灌水,灌水量控制在淹灌层上限。

在插秧后3--5天内,允许田面水层略低于下限,避免过早灌水引起的漂秧,如遇降雨可适当控制拦蓄深度。

3、水稻灌溉制度设计

根据齐齐哈尔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搞的《卫星灌区初步设计报告》的设计资料。

卫星灌区虽然地跨五大边池市、克山县、讷河市等三个(县),但纬度大致相同,气象因素,地形、地貌大体一致。

本次设计,项目区有效降雨量采用卫星灌区的统计数据为206.0毫米。

统计讷河站1950年至1987年5月11日至8月20日降雨资料进行分析,典型采用1956年降雨量进行分配计算,计算出项目区有效降雨量为187.2毫米。

与卫星灌区的统计资料基本相符,所以采用卫星灌区的设计资料是可行的。

灌溉用水量根据《卫星灌区初步设计报告》的水稻灌溉制度设计资料(P45),设计灌溉净定额为406m3/亩,渠系水利用系数0.53,灌溉水利用系数0.48,毛灌溉定额846m3/亩,最大灌水率在泡田期和孕穗期,毛灌水率为1.38m3/S/万亩和1.06m3/S/万亩。

渠系流量推求时考虑其它因素,可采用1.4立方米/秒·万亩。

卫星灌区水田灌水率图如下:

小区水稻灌溉制度见下表:

(二)排水模数

本次设计排水模数采用齐齐哈尔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搞的《卫星灌区初步设计报告》的排水模数计算成果(P54),水田排水按暴雨期最大三日降雨四日排出,十年一遇排水模数为0.221m3/S·km2(q10%=1.47m3/S/万亩),五年一遇排水模数为0.150m3/S·km2(q10%=1.0m3/S/万亩)。

第七章开发任务和增产目标

7.1、开发任务

(一)中低产田改造0.6万亩

旱田改水田0.6万亩。

(三)造防护林0.03万亩

7.2、增产目标

旱田改水田亩产水稻500公斤,总增产2520吨(按原旱田种植大豆亩产80公斤计算大豆2.40元/公斤;水稻1.70元/公斤。

原大豆收入115.2万元,种植水稻后收入510万元,增加产值394.8万元)。

第八章工程技术措施和方案比选

8.1技术措施

8.1.1农业技术措施

1、采用松、翻、耙交替的土壤耕作方法。

以浅翻、深松为主,松、畜、耙、旋相结合的耕作体系。

三年为一个周期。

松、翻、耙、旋各进行一次。

2、增加土壤基础肥力,以肥改土。

在注重养畜积肥还田的同时,积极开辟新肥源,增加有机肥的施肥数量。

亩施肥要达到2立方米,粪肥有机质含量要达到8%以上。

3、推广优质品种。

优良的品种是农业增产的基础保障,要充分挖掘种子的内在增产潜力,在提高单产的同时,要在农作物优质、高效上大作文章。

水稻种子要选用龙粳12号、龙粳14、龙粳16号、空育131号等优良品种,其覆盖率要达到100%。

4、推广高产栽培技术,要普遍采用寒地旱育稀植插秧新技术。

5、要做到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率达100%。

8.1.2农业机械

为了完成农业开发任务,需新增农业机械:

挖掘机1台,链轨拖拉机2台,水田轮式拖拉机4台及配套机具,清江50旋耕机2台。

8.1.3科技措施

1、农技推广项目: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化旱育稀植、抛秧技术等。

8.2、技术方案比选

8.2.1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以开发原则为依据,以水利工程布局为规划主要骨架,田、渠、林、路综合规划合理布局。

交通道路设置,以讷克公路为主干,沿干渠和居民点之间设置五米宽砂石路面,(其中:

乡道一条:

干渠道路一条、堤防路一条、支渠五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