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6237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

《升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空间与图形”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教材设计两个数学活动,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感性材料。

二、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与“升和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餐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种饮料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

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这同时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与"玩水"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四、教学流程

(一)、检查导入认识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

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

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

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

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

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合作探究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

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

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

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

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

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

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验证过程中提问:

为什么要从里面量?

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

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

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展示点拨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

集体订正。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六、板书设计

升的认识

容量:

容器所盛液体的多少

容量单位:

升毫升

测量容量工具:

量杯

五、教学效果分析

容量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又是在没有认识体积的基础初次接触,所以课堂上我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每节课都搜集了各种容器,做了大量的准备,教学时我也改变了以往数学课的模式,用大量的实验操作来代替空洞的说教。

学生对我这种实验式的数学课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不说,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从这个角度思考,我这样教学符合课改理念,是完全可行的。

《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五入调商)》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下面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

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五入调商)》是苏教版教材第二单元第5课时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四舍调商),这是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一步提高口算和估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体会乘法与相应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对初商调整的判断能力,形成必要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五入”法试商,初商偏小要调大。

教学难点:

调商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1、口算:

240÷40=6150÷30=5350÷50=7,这是之前学习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2、笔算:

272÷34=8,这是上节课学习的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四舍调商),而252÷36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引入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

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五入调商))。

(二)新课授课

1、我先引出话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同学们还记得怎样笔算吗?

下面老师就有一组题想要考验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敢挑战吗?

学生都能信心十足地说出敢。

2、用情境引入

四年级二班有学生36人,在图书室借书252本,那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个人借书多少本?

想让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行吗?

”接着用课件出示情境图,问学生: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观察课件,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接着问:

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边板书算式:

252÷36,接着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计算,这时学生有可能采用估算、口算、笔算等方法计算出得数是7,此时,肯定学生正确完成了计算,真棒!

接着,由谈话引出试商我先让学生观察与前面题目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

前面的算式除数是整十数,而这个算式除数不是整十数,但很接近整十数,然后教师揭示课题——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老师问:

我们已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

除数36不是整十数,怎样想商呢?

这时,学生有可能答出252÷36商7,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36看作40来想商。

“这道题中252、36都比较大,同学们不能直接看出商7,该怎么办呢?

学会(试商)我们来想一想,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是不是会比较方便些。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笔算一下。

老师问学生:

把36看作几十试商?

学生用“五入法”把36看作40试商,初商是几?

再让学生完成试商的过程?

学生发现:

“余数比除数大或相等,商6小了,让学生明白,初商过小需要调大,接着问:

商6小了,应该改商几?

让学生改商7后完成调商的过程,得出商试7,余数是0.然后把得数7写上,接着补充完解决问题的步骤写上单位和答语。

在这里,我创设了去图书室借书这样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数学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探索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计算方法,解决所提问题的全过程。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进行小结

我们在笔算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时,应该怎样试商?

归纳出:

笔算除数不是整十数,但接近整十数的除法时,一般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商,注意初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比较才能确定。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使他们经历试商、调商的过程,体验成功试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巩固练习

应用提高这一环节中,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一共设计了3套练习题,。

第一题是说出准确的商,用于巩固试商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商、组织学生”抢答”的形式回答,增加了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第二题是改错题,目的是通过改错,提醒学生除法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进一步巩固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第三题是笔算题,使学生把握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三套作业题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涵盖了本节课的知识点,紧扣考点,从而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五、课堂总结

笔算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调商)方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过程中,把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当把除数看成比实际大的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可能会偏小,需要调大。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构想,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商不变的规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商不变的规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作用

商不变的规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既为学习简便运算作好准备,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和比的有关知识,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商不变的规律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除法商不变的规律,初步运用商不变规律口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

2、使学生经历感知、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活动中发现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

3、使学生通过探索规律,感受数学规律的奇妙,产生对数学内容的好奇心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商的不变性质。

二、说教法学法

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启发分析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的探索规律。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应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结合教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问题学习情境。

认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疑”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

所以我创设这样的情境:

出示狐狸图,这是什么动物?

想不想听听狐狸四兄弟的故事?

狐狸四兄弟为了卖香蕉谁卖得便宜都吵了起来了。

老大说:

2千克卖了8元钱;

老二说:

20千克卖了80元钱;

老三说:

200千克卖了800元钱;

老四说:

2000千克卖了8000元钱.

师:

你认为谁卖得便宜?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

8÷2=480÷20=4800÷200=48000÷2000=4

师:

哦,原来是这样,你真聪明!

为什么卖的斤和钱数都在变化,可是每斤的价钱都一样呢?

这里呀藏着个规律(板书:

规律)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个规律。

(设计意图:

用“算式设疑”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欲罢不能,在学习行为中遇到障碍时,让学生观察之前面的算式,引导提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

”“商在什么情况下会不变?

”等数学问题,明确学习目标,起到目标定向的作用。

(二)、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先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然后验证规律,最后是深化理解规律。

1、自主发现规律。

学生填写表格,观察表格,探索发现。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诱导学生说出重点内容教师要参与、指导讨论。

要注意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重点上来。

如:

你们组的观察顺序是?

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又是怎样变的?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

把100÷2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2、4或同时除以2、4商都是5。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发现: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商都不变。

(设计意图:

要求生说明“有什么发现”,主要由学生自己比较,综合,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感悟商不变的规律。

2.举例验证规律

引导:

我们只通过100÷2这个算式的变化,发现了一个规律,那么其他除法算式是不是也这样呢?

让学生举些例子,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小结:

通过例题和这些除法例子发现: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但这个相同的数能不能是0?

为什么?

(乘0或除以0,都会出现除数是0,这样的算式没有意义)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商不变的规律。

(补充板书:

商不变)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让学生自主探索。

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

四、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1.做“练一练”

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追问:

为什么商都是5?

2.练习五的第1,2,3,5题

异曲同工都是对新知巩固练习

3.练习五第4题

从逆向思维深化规律。

(设计意图:

不同角度、不同类型、不同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五、交流感受,提升认识

本节课我们学习哪些知识?

这部分知识有什么用?

你有什么收获?

六、说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100÷20=5(元)50÷10=5(元)

200÷40=5(元)25÷5=5(元)

400÷80=5(元)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这就是我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反思

教学商不变规律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找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接着让学生从下往上观察,迁移类推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概括归纳能力。

“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

”是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的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索和讨论,从中感悟到纳税的重要意义。

同时使学生的主体精神也得到良好的培养。

《可能性》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可能性》。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可能性》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P64—P69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简单的分类和统计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感受确定和不确定现象,为五年级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存在各种可能性。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摸球、抽纸牌游戏、装球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体会可能。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难点:

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兴趣知识与经验的需求,设计教学,突破难点。

“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研究了学生的认知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动手操作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我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突破难点。

我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既有学生自主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数学活动,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摸球、摸扑克牌等活动来理解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在活动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认为在本次教学中,学生比较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

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喜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

出示一枚硬币,把双手背后,把硬币藏在一只手里,再伸出双拳,让学生猜硬币在老师那个手里?

师:

在老师没松手之前,你估计硬币在老师哪个手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可能性的知识。

(板书:

可能性)

环节二:

探究可能性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一)、摸球中体验“可能”

师:

同学们,你们玩过摸球游戏吗?

(玩过)那我们一起来玩摸球游戏好吗?

(好)摸之前我们一起来明确下摸球的要求,哪位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读一下摸球活动的要求

(指名回答)现在大家明白要求了吗?

(明白了)那开始游戏吧。

活动结束之后在黑板上汇总

1.1-4组

请这几组同学分别说说你们10次摸到了什么颜色的球?

(指名回答)请这四组的组长拿出来看下袋子里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1个红球和1个黄球)。

在这样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呢?

(红球或黄球)指名学生完整的说一说。

小结:

任意摸一次,都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2.5组

看到这一组同学的摸球记录,你有什么想法?

(可能里面装的是2个红球)。

那我们请这一组的小组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师:

大家真棒,猜的十分的准确。

这个袋子里确实装了两个红球。

在这个口袋里摸球,结果会怎样?

任意摸1个,可能会摸到哪个红球呢?

让学生完整的说。

小结:

在这个袋子里摸,一定摸出红球,可能是1号红球,也可能是2号红球。

3.6组

看到这一组同学的摸球记录,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可能里面装的是2个黄球)。

那我们请这一组的小组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师:

大家真棒,又猜对了。

这个袋子里确实装了两个黄球。

在这个口袋里可能摸出红球吗?

(不可能)

小结:

在这个袋子里摸,不可能摸出红球。

(二)、摸牌中感悟“可能性大小”

师:

刚才同学们表现的很棒,看,谁来了?

出示刘谦的照片?

这是著名的魔术师刘谦,他呢准备给大家来变个魔术?

你们想看吗?

(想)那我们一起来看下,看他给我们带来了四张扑克牌,分别是红桃A、红桃2、红桃3、红桃4,思考一下,从中任意摸1张,可能摸到哪一张?

摸之前能确定吗?

先让学生思考,再交流。

(不能确定,有四种可能)

师:

下面我们把牌合上,魔术开始啦,魔术师把红桃4变成了黑桃4,现在4张牌中有3张红桃和1张黑桃,现在任意摸1张牌,可能摸到哪一张?

(红桃A、红桃2、红桃3、红桃4)摸出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

(红桃)为什么?

(红桃的张数多)

我们同学都同意吗?

(同意)那这是我们的猜想,我们要证实我们的猜想,我们需要(试一试)那我们来进行摸牌游戏吧。

摸之前老师来给大家明确下摸牌的要求。

这次要请组长进行合理分工,一人洗牌,一人记录(用写“正”的方法,最后写成数字)另外六人每人摸5次,共摸30次。

红桃共()次

黑桃共()次

4.组织交流。

看到这六组同学的摸牌记录,你有什么想法吗?

(摸到红桃的的次数比摸到黑桃的次数来的多)

师小结:

现在摸出的牌共有4种可能,红桃有3种可能,黑桃有一种可能,所以红桃摸出的可能性大,黑桃摸出的可能性小的。

说明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环节三:

巩固练习

师:

老师想看看我们的同学的掌握情况,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同桌交流。

再全班交流。

交流:

按顺序说一说,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可能是红球吗?

你是怎样想的?

在下面的袋子中可能摸出红球吗?

指名回答(1号和2号可能,3号不可能)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哪个袋子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呢?

2、在下面的四张牌中任意摸一张一共有几种可能?

(四种)可能摸出什么牌呢?

指名回答(梅花6,梅花10,梅花8,梅花6)摸出几的可能性最大?

(6)因为梅花6有两种可能

摸出梅花10和8的可能性(相等)

3、装盘中也存在着可能性,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转动哪个转盘,指针偶尔落在红色区域呢?

偶尔是什么意思呢?

(很少,可能性很小)

(2)转动哪个转盘,指针经常落在红色区域呢?

经常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可能性很大)

(3)转动哪个转盘,指针偶尔落在红色区域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呢?

指名回答

环节四:

丰富体验,加深认识

师:

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老师打算奖励大家再玩一个游戏,实践操作

1.装球:

往口袋里装6个球,要求从中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蓝球。

(学生小组合作装球,装好之后展示,组长分别说说)上面的同学能根据摸到蓝球的可能性大小排排队。

(大到小依次站)

师小结:

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展示你知道吗,知识拓展,摸硬币实验,硬币抛出之后,有几种可能呢?

(两种)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环节五:

链接生活

其实,像这样藏着“可能性”的游戏生活中还有很多,元旦期间超市准备开展回馈顾客活动,凡是在超市一次性购物满1000元的均可以转动转盘一次,一等奖自行车一辆,二等奖电水壶一个,三等奖护手霜一支。

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你怎么设置一、二、三等奖?

指名回答(绿色一等奖,蓝色二等奖,黄色三等奖)师:

大家都十分的精明,长大后一定都会成为出色的老板。

环节六:

全课小结

大家今天表现的十分不错,老师准备送一段话给大家作为奖励,我们一起来看下吧,但是其中有几个空需要大家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补充完整,你们能做到吗?

(能)

我们从出生到长大(一定)得到了周围许多人的关爱与呵护,时光(不可能)倒流,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不要怕,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可以”。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就是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的一个思考过程,比较清晰,简单,能突出说出这节课的重点。

可能性

可能一定不可能

五、总结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材教学以及教学方法的预设。

基于对本课的设计理解,我认为我们应从数学思考、数学意识的层次上解读可能性,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学生整体的学习氛围比较好。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知识,本节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的能力,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里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是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是学生认识和理解运算顺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重点:

理解和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列出综合算式。

难点:

两个乘或除同时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时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以情导航,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