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7234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docx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信息: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信息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特征、现象、本质以及规律的描述,其价值体现在差异中。

2.知识:

是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结论,是通过思维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的一种精神产品。

知识是信息传递的结果,信息是知识的载体。

知识的分类:

知道是什么的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的原理知识,知道怎样做的技能知识,知道谁有知识的人际知识。

3.技术:

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4.信息技术:

是对信息的识别、获取、加工、利用、交流、应用和创新的手段与方法的总称,它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职能形态的技术两个方面。

注意:

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

5.信息素养:

指人们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以及能力与情意(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

6.信息情意:

是人们对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意识、情感、态度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形成信息素养的主要动力。

7.教育技术(AECT1994年):

是为了促进学习(一个目标),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料(两大对象)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范畴)的理论与实践(两种性质)。

8.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9.媒体:

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纸张、磁带、光盘等,也称媒质;二是指信息的存在以及表现形式,如文字、图像、声音等,也称媒介。

10.教育(学)媒体:

是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承载教育(学)信息和传递教育(学)信息的所有工具、中介。

教学媒体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将教学媒体等同于教育技术。

11.认知发展:

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体的过程和现象。

12.认知结构:

所谓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话来讲,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

广义地说,认知结构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地说,认知结构是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13.学习风格:

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14.教学系统:

是为达成特定目标而由各要素按照一定互动方式组织起来的结构和功能的集合体。

它可以是指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也可以是一门课程、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或是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实施的、有控制的教学信息、传递过程。

教学系统的四个最基本构成要素:

教师、学生(均为人员要素)、教材(教学信息要素)和教学媒体(物质要素)。

15.系统方法:

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16.教学系统设计:

是以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17.教育信息化:

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实现信息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教学环境的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教育管理与决策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学习信息化以及育人信息化。

18.信息化教学设计:

指为了促进学习,依据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需要,将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以达到过程最优化而编制的教与学的实施方案。

其主导思想是“学”,实践的主体是学生。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是: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

注意: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而不是“信息化”的教学设计。

19.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

是指能够为教育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所有有价值、有作用的各种多媒体信息的总称。

20.课件:

在教学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表现教学内容,反映教学策略,并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手段开发和制作的教学软件。

21.多媒体课件:

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多媒体素材如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信息,在特定的技术平台上,根据教学设计有机整合,并借助计算机实现信息传递,形成一种系统性的教学软件。

22.课程:

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的总称。

23.网络课程:

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持环境。

24.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对新课程的研究、设计、实施、评价以及再研究、再设计、再实施、再评价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课程开发是以社会对教育的价值以及价值标准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具体体现为核心的,它是社会发展对人提出的具体需要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

25.教学评价:

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教学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测量、衡定并给以价值判断。

26.多媒体:

是多种媒体形式的组合及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技术。

它具有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和非线性等特点。

27.教学模式:

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

28.远程教育:

指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授课教师处于分离状态,利用一定的教学工具、传播媒介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

29.现代远程教育:

从广义上看,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适应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远距离教育模式。

从狭义上看,现代远程教育,就是指依赖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建立的,在具有双边交互功能的电子教学平台进行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远程个性化学习方式。

30.总结性评价:

指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结果而进行的评价,借以进行鉴定、区分等级和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定。

31.CAI:

教师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学生通过与计算机交互作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

32.信息高速公路:

以光纤电缆为通道,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交互工具,使用能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信息的四通八达的信息网,连接到千千万万个计算机用户。

光缆具有信息量大、抗干扰性能好、可提供进行双向交流和开展大范围内合作的条件。

33.教育信息:

按照一定的系统,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遵循一定的目标进入教育传播过程中,供传授双方进行交换、控制的内容。

34.教学目标(行为目标):

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对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明确阐述。

35.教学资源:

是指学习的支持系统、教学材料和教学环境等能够为教与学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所有物质和信息总称。

 

二、填空题

1.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

社会知识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

2.信息时代的教育特征:

教材立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

3.信息社会的三大要素:

信息、能源、材料。

4.信息时代的两大现象:

知识爆炸、信息海洋。

5.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趋势:

学习信息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智能性,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全球化,教学管理与评估的实时化。

6.信息传播的特点:

信息所描述的内容能通过某种载体,如符号、声音、文字、图形、图表等来表征和传播。

7.传统教育三大基石:

阅读、写作和计算。

8.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冲击:

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育方法、教育制度。

9.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

视听媒体传播教学、个别化教学、远程教学、教学设计。

10.教育技术学学科性质:

(1)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分支学科;

(2)教育技术学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3)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11.组成现代教育技术的三个基本要素:

现代媒体技术、现代传媒技术、教学设计技术。

12.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

13.传播的基本类型:

(1)按信息接受者分:

人的内向交流、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按传播媒介的内在特质分:

人际领域、广播领域、文献领域。

14.传播的模型:

“香农-韦伯”模型、哈罗德·拉斯威尔传播模型、贝尔洛的SMCR模型。

15.传播的功能:

探测、协调、娱乐、教育。

16.教育传播的要素:

信源、信宿、编码、信道、译码、干扰、前馈与反馈。

17.媒体的类型:

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结合媒体、交互媒体。

18.媒体的特性:

(1)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

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

(2)教学媒体的个别特性:

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

19.学习动机的分类: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20.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主要包括:

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

21.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以迪克-柯瑞模式为基础):

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确定起点行为、编写教学具体目标、设计标准参照测验、开发教学策略、选择与开发教学材料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进行教学调整、设计与实施总结性评价。

22.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中,以肯普模式和迪克-柯瑞模式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

23.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

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强化练习设计。

24.情境创设问题:

创设故事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模拟实践情境。

25.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

26.教学资源的类型:

(1)人力资源:

就是存在于人身上的社会财富的创造力,是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体力、技能知识;

(2)物力资源:

教学媒体、教学传播系统、课程、教材、教学辅助材料和教学支持;

(3)财力资源:

财力是制约教学资源建设和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4)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

27.教学资源的特点:

分蘖性和衍生性、形式多样性、智慧密集型、使用针对性、成本廉价性。

28.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特点:

多样性、多媒体化,知识密集性,超媒体化,全球性。

29.常用图片处理软件:

ACDSee、iSee个人图片专家、Photoshop、Fireworks等。

30.多媒体课件的分类:

(1)根据运行环境:

单机版、网络版;

(2)根据包容的知识量:

堂件(电子教案)、课件(CAI教学软件)、系列课件;

(3)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帧型、生成型、数据库型、智能型;

(4)根据使用对象:

教师使用课件(教学型,演示型,情境创设型)、学生使用课件(课程学习型,拓展知识型)。

31.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好,有利于知识的同化。

32.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课堂演示型、学生自主学习型、模拟实验型、训练复习型、教学游戏型、资料工具型。

33.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

Authorware、PowerPoint。

34.网页制作工具:

Dreamweaver、Frontpage。

35.数据统计管理软件:

Word表格、Excel表格。

36.数据库开发工具:

Access、SQLServer、MYSQL、Oracle。

37.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想(6w宗旨):

Why:

为什么要用(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抽象内容,示范)

Who:

使用对象是谁(教师、学生)

What:

什么表现形式,什么内容,基本问题是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选择何种方式、表现手法(图片、文字、声音、制作工具是什么)

where:

什么地方用(配合什么内容)

which:

哪一种内容最合适,素材来源

38.多媒体课件评价方法:

(1)国内:

自我评价、组织评价、使用中评价、过程评价;

(2)国外:

分析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实验法(前测、后测)等。

39.多媒体课件评价中的几个关键点:

①无政治性错误;②无知识性错误;③打包后系统无病毒;④链接正确、运行流畅;⑤有一定的教育性、科学性;⑥使用环境通用化、大众化。

40.多媒体课件评价标准:

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使用性。

41.多媒体的教学设计原则:

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优化组织多种教学媒体,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反馈。

42.网络课程学习中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学习准备分析和学习风格分析。

43.网络课程的基本特点:

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自主性、协作性。

基于webde的特征、超媒体的特征、交互的特征。

44.教学评价的功能:

诊断作用、调控功能、激励功能。

45.“课程原理”四个阶段或步骤:

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46.CIPP评价模式:

背景评价(Conten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

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

4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

研究性学习、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协作学习的整合模式。

48.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两种主要模式:

辅助学习模式和模拟环境模式。

49.Internet网上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基本特性:

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处理数字化,信息检索超媒体化,信息来源全球性,信息传递即时性,信息共享开放性。

50.信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

51.教学活动流程图的符号:

(1)开始、结束

(2)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

(3)

学生活动

(4)

网络应用

(5)

判断

(6)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简答题

1.为什么说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

/对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1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及媒传技术,作用于教与学,以期取得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 当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之中后,便成为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对象,在理论和实践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创新教学或学习模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3 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在这场教育改革中起着“制高点”的作用,它推动者教育这列火车向正确的方向高速地前进。

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确实对于促进当前教育的改革,教学模式的变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教育当中最为活跃,最为革命的因素。

2.为什么说教育技术已经是信息时代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师范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有何现实意义?

1 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教育技术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

2 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 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4 教育技术为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提供新的观念,方法和技术‘教育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

3.你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否应对?

你将如何适应?

1 不能适应。

信息技术的“无孔不入”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面前难以应对,新的教育观正是在此“内忧外患”之际应运而生。

知识不限于书本、不限于课堂、不限于教师,信息技术、因特尔和虚拟现实使个性化的教育成为一种可能,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应。

信息技术的冲击还反映在教学模式的变化上。

远程教学、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分布式学习、同步教学、异步学习等等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出现在教育界,并逐渐为绝大多数教师所接受。

2 新的教学观念主要包括:

1.现代教学观:

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而且教会学生学习;

2.现代师生观:

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认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也演变成了学生意义构建的指导者,帮助者,激励着和设计者;

3.现代人才观:

现代教育应培养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而不是传统教育的知识型,模仿型人才;

4.学习时空观:

学习不再受实践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实时或非实时的学习。

这些现代教育观点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对于推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如何应对?

1.改变教学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技能和方法的传授;

2.重新组织、安排、更新教育内容;

3.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如:

交互式、合作性,多样化的教学);

4.形成多元化教学方法;

5.构建一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全新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

4.简述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1 教育技术又称教学技术,是为了存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 信息技术是对信息的识别,获取,加工,利用,交流,应用和创新的手段与方法的总称,它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只能形态的技术两个方面。

3 教育技术是一个实践领域,它包括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个目标:

为了促进学习;两个对象:

学习过程,学习资源。

5.如何认识媒体的本质?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媒体就是信息”。

6.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1.教学媒体的作用有两点:

一是能向学习者提供在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失误,现象和过程,或者无法听到和听清的各种音响等,它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

而是能提供替代性经验,以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2.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集中注意,激发动机

2 材料直观,有利感知

3 形象具体,有利理解

4 便于回忆,有利巩固

5 提供示范,培养技能

6 扩大教育规模

7 提高教学效率

8 促进教育改革

9 提高教育质量

3.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工作中,教学媒体确实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7.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媒体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进行视听媒体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力争达到既有良好的针对性,又能充分发挥媒体的功效。

1.关注媒体应用的针对性

1 学习成果的类型

提供的学习条件应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而不同,针对不同的学习类型选择不同的媒体。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先进行教学设计的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从而确定出教学目标和学习成果类型,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进行媒体的选择。

2 教学对象分析

在教学设计工作中,学习者是中心,重视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是为学习而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表现。

3 教学目标,任务需求

教学系统都有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是通过对系统环境分析而建立起来的。

只有在教师了解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需求之后,教师才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制定好教学策略,选择合适的媒体,极大地调动学生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关注媒体的功效

选择媒体时要有效益意识,使用媒体教学时要讲究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学生实际,经济条件来采用最适合的媒体组合以获得最大,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补充:

媒体的教学功能?

关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功能,有这样一些较为成熟的研究结论:

1.教学媒体一般是灵活可以替换的。

如通过阅读印刷品实现的教学目标,通过其他媒体(如电视教学)同样可以实现。

2.每一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于其他教学媒体的地方和善于表现的内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比如,同是电视录像教学片,对有些信息内容可以表现的非常恰当,教学效果好;而对另外一些内容则效果不佳。

3.不存在对任何教学目标都最适用的“超级媒体”。

但是对某一个特点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说,存在使用某一种媒体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媒体情况,即不同的媒体有各自的长处与短处。

4.运用媒体的方式、方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教与学的效果。

使用媒体不会“自动“促进学习。

根据媒体特性和学生的需要特点,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的需要,经过仔细选择、设计、编制的媒体,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帮助。

媒体技术不等于教育技术,而是教育技术的一部分。

8.学习风格的研究?

1 有关学习风格认知因素的研究

1.格雷戈克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为:

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和抽象-随机四种类型。

2.考伯的学习风格分类:

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划分为善于想象的,善于吸收的,善于逻辑推理的,善于调和的。

3.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研究:

这两个概念来源于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

4.陈思型与冲动型:

沉思与冲动的认知方式反映了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

2 有关学习风格的情意因素的研究

1.劳特斯的学习风格的分类:

劳特斯将学习者学习风格划分为情感Ⅰ,情感Ⅱ,认知Ⅰ,认知Ⅱ等四种类型。

2.内控与外控:

所谓控制点,是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因素的看法,一班分为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

3.正常焦虑与过敏性焦虑:

正常焦虑是客观情境对个体自尊心可能构成威胁而引起的正常焦虑,过敏性焦虑是由于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

4.学习的高坚持性与低坚持性。

3 有关学习风格的综合性研究

1.信息加工的风格;2.感知或接受刺激所用的感官;3.感情的需求;4.社会性的需求;5.环境和情绪的需求。

9.比较以“教”为主体,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优缺点。

1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几十年众多专家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强,在新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还不太完善,而且也还没有被广大教学系统设计者掌握的情况下,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主流。

2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

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对教师和学生以及环境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尤其是需要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因此,在一段时间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10.传统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区别。

1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导思想是“教”,实践主体是教师,一切都是围绕如何顺利完成课堂知识传授展开,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教材,学生。

教学过程是教材解读,内容阐释,评价方法单一,注重教学效果。

所以教案编写是面向知识点描述,以讲授重点,难点为中心,教师经验和教材内容相结合的再细化。

2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为了促进学习,依据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需要,将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以达到过程最优化而编制的教与学的实施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为了科学有效地实施“信息化教学”而进行的设计,其主导思想是“学”,实践的主体是学生,一切都是围绕学生如何有效学习展开,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资源和环境。

教学过程是以问题为主线,任务驱动,评价激励,目标引导,评价方式多元,注重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

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突出的是“学”。

11.教学系统设计与信息化教学设计区别。

区别:

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知识点,以讲授重点,难点为中心展开。

突出的是“教”。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突出的是“学”。

具体来说:

教学系统设计的主导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