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6712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

扬州市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皇览揆余初度兮揆:

思量。

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

掩饰哭泣

B.此去经年经年:

经过一年去来江口守空船来:

助词,无义

C.体无咎言体:

大体上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

登上

D.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

屏住呼吸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

光景,情形

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无乃尔是过与?

A.胡为乎来哉?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惟草木之零落兮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4.下列诗句中,与例句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例句: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我站在北固山上,看着滚滚而去的长江水,不禁豪情万丈,浑身充满了奋发向上的力量。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C“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扬州红桥的秋雨滋润着每一个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6.下列各项,抒情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下面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源自于黑人在美国社会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他号召所有的黑人拿起武器,跟白人斗争到底。

B.《蜀道难》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透露了对当时社会的隐忧和关切。

C.《登高》一诗中首联一、二两句写出诗人登高所见所闻,“天”“风”“沙”“渚”“啸猿”“飞鸟”勾画出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面。

D.《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这首词上片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下片取景较狭,风格偏于柔婉。

全词表现出晏殊词作雍容和缓、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意境。

8.沈德潜《说诗啐语》:

“性情面目,人人各具。

读▲诗,如见其脱屣千乘;读▲诗,如见其忧国伤时。

”横线处所填的二位诗人,与下列选项所论诗人相同的是(2分)()

A.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B.读柳子厚诗,知其人无与偶;读韩昌黎诗,知其世不能容。

C.王右丞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

D.乐天之诗,胡儿能唱琵琶篇;义山之诗,独恨无人作郑笺。

9.下面是苏轼写的一首词,请判别它的词牌名(2分)()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在尘埃?

酿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A.虞美人B.永遇乐C.沁园春D.蝶恋花

10.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值窦老师的令郎生日之际,语文组的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B.兹捡到钱包一只,内有饭卡等物品,暂惠存我处,遗失者请电话或短信联系高二语文组戎老师。

一经核实,定当奉还。

C.钱老师水痘出院了,陈书记在电话里对他说:

“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知您何时来上班?

D.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11.下列对联涉及的传统节日按一年中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何处题诗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②叶脱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树齐香。

③禁火今年逢春早,飞花镇日为人忙。

④玉宇无尘一轮月,银花有焰万点灯。

A.②④①③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①②

12.下列诗句所评三国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曹操

B.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

——吕布

C.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关羽

D.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赵云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

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

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

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

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

“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

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

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

“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

”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

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

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

后言于帝曰:

“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

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帝曰:

“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

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

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

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

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

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人年高目冥冥:

眼睛昏花

B.母常非之非:

批评

C.宁当举博士邪宁:

宁愿

D.而躬自减彻躬:

亲自

1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

文中用在邓皇后的名前,以示尊敬。

古时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常用。

B.从弟:

文中指堂弟。

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

C.博士:

文中指学官名。

此称呼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唐设太子博士等,后世沿置。

D.崩:

文中指死,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

此处也可用“崩、殂、薨、不禄”替代。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⑵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

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16.根据第三段,概括邓皇后在临朝主政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三、古诗鉴赏(11分)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淮城①感兴

【南宋】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

淮山隐隐。

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

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

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

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

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

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

①淮城,泛指淮水两岸的城市。

蒙古自灭金后,就着手灭宋,淮水是宋与蒙古对峙的前线。

(1)“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有何效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在上下片分别发出“天地凭谁整”与“毕竟中原谁定”这两问,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次发问的具体原因。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默写(10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无良媒。

(《氓》)

(2)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5)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6)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7),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8)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铃霖》)

(9),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1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论语·卫灵公》)

五.名著考查(7分)

19.《老人与海》中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20.《三国演义》第48回庞统巧设连环计,谁人先识破庞统的计谋,为何没有向曹操说破,请简述之。

后来又是谁向曹操提醒,而曹操为何不担心,原因又是什么?

(5分)

六、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背粮

陈忠实

①在丰饶的关中平原两料庄稼因干旱绝收的年馑里,北边黄土高原的山区却获得少有的丰收,于是就形成了平原人向山里人要粮食的反常景观。

②山里不种棉花,白鹿原人背着一捆捆一卷卷家织土布,成群结队从各个村庄出来,汇集到几条通往进山峪口的南北向的官路上,背着口袋出山的人和背着布卷进山的人在官路上穿插交错,路面上被踩踏出半尺厚的粉状黄土。

好多人趁机做起地地道道的粮食掮客,他们从山里掮背回粮食,到白鹿镇兑换成布匹或者成衣,再掮背着布匹和衣服进山去兑换山民的包谷和谷子,用赚下的粮食养活婆娘和娃娃。

白鹿镇成为整个原上一个粮食集散重镇,红火的景象旷古未见。

③鹿三让他的女人把木柜里仅存的几丈纯白土布和丈余蓝格条子布一齐捆卷起来,再把大人和娃娃的新旧衣服捋码一遍,凡是当下穿不着的都叠捆起来。

女人挑来拣去作难不定唉声叹气。

鹿三却果断得多:

“救命要紧。

穿烂没啥受冷也不要紧,肚里没啥填不行喀!

”当他估摸布匹和衣服能够换得尽他一个人背的粮食时,就给白嘉轩告假:

“我明日进山背粮去呀,得走三五天。

”白嘉轩不假思索地:

“你去你去,得几天走几天,路上甭赶得太紧,当心出事,而今人都吃不上身子虚。

”鹿三转身要走的当儿,白嘉轩又说:

“三哥,让孝武孝义跟你一搭去。

”鹿三转过身笑着问:

“你叫娃去背粮不怕惹人笑话?

”白嘉轩:

“谁爱笑由谁笑去。

”鹿三就认真:

“孝武去行孝义去怕不行,娃太小,甭背粮食光是跑路怕也跑不下来,来回好几百里哩!

”白嘉轩冷冷地:

“要是从场里把粮袋子挪到屋里,我就不让他去了,就是图了这个远!

让他跟你跑一趟有好处,他们兄弟俩也就知道粮食是个啥东西了。

我嘛……你把你那个二娃子也该引上。

”鹿三感动而又钦佩,回到屋里对女人诵叹不迭:

“嘿呀呀!

你看嘉轩这号财东人咋样管教后人?

咱们还娇贵兔娃哩不敢叫背粮去……”

④鹿三领着成年的孝武和未成年的孝义以及兔娃,四个人结伙搭帮在鸡啼时分上了路,太阳西斜时进入峪口。

进山和出山的人在峪口会合,有人在这儿搭下庵棚开起客栈,兼卖稀饭和包谷面饼子。

四个人歇息一会儿吃了自带的干粮又上路了……因为带着两个孩子而延缓了行程,五天的路程走了七天才回到白鹿村。

傍晚时分,孝武孝义在村口和鹿三兔娃分手后走进街门,孝义扑通坐到地上起不来了。

奶奶白赵氏首先看见归来的两个孙子,捧住孝义的脸嘘叹不止,孙子的双唇燥起一层黑色的干皮,嘴角淤着干涸的血垢,眼睛深深地陷下去了,抚着血泡摞着血泡的脚片痛不可支。

孝义苦笑着:

“爸呀我日后掉个馍花花儿都拾起来吃……”白嘉轩跟着仙草走到院子快活地逗儿子:

“三娃子你这下知道啥叫粮食了吗?

”孝武媳妇把一盆水端到院庭里,让自己的男人和弟弟孝义洗脸。

白嘉轩阻止:

“先甭洗脸。

把刚才背回来的粮食再背上——”白赵氏忍不住赌气地:

“再背到山里去?

”白嘉轩和颜悦色地:

“给他三伯背过去。

⑤白嘉轩佝偻着腰,领着孝武和孝义走进鹿三家的院子朗声:

“三哥!

娃们给你送粮来了。

”鹿三正躺在炕上歇腿,和女人先后跷出厦屋门槛,看见孝武孝义肩头扛着从山里背回来的粮食袋子,迷惑地问:

“你咋么又叫娃们背过来了?

那是给你背下的喀!

”白嘉轩:

“这回从山里背回来的都给你。

我等下回背回来再拿。

”孝武孝义放下粮食袋子,颠颠跛跛着走出院子去了。

⑥白嘉轩却幸灾乐祸似的笑:

“这回把碎崽娃子跑美咧!

这回碎崽娃子就明白啥叫个粮食咯!

(选自《白鹿原》,有删改)

21.文章②段描写白鹿镇旷古未见的“红火的景象”,请说明这个细节在文中的主要作用。

(4分)

22.请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23.小说中白嘉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

(4分)

24.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的意蕴。

(6分)

七.作文(40分)

2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共享时代已经来临,但有些东西又似乎不能共享或无须共享。

 

期中答案:

1D(A中掩泣:

掩面哭泣B经年:

年复一年C.体:

体象)

2.B(B属于介词结构后置。

3B.

4C.(例句是借代,C中“风骚”代指文学,A.是比喻,B.是拟人D.是对偶)

5.B(A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句表达的是一种悲伤的情感,这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与语境表达的“豪情万丈”不符C项适用于“爱情”而非“亲情”D.中词句抒发的是伤感之情)

6C(C项为直接抒情,其他三项为借景抒情)

7.B.(A.中马丁·路德·金主张非暴力斗争,主张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斗争。

.中C“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面错,描绘的是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

D.上下片意境写倒了)

8A.(从“脱屣千乘”可以看出是李白,从“忧国伤时”可以看出是杜甫。

9.A.

10D.(A“令郎”用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不能用于第三方;B惠存:

敬辞,不能用于自身;C.应该用口头语。

11.B(分别是:

元宵、寒食、中秋、重阳)

12D【为张飞。

【答案】13C14D

15

(1)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2)这时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

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之人。

16.宅心仁厚,明察秋毫心忧黎民(或:

关注民生疾苦),厉行节约。

【解析】

1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C..宁当举博士邪,其中“宁”是难道之意。

14.试题分析:

识记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不可用“薨”“不禄”替代。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15试题分析: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⑴异之——认为她与众不同,无——无论,辄——往往。

⑵是时——这时,法禁——法规禁条,亡——丢失。

16.试题分析:

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此题考查的是对邓皇后理政的作风筛选,可以理解为宅心仁厚,明察秋毫心忧黎民(或:

关注民生疾苦),厉行节约。

参考译文:

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

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

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

夫人因为年龄大眼睛看不太清,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

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

“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

”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

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虚心请教。

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

母亲常常批评她,说:

“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

”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

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十六岁。

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

邓皇后有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

邓皇后对和帝说:

“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诽谤。

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

”和帝说:

“别人都以经常能到禁宫走走为光荣,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真是难能可贵而为人们所做不到的啊!

”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进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元兴元年,和帝去世。

殇帝刚出生只百余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

殇帝尊邓皇后为太后,太后临朝听政。

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

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

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

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圣英明哲。

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

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

自从邓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之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

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饥荒,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或撤除生活供给,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还得到丰收。

答案17

(1)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词人对岌岌可危时局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苟且偷安的棒喝。

(2)发“天地凭谁整”的原因是:

①国土沦丧;②侵略者肆意横行;

  发“毕竟中原谁定”的原因是:

①暂时安宁是假象;②战事未休,战争未止。

(3)①对收复失地的渴望;②对侵略者肆意横行的痛恨;③壮志难酬的悲愤;④对时局的关切与担忧;⑤对当权者不思进取的不满。

(答任意4点即可)

默写:

名著:

19.大马林鱼鲨鱼

20答:

徐庶(1分)。

因为曹操杀害了徐庶的母亲,徐庶也曾发誓终身不再为曹操出谋划策。

(1分)程昱(1分)提醒:

但彼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1分)曹操的理由是:

现在隆冬,只有西北风,没有东南风。

我们现在驻扎在西北的江边,而东吴军队在南岸呀。

依据曹操的推断,在那个时节不可能有东南风。

(1分)

【答案】21.①承上,具体描写了平原向山里去背粮的反常景观;(1分)②启下,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为刻画人物性格作铺垫(1分);为下文故事展开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1分)③表现了中国农民面临灾难时不畏艰辛、顽强生活的人生态度。

(2分)

22.①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2分)②通过祖孙相见时的动人场景的描绘,细腻刻画出奶奶眼中孩子所受的磨难;(1分)③侧面表现了孩子直面困苦的勇气和不怕吃苦的顽强和坚韧;(1分)④体现了孩子们认识到劳动成果的可贵;(1分)⑤表现了奶奶对孙子的怜爱和疼惜。

(1分)(描写手法2分,效果写出任意3点即可3分)

23.①教子有方;②真诚善良;③乐观开朗;)④心思缜密;⑤富有远见;⑥性格刚毅。

(每点1分,任意3点即可)

24.①辛苦后得来的东西,才觉得有意思、有价值,才可贵,才知道珍惜;②孩子们只有亲身体悟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勇敢面对艰难困苦,才有可能收获美好的未来;③做父母的,要有勇于教育和培养孩子面对苦难和挫折的意识和智慧。

④孩子的茁壮成长,会让父母感到欣慰和快乐。

(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

【解析】

13.试题分析:

从结构上分析“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人物的性格塑造和主旨的角度答出“农民面临灾难时不畏艰辛、顽强生活的人生态度”。

点睛:

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推进的角度进行分析。

14.试题分析:

答出“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多种描写,然后结合文章分析具体写出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15.试题分析:

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此题从“教子有方”“真诚善良”“乐观开朗”“心思缜密”“富有远见”“性格刚毅”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16.试题分析:

分析小说的主旨注意从多个视角进行,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从周围的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等,总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此题注意从孩子的角度、父母的角度分析主旨。

【答案】共享诚可贵,独享价亦高

有一对好友学习成绩有所差异,但生活上几乎不分你我,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成绩较差的朋友不无遗憾地说:

“我们一切都可以共享,偏偏考试成绩不行。

”他无意中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

共享能够创造和谐,但是,共享是有范围的,也是有限度的。

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

近几年,以“共享经济”之名闯入日常生活的新事物越来越多,普及速度也越来越快,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马扎、共享雨伞,“共享”已经成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热词,成为国内经济一个现象级的新型商务模式。

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一贯追求,共享经济可以互通有无,是真实的社会需求,也寄予着人们的美好期待。

因此,对于共享经济,我们只可发展,只可强化,不可削弱。

“共享”是和“独享”相对的概念,但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所谓“共享”,其实就是把个人“独享”的东西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共享”始于“独享”,“独享”为“共享”提供基础。

“共享”是建立在“独享”的社会基础之上的,正因为“独享”是那样普遍,“共享”才显出特别的意义,要是压根儿就没有“独享”,也不会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