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8011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吉林一中高一下学期四月考语文测试卷

评卷人

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注释)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兴高彩烈缅甸嬉闹撕打B.得意洋洋汲取睚眦天赋

C.比比皆是反馈端倪锻炼D.各执己见陡峭悬崖纷纭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撕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

B.动物常常兴高彩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

C.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

D.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截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能力很有效。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嘉许纹身莫须有恍如隔世B

.洽谈宣泄扫描仪深孚众望

C.枢纽账本吊书袋各行其是D.滥觞冒然百叶窗事必躬亲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称chèn 称心 称职 称便 称许

B.喝hè喝水 喝彩 吆喝 喝问

C.重chóng重版 重叠 重合 重九

D.种zhòng种地 种花 种植 种族

5、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窥伺晦朔孩啼时代妄自绯薄

B、俯瞰汲取奴颜卑膝申张正义

C、深渊缩影安之若素真知灼见

D、致命回荡华而不实无于伦比

6、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人才荟萃人才辈出力能扛鼎碎琼乱玉休赁地说

B.怡然自得兵慌马乱以逸待劳格物致知哀声叹气

C.大声疾呼日薄西山宠命优渥迤逦而行交头结耳

D.晨光熹微得鱼忘筌鹤汀凫渚舸舰弥津罄竹难书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综合运用(注释)

7、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收获的父子》写一段文字。

要求:

①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漫画寓意;

(1)说明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揭示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鲭(  )鲨  海鳐(  )  蹂躏(  )()黏液(  )攮刺(  )胳肢窝(

  )

舵把(  )榫头(  )

评卷人

得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注释)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请简述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内容。

(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具体分析。

10、古代诗歌鉴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栴宗元初任柳州剌史时,相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铉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

1.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本诗颔联、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评卷人

得分

四、名句名篇(注释)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4)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佩缤纷其繁饰兮,。

(屈原《离骚》)

(6),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7),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8),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3、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2)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庄生晓梦迷蝴蝶,。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无题》)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共6分)

(1)孔子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指出一国灭亡的内外原因是:

,。

(3)《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阅读(注释)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

进士甲科,为开州推官,改通判戎州。

俗不知医,病者以祈禳巫祝为事,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自是人始用医药。

累迁知虔州。

初,江、湖民略良人,鬻岭外为奴婢。

湛至,设方略搜捕,又听其自陈,得男女二千六百人,给饮食还其家。

徙京西路,邓州美阳堰岁役工数十万,溉州县职田,而利不及民,湛奏罢之。

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簿领案牍,淆混无纪次,且多亡失,民诉讼无所质,至久不能决。

湛为立号,以月日比次之,诏下其法诸路。

湛治烦剧,能得其要,所至喜条上利害,前后至数十百事。

为夔州路转运使。

云安盐井岁赋民薪茅,至破产债不已,湛为蠲盐课而省输薪茅。

为江、淮制置发运使。

大江历舒州长风沙,其地最险,谓之石牌湾,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人以为利。

除度支副使。

旧制,发运司保任军将至三司,不得考覆而皆迁之。

至是,以名上者三十五人,湛尽覆其滥者。

知襄州,襄人不善陶瓦,率为竹屋,岁久侵据官道,檐庑相逼,火数为害。

湛至,度其所侵,悉毁彻之,自是无火患。

然豪姓不便,提点刑狱李穆奏湛扰人,徙知相州。

右司谏吴及疏曰:

“湛裁损居民第,为官也;百姓侵官而主司禁之,其职然也。

况闻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乃奉法行事,百姓自知罪不敢诉。

郡从事高直温,夏竦子婿也。

竦邸店最广,故加谮于穆,且谓湛伐木若干株。

昔之民居侵越官道,木在道侧,既正其侵地,则木在中衢,固宜翦去。

又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以严火禁。

又于民居得众汲旧井四,废而复兴,人得其利。

道傍之井,反在民居之下,其侵越岂不白乎?

望诏执政大臣辨正湛、穆是非,明垂奖黜。

湛守大郡,于湛不为重轻,但国家举错有所未安,奉职者将何以劝邪?

”未几卒。

(选自《宋史?

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湖民略良人略:

抢劫。

B.率为竹屋率:

率领。

C.檐庑相逼,火数为害数:

多次。

D.课户贮水课:

督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湛施政利民的一组是()

①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②湛治烦剧,能得其要

③湛尽覆其滥者④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

⑤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⑥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湛任戎州通判时,由于当地百姓不懂医疗,病人仅靠请巫师为其驱鬼禳灾,因而耽误治疗。

周湛取古药方医书刻在石上教化百姓,并禁止巫祝骗人害命,在他的推动倡导下,戎州习俗得以改变。

B.周湛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时,发现所属州县案牍的记载保存混乱无序,加上被告多已死亡或逃走,百姓诉讼无人对质,致使案子久拖不决。

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年月依次编号,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朝廷下诏各地仿照实行。

C.周湛每到一地,即兴利除弊,造福百姓。

如在任夔州路转运使时减免了百姓的盐税定额从而省去征收柴草,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任江、淮制置发运使时,用劳役凿河十里来避开水势险要的石牌湾,使沿河百姓受益。

D.周湛出任襄州知州时,对侵占官道、易引发火灾的竹屋进行拆除,杜绝了火患;又种植楸桐,并找到旧时废井重新利用,百姓得益。

但周湛的革新措施,损害了豪强的利益,以致周湛被诬告而调任相州知州。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湛至,度其所侵,悉毁彻之,自是无火患。

译文:

(2)但国家举错有所未安,奉职者将何以劝邪?

译文: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

成化二年进士。

授工科给事中。

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

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

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

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

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

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

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

及帝即位,又复之。

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

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

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

所至,抑豪右,祛奸弊。

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

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

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

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属吏以羡金赆,

挥之去。

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其党密构于帝。

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

恪上疏曰:

“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

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

”帝慰留,乃拜命。

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

B.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

C.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

D.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

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

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

《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中官:

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

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

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阉人、内官、内臣等。

C.“出为湖广左参议”中的“出”指京官外调。

《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出官”也是这个意思。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

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

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

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事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

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

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2)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评卷人

得分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释)

1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

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

,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

”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

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

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

(1)“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2)文中画线的句子能否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放着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

为什么?

(3)“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1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1.《四书衬》是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四书”包括()

A.《大学》《礼记》《论语》《荀子》B.《礼记》《孟子》《庄子》《诗经》

C.《论语》《诗经》《尚书》《中庸》D.《大学》《孟子》《中庸》论语》

2.案上的几本书点明了()

A.鲁四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爱好和兴趣

B.鲁四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保守和无能

C.鲁四这个封建礼教卫道士的迂腐和顽固

D.鲁四这个封建礼教卫道士的思想和修养

3.对这段文字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环境描写,点明鲁四老爷的政治身份和思想基础,揭示主人公悲剧的社会环境。

B.场面描写,点明鲁四老爷的政治身份和思想基础,揭示主人公悲剧的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写出鲁四老爷对儒家哲学思想有专门研究,理论层次比较高。

D.场面描写,写出鲁四老爷对儒家哲学思想有专门研究,理论层次比较高。

评卷人

得分

七、论述类文本阅读(注释)

19、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IntellectualResponsibility)。

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的、做工的、从军的,还是任政府官吏的,都各有各的责任。

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

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

因此凡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

而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

倘使有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

糟蹋知识是人间

的罪恶;因为这是阻碍或停滞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

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们加以严重的注意。

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

  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

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

所以一知半解,不足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

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

凡是思想家,都是不断的劳苦工作者。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他的求知的活动,是一刻不停的,所以他才能孕育出伟大成熟的思想,以领导一世的思想。

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

他们为求真理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

拿科学的实验来说。

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死者,不知多少。

又如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

他们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到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

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负责。

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

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

在发表以前,固应首先考虑他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事实新理论的发展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把他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

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

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他的周围运行,就因此受了教会多少的阻碍。

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触犯了教会的大怒,不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点天灯”而死。

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锒铛,饱受铁窗的风味。

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有“鼎镬甘始饴,求之不可得”的态度。

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

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

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

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

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同时也是国家最幸运的宠儿。

如果不比常人负更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秉赋?

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

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

知识分子在中国向称为“士”,曾子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

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责任尤为重大。

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

(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

B.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应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

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

D.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

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同样不能称作知识分子。

B.从艰苦危难之中得来得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

D.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分子。

3.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

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

4.为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实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

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

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

20、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受众的新闻素养:

能力和意愿

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

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

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

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

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

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

来源可靠吗?

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

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

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

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

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

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

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

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⑥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