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7394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doc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军事理论思考题

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

第一节军事科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1.军事科学:

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2.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

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第二节军事科学的任务和性质

3.军事学的任务:

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的现象,探索和把握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4.军事科学的性质:

(1)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

(2)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

第三节军事科学体系

5.军事科学体系分为军事理论科学和军事技术科学两大部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军事理论是先导,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起着指导作用;军事技术是基础,对军事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四节军事科学的地位和功能

6.军事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军事科学对战争和军事活动实践具有重要的先导地位和作用。

7.军事学的主要功能:

(1)为国家的军事战略提出建议和咨询;

(2)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3)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4)为国家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节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意义和方法

&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意义:

(1)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

(2)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

(3)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4)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9.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方法:

(1)拓展思维领域,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⑵研究战例,借鉴历史;(3)善于“合成”,融会贯通。

第二章军事思想概述

第一节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10.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木问题的理性认识。

11.军事思想的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代表作:

有《孙子兵法》;

(2)《吴子》;(3)《司马法》;(4)《黄石公三略》;(5)《六韬》;(6)《尉缭子》;(7)《李卫公问对》等。

1

14.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主要观点:

(1)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著名论断;

(2)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战争的目的,论证了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关系;

(3)阐述了民众战争的作用及使用原则;(4)认为指导战争必须考虑精神的和物质的要素,物质要素是“刀柄”,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和民族精神等精神要素才是“刀刃”,打败敌人就是要剥夺对方的抵抗意志;(5)强调集中兵力是首要的战略原则,兵力优势是战争中普遍的制胜因素,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并最早提出了积极防御的作战思想;(6)论证了战争是充满暴烈性、偶然性、盖然性以及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的领域等理论观点。

第三节军事思想的作用及其发展规律

15.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1)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

(2)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

思想方法;(3)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16.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1)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为前提;

(2)依赖于军事

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3)在激烈尖锐的对抗中发展;(4)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展;(5)在与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发展。

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一节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述

17.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

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战争观与方法论

1&毛泽东战争观与方法论主要人民军队思想

19.毛泽东人民军队思想主要人民战争思想

20.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主要战略战术思想

21.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主要内容: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积极防御的

战略指导思想;歼灭战的作战方针;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的作战形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法则;审时度势、灵活机动的指挥艺术。

第七章侦察监视技术

第一节侦察监视技术概述

2

22.现代侦察技术:

是指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一系

列技术措施。

第二节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主要种类

23.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主要种类:

无线电侦察技术;照相侦察技术(可见光照相侦察、红外

线照相侦察、紫外线照相侦察、多光谱照相侦察、微波照相侦察、激光照相侦察);雷达侦察技术(预警雷达、中近程对空侦察雷达、炮位侦察雷达、战场侦察雷达、海岸侦察雷达);传感器侦察技术及其他侦察技术。

第二节侦察监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24.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按空间地域及其运载工具的不同,可分为:

(1)地

面侦察:

地面侦察是指陆地上进行的侦察,可分为便携式侦察、固定侦察和机动侦察,可执行战略、战役、战术侦察任务。

(2)海上侦察:

主要分为水面舰艇侦察、潜艇侦察、海军航空兵侦察和两栖侦察,可用于执行战略、战役、战术侦察任务。

(3)航空侦察:

航空侦察是指使用航空器在环绕地球的空气间,对敌方活动、阵地等情况进彳丁的侦察与监视。

用于执彳丁战略、战役、战术侦察任务。

(4)航天侦察:

可分为卫星侦察、宇宙飞船侦察、空间站侦察和航天飞机侦察。

主要用于战略侦察,也可以进行战役、战术侦察。

第四节对抗侦察监视的技术措施

25.对抗侦察监视的技术措施:

(1)伪装技术。

伪装就是进行隐真示假,为欺骗或迷惑对方

所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

其原理就是减少目标与背景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的散射或辐射特性上的差别,以隐蔽真实目标或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特征;模拟或扩大目标与背景的这些差别已构成假目标欺骗敌方。

主要技术有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烟雾伪装技术、不假目标伪装。

(2)隐身技术。

又称隐形技术或降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主要有主动(有源)隐身技术和被动(无源)隐身技术。

第八章精确制导武器

第一节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特点

26.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特点:

(1)直接命中概率高;

(2)具有自主制导能力;(3)作战效

能好。

第二节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技术

27.制导技术种类:

(1)自主式制导;

(2)寻的制导;(3)遥控制导;(4)复合制导。

第三节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种类

2&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种类:

(1)导弹;

(2)制导炸弹;(3)制导炮弹;(4)制导地雷;

(5)制导鱼雷。

第四节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29.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1)进一步提咼命中精度;

(2)提咼抗干扰能力和突防能力;

(3)增加精确制导武器的射程;(4)实现人工智能化;(5)使精确制导武器系列化、通用化。

第九章军事航天技术

第一节航天技术概述

30.军事航天技术:

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第二节航天器的军事应用

3

31.军事卫星按用途可分为:

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

星和测地卫星等。

第三节军事航天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32.军事航天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1)极大地增强了军事侦察能力和军事指挥控制能力;

(2)有效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3)对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发挥关键作用;(4)促进战场进一步向空间延仲。

第十章激光技术

第一节激光概述

33.激光:

是受激辐射光放大的简称。

它是利用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或核能等外部能

量来激励物质,使其发生受激辐射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光。

34.激光的特性:

(1)方向性好;

(2)亮度高;(3)单色性好;(4)相干性好。

第二节激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35.激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⑴激光测距;

(2)激光制导;(3)激光通信;(4)激光雷达;⑸激光武器。

36.激光武器的特点:

⑴速度快,威力大;

(2)无惯性,不产生后坐;(3)应用范围广,效费

比高;⑷无污染,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第三节激光对抗及防护措施

37.激光一般的防护措施:

(1)利用地形、地物或设备遮障阻挡激光。

也可释放流动的热空

气,引起激光偏离目标,以降低激光的作用效果;

(2)在目标表面涂上具有强烈吸收能力的材料,使照射光束的能量被吸收;一方面保护内层的金属壳不被破坏,另一方面又使敌方半主动或全主动式激光制导装置收不到回波信号,失去攻击目标。

(3)采用伪装、隐身、示假以及机动、规避等手段,使敌难以发现、捕捉目标;(4)研制和发展特种耐高温材料的壳体,使它难以被激光武器烧毁和穿透,以及从技术上采取各种抗激光加固措施。

补充:

如何与敌夜视器材作斗争?

⑴巧妙伪装;⑵利用地形、地物;(3)利用不良天气;(4)强光干扰;(5)采用正确的战术动作;(6)欺骗迷惑;(7)降低目标与背景的温差;(8)加强观察和侦察;(9)火力摧毁。

第计■一章电子对抗技术

第一节电子对抗概述

3&电子对抗:

是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系统)的使用效能,保护已方电子设备(系统)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的统称。

39.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1)为制定作战计划和战略决策提供重要军事情报;

(2)瘫痪敌C3I系统,使敌丧失作战指挥能力;(3)压制敌电子设备、掩护已方空中突防和支

援地面攻击;(4)为重要目标和高价值军事目标提供电子防护(5)使己方电子设备充分发挥效能,保障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40.电子对抗内容:

(1)电子侦察与反侦察;

(2)电子干扰与反干扰;(3)电子摧毁与反摧

毁。

41.电子对抗范围:

(1)无线电通信对抗;

(2)雷达对抗;(3)光电对抗;(4)水声对抗;

3(5)宇宙空间对抗;(6)CI系统对抗。

4

第二节无线电通信对抗

42.无线电通信对抗,是敌对双方利用普通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及专用的通信对抗设备,在无

线电通信领域内进行的电磁斗争。

第三节雷达对抗

43.雷达对抗:

就是交战双方为保障己方雷达有效地工作,并极力破坏对方雷达正常效能发

挥,而进行的雷达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的斗争。

第四节光电对抗

44.光电对抗是作战双方以红外线、可见光、激光等光波波段的光电子设备进行的电子斗争。

第十五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第一节中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

45.我国领土总面积为1260力平方公.里(陆地960力平方公里+海洋300力平方公甲.)。

第二节判断安全环境面临威胁的理论分析

46.威胁的类型:

就时间方面讲,有现实的威胁与潜在的威胁之分;就强度方面讲,有全面

威胁与局部威胁之分;就重点方面讲,有主要威胁与次要威胁之分;就武器方面讲,有核武器威胁与常规武器威胁之分;就手段方面讲,有军事威胁与综合威胁之分。

47.现实威胁与潜在威胁:

现实威胁,是现实国际关系中业已存在的威胁。

潜在威胁,是在

现实中还没构成,而未来有可能构成的威胁。

4&主要威胁与次要威胁:

主要威胁,是若干现实威胁中的重点威胁,当一个国家同时面临

多个国家的不同威胁时,就要分析哪一个国家的威胁是主要的威胁,从而将国防的重点针对主要威胁。

但当全面威胁从现实中清除时,这种主要威胁也随之消失,而另一种主要威胁将取而代之。

次要威胁,是若干现实威胁中的非重点威胁。

局部威胁与全面威胁对比,通常是属于次要威胁,但次要威胁有时也可能会上升为主要威胁。

第三节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49.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

(2)海洋权力存在复杂纠纷;

(3)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4)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第十六章高技术局部战争

50.

第十七章国防概述

第一节国防基本要素

50.国防:

是指国家为了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所进彳丁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活动。

51.国防的目的:

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第二节我国历史上的国防

52.国防历史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第三节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53.现代国防的基木特征:

(1)现代国防概念的内涵更加卞富;

(2)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

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3)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4)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更密切。

第四节国防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指导原则

国防建设的要求

(1)顾全大局:

经济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受经济建设的制约,同时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又具有保障作用和促进作用。

(2)科技领先:

当前武器装备的研制,应以21世纪我们仍然处于“劣势装备“这一总的形势出发,在国防科技上应加强以微电子技术等的研制。

(3)军民结合:

当前的任务是从资源、生产、流通各个环节上打通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的通道,在财力、人力、物力、科技四大资源上统筹安排。

(4)稳步发展。

军事理论教程

中国国防的定义:

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活动。

国防的基本类型:

扩张、自卫、联盟、中立。

国防的职能:

1•捍卫国家主权;2保卫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3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4保卫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的发展。

国防的5大构成:

政治、经济、科技、自然、军事因素

经济制约国防:

1,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2经济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3经济是国防潜力建设的物质基础

科技促进国防:

1、科学技术大大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2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3科学技术引发了作战样式的变革;4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效能

国防法规的定义:

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兵役法》我国国防建设的根本大法

《国防法》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定义:

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时期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军事理论。

是中国古代各个社会阶级以及政治集团、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发展历程:

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至清朝前期的漫长历史时期,三个高峰:

质量(春秋战国)普及(宋)数量(明清)

经典著作(武经七书):

《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6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的科学价值:

1、安国全军的慎战观2、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3、揭示了“知己知彼”的普通军事规律4、反映了较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原始的辩证法思想5、第一次提出了威慑战略理论

毛泽东军事思想定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主要内容: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2、人民军队建设理论3、人民战争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5、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

战争观的主要内容:

1、起源和根源:

私有制和阶级斗争

2、本质:

政治的继续

3、目的:

维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人民军队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性质:

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武装集团

二大任务:

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三大民主:

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

三大原则: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人民战争思想

三大属性:

正义性、群众性、组织性

理论根据:

1、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2、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3、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

4、兵民是胜利之本

5、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why?

首先,相对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而言,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其次,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最后,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与武器的结合)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2、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7

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灵活用兵体现在哪儿:

周边安全环境的定义:

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

现状:

1、外敌入侵的威胁已消除或减弱

2、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3、建立了多边合作机制

4、基本上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威胁:

1、美国等大国遇到中国暗流仍在流动

2、中国周边热点地区不少,存在爆发危机的可能

3、中国于周边邻国陆海疆域争执一波三折

4、“台独”已成为最大内患

5、中国的边疆地区仍不太平

6、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其它因素:

(1)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存在巨大差异;

(2)宗教、文化差异;(3)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美国军事战略主要内容:

1、将反对恐怖主义和“保卫美国本土”作为军队的首要任务

2、调整防务规划模式,建设“基于能力型国防”

3、军事至上,“先发制人”,实施“预防性打击”

4、提出反导条约,大力推进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

特点和实质:

1、美国当前军事战略更具有强烈的进攻性和挑衅性,带有明显的“反恐”和“称霸”的双重色彩

2、美国当前军事战略奉行单边主义,“美国至上”原则,是美国的“新帝国主义”思潮在国

防政策上的反映

影响:

1、“先发制人”原则的滥用将会产生连锁反应,对国际安全造成严重后果

2、先发制人原则严重地违反了国际法准则,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

8

精确制导技术的定义:

按照一定的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的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导弹的定义:

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有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组成:

战斗部及引信、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弹体

分类:

1、按作战任务的性质分:

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

2、按射程分:

近程导弹1000以内公里

中程导弹1000—3000公里

远程导弹3000—8000公里

洲际导弹8000公里以上

6种制导方式:

1、寻的制导;2、遥控制导;3、惯性制导;4、地形匹配和景象匹配制导;

5、全球定位系统制导;6、复合制导

导弹武器的特点:

1、命中精度高;2、作战效能高;3、射程远;4、作战效费比高;5速度快;6、打击威力大

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1、提高了作战效能;2、使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3、成为改变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

电子对抗的定义:

敌对双方利用电子设备、武器、器材所进行的电磁斗争

主要形式:

无线电对抗、雷达对抗、光电对抗、制导对抗

基本手段:

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

电子侦察的定义:

按干扰对象不同的分类:

1、无线电通信干扰;2、雷达干扰;3、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干扰;

4、指挥自动化系统干扰

电子摧毁的定义:

在查明敌方电子对抗装备及其工作的情况基础上,用直接毁伤的方法使其瘫痪并在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工作的一种电子对抗手段

3种手段:

1、反辐射导弹和反辐射无人机;2、核电磁脉冲弹(微波炸弹);3、常规活力(导弹、炸弹核炮弹等)

电子对抗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意义:

1、获取重要军事情报;2、破坏地方作战指挥;3、掩护突防和攻击;4、保卫重要的军事目标;5、夺取战场主动权

9

隐形伪装技术

定义:

对军事目标实施隐身示假,为欺骗和迷惑敌人而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

分类:

1、防雷达探测伪装;2、防可见光及红外探测伪装;3、防声测伪装

基本措施:

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与音响伪装

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1、造成对方获取错误的情报;2、提高己方的生存能力;3、有利于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隐形技术的定义:

靠减少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

分类:

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可见光隐身、声学隐身、电子隐身

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1、增大了对空防御的难度;2隐身兵器的战场生存能力明显提高;3、指挥系统面临严峻威胁;4、侦察与反侦察的斗争更加剧烈

三、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地缘方向上的差异性

1.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

2.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安全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陆稳海动、陆缓海紧

1、陆地边界领土争端不断得到解决,海洋权益争端进一步突出。

(1)陆上一90年代以来,已先后与俄、哈、吉、塔、越等国解决了边界问题和领土争端,目前只剩中印边界问题尚未解决。

(2)海上日本:

钓鱼岛、经济专属区和东海大陆架;六国七方:

南中国海;与朝、

韩部分海域有争议。

2、海洋方向面临的安全隐患和安全威胁重于陆地方向。

(1)陆上—印巴冲突及中亚地区“二股势力”

(2)海上——朝鲜半岛问题、台湾问题、南沙问题

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北稳:

北线面临的安全环境比较稳定,而且由于中俄、中蒙睦邻关系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动摇,因而这一有利环境将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南和:

南线安全环境处于总体稳定态势。

东紧:

东线的安全环境并不乐观,而且短期内难以有根木性缓解。

西动:

西线的安全环境正处于新的变动之中,其总体形势好于东部方向。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