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6704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docx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调研报告

1.1.1地理位置优越

衡阳市茶山坳镇乡村旅游规划

调研报告

第一章区位及旅游资源分析

1.1区位分析

1.1.1地理位置优越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地域面积辽阔,地形平坦。

区域内多条交通干道穿境而过。

衡阳市位于国家八横八纵交通走廊的京广走廊上,交通区位十分方便。

图1-1茶山坳位置

茶山坳镇地处衡阳市珠晖区东北部,它南临耒水,与酃湖乡一水之隔,西北依傍湘江,与西湖镇、松木乡及衡阳县樟木乡隔江相望,东接衡南县泉溪镇。

现镇域南临耒水,与酃湖乡一水之隔,西靠湘江,北与衡阳县樟木乡隔江相望,东接衡南县咸塘镇,镇政府驻茶山村。

全镇总面积61.4平方公里辖荼山、垅塘、藕塘、田心、堰头、农林、樟木、金甲、黄洲、合兴、皇桥、古城、秧田、大昌等14个村。

1.1.2道路交通系统发达

茶山坳是衡阳市区的东大门,也是衡阳西南云大都市区卫星城镇。

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东邻衡茶吉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高速铁路,南临高铁衡阳东站、耒水,西依湘江、衡岳高速公路,北接怀邵衡铁路、安张衡铁路。

衡邵高速公路、衡炎高速公路、二环东路、船山大道、穿镇而过,衡邵高速公路在镇区设有出入口。

镇上驱车20分钟即可到达衡阳市中心。

距离镇上较近的高铁站为高铁衡阳东站,距离镇中心仅8公里。

距离市中心衡阳火车站约15公里。

为茶山坳镇服务的汽车站主要为衡阳中心汽车站和酃湖汽车站,均为30分钟内可以到达,南岳机场距离茶山坳镇约30公里。

这些交通站点为茶山坳居民提供良好的交通出行服务。

镇上公共交通建设较好,有多条线路通往衡阳市区。

金港古镇目前有423路公交通往茶山坳镇及市火车站,为区域内居民服务。

1.1章节的对应图纸详见附录01区位分析图。

1.2旅游资源分析

1.2.1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茶山坳镇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最著名的为南岳衡山风景区。

除此之外,衡阳市区内也有回雁峰、石鼓书院、湘江风光带等一批旅游区以及衡阳市10余个绿地公园。

茶山坳镇西北20公里处,也有一个萱洲古镇风景区。

1.2.2自身旅游资源以古镇为主

茶山坳镇乡村旅游,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大源渡库区。

物华天宝,人文景观丰富,拥有百年宝塔---珠晖塔、古墓群、寺庙等历史文化资源;三面临江,拥有充足的水资源;同时以“金甲古镇”为核心,往周围1.2公里逐步扩散,发展地方特色,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区域旅游,与国际接轨。

1.2章节的对应图纸详见附录02旅游资源分析图。

第二章基地现状分析

2.1用地现状分析

茶山坳镇总用地面积6140公顷,农用地面积4090.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61%。

其中,农业用地2617.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62%;林地1472.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9%;建设用地面积966.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4%。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799.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02%;交通用地163.7,占土地总面积的2.67%,水域用地726.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83%;工业用地用地197.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2%。

具体见表2-1。

2.1章节的对应图纸详见附录05用地现状图。

 

表2-1 2015年土地利用规模与结构表

单位:

公顷、%

地类

2015年

土地总面积

6140

100

建设用地

966.65

15.74

交通用地

163.7

2.67

水域

726.33

11.83

工业用地

197.98

3.22

林地

1472.96

23.99

农业用地

2617.32

42.62

注:

表中2015年数据来源于国土局官网

2.2自然环境特征

2.2.1盐卤矿资源丰富

镇内盐卤资源极为丰富。

据地质勘探部门勘探结果表明,茶山坳地段岩盐主阶层平均厚度177.12米,远景储备126亿吨,氯化钠的平均品位46%,钙芒硝储量湘南第一,而且理藏浅,地质构造简单,易于开采。

2.2.2地形平坦

茶山坳镇属于盆地地区,处于中南地区凹形面轴带部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湘江河谷两岸海拔高度均在100米以下。

在整个衡阳范围内地形相对偏低。

镇内最高点为“鸡公山”。

图2-1茶山坳卫星图

2.2.3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茶山坳为中亚热带季风区冬冷夏热、干湿交替的气候。

年均温17.5~18.1℃,年均降水量1200~1400毫米,春夏季占全年的70%左右。

2.2.4三面环江

图2-2茶山一景

茶山坳镇水域总面积726.53公顷,占全镇总面积11.83%。

三面环江,与市内大型河流湘江、耒水相邻。

镇内湿地均匀分布在各个村子,水资源丰富。

2.3人文地理特征

2.3.1前身即为衡阳市区

建国初,茶山坳镇属衡阳市第八区,1961年成立茶山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茶山乡,1985年改为镇,2001年由原衡阳市郊区改属衡阳市珠晖区。

2.3.2路网发达

茶山坳东邻衡茶吉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高速铁路,南临高铁衡阳东站、衡岳高速公路,北接怀邵衡铁路、安张衡铁路,拥有一个火车出入口—茶山坳站。

衡邵高速公路、衡炎高速公路、二环东路、船山大道、穿镇而过,衡邵高速公路在镇区设有出入口。

镇上驱车20分钟即可到达衡阳市中心。

2.3.3农业为经济来源

茶山坳镇人均月GDP达5000元以上。

目前,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农,以种植大面积的蔬菜为主。

部分人也已经开始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全镇拥有农家乐30多家,部分村民将自己的住宅也改为民宿,供游客栖息、娱乐。

2.3.4文化设施基本完善

镇内有中学2所,小学15所,图书室5家。

全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18-22周岁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55.5%。

茶山坳镇中学人口达到1.5万人,在城镇就读的小学生比例达85%以上,初中在城镇就读的比例达到100%。

2.4基础设施分析

2.4.1道路交通现状

珠晖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

茶山坳镇位于衡阳市珠晖区北部,素有衡阳“东大门”之称,道路交通设施比较完善。

镇内有武广高铁,京广铁路过境并设有衡阳北站。

衡邵高速过境并设立衡阳北出入口。

其中环城北路,环城东路是连接茶山坳与衡阳中心城区的主要道路。

315省道由衡阳珠晖区出发,经由茶山坳通往衡东。

同时,境内有X11,X22等多条县道、乡道、连接各个行政村。

各村庄之间由村道等道路作为补充。

镇区内路网密集,各等级道路相互交错,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道路网系统。

同时,正在修建的有衡邵怀快速铁路、茶山坳新大桥以及松木工业园道路网,这些交通设施建成后,将使茶山坳的路网更加丰富,道路通达度大大提高。

2.4.2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茶山坳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良好,各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基本能满足镇区内居民的需求(如图2-3至2-7)。

镇中心建有高水平医院,大型集贸市场,农产品交易中心,镇级中学,现代化标准小学。

同时还有邮政局、银行、电信局、火车站、公交总站、自来水厂、垃圾中转站等服务设施为镇区居民提供各种日常生活的服务。

镇区14个村庄目前已经全部接通电力电线、自来水管、百兆光纤。

区域内通电率100%,自来水入户率70%,网线入户率14%,居民全部用上干净的生活用水。

公交线路覆盖中心村及7个行政村,50%以上的居民出门即可乘坐公交。

镇区内有中学1所、6年制小学4所,标准化幼儿园6所,镇区儿童小学入学率达100%。

各村修有垃圾中转站,同时主要道路两旁设有垃圾桶。

有关于2.2.1节-2.2.2节的对应图纸详见附录03交通及基础设施分析图。

图2-3至2-7茶山坳现有基础设施(水渠、健身设施、道路、排水沟、路灯)

2.5功能分区及规划结构

2.5.1功能分区现状

茶山坳旅游风景区目前总共分为9个功能区。

每个功能区域对应不同的旅游特色,吸引着不同的旅游客源。

这九个功能区分别是:

茶山坳综合服务区、湘江生态人居环境区、健康养生旅游服务区、农旅休闲示范区、盐化工业园区、绿色农业示范区、金甲古镇旅游服务区、园林经济发展区、绿色休闲农业区。

2.5.2“四核四线”规划结构

茶山坳镇规划结构为“四核联动、四线奔腾”发展结构。

其中“四核”为双大核带双小核构架。

四线为一条主发展轴、三条次发展轴。

即以茶山坳镇中心、金甲古镇为发展大核心,滨江工业区、梨园为发展副核心:

以茶山坳镇和金甲古镇连线为发展主轴,其他三条主要干道为发展副轴。

多核联动、多线奔腾,共同带动茶山镇旅游区经济发展。

这样的规划结构,不同于一般的单核发展,避免了游玩元素单一、缺乏发展动力的问题。

同时多条发展轴,为游客提供了不同的游览线路,增加了景区可玩性和对游客的吸引力,提高了茶山坳旅游区整体实力和整体力量。

有关于2.3.1节至2.3.2节的对应图纸详见附录04功能分区及规划结构分析图。

第三章区域SWOT分析

3.1园区发展有利条件分析

3.1.1地理位置优越

(1)附近路网发达

茶山坳位于珠晖区东北部茶山坳镇位于中南重镇、国家老工业基地——衡阳市珠晖区东北部,是雁城衡阳市区的东大门,也是衡阳西南云大都市区卫星城镇,东邻衡茶吉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京港高速铁路,南临高铁衡阳东站、耒水,西依湘江、衡岳高速公路,北接兰厦铁路怀邵衡铁路、安张衡铁路、衡邵高速公路、衡炎高速公路,与酃湖乡一水之隔,与合江套街道、松木乡及樟木乡隔江相望,东接泉溪镇。

(2)距离市区较近

茶山坳位于湖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衡阳市,距离南岳衡山景区大约五十公里,距离水上度假中心大约——七公里左右。

3.1.2自然条件优越

(1)以丘陵为主的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主要以地势地平的农田和丘陵为主,丘陵绝大多数高度低,起伏小,坡度缓,这种地形有利于各类农业体验区的建设,丘陵地形虽然不能像山地那样给游客以险峻的体验,但也不会造成游客在山岳地形那样令游客感到闭塞压抑,在地势平坦区域,游客不管再哪个地势高点,放眼望去,都会是一览无余的农家风光,村落景观: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错落其间。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远近都是田园秀色,让游客有心旷神怡之感。

(2)舒适度高的气候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丰富,气候怡人。

(3)水资源丰富

茶山坳三面环水,沿江风景优美,内部水网密布,一片水乡景观。

有利于发展沿江风光带,围绕江边发展。

3.1.3人文资源丰富

茶山坳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著名的青瓷产地.在沿湘江河畔9平方公里地面留下了多处青瓷窑址,衡阳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珠晖塔,雄立于镇西湘江东岸的藕塘村,十里开外就可看到宝塔。

同时茶山坳古墓群于1982~1984年由衡阳博物馆配合京广复线衡北编组站的工程建设,在茶山坳乌龟山、桔园一带发掘出东汉、三国、晋、南北朝墓46座,出土文物546件。

3.1.4现代农业发达,品种多样

茶山坳镇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过程中,全力打造衡阳赏花第一镇,不论是品种、规模、档次都为衡阳之最,山坳镇田心村已建成衡阳和湖南省唯一的十大名花谷,兰花、梅花、牡丹、菊花等名贵花卉样样齐全,种植面积达2500多亩,一年四季均可看到鲜花的生态园林景观。

花都产业城种植梅花20多万株,是中国最大的梅园。

茶山坳镇充分利用当地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自然条件和地处衡阳市区的区位优势,将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作为一大特色亮点,发挥其赏花观景作用,设计了一条十余公里的赏花路线。

茶山坳镇白菜、萝卜、豆角、凉薯等八大传统蔬菜种植盛名远播,大力发展大棚蔬菜、“高妻”优质葡萄、网箱养鱼等高效农业,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东外环市场的建成,为全镇农副产品的产供销开创了美好的前景。

3.2对园区发展不利条件分析

3.2.1生物资源欠缺

(1)森林资源的不足

茶山坳在发展农业景观的同时没有兼顾好保护原始的自然环境,从总体景观上看,明显人工景观过多,纯天然的景观不多,人工痕迹过于明显,森林主要以人工林为主,树木的品种较单一。

(2)野生动物遭到迫害

在开发茶山坳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问题,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动物种群种类和数量都大幅度下降。

3.2.2没有保护传统的民居

(1)文化街道建设不足

缺乏特色民居集中的街道,金甲古镇建设还不完善,没有供游客观光游览成系统的路线,零散的特色民居显然不能构成景点。

(2)水泥房较多而木质房较少

在茶山坳城镇化的过程中,没有注意保护好原本的有特色的民居,大面积的拆迁和翻修,反而使得其丢失了许多原汁原味,而后再做出补救,将水泥房装修,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茶山坳的民居的特色。

3.2.3缺乏主特产和传统手工艺品

一个富有特色的手工艺品作为纪念物会使得旅游景点增色不少,而茶山坳缺乏富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失去了一个提高景点在游客中影响力的机会,茶山坳的主特产的宣传和开发不够,茶山坳一些特色的食物和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不能让游客有足够的了解,就带动不了购买力。

例如张谷英村,小小的一村之地,除了以人物出生和本身的自然景观之外,其村中用大豆细磨手工制作的豆腐,也被来往的游客记住,常常有游客买很多再邮寄回家。

反观茶山坳,也有一种通过发酵和烘烤后手工制作的甜点,“diangba“(谐音),但是明显没有做到适当的宣传,游客往往闻到满巷的酒香,但不知为何物,也没用系统的生产线和销售线来向外推广。

3.2.4人力资源的欠缺

因为发展的滞后,导致大量有一定学历的人才外流,技术人才往往第一个想法是走出去而不是留下来,茶山坳缺乏留下这些人才的条件和相应政策,所以缺乏合适从事休闲旅游类的高素质人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对茶山坳发展旅游产业是极为不利的。

3.2.5周边城镇化水平不高

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室外道路状况方面,整体水平和质量都较低,住宅前实现了道路硬化的居民不是很多,道路两侧的绿化还不规范,缺乏维护。

城镇化不到位。

3.3发展机遇分析

3.3.1政府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广度和深度进军”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提出”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发展思路,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3.3.2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农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它在提高了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城市同病,城市人口急速增加,城市高楼林立,街道狭窄,绿地减少,环境污染,等等,城市居民开始怀念曾经新鲜的空气,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绿色安全的食品,发展休闲农业无疑吻合了这种需求,乡村休闲旅游的潜在市场需求必将大规模扩大。

3.3.3快速发展的经济将带动为乡村旅游提供经济基础

中国人的恩格尔系数从2009年的43.7%到2015年34.8%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说明居民口袋里的“闲钱”多了,这将使整个旅游市场的“大蛋糕”的份额大大增加。

3.4发展的挑战分析

3.4.1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湖南本为鱼米之乡,境内水网密布,农业发达的村落有很多,能发展休闲旅游的地点也有很多,那么在多个地点同时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时,相互之间的市场竞争就会很大,要从其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

3.4.2旅游地屏蔽效益的威胁

一般来说,高级的旅游地会在周围地区形成形象上的阴影区,而处于阴影区的其他低级别旅游区会受到不利影响,茶山坳距离南岳衡山仅仅40分钟车程,衡山作为中国名山,发展旅游较早,而且各类自然和人文资源兼备,茶山坳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时,势必会受到其影响。

3.4.3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衡阳作为一个传统型重工业城市,其工业污染相对来说更难处理,茶山坳要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将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这会给其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3.5SWOT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茶山坳虽然存在着诸如人力资源的欠缺,土特产和手工艺品缺乏宣传和开发,民居保护不足,周边城镇化水平低,缺乏广泛的客源等问题,但其农业资源丰富多样,有大面积的种植梨树,是南方唯一早熟梨种植基地,区位上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政府的政策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从整体上看,发展的机遇大于风险。

因此,茶山坳应该抓住机遇,把握形势,对发展的方向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依托现有的农业基础,尽快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全面整合资源,完成合理的布置,建设好完整的产业链,打造独特而富有竞争力的“观光农业休闲平牌”。

本规划将茶山坳的性质定义为一个集观光游览、农业休闲、科普教育和生产经营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小镇。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优势(S)

劣势(W)

1地理位置优越,是雁城衡阳市区的东大门

2自然环境优越,三面环水,地势平坦

3历史悠久,古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1人力资源缺乏人才流失严重

2特产和手工艺品缺乏宣传和开发

3民居保护不足,周边城镇化水平低,缺乏广泛的客源等问题

机会(O)

SO(增长性战略)

WO(扭转型战略)

1政策的支持的鼓励

2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农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潜力

3快速发展的经济将带动为乡村旅游提供经济基础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2利用政策优惠吸引外来资金

3依江发展沿江风光带,依农田发展休闲农业区

1提高对技术人员的待遇,创造就业岗位

2引进资金,重新对民房装修,形成完整的特色名居房游览线路和购物线路

威胁(T)

ST(多种经营战略)

WT(防御型战略)

1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附近有条件建设旅游业的区域还有许多

2距离衡山旅游景点太近,旅游地屏蔽效益的威胁大

1大力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区别于其他旅游区,打响自己的品牌

2发展休闲农业,打造出不同与衡山旅游区的特色,吸引不同的游客群体

1专注与发展农家田园风光形式的景点,集中资金,打响某一个点的一个品牌,再连带其他项目

2在发展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其自然的风光

3加大宣传力度

第四章形象策划及目标定位

4.1形象策划

4.1.1地方特性分析

(一)地理文脉

茶山坳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是衡阳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人文自然景色赏心悦目,让游客享受到春赏美景、夏练美体、秋采美果、冬养美食的“四美”体验。

最终形成了以“金甲古镇”为核心,首先向周围1.2公里辐射,在逐步扩展到1.5公里扩展,同时各个村域依据地方特色优势逐点发展,以点带线,最终形成区域旅游。

(二)季节性旅游景点

①春赏美景

每年1—4月份之间,围观赏梅花、油菜花、梨花、海棠花、桃花。

图4-1茶山坳主要花卉图4-2金甲宣传路牌

②夏练美体

每年5—8月间,充分利用湖南最大的户外拓展基地—金甲拓展基地,结合茶山植物园、灵秀山水展开系列登山、垂钓、拓展训练、骑行等旅游健身活动。

③秋采美果

每年9—10月之间围绕茶山丰富多样的优质水果采摘、品尝等系列活动。

图4-3、4-4茶山坳部分果实图4-5冬季茶山坳补品

④冬养美食

每年11—12月份间围绕茶山系列美食举办美食街、烧烤等活动。

(三)长期性旅游景点

①珠晖塔

珠晖塔为雁城三大名塔之一,塔高10丈5尺,砖石结构,七层八棱,石阶旋梯。

正门西南向,因地势之高,晨迎朝晖,晚披彩霞,璀璨夺目,如珠玉生晖,故名之。

登塔顶,周围数十里壮丽山河尽收眼底。

南望雁城,气象万千;北眺衡岳,风帆沙鸟,长烟一空,使人心旷神怡。

图4-6珠晖塔

②茶山坳古墓群

图4-7金甲古镇牌坊

茶山坳古墓群在茶山坳乌龟山、桔园一带发掘出东汉、三国、晋、南北朝墓46座,出土文物546件。

14座东汉墓中,有一座雨道宽而长,有1块刻有"熹平五年七口"的铭文砖。

三国墓1座,墓砖刻有"阳遂.富贵"字样,随葬铜钱有"大泉五十"字样的20枚,"大泉当千"5枚,"五株"30枚。

晋墓19座,其中1墓有1块"永康5年"的铭文砖。

南朝墓12座,其中1墓有"贵"字铭文砖,有2墓无随葬物。

③金甲古镇

镇内拥有一座千年寺庙—中心庙,几十颗百年古树,一条历史文化街,古镇牌坊和拱门已竖立,中殿庙广场,老街沿线80余栋房屋的立面主要为徽派建筑,建有建筑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

4.1.2地方特性分析

优势:

茶山坳消费水平普遍偏低,食、住、行价格低廉,加上远离城市中心,民风淳朴,古镇人为破坏较少,环境优美,这便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旅游。

另外,茶山政府十分重视,树立了强烈的保护意识和开发意识。

劣势:

茶山坳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兼具,但从总体上讲,其旅游资源的等级不高。

4.1.3旅游形象受众调查

2016年10月24日,我们就茶山坳旅游形象现状分别对旅游者和当地居民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茶山坳在游客和民居心目中的形象,以便为其形象定位做基础。

主要调查内容:

①受访者的个人信息基本情况(地域、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②针对游客对茶山坳的了解途径、本底感知情况、主要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及茶山坳旅游形象各个结构要素的感知评判。

针对居民则主要对茶山坳旅游形象进行综合感知调查。

4.1.4针对游客调查分析

(1)游客的基本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游客性别构成上男、女性分别约占总人数的41.03%和58.97%;

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为主,21—30岁的占18.39%,31—40岁的游客占42.86%,41—60岁的游客占30.04%,20岁以下和61岁以上占8.71%。

表格1茶山坳旅游者年龄构成

年龄结构

比例%

≤20岁

4.86

21—30岁

18.39

31—40岁

42.86

41—60

30.04

≥61岁以上

3.85

(2)游客对茶山坳旅游形象认知分析

图4-8游客对茶山坳旅游形象的本地感知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得出,约有48%的人第一印象为生态型休闲旅游小镇,约20%的人第一印象为名胜古迹小镇,约有32%的人对其民风淳朴印象良好。

由此,可以看出游客对茶山坳的的总体印象定位在休闲旅游和名胜古迹和淳朴民风上。

调查结果表明游客初次获取茶山坳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亲朋好友的介绍,约占调查的50.28%,其次是网络资源约占28.86%,旅行社和广播电视仅占小部分,约占20.86%。

表格2茶山坳旅游者旅游信息渠道

媒体

比例(%)

亲朋好友的介绍

50.28%

网络资源

28.86%

广播电视

12.56%

旅行社

8.3%

从游客来的目的来分析,看绝大多数人来茶山坳主要是旅游观光,约占56.29%,休闲度假占22.68%,探亲访友占8.84%,实地考察为5.03%,宗教活动5.16%,其他2%。

表格3茶山坳旅游者旅游目的的结构

项目

比例(%)

旅游观光

56.29

休闲度假

22.68

探亲访友

8.84

实地考察

5.03

宗教活动

5.16

其他

2

(3)游客对茶山坳旅游形象因子实地感知情况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和总结其他文献的研究结构,提炼出旅游者对旅游形象感知的11个主要影响因子:

饮食、住宿、交通设施、购买旅游商品、旅游活动安排、旅游资源与环境、消费价格水平、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待客态度、政府旅游开发与管理、旅游从业者的素质与态度、总体感觉。

4.1.4针对居民的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居民对目前的茶山坳的旅游形象整体感觉不错,但任然需要改善。

通过访谈,大部分居民会向游客推荐的主要景点是:

珠晖塔、梨园、金甲古镇、海棠山庄等。

反映出居民愿意让游客突出感受本地的旅游资源。

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支持改镇的旅游业发展。

4.1.5旅游市场的受众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