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救 指 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7954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 救 指 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急 救 指 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 救 指 南.docx

《急 救 指 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 救 指 南.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急 救 指 南.docx

急救指南

急救指南

本手则为各物业中业户、宾客及员工在发生急病等情况时,提供基本常识。

各物业项目可运用此手册对所属员工做日常急救常识之培训。

当事故发生时,员工可运用本书指引做必要之初步急救;为避免意外,公司要求各级员工必须立即拨打“120”电话,联系医疗救护中心救治。

为使员工全面掌握急救之常识,各物业项目也可根据项目之具体要求,请红十字或专业医疗部门进行培训。

此手册只用于公司培训,学术问题以红十字会或专业医疗部门为准。

 

物业管理部

年月

一、家居常用急救技

1.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术适用于各种创伤、电击、溺水、窒息、心脏疾病或药物过敏等引起的心跳骤停。

操作方法:

1)将患者仰卧在硬板上或地上,如系软床应加垫木板。

2)术者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患者胸骨下2/3处,另一手重叠于上,两臂伸直,依靠者身体重力向脊柱方向作垂直而有节律的按压,按压时用力须适度,略带击性,每次按压使胸骨复原,以利心脏舒张。

3)按压频率成人每分钟60-80次,小儿100次,直至心脏恢复。

注意事项:

1)必须用手掌根部加压于胸骨下半段,对准脊柱按压,不应将手掌平放,不应压心前区。

2)按压与放松时间应大致相等。

3)心脏按压的同时应施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4)按压无效时,即应由气管内滴入或静脉内推入0.1%肾上腺素1毫升,或根据情况由静脉或气管内给予其他复苏药物。

2.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用于心搏骤停,或因麻醉、淹溺、电击、中毒等引起的呼吸暂停的危重患者的抢救。

操作方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1)患者平卧,术者一手托起下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捏闭鼻孔以防气体由鼻孔逸出。

2)术者深吸一口气,紧贴患者口部向内吹气。

3)吹气后,听有无回气声,如有回气声,即表示气道通畅,可再吹气,成人以每分钟吹气12次为宜,儿童一般每分钟吹气20次。

俯卧式人工呼吸法:

1)置病人于俯卧位,一臂伸直,一臂弯曲放于头下,头偏向一侧或放病人于斜坡上,头低脚高。

2)术者分开两下肢以骑马的姿式跪于病人大腿两侧。

3)术者上身挺直,两臂伸展,两掌张开,分别按在病人最未一对肋骨上,使自己的体重由病人之后下方压向前上方,持续3秒钟。

4)3秒钟后,术者上身后仰两掌松开,以使胸自然扩张吸入空气。

5)两秒钟后,再重复(3)、(4)动作,每分钟16次为宜。

6)施压时不要用力过猛,要用身体重量,不要两手用力,一压一松两掌不要离开原位,手指要伸开。

仰卧式人工呼吸法:

1)放病人于仰卧位,背部垫以软垫,使病人肩及头略低,头偏向一侧。

2)术者两腿分开如骑马姿式,跪在病人大腿两侧。

3)术者将两掌分别放在病人胸前下方的肋弓上,拇指放在剑突附近,其他四指分布于肋部肋骨上。

4)术者上身向下、向前,肋部弯曲,使上身与病人上身近乎平行,借两掌支持,体重自前下方压向上后方持续2秒钟。

5)上身直起,两手松开,以使胸自然扩张。

6)再过两秒钟后,重复(4)、(5)动作,以每分钟16次为宜。

7)压力必须施于病人胸的肋弓上,施压的方向避免与地面垂直,要自前下方压向后上方。

注意事项:

1)宜将患者置于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以便施术,如在软床上抢救时,应加垫木板。

2)现场抢救时,如必须搬动患者,当用手抬,并及时进行人工呼吸,以免延误时机。

3)口腔内异物必须清除,必要时用纱布包着舌头荦出,以免舌后缩阻塞呼吸道。

4)头要偏向一侧,以利于口鼻分泌物流出。

3.催吐法

神志清醒的口服毒物的人,只要胃内尚有毒物,都可进行催吐,催吐是排出胃内毒物的最好办法,并可加强洗胃的效果。

催吐方法:

1)用硬羽毛、压舌板、匙柄、筷子、手指等搅触咽弓和咽后壁使之呕吐,此法简单易行奏效迅速,亦能在家庭中应用,如因食物过稠不易吐出、吐净,可嘱咐病人先喝适当的温清水或盐水,然后再促使呕吐,如此反复行之,直至吐出液体变清为止。

2)将食盐8克溶于200毫升温水中口服。

3)以1:

2000高锰酸钾100-300毫升口服可刺激粘膜引起呕吐。

4)硫酸铜或硫酸锌0.3-0.5克,溶于150-250毫升温水中口服,若15-30分钟不发生呕吐,可再服一次。

5)阿朴吗啡,用于不能口服催吐药物中毒者,成人皮下注射3-5毫克,可引起呕吐。

注意事项:

1)口服催吐药物后,仍不发生呕吐时,可用硬羽毛、压舌板或手指刺激咽部,促使呕吐。

2)当吐发生时,病人头部应放低,危重病人可将转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窒息或引起肺炎。

3)服腐蚀性毒物及惊厥尚未控制的中毒者不宜催吐。

4)有严重心脏病、动脉瘤、食道静脉曲张溃伤病者不宜催吐。

4.心脏骤停救治法

心脏骤停是循环突然完全停止的一临终状态,为心脏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脑和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

心脏骤停是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而导致心排量突然停止、亦称为心源性猝死,多见于健康人或恢复期的病人以及严重外伤导致的心脏性意外而猝死。

心脏骤停中临床上可见到的症状和体症有:

病人的意识突然丧失,表现为抽搐或昏迷,大动脉搏动消失;胸无运动;瞳孔放大,引起心搏骤停常见原因有心脏疾病、意外事故、药物中毒休克以及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等原因所致,如不及时抢救,几分钟后,全身器官缺氧,尤其是脑、心、肾缺氧,对人的生命可造成严重的威胁。

[病因]

1)严重室性早搏、室速、室颤、各原因的心肌病。

2)药物中毒或过敏,如洋地黄、喹尼丁、锑剂、钾中毒、有机磷中毒、普鲁卡因酰胺中毒以及青霉素、链毒素和庆大霉素过敏和血液制品引起的重度过敏均可引起心脏骤停。

3)迷走神经反射亢进,如有些心脏病病人在下蹲、大便或用吸引器吸痰时,由于迷走神经张力突然增高而发生反射性心脏骤停。

4)麻醉意外或失误、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酸中毒、高血钾、高氯、低钙等以及缺氧、严重的全身感染、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斗殴、触电、溺水等都能引起心脏骤停。

[应急处理]

1)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时,立即将病人平卧硬板床或平地上,头稍低,用手掌根部在心前区胸骨下端拳击2-3次,力量要中等,有时有可能对心跳刚停止的患者心脏复跳。

2)迅速解开患者的衣领、胸罩、裤带、清除口腔异物、粘液和呕吐物,如发现病人舌向后坠时,可用舌钳将舌拉出,或将一手置于病人前额,另一手放颈后部,使头后仰,颈部伸直,下颌前移,使舌根离开咽喉后壁,这样可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3)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可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频率为每分钟12-16次,胸外心按压每分钟60-80次,一人抢救时,心按压15次吹气2次;两人抢救时心脏按压5次,吹气1次,按压有效的表现是:

经按压后病人面色、口唇、牙床及皮肤颜色逐渐转红,大动脉搏动能触到、血压回升、瞳孔缩小、角膜反射及自主呼吸出现,下颌及四肢的肌张力恢复。

4)尽早进行心电图描记,以断定心搏骤停的原因。

5)如心电图证实为心室颤动,应急取时间进行电击除颤,若无除颤器也可用药物除颤,例如用利多卡因100毫克心内注射、溴苄胺250毫克心内注射、普鲁卡因酰胺250-500毫克静脉注射。

6)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快速输入5%碳酸氢钠250毫升,另一条可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生理盐水。

7)复苏过程中,应将冰袋置于病人头额部,有条件时,可将其头部置于冰槽中,进行局部持续降温,并输以药物降温,有利脑的复苏。

5.流鼻血应急法

流鼻血原因很多,有鼻外伤、粘膜上结痂皮、受酸、碱异物的损伤、日过热血液疾病和其经疾病的并发症。

孩子流鼻血往往是流行性感冒、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预兆,如果从鼻内流出来的脓性分泌物先于流鼻血之前,那么异物可能是主要原因,这时只能由医生将其取出。

大家知道,成年人机体中约5公斤血液在循环,一次失去200-400毫升血能很快得恢复,实际上人体不会有感觉,高血压患者流鼻血常会导致贫血。

多数人鼻子流血是在鼻前部血管发生的,应该怎样帮助流鼻血的人,采取什么措施呢?

首先,需要让病人坐下,头部保持笔直,解开衣领和腰带,为了制止鼻子流血,有的人将头向后仰,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血流入咽喉时,人就会做吞咽动作,这样一来,血流反而会加剧。

除此以外,经过咽部流入的血可以刺激胃,产生呕吐,从而也可造成流血加剧,血回下肚,也就不可能准确查出流血量,不利于诊断。

也不应将头前倾过低,通常往鼻孔放入小棉塞,夹住鼻两侧3-5分钟,流血就能顺利地停止,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把棉塞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蘸一下,它可以加强血液凝固。

大家知道,冷时血管收缩,所以可以把浸过冷水的棉花、毛巾或手帕贴附在鼻梁上,在一小时内,可将冰袋放在鼻梁上1-2分钟,间隔2-3分钟一次。

鼻血止住后,不要马上把棉塞从鼻子里取出,在病人不睡的情况下,保留2-3小时,孩子塞的棉塞,过20-30分钟就可以取出。

要是半小时之内,这种夹住鼻子两侧或是棉塞填入方法都无济于事,那么就应该赶快急救,要知道,这可能是鼻子深部的血管流血,因此,必须紧急救护。

在救护车未到之前,应将病人设法转移到凉爽的房间,让其坐下好好休息,使鼻子保持凉快。

有时将病人送入医院治疗,随后建议留在家里休息3-5天,要避免过热,过于紧张,不要用热水淋浴或盆浴,不要从事体育锻炼和重体力劳动。

饮食要适度,不要过热,可食用稀粥、肉饼、肉丸子、肉冻及鱼冻等,肝做的食品更是有益,它可以促进造血功能,含有维生素C、P、K以及钙盐的食品也很必要,柠檬、绿茶、核桃、白菜对流鼻血病人都有好处。

6.大量出血急救法

出血虽然令人张惶失措,触目惊心,但只要马上救治,大多数不会致命。

在伤口上加压通常可减少出血,让血液凝固,伤口内若有玻璃碎片和其他异物,可按压伤口外围5-15厘米处,把受伤部位垫高,也可减慢出血,加速凝血,若继续大量出血,可按压受伤部位的动脉,但这种方法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能采用。

 

止住大量出血的方法:

1)让伤者躺下,赶紧掀开伤口周围衣服,但以不浪费时间、不使伤者痛苦为原则,假如伤口没有异物,立即用吸水的东西或直接用手紧压伤口止血。

2)尽量把受伤部位垫到高于心脏的位置,减少出血,止血后取吸水的料,例如用一块叠好的净手帕,以其向内一面盖在伤口上。

3)即使料仍有血渗出,也不要拿掉,可加盖一层或多层料,然后用绷带扎紧,尽量使伤者静卧,不要给伤者饮食。

4)如果伤口很大,可平稳地按压伤口边缘,使之合拢,按压5-15分钟,再按上述方法护理,并且立即找救护人员,如果伤口内有异物,应挤压伤口两旁5-15分钟止备,切勿试图把异物取出,同时,把干净的环形厚垫施在伤口上,垫的高度高于异物,避免伤口受压,然后用绷带扎住环形垫两边,避免扎在异物上,随后送伤者进医院。

5)如果手臂或腿部大量出血,不能直接压近伤口处止血,或者直接按压伤口效果不大;那就可以在压点按压止血,需要注意的是,按压时间决不能超过15分钟,否则会使组织受到永久损害,受伤的肢体可能要截除,人体的主要压点有两个:

一个位于上臂内侧,按压动脉,即可止血;另一个压点在大腿内则的上方,股动脉紧压骨盆,也可止血。

6)动脉压点法:

承托伤者手臂,使之与身体成直角,动脉沿上臂内侧伸延,若前臂或手部出血,可托住伤者上臂下方,用手指将动脉压向骨止血。

7)股动脉压点法:

让伤者躺下,使伤肢膝部弯屈,左右拇指上下相叠,放在腹股沟间的中内,平稳地压向骨盆边缘,如果鼻、口、耳出血,应扶起伤者上身,使其头部倾向出血的一侧,用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棉花盖住出血处,若伤者已失去知觉,将其身体安置成卧式。

 

7.窒息施救法

窒息就是血液内缺氧,若不及时急救,就可致命,脑内的神经细胞缺氧3分钟便会死亡。

主要征象:

呼吸困难,可能夹有杂声,最后完全停止呼吸,面色变蓝,头颈的静脉彭胀,患者逐渐昏迷,可能有抽搐发作。

施救方法:

1)如果口鼻给封住,应清除封闭之物,例如立撕开罩住头部的塑料袋。

2)察看一下现场有什么东西会危害患者和自己,如果危险仍然存在,例如煤气不断溢出,就应该立即截断其来源,或拖患者到安全地点去。

3)如果患者颈部受伤,应尽快弄断或解颈部的绳子或其他物体,如有可能,应保全绳结完整,留给警方作为证物。

4)如果患者呼吸仍未恢复,应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5)如果怀疑患者有食物堵塞气管,可对患者施行哽塞急救法。

6)如果患者呼吸恢复正常,应当安置患者身体成复原卧式。

7)召救护车,但勿撇开患者无人照顾,留意患者呼吸,如呼吸中断须再施行人工呼吸。

8.外伤出血现场急救法

因暴力或来自外力的击打、碰撞、摩擦以及锐器造成血管损伤,都会引起出血,出血过多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或死亡,因此,必须现场急救,及时达到有效的止血,尽快争取血管的再通。

外伤出血,通常有三情形,第一种是普通的小伤口,血流得很慢很少;第二种伤口较大,流出的血是暗红的;第三种较严重,流血来势很凶,似如泉涌或成直线向外喷射,血色鲜红,这种出血很危险。

无论哪一种出血,一定要认真对待,包扎用布一定要消毒,不然就会把病菌传进伤口,伤口流出的血不要用手或脏物去擦,否则,会使伤口感染。

止血的方法有多种,有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屈肢止血法、止血粉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

1)加压止血法:

小伤口出血很少,可用药棉或净的手绢、毛巾盖住伤口,再用料或清洁布条加压包扎,一般对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血有效,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创可贴”,也有很好的止血效果。

2)指压止血法:

如果是四肢或头颈部的动脉出血,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地压在伤口近心端的动脉上,以此来止血,这是最为简便的现场急救措施,可以以此来阻断血流,以便送医院救治。

3)屈肢止血法:

利用关节的屈曲,压迫血管以达到止血,如前臂或小腿出血则在肘窝内放一棉垫,再使关节屈曲,然后将小腿与大腿或前臂与上臂用“8”字形绷带将其捆拢。

4)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法适用于四肢较大的、较复杂的或出血较快的伤口止血,一般见于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汹涌或经其他急救止血法无效者,所谓止血带一般是指弹性较好的橡带,或身边的腰带、领带、围巾等,也可用三角巾代替,止血带应绑在伤口的近心端,即肢体靠近心脏的一侧,例如:

膝关节以下外伤出血,应立即在大腿的适当扎止血带,肘关节以下流血不止,应在肘关节以上扎止血带,扎止血带时一定要注意要扎紧,以伤口基本上没有新鲜血流出为原则。

扎止血带一般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否则容易引起止血以下肢体坏死,在止血带绑后一小时后开1-2分钟,然后再重新绑扎。

凡患有淋巴管炎、血栓性静脉炎、化脓性溃疡或血管硬化病应禁用止血带。

同时,在上止血带前应抬高患肢2-3分钟,以增加静脉向心回流。

9.外伤骨折急救法

骨折是指骨与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中断,骨骼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的一种体症,外伤引起的骨折称为外伤性骨折,它是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致,按皮肤是否损伤,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等将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两。

骨折的临床表现:

1)休克:

严重外伤、大型骨折或多发性或开放性骨折、大出血、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剧烈疼痛,均可引起休克。

2)肿胀:

由于骨髓和骨膜及周围软组织损伤、血管破裂而出血,都可引起皮下瘀血和肿胀。

3)疼痛:

骨折后,患者均有疼痛、压痛和传性叩痛,骨折后疼痛剧烈,活动时加重,在骨折部位有明显的压痛,在肢体远端叩时,也可引起骨折部位疼痛。

4)功能障碍:

骨折后由于肢体内部支架的断裂和疼痛,使肢体丧失部分和全部活动功能。

5)特有体征:

♦畸形:

因暴力作用、肌肉收缩等使骨折发生旋转、移位,使肢体出现畸形。

♦异常活动:

在没有关节处出现假关节的不正常现象。

♦骨摩擦音:

骨折端移动时有相互摩擦的声音和感觉。

发生了外伤性骨折应如何救治呢?

首先,要积极抢救昏迷和休克病人,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注意合并损伤的治疗,如果有软组织创伤,应先进行清创处理,有出血时,要先压迫止血,包扎伤口,再将骨折固定。

[上肢骨折]:

用两块夹板(或木板)分别在上肢内外两侧,加上垫(棉花、衣、布)等后,用三角巾(或布条、绳子)绑好固定再用一条长三角巾(布)将上肢前臂屈曲吊定于胸前。

[下肢骨折]:

受者仰卧,小腿骨折时,用长短相等的两块夹板(从脚跟到大腿中部),加垫后,在骨折处上下两端,膝下和大中部分用布带缠紧,在外侧打结。

脚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使脚与小腿成直角,如为大腿骨折,可用一块自腋窝到脚跟长的夹板放在伤肢外侧,健肢移向伤肢并列,夹板加垫后,用布条分段固定伤肢,腋窝和大腿上部分别围绕胸、腹部固定,脚部固定也同小腿骨折。

包扎固定后,将受伤者轻轻放在担架(或木板)上,抬送医院进行急救处理,在运送途中,要避免摇摆、振荡。

10.心肺复苏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因各种急性中毒、溺水、触电、心脏等引起的心跳和呼吸骤然停止的患者,此时如果有人掌握急救方法,往往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或为争取进一步到医院治疗而赢得时间,如果不懂得急救方法,而是晕头转向,手忙脚乱,或者只顾四处找医生,结果担误了抢救时间,往往造成病人死亡,医学家们认为,非医务人员对于在院前的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所给予急救措施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抢救成功的有力保障。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施行家庭急救。

“心肺复苏术”呢?

目前美国心脏学会公布的心肺复苏术七步骤是实用有效的措施。

第一步:

首先检查病人是否还存在着知觉,如病人已失去知觉,又是呈俯卧位,则应小心地将其翻转过来。

第二步:

必须保持病人的呼吸道畅通,使病人头向后仰,以防止因舌根后坠堵塞喉部影响呼吸。

第三步:

若病人确已无法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即救护者深吸一口气后,对着病人之口,将气吹入,注意在吹气时要先捏住病人的鼻子,不让吹入的气从鼻孔跑出,而使之进入肺内,吹气时若看到病人的胸、腹随之起伏,证明肺部已经通气。

应该连吹下去,直到病人恢复自主呼吸为止,如果病人在恢复呼吸后出现呕吐,必须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

第四步:

救护者一手放在病人额头上,维护头部后仰的位置,另一手的指尖要轻摸位于气管或喉两侧的劲动脉血管,细心感觉有无脉膊跳动,如有则说明心跳恢复,抢救成功。

第五步:

如果没有摸到劲动脉的跳动,说明心跳尚未恢复,需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术”:

病人仰卧,救护者右手掌置于病人胸前有胸骨上,左手压在右手上,两肘伸直,有节律地垂直用力下压病人的胸骨,由于胸受力而下陷(2-4厘米),正好压在心脏上,而且一压一松使心脏被动收缩和舒张,可以促进心跳恢复,一般要求每分钟按压心脏80次。

第六步:

救护者跪于病人胸部左侧施压,这点很重要,因为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吹气需要交替进行,最好有两个人同时参加急救,其中一个人按压心脏,另一个人作口对口吹气。

第七步:

如果抢救现场有一个人时,也不应放弃“心肺复苏术”在抢救过程中,每按压心脏15次,给予口对口吹气2次;每隔一分钟就要检查一次颈动脉有无跳动。

另外,对于心脏复苏术的“侯选人”,即一些具有心脏病史的人,尤其是有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病人,家庭中的成员要心中有数,并掌握好这种急救术,如果一旦他们发生了心跳、呼吸骤停,便能及时有效地抢救了。

11.伤员运转的技巧

有许多疾病是突发性的,甚至出现休克或呼吸困难,有的外伤者,在经过现场急救之后,需送医院救治,有的地方限于医疗条件急需转院治疗,在搬运伤员的过程中,如果不懂得伤员转运中的知识和方法,很有可能由于搬运不当引起严重后果,例如:

脊椎损伤的病人,转运中不能使病人的脊椎弯曲,应用坚固的木板将身躯固定好,并用硬板担架搬运,以免损伤脊神经,导致下肢瘫痪,对于昏迷患者,应让其取侧卧位,以防呕吐物吸入肺内,引起肺炎或窒息死亡;严重病人搬动身体时,必须将患者的头、肩、躯干做为一个整体,在同一平面上同时翻转或搬动,不可使其扭曲等等。

转运患者担架可以自制,也可用门板、木床、铜丝床代替,患者在担架上,应根据不同的伤情,做一些体位上的调整,例如:

怀疑脑损伤,可将患者的头适当地垫高,有头骨骨折时,头部两侧还应用棉衣、枕头、砖、石等予以固定,避免晃动加重损伤,如果怀疑患者内出血休克,则应取头低脚高位,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是胸部创伤,则可取半坐位。

 

二、内科常见急症救治法

 

1.昏迷

昏迷是指生命体征(呼吸、心跳等)存在而意识丧失,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缺乏反应,昏迷在临床上分为深昏迷和浅昏迷,浅昏迷的病人,有一些无意识的动作,可能会有用手摸摸头,拉拉被子等,对外界刺激和疼痛尚能有反应,深昏迷病人,没有自发动作,全身瘫软,对外界的一切刺激无任何反应,包括瞳孔反射和角膜反射均已丧失。

另外,昏迷病人在昏迷前期,有两种表现:

嗜睡和昏睡,嗜睡病人,精神较差,动作少,长时间的睡觉,可以唤醒,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后又继续入睡;昏睡病人,要给以较强的刺激才能唤醒,回答问题不全面,模糊不清,以上两情况,虽然不属于昏迷,但往往发展成为昏迷,应该引起注意。

 

[病因]:

1)脑血管病:

患病者多为老年人,发病急,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还有一种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类病人是因脑部其一区域因血液供应不足而使脑动脉发生短暂性的缺血导致昏迷,这类病人发生昏迷一般只几秒钟即可恢复,其它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

2)脑部感染:

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脑及脑膜的炎症性病病,病人发生昏迷前,有明显的感染迹象,但炎症的控制治疗效果不好,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寄生虫病。

3)脑部外伤:

由于脑部受到暴力打击,大脑出现的一过性功能障碍,有短暂的昏迷,很快可自行恢复,无明显的脑器质性损伤如脑震荡等。

但有的因外力打击脑部后,出现了脑组织器质性损伤和脑骨折损伤如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等。

4)缺氧性疾病:

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脏骤停、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不能把足够的血液送入脑组织,引起脑组织的缺血及缺氧,或者患有呼吸道阻塞、肺气肿、肺炎等病的人,因为缺氧可导致昏迷,还有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肾疾病、尿毒症、药物中毒性疾病以及物理性损害如中暑、触电等也可以导致昏迷。

[应急处理]

1)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拇指压迫病人的眼眶内侧,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同时注意呼吸、心跳情况,应将病人平卧在平整的硬板上,松解病人的衣领,将病人头部向后仰,并将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包括假牙,以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还应进行心肺复苏。

2)用拇指未端压迫人中穴位2-3分钟。

3)昏迷是临床上危重的现象,必须马上送医院抢救。

2.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客观上呼吸加快或变慢,或呼吸变深,或呼吸变得不规律,这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异常,临床上根据呼吸困难者有不同表现,将呼吸困难分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和混合性呼吸困难三种类型。

吸气性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吸气费力而深,有喘鸣或频繁干咳,并可见胸骨上窝、锁骨上凹、肋间隙与上腹部呈凹陷;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呼气费力、延长而缓慢,常伴有孝呜音;混合性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吸气和呼气均费力,呼吸频率增加等。

 

[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

上呼吸道疾病,如喉头水肿、咽后壁脓肿、喉及气管异物白喉等。

下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孝喘、肺炎、肺气肿及肺栓塞等。

呼吸功能受阻,如气胸、胸水、肋骨骨折、肿瘤压迫等。

呼吸肌和膈肌麻痹也可导致呼吸困难。

2)心血管疾病:

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心包积液以及心肌病等。

3)中毒性疾病:

一氧化碳中毒、化学药物中毒、缺氧、毒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

4)其它疾病:

脑部疾病、脑血管意外、重症贫血、休克以及重症肌无力及癔病等。

【应急处理】

1)呼吸困难如果是因鼻腔、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