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6528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docx

病理学资料最终版汇总

病理学资料

名词解释

1.萎缩(atrophy):

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

2.化生(metaplasia):

指为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分化成熟细胞取代的过程。

3.变性(degeneration):

指细胞(变性可逆)或间质(变性不可逆)内出现的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4.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alcalcification):

指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存在固体钙盐沉积。

5.坏死(necrosis):

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6.坏疽(gangrene):

指大片组织坏死继发腐败菌的感染而形成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的坏死。

常伴有HS恶臭味。

7.糜烂(erosion):

指皮肤、粘膜组织坏死分离排出后,遗留的表浅缺损。

8.溃疡(ulcer):

指皮肤、粘膜组织坏死分离排出后,遗留的深达皮下或粘膜下或肌层的缺损。

9.窦道(sinus):

指深部组织的坏死经体表排除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盲性管道。

10.瘘管(fistula):

指空腔器官之间或空腔器官与体表之间由坏死组织脱落形成的两端相通的管道。

11.空洞(cavity):

肺、肾等实质器官的坏死组织液化后经自然管道排出后遗留的缺损。

12.肉芽组织(granulationtissue):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13.充血(hyperemia):

器官或局部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增加而发生的局部含血量增多又称为动脉充血或主动性出血。

14.淤血(congestion):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又称为静脉内充血。

15.槟榔肝(nutmegliver):

肝脏体积增大、暗红色。

淤血、脂肪变性相间存在,使肝切面出现红黄相间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16.心力衰竭细胞:

慢性肺淤血时,漏入肺泡腔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含铁血黄素。

这种吞噬大量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出现于左心衰竭患者,并随痰咳出,易在痰中检出,故称为心力衰竭细胞(heartfailurecell)

17.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thrombus)

18.再通(recanalization)在血栓机化过程中,血栓干燥收缩或部分溶解而出现裂隙,周围新生的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于裂隙表面形成新的血管,并相互吻合沟通,使被阻塞的血管部分的重建血流的过程。

19.栓塞(embolism):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thrombus)

20.减压病(decompressionsickness)又称沉箱病和潜水员病是气体栓塞的一种。

人体从高气压环境迅速进入常压或低气压的环境,原来溶于血液、组织液和脂肪组织的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迅速游离形成气泡,氧和二氧化碳可再溶于体液内被吸收,而氮气在体液内溶解迟缓,可在血液和组织内形成很多微气泡或融合成大气泡,阻塞血流或直接损伤细胞。

21.羊水栓塞(amnioticfluidembolism)指含有胎儿细胞等成分的羊水引起的栓塞。

是分娩过程中一种罕见严重合并症(1/50000人),本病发病急,死亡率极高(>85%)。

22.梗死(infarction):

局部组织因血流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梗死一般是由动脉阻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静脉阻塞引起局部血流停滞导致的缺血缺氧,亦可引起梗死。

23.炎症(inflammation)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具有减轻机体受损程度,限制损伤因子在体内扩散和对损伤组织进行修复的作用。

24.趋化作用(chemotaxis):

是指白细胞沿着炎症区域的化学刺激物浓度梯度做定向移动。

25.趋化因子(chemotacticagent):

具有吸引白细胞定向移动的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

26.脓肿(abscess):

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液化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脓腔)。

27.蜂窝织炎(phlegmonousinflammation):

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

蜂窝织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28.毒血症(toxemia)细菌的毒素或毒性产物入血,引起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心、肝、肾等实质细胞变性,坏死等。

29.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入血,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及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常有皮肤、粘膜的出血斑点和全身淋巴结肿大

30.菌血症(bacteremia):

炎症病灶的细菌侵入血流,无全身中毒症状但从血液中可查到细菌。

31.肉芽肿(granuloma):

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限局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

32.肿瘤(tumor,neoplasm):

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33.异型性(atypia):

指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34.转移(metastasis):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35.Krukenberg瘤:

是来自胃肠道的粘液癌种植性转移形成的特殊类型的卵巢肿瘤,此瘤特点为双侧卵巢受累,明显增大,镜下见富于粘液的印戒细胞弥漫浸润和间质反应性增生。

36.恶病质:

指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衰竭的状态,往往发生于恶性肿瘤晚期。

37.副肿瘤综合征:

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的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因,可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所在部位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上述途径间接引起,故称为副肿瘤综合症。

38.癌前病变(precancerouslesions):

一类具有癌变潜能良性病变,如长期存在有可能发展为癌。

39.非典型增生(atypicalhyperplasia,dysplasia):

是指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的形态学表现。

主要是用于增生的上皮细胞,包括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40.原位癌(carcinomainsitu):

癌局限于上皮全层,基底膜完整,无间质浸润。

原位癌是最早期癌,不发生转移。

常见于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被覆的部位,其次是发生鳞状化生的黏膜表面。

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可防止其发展为浸润癌从而提高癌瘤的治愈率。

41.角化珠(keratinpearl):

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的癌巢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或癌珠。

42.畸胎瘤(teratoma):

来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由2个或3个胚层的多种成分构成的良性肿瘤。

43.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tumor):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间有时并无绝对界限,有些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乎二者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

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

44.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其特征以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为主,主要累及大动脉和中等动脉,使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

45.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器官质性病变,又称缺血性心肌病(IHD)

46.心绞痛(anginapectoris,AP):

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耗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胸骨后部位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感,常放射至左肩和左臂。

47.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48.高血压(hypertension):

是以体循环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49.风湿病(rheumatism):

是一种与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征性病变:

风湿性肉芽肿病变。

50.风湿小体:

阿少夫小体,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组成的具有特征性的病变,为风湿小体或阿少夫小体。

风湿小体主要分布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心外膜、关节和血管等处少见。

51.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fibrosis):

中、重度冠状AS性狭窄引起心肌持续或反复缺血缺氧所致的疾病。

52.心肌炎(Myocarditis):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限性或弥漫性炎症性疾病,会引起心肌炎症细胞浸润和非缺血性心肌细胞坏死和变性。

53.克山病(keshandisease):

是以心肌变性、坏死和瘢痕形成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有明显地方性,也称为地方性心肌病。

54.绒毛心:

心包纤维素性炎时,心外膜大量渗出的纤维素在心脏搏动的影响下形成无数绒毛状物,覆盖于心包膜的表面,称为“绒毛心”

55.肺肉质变(pulmonarycarnification):

由于肺泡腔内渗出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少或功能缺陷,释放蛋白溶解酶不足致使渗出的纤维素不能被完全溶解吸收,被肉芽组织取代而发生机化,使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纤维组织

56.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

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其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

57.肺气肿(pulmonaryemphysema):

呼吸性细支气管及以远末梢肺组织(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的一种病理状态。

肺气肿区域常伴有管壁或肺泡间隔破坏,但无明显纤维化,病变肺组织弹性减弱,肺容积增大、肺功能降低。

58.桥接坏死(bridgingnecrosis):

为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或两个汇管区之间出现相互连接的肝细胞坏死带,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

59.肝硬化(cirrhosisofliver):

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肝小叶结构及血液循环途径改建并形成假小叶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

60.假小叶(pseudolobule):

正常肝小叶的结构破坏,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分割、包绕形成大小不一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

61.食管癌(carcinomaofesophagus):

是由食管黏膜上皮或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

62.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rcinoma):

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无论其面积大小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63.早期肝癌(小肝癌):

是指瘤体直径在3cm以下,不超过两个瘤结节且两个瘤结节之和不超过5cm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carcinomaofliver)。

64.RS细胞:

亦称镜影细胞,是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细胞,即霍奇金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对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诊断价值。

(典型的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μm或更大的双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稍嗜酸性或嗜碱性)。

65.新月体(crescent):

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巨噬细胞构成有时可见淋巴细胞。

66.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于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80%发生于卵巢。

67.葡萄胎(hydatidiformmole):

又称水泡状胎块,是胎盘绒毛的一种良性病变,可发生于育龄期的任何年龄,以20岁以下和40岁以上女性多见,这可能与卵巢功能不足或衰退有关。

68.垂体腺瘤(pituitaryadenoma):

是来源于垂体前叶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20%,是鞍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30-60岁女性好发,生长缓慢。

69.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diffusetoxicgoiter):

又名格雷夫斯病Graves,是由于血中甲状腺素过多并作用于全身各组织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统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

70.克汀病(cretinism):

又称呆小症,因地方性缺碘,患者于胎儿或婴儿期从母体获得或合成的甲状腺素不足或缺乏,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71.原发综合征:

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称为原发综合征。

72.伤寒肉芽肿(typhoidgranuloma)或伤寒小结(typhoidgranuloma):

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细胞碎片,而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尤为明显。

这种巨噬细胞称伤寒细胞。

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或伤寒。

问答题

1、坏死的结局。

答.1)溶解吸收:

小的坏死灶溶解吸收后通过修复使功能和形态部分恢复。

较大的坏死灶溶解后不易完全吸收,可形成囊腔

2)分离排出:

位于体表和与外界相同的器官的较大坏死灶,不能完全溶解吸收,通过炎症反应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释放水解酶,溶解坏死区周围组织,使之与健康组织分离,脱落。

3)机化:

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异物、血栓的过程称为机化,亦称纤维化。

4)包裹、钙化:

坏死组织范围大或难以溶解吸收或不能完全机化,则由周围的肉芽组织加以围绕,称为包裹。

其中坏死物质可继发营养不良性钙化,由钙盐沉积于坏死组织中形成稳定的病灶,从而避免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2、栓子运行的途径。

答.一般情况下,栓子运行途径与血流方向一致。

1)静脉系统及右心的栓子:

栓塞于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

2)左心或体循环系统的栓子:

常见于脑、脾、肾、下肢等器官。

3)肠系膜静脉等门静脉系统的栓子:

常栓塞于肝内门静脉分支。

4)交叉性栓塞:

动静脉系统栓子交叉运行。

5)逆行性栓塞:

胸腰和盆腔静脉的栓子经椎静脉到达椎骨和脑。

3、肿瘤异型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1)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肿瘤细胞多形性:

体积增大,大小、形状不一致

肿瘤细胞核的异常:

(诊断恶性肿瘤有意义)

a.核的多形性:

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升高;核大小、形状染色不一,并可出现巨

核、双核、多核或奇异性核

b.核深染:

恶性肿瘤DNA增多,核深染;染色质:

粗,堆积在核膜下,使核膜显得

增厚;核仁:

明显,大,多个

c.核分裂像增多:

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肿瘤细胞胞浆的改变:

嗜碱性增强

④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4、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好

分化不好

异型性

核分裂象

无或稀少,没有病理性核分裂象

多见,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

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或有假包膜

,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不清楚,通常不可推动

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形成等

复发

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

手术切除等治疗后较多复发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对机体

的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

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

甚至造成恶病质

5、癌与肉瘤的区别。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情况

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

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

较少见,有些类型主要见于年轻人或儿童;

有些类型主要见于中老年

肉眼特点

色灰白,质较硬,较干燥

色灰红,质软,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

特点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纤维组织常有增生

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

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见于癌巢周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免疫组化

表达上皮标记如CK,EMA

表达间叶组织标记如vimentin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6、动脉粥样硬化复合病变。

答.1)斑块内出血;2)斑块破裂;3)血栓形成;4)钙化;5)动脉瘤形成;

6)血管管腔狭窄。

7、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与高血压肾的区别?

答.1)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肾动脉粥样硬化时,可因斑块合并血栓形成致肾组织梗死,梗死灶机化后遗留较大瘢痕,使肾脏缩小,称为AS性固缩肾。

2)良性高血压肾的病变: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或细动脉性肾硬化,主要是因为入球小动脉和肌型小硬化,致使受累肾单位因缺血而萎缩纤维化所致。

3)恶性高血压肾的病变:

肾的坏死性小动脉炎,主要累及入球小动脉,动脉内膜和中膜发生纤维素样坏死。

肉眼:

肾表面光滑,可见多数出血点;镜下,洋葱皮样内膜增厚。

8、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鉴别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

90%肺炎链球菌

多种细菌混合:

金葡菌、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

克雷伯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

病变特点

肺泡的纤维素性炎为主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化脓性炎

病变范围

起始于肺泡→肺段或整个肺叶

起始于细支气管→以肺小叶为单位灶性分布

肉眼

单侧肺,左肺、右肺下叶

双肺下叶和背侧,黄白色病灶,斑片状分布,

镜下

典型的四期表现:

①充血水肿期

②红色肝样变期③灰色肝样变期

④溶解消散期

化脓性细支气管炎

细支气管周围炎,肺泡腔内的渗出物多样

病变周围肺组织代偿性肺气肿。

并发症

少见。

肺肉质变、肺脓肿及脓胸、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多且严重。

呼衰、心衰、脓毒血症、肺脓肿、脓胸

好发人群

青壮年

小儿和年老体弱者,常以某些疾病并发症出现

预后

较好

较差

9、肺癌的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

答.1)肉眼类型

a.中央型(肺门型):

由主支气管壁或叶支气管壁发生的肺癌,最常见,癌块位于肺门部,常沿支气管纵深方向浸润扩展,经淋巴道蔓延至支气管肺门淋巴结形成巨大癌块,形状不规则或成分叶状,与肺组织界限不清

b.周围型:

是指起源于肺段或其远端支气管的肺癌,肺块呈结节状或球形,接近肺膜,无包膜,与支气管关系不明显,可侵犯胸膜

c.弥漫性:

较少见,癌组织沿肺泡管、肺泡弥漫性浸润生长,很快侵犯部分大叶或全肺叶,或成大小不等的多发性结节散布于多个肺叶内

2)组织学类型:

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腺鳞癌、肉瘤样癌、类癌和唾液腺癌

10、引起咳血的疾病及机制。

答.①肺癌:

a.肉眼:

中央型:

早期病变气管弥漫性增厚或形成乳头状肿块突向官腔

周围型:

靠近肺膜的肺周边形成孤立的结节状

弥漫性:

癌组织肺泡管弥漫性生长

b.原因:

侵犯肺组织

②支气管扩张:

a.肉眼:

支气管呈圆柱状扩张;b.镜下:

支气管壁增厚,有小溃疡

c.原因:

支气管壁血管遭破坏

③肺出血性梗死:

a.肉眼:

梗死灶;b.镜下:

可见肺间质充满红细胞;

c.原因:

因肺出血及支气管粘膜受刺激

④慢性纤维空洞型结核

a.肉眼:

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b.镜下:

内层干酪样坏死,中层结合肉芽组织,外层纤维结缔组织;c.原因:

空洞壁的干酪样坏死侵蚀较大血管

⑤大叶性肺炎:

a.肉眼:

暗红色实质;b.镜下:

血管充血扩张

c.原因:

肺泡腔中含大量红细胞由患者咳出

11、良、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

良性溃疡(溃疡病)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大小

直径一般小于2cm

直径一般大于2cm

深度

较深

较浅

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

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

周围粘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

粘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12、消化道出血疾病。

(1)上消化道:

1)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

2)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血管破裂出血(肝硬化)

3)食管癌、胃癌出血

(2)下消化道:

肠结核

肠伤寒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溃疡

好发部位

回盲部

回肠末端

乙状结肠、直肠

盲肠、升结肠、其次乙状结肠、直肠

病因

结核杆菌

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

溶组织阿米巴

特点

呈环形,其长轴与肠长轴垂直

圆或椭圆,长轴与肠长轴平行

呈糖皮样“地图状”溃疡

呈烧瓶状

病变性质

慢性肉芽肿性炎

增生性炎

渗出性炎

变质性炎

病变特点

结核肉芽肿

伤寒肉芽肿

假膜性炎

组织溶解坏死

主要成分

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构成、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伤寒细胞

主要有纤维素、坏死的肠黏膜上皮、中性白细胞、细菌。

红细胞构成

溃疡边缘出血,充血,少量炎细胞器浸润,可见滋养体

并发症

肠粘连狭窄、肠梗阻、结核性脑膜炎、脑软化、结核性腹膜炎

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炎

肠出血、肠穿孔、关节炎

肠腔狭窄、阿米巴肿、肠穿孔、肠出血、肝肺脑的病变

13、肾小球肾炎临床综合征。

答.1)急性肾炎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起病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严重时氮质血症。

2)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起病急、进展迅速,有较严重的血尿、蛋白尿,并很快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而导致急性肾衰竭。

3)肾病综合征:

主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和高脂血症。

4)慢性肾炎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等,最终发展为尿毒症,是各型肾炎进展的终末表现。

5)无症状血尿、蛋白尿:

仅有血尿或轻度蛋白尿,或两者均有,属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14、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及综合征。

答.又称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是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为

病理特征的肾小球肾炎。

肉眼:

肾肿大,表面充血或出现血点,故称为“大红肾”或“蚤咬肾”

镜下:

1)肾小球:

累及双侧肾,肾小球体积增大,主要为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可见中性细胞核巨噬细胞浸润。

2)肾小管:

肾小管上皮发生变性,管腔内可见蛋白、红细胞、颗粒等管型;

3)肾间质:

血管充血水肿,伴有炎细胞浸润。

4)肾球囊:

部分壁层上皮细胞明显增生,新月体形成。

综合征:

1)尿变化: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少尿或无尿;

2)水肿:

轻者,眼脸水肿。

重者,全身性水肿;3)高血压。

15、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及综合症。

答.病变性质以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为特征的增生性炎为主。

肉眼:

双侧肾脏体积增大,色苍白。

皮质表面及切面可点状出血,“大白肾”。

镜下:

1)肾小囊:

多数肾小球球囊内有新月体形成

a.机制:

单核巨噬细胞慢性渗出;b.形态:

新月形或环状结构;c.后果:

纤维化,玻璃样变性

2)肾小球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及出血

3)肾小管:

早期各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