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65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docx

作文范文之作文付出与所得

作文付出与所得

【篇一:

15篇中考作文真题解析】

北京市【中考真题】

今年北京中考作文命题在全市教育深综改的整体背景下,继续深化改革,在四个方面有体现出极强的探索精神。

三是关照过程增强导向性。

北京教育“深综改”要求各学科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全市中小学推进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学科也一直倡导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关注生活,积极实践。

大作文中的两个题目强调将读书与实践密切联系,将学校学习与科学场馆体验密切结合,考出了北京教改的导向;情境写作的两个题目强调学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加强课外阅读,考出了语文教学规律的要求。

这些题目是对考场内学生过往学习过程的考察,也必将是考场外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有力引导。

四是价值立意增强思想性。

立德树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宗旨,作文命题在考察学生知识储备、学习积累、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要能充分考察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个作文题的素材范围充分体现了先进的价值观导向,在情境作文中,连环画的情节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浓烈的爱国情怀;给外地朋友介绍北京美食,要表现的是学生对家乡的自豪、对他人的友善。

大作文中3d实验室里的想象力求激活学生创新创造的思想,这正是“北京精神”中倡导重要价值。

写作是“我手写我心”,写作过程也能够促进了学生内心世界在爱国、友善、实践、创新等主题的表达中得到净化与内化。

【中考真题】

请以“读书?

实践?

收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解读】

“读书?

实践?

收获”题目中三个词语,涵盖北京市中小学语文改革的关键:

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体验、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能力。

这正涉及到北京中学生校园生活阅读、实践、体验等方方面面。

考生可以截取读书、实践、收获的三个片段去展现自己的初中生活,也可以就某一实践活动的流程中的三个环节去写,也可以谈到读书对自己的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启示等等。

“要去园博园了,要去园博园了!

”“小广播”明明一进教室就高兴地说。

大家非常兴奋,纷纷议论起来。

这时,语文老师走进班里,大家安静了下来。

“孩子们,我们下周要去园博园了。

这是一次游园活动,更是一次检测语文阅读与表达的实践活动。

”游园还要检测语文阅读与表达?

我很纳闷。

“我们要先阅读有关各地园林的资料,根据资料,设计解说词,到时现场给大家解说。

”哦,当导游啊。

我很少发言,和我关系不大,我心想。

“我给大家推荐了一些书目,你们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了解各地园林的特色,我们要分组行动,各组设计出自己的解说形式,回来后进行最佳导游,最佳摄影,最佳作品等评选。

”语文老师话音未落。

班里就沸腾起来了。

大家很快分好组,苏州园林组、北京园林组、重庆园林组等,我加入了苏州园林组。

“我们组要先去读相关资料,每个人都准备,轮流讲。

”“我们组分工一人主讲,一人拍照,一人录像,回来后我们做成微电影。

”?

?

各组都在精心设计。

随后的几天,课余时间,教室里多了些认真读书的身影,也多了些热烈地交流。

我被同学推荐为主讲人,在课余时间,我到图书馆查阅了许多有关苏州园林的书籍、文章,认识到苏州园林美在从各种角度看都是一幅画,还有借景、高低错落等园林布置方法,组织了一篇解说词。

“这该换个词,”“这段太多要删掉,”同组同学帮我一遍一遍认真地改稿子,我试着讲出来,“你该面带微笑。

”“你该配点手势。

”其他同学帮我修改语气、神态等,渐渐地我能够面对同学生动

地介绍苏州园林了。

游园博园的时间到了,各小组同学用自己的方式为大家做着介绍,小导游们生动地介绍着景点,我们组还引起了围观,我带了个耳麦,语言生动、清晰,带领大家徜徉在苏州园的白墙灰瓦绿树繁花间,欣赏着如在画中游的园林美景,许多游客也听得入迷,跟着我们游览起来。

看着大家专注倾听的情景,我幸福极了,我是一个称职的“导游”耶!

这次读书实践活动,评出了六个最佳,我当仁不让,被评为最佳导游,心里乐开了花。

正像老师的颁奖词里所说,实践出真知,实践练能力,这次走进园博园读书实践活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真是收获颇丰。

得分点:

本文选材紧扣题目中读书、实践、收获这三点内容,写出了读书为实践服务,实践又加深了对书本的理解,收获了知识与能力。

在行文过程中,先声夺人,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营造了实践活动氛围,通过“我”做小导游的准备、实践过程,写到了读书和实践的联系,在展示中,通过游客认真倾听,侧面描写出了“我”准备的充分,读书和实践收获之大。

上海市【中考真题】

写作(60分)

题目:

没想到,真没想到

【名师解读】

可以说,2016年的上海中考作文,难度不大,考生比较容易上手。

但这也并不是说就容易写好,相反,要想写出优秀之作,也非易事。

针对“没想到,真没想到”这个全命题作文,审题时应在全面、整体理解的前提下,对其中每个关键词进行解读,把握其蕴涵的深刻含义。

如“没想到,真没想到”,可以看做反复修辞的使用(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反复),既然是反复,就有强调的意味。

结合题目,“没想到”,就是有了第一次的出乎意料,而“真没想到”,强调的则是在前一次基础上的又一次意外,也就是说,二者是叠加、层进的意义关系。

写作时,应将这样的关系,通过具体的内容表现出来。

在审准题目的基础上,选材、立意、行文等方面就迎刃而解了。

就本道题而言,可以分步、分层来构思、布局和写作,彰显写作功力。

具体来说:

首先,“没想到”的对象、内容、所指是什么,没有想到的原因、因素是什么?

这是第一个层面。

“真”没有想到,就是的的确确、完完全全、根本不可能想到,这是第二层意思,具体原因应该交代清楚。

第二,在记叙顺序上,可以将顺序、倒叙、插叙等整合起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目的就是将“没想到”的故事编织得真实、有趣,让读者看后赞同、认可,能够引起思想共振,感情共鸣。

第三,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将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写得非常清楚。

在此基础上,辅以适当的抒情、议论,发表对所记叙的人和事的看法、见解和观点,书写由此所获得的深层思考、认识和感悟,表达藉此总结的经验或教训等。

最后,在形式与体例方面,可以是童话体、寓言体、书信体、日记体、章回体,以及小标题、对话式、访谈式等,不管何种方式,都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都要根据自己的驾驭能力和水平而定,千万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表达。

总之,“没想到,真没想到”这个题目,每个考生都应该有事情可写,有素材可用,有思想要表达,有感情要抒发,有议论要呈现。

但要想写好、写新,与众不同、胜人一筹,也非易事。

需要付出艰苦思考、用力和积淀。

具体思路如下:

思路一:

从没有想到与真没有想到中引发的思考。

面对一些社会现象,包括正向与负向的,按照常理会是什么样的,而你所看到的实际、事实情况又是有多大的反差。

如一个羸弱的老人,面对危险情况,在自顾不暇之时,还能够挺身而出,替他人着想,相反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却自私自利、只顾自己。

思路二:

从突发、意外的事情中受到的教益。

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出现意料之外的人和事,对此,应如何面对。

如一个鲜活的生命,突然间的逝去,不可天灾人祸。

思路三:

从凡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中回答意外发生的原因。

如针对一个人的品行或所学的知识、技能,在一些事情上、考试、比赛中的表现,就会推测出结果如何,然而,结果却与预料的大相径庭。

思路四:

从没有想到与真没有想到中得到的启悟。

通过自己或身边的一些事例、现象,来突出没有想到,并从中引发的感想、所得等。

如,在某次实验中,随着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做出的结果、得出的结论,与自己做实验之前出入很大,或截然迥异。

没想到,真没想到

生活中定有很多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我也不例外,下面就与您分享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吧!

有一次区里面举行作文竞赛,主题是“________读后感”.,正好,最近我迷上了《老人与海》,觉得那本书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所以我决定用心写好这篇竞赛作文。

星期六,我在家努力“攻读”《老人与海》,没想到,在又一次的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了《老人与海》的重要思想——“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第一次读的时候怎么就没有发现呢,真没想到。

星期一,老师把同学们写的作文拿到班上一边读名字一边挑好的作文,其实当时我对自己的作文没有很大的信心,因为我觉得还有一些地方没有修改。

突然,老师念到了我的名字,并说出了我的作文题——《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老师说:

“名字取得不错,内容也很精彩,下课到我这来,我单独给你再辅导一下”。

我惊呆了,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说:

“啊?

我?

”此刻内心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感和自豪感,没想到,真没想到,看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到自然成。

”果然,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下课后,我来到老师办公室,老师说:

“这本书的主旨,你把握得不错,但是如果你能够很好地把它的主旨表现在作文上,还要修改修改,就像开头,可以把你对这篇文章主旨的理解写出来,还有,如果要介绍故事情节的话,四个字:

简短,精炼。

回到家后,我把作文打成电子稿,并且很认真地修改,我仔

【篇二:

高考作文素材:

奉献与索取】

高考作文素材:

奉献与索取

奉献是用爱心铸成的一道彩虹,五颜六色,清新飘逸,带给人们温馨与快乐;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是“有一分热放一分光”,是“我为人人”。

奉献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热情,是心中无私的爱心,甚至是无价的生命,收获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与爱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长。

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奉献精神永远熠熠生辉,光耀人间,永远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

二、名言览胜

①名言警句

l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l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l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鲁迅

l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制定。

——向警予

l生到世上来不是为个人,而是要把个人贡献出来一部分给国家,一部分给朋友。

——拉伯雷

l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拉第

l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高尔基l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

l上天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为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而奉献。

——松下幸之助

l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l一个只顾自已的人不足以成大器。

——罗斯金

l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

——巴尔德斯

l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

——弗罗姆l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

——阿德勒

l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达到自身的完美。

——马克思

②古今诗句

l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l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l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

l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l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

l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l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

l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梅尧臣

l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l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l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l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l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黄奇石

l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

——(歌词)

l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

——泰戈尔

三、素材聚焦

1、两弹元勋邓稼先对祖国的奉献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族的幸福之中。

但是,历史风云变幻,祖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

邓稼先毅然接受开拓祖国核事业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为中国的国防事业进行着艰苦的科学攻关,为我国的两弹试验成功地铺平了道路。

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

20多个春秋过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粒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

此时,他的妻子已年过花甲,而癌魔却早注入他的肌体,他光辉的生命已燃烧到了尽头。

他临终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死而无憾!

【内涵解读】奉献既是一时一事,也是一生一世,奉献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只是物质的给予,更是精神上的付出。

人生到世上来不是为个人,而是要把个人贡献出来给国家,献身同时,自己也会升华。

【适用考点】爱国对待名利命运人生价值观

2、为艺术而奉献生命

法国著名喜剧大师莫里哀一生热爱戏剧艺术为之付出了毕生精力,直至为艺术献身。

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心病者》于1673年2月在巴黎皇家大剧院上演。

他本人亲自扮演该剧的主角。

此时,他的肺病已非常严重,加之受了风寒,他觉得头晕目眩,浑身无力。

17日这天,他的病情更重了,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病痛,坚持演出,并且一丝不苟地进行角色创造,把阿尔贡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但大幕刚落下,莫里哀就昏倒在舞台上。

演出结束后仅4个小时,莫里就永远离开了他所爱的戏剧艺术。

【内涵解读】不论在什么国家,在什么时代,奉献,总是一个崇高、温暖和感动人心的话题。

奉献,是人在爱心和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自愿地无偿地付出或给予的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

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奉献精神永远熠熠生辉,光耀人间,永远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

【适用考点】对事业的热爱责任心奉献精神艺术生命的意义

3、把一生奉献给科学

镭的发明者、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居里夫人一生忠于科学,厌恶金钱和荣誉,她把所得的奖金绝大部分用于科学实验及赠送给贫穷的学生和需要帮助的朋友。

她把研究的结果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而不接受当时可谋取巨富的专利权。

在社会授予她的荣誉面前,居里夫人只有一句话:

“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而不应该注意人。

居里夫人长期接触镭,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两手被镭射线烧得伤痕累累,并得了致命的血液病。

众人劝她休息治疗,她谢绝了,她说:

“我的生活是离不开实验室的。

”在晚年10多年里,她带病写出30种科学报告,好几种高深的科学理论书籍,每天仍然工作14小时,直到1934年闭上了她那双智慧的眼睛。

【内涵解读】奉献是一种责任,把奉献当成一种责任,就为奉献找到了动力,就会把奉献当作是应该做的事,心甘情愿地去奉献。

人生只有无私奉献,才能贡献社会,服务他人,才能摆脱卑俗,才能真正完美,才能造福社会。

【适用考点】责任名利观精神财富兴趣勤奋

4、南丁格尔奉献出爱心

19世纪中叶,护士地位低下。

出身名门的南丁格尔决心以身作则,改变这一现状,自愿当了一名护士。

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亚开战,南丁格尔亲自奔赴前线。

她替伤员清洗、消毒、包扎、按时换药、改善伙食,还经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涤带血的衣裤。

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盏灯,在4公里的巡诊线上,挨个查看病情,给伤员唱歌,送去安抚和爱心,从无间断。

为此,她经常工作20小时以上,累得头发掉光仍然坚持不懈。

由于她的努力,伤员的死亡率从60%降为0.3%。

后来,直到英、俄停战,最后一名士兵离开战场,她才回到家园。

回国后,她又把英国人民为奖励她而募捐的5万英镑悉数拿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

她还著书立说,为现代护理学的创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鉴于此,国际红十字会在她逝世后,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英国人民为她立起了手持油灯的巨型铜像,“提灯女郎”南丁格尔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

【内涵解读】:

南丁格尔奉献出了自己的时间与爱心,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对护士的看法。

由此可见,个人的力量并不微小,关键看你愿意奉献出多少。

只要人人都能有所奉献,世界定会被改变。

【适用考点】人生价值个人的力量影响行为伟大的女性

5、留美博士50万救命钱奉献乡亲

留美博士穆京虹,祖籍山东临清市魏湾乡小由马庄村,童年在临清度过,之后在北京上小学、中学,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88年以优异成绩赴美留学,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并先后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和西南医学中心当博士后,之后在美国一生物技术公司做研究工作。

工作期间发表多篇英文散文,200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在美国屏风上》,记录其留学经历。

2008年,穆京虹被查出癌症晚期。

亲人们为她筹集近50万元治病。

但她把家人叫到一起,开了次家庭会议,说要把治病的钱全捐给家乡,成立“京虹老家基金会”,号召更多留美人士为家乡教育做贡献。

基金会成立后不久,穆京虹就去世了。

她把钱都留给基金会,却没留给她的3个孩子。

【适用考点】奉献家乡教育大爱无疆影响力人生观

6、布鲁诺——为科学献身的勇士

布鲁诺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贫苦家庭,15岁进修道院,24岁成为牧师,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此后,他逐渐对宗教产生怀疑。

他大胆地批判《圣经》,因而冒犯了罗马教廷,只好逃出意大利,到法国、英国等地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批判托勒密的地心说。

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在太阳以外,还有无数个类似的恒星系统。

太阳不过是一个恒星系统的中心,而不是整个宇宙的中心。

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把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由于布鲁诺广泛宣传他的先进思想,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

1592年,罗马教廷采用欺骗手段把他骗回意大利并逮捕。

刽子手们使尽了种种威胁利诱手段,想让

布鲁诺屈服,但他坚贞不屈地说:

“我半步也不退让。

”经过八年的折磨,他被处以火刑。

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布鲁诺面对行刑的刽子手,庄严宣布:

“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到判词还要恐惧!

”布鲁诺被处死了,他的科学精神永存!

1889年,人们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竖立起他的铜像,永远纪念这位为科学献身的勇士。

【内涵解读】奉献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

正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奉献牺牲,才构成了人类今日灿烂的文明。

他们的无私奉献,为人类社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人们把他们刻在心里,千古流芳。

如果只有索取,没有奉献,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

【适用考点】社会的进步坚持真理个性斗争牺牲

16、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奉献

张震1964年出生在定远。

定远是陕甘宁蒙交界处一个贫瘠的县城,百姓一年收入三四百元。

张震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后,学习英语,是校报记者,多次在写作比赛中获奖。

快毕业时,他舍弃了成功率很大的考研和记者生涯,带着妻子韩雅婷回到家乡,举债办起了一所小学。

1992年8月,他们把自家的房子拆了,借钱买砖木,盖起最初的四间教室,名曰“育才小学”。

学生来自田野,来自其它学校赶出来的差生。

学费减免,其它费用低于国家标准,开设英语。

几年下来,学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学生人数逐渐增加,可张震他们欠债已达11万元。

【内涵解读】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奉献是发挥个人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源泉,能促使人自觉追求真、善、美,提升自身素质;是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基石;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正义和善良的奉献精神是我们生存的意义,奉献创造人生的价值。

【适用考点】实现人生价值热爱家乡人生的意义教育善良

18、“备飞”的奉献换得集体的成功

2009年10月1日,作为中国第一批歼击机女飞行员,她们以威武雄壮的“楔形”梯队,拉着彩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校阅阅兵。

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关注。

就是在这次飞行任务中,张晓佳成为了“备飞”,不是由于她的技术不过硬。

相反,正由于“备飞”需要技术全面且出众、在特殊情况下能在任何位置上飞行的女飞行员,因此才把平时一向练习刻苦的张晓佳选中。

练习中,所有人都在猜测“备飞”的终极人选,但出乎意料的竟然是张晓佳。

当时在她旁边的队友,只能默默地安慰独自流泪的张晓佳,那种滋味可想而知。

就像2009年春晚小品《我心翱翔》中的台词一样,“我觉得自己像一只离群的孤雁,我多想飞啊。

可我知道,假如我飞了,就意味着她们当中有人飞不过去,我不想那样。

”张晓佳还是默默的准备,辛苦的奉献。

终极,她和所在的这支团队,出色地完成了国庆阅兵任务,被记集体一等功。

【内涵解读】在国家的建设中,有很多人平时默默的工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领奖台上没有他们的身影,这是一种奉献的精神。

建设国家、强大民族就离不开这种精神,这种不计功劳、不为金钱的精神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强大的动力所在。

【适用考点】阅兵式个人和集体凝聚力80后巾帼不让须眉

19、奉献社会是优秀企业家的良知体现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江苏黄埔集团董事

长陈光标当即命令属下一百二十名机械师和六十台重型工程机械,从江苏、安徽日夜兼程一千多公里到达汶川地震灾区,在灾后不到三十六小时的时间,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了灾区,成为自发抗灾救灾首支民间机械救援队,为打通救援生命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受到温总理的“致敬”。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陈光标立即派人在西宁购得21台二手吊机、推土机及挖掘机等救援装备,前往玉树县开展救援行动。

江苏黄埔集团在江苏民营企业中的规模并不算大,但是陈光标的捐赠却是最多的。

面对众多媒体的采访,陈光标没有丝毫的炫耀,恰恰相反,他用质朴的话语呼吁更多的人来投身慈善公益事业。

陈光标,一个声名日隆的苏商,他的“名”,并不在于他有多富有,他的“名”有一个响亮的称呼——慈善家。

10年来,他累计捐赠款物到位3.17亿元,其中现金2.18亿元,物资9900多万元,捐助范围达全国10多个省市欠发达地区,受益人数超过30万人……这一连串的数据,是对他的“名”的最好注脚。

【适用考点】慈善爱心地震良知体现物质与精神

20、奉献成就香港义工黄福荣英雄传奇

“香港英雄”、“港人之光”、“香港人的骄傲”、“伟大的志愿者”……连日来,青海玉树地震的消息牵动港人,舍己救人的“香港好人”黄福荣更让港人感动和自豪。

46岁的黄福荣,原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患有糖尿病,需要定时服药,但每年都会花上几个月的时间,一心投入在行善活动上,2002年,黄福荣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积蓄;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到四川灾区做了两个多月义工。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时,黄福荣正在玉树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

当时,阿福已经很幸运地逃了出来。

为营救孩子和老师,冲进孤儿院楼房,因余震不幸被掩埋而身受重伤,半小时后去世。

一个平凡的香港市民,抛却安闲生活,为行善捐出所得,四海奔波,直至为之舍身捐躯,表现出的是最不凡的崇高境界。

斯人之逝,神州同悲。

【内涵解读】奉献并不难,奉献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它并非高不可攀,其实,我们每个平凡的人都能做到。

奉献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一颗种子,是平凡的、大众的,它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社会需要奉献,更需要我们以行动来实践这一美德。

【适用考点】大爱无疆扶弱济贫仁慈博爱平凡的英雄境界

23、奉献与追求

古代的陶朱公,在19年间数致千金,但每次,他都把它们“分散与贫交疏昆弟”,他曾用钱资助过勾践,也资助过田成子,现在,他把它分散给那些需要资助的人,对他来说,赚钱不是最终目的,他只想利用赚来的钱有所作为。

现代的李嘉诚,大巨富之后,时刻关注着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从不吝啬解囊。

1980年起,他又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汕头大学的创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