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9048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收塔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吸收塔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吸收塔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吸收塔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吸收塔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吸收塔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吸收塔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吸收塔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吸收塔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吸收塔专项施工方案.docx

《吸收塔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收塔专项施工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吸收塔专项施工方案.docx

吸收塔专项施工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吸收塔基础工程概述

脱硫区域设置二级吸收塔基础,结构形式为圆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混凝土标号C30.基础垫层混凝土标号C15;二次混凝土灌浆料采用C35无收缩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基础直径19.60m.基础埋深-2.4m;吸收塔基础混凝土体积634斥。

每个吸收塔基础设置预埋32个M36的螺栓。

由于该工程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易产生裂缝

的质量通病,采取了有效的施工防治、养护、降温等方法。

二、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

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

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材料选择

1、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

对主要材料要求如下:

(1)水泥:

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525#,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2)粗骨料:

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3)细骨料:

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4)粉煤灰:

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

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

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

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

掺加粉煤灰量。

(5)外加剂:

设计无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比较及过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经验,每立方米混凝土2kg,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具体外加剂的用量及使用性能,商品混凝土站在浇筑前应报告送达施工单位。

2、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采用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

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

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3、现场准备工作

(1)基础底板钢筋及预埋件、插筋应分段尽快施工完毕,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基础底板上的地坑、积水坑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不合模数部位采用木模板支模。

(3)将基础底板上表面标高抄测在柱、墙钢筋上,并作明显标记,供浇筑混凝土时找平用。

(4)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及保温随需的塑料薄膜、草席等应提前准备好。

(5)项目经理部应与建设单位联系好施工用电,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及施工照明用。

(6)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昼夜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顺利进行。

二、基础混凝土

1.体积大、降温难

吸收塔基础混凝土外径19.60m.浇筑深度2.4m;浇筑成型后混凝土内部产生大量的水化热,易使成型后混凝土产生裂缝故采取以下施工措施:

a)优化配合比:

选用早期活性低的低水化热水泥,降低早期强度发展过

程中的水化热;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以减少水泥用量;掺缓凝型减水

剂,延缓水化热释放速度,使混凝土缓凝、提高混凝土流动性,掺加膨

胀剂,以抵抗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避免裂缝的产生.

b)加强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在降温阶段保持温降小于1.5C/d,控制降温速度远小于升温速度,故降温拉应力小于升温压应力,进而避免

裂缝出现.

c)混凝土温度监测:

在混凝土入模后72小时内,每间隔2小时测温一次;在混凝土入模后72-168小时内,每间隔4小时测温一次;在混凝土入模后168小时后,每间隔8小时测温一次.

d)温差控制:

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将温差上限(含混凝土内部与表面

温差、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控制在25C内,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早期脱水,保证游离水不过早蒸发,从而达到有效养护效果.

2.面积大、浇筑时间长、冷缝控制难

吸收塔基础混凝土浇筑半径9.5m,浇筑闭合周长59.66m.由于混凝土浇筑面积大、浇筑时间长,混凝土成型后易产生冷缝.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吸收塔基础产生冷缝,改善混凝土浇筑工艺:

a)混凝土浇筑方向顺序:

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输送泵由远端推向近端,采用分层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使上、下层混凝土浇筑停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b)振捣器布置:

根据混凝土泵送自然流淌及振捣时形成的坡度,分前、中、后三阶段布置三道混凝土振捣器;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振捣时严格控制振动棒移动的距离,特别注意混凝土的入仓振捣,防止离析和漏振.

3.吸收塔基础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混凝土表面色泽均匀,无异色斑,无明显色差;无明显气泡,混凝土表面的微细气泡分布均匀;表面无明显裂缝,不得出现宽度大于0.2mm或长50mn的裂缝;表面光洁,无油迹、浆皮、流淌、无砂带和冲刷痕迹.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2mm.

无观感缺陷:

漏浆、烂根和错台;无冷缝、夹杂物,无蜂窝、露筋、

麻面和孔洞;无剔凿、磨、抹或涂刷修补处理痕迹

4.吸收塔基础施工方法

由于吸收塔基础结构形体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大。

除了必须满足一般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外,还应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发生。

大体积混凝土除机械设备投入必须满足要求外,其关键技术在于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涉及到设计、施工、环境等诸多方面,必须采用温度应力和温度差双控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质量,并着重从控制温升、延缓降温速度、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采取措施。

并且,这些措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主要切入点放在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降温阶段(即混凝土收缩阶段)的降温速度,从而有效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贯通性裂缝产生。

对温度应力控制仍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予以实现,以确保工程质量,现分述如后。

1.优化配合比设计

a)选用早期活性低的低水化热水泥,降低早期强度发展过程中的水化

执;

八、、J

b)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以减少水泥用量;

c)掺缓凝型减水剂,延缓水化热释放速度,使混凝土缓凝、避免施工冷缝,提高混凝土工作性和流动性。

d)掺CEA膨胀剂,以抵抗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避免裂缝的产生。

2.构造技术处理

a)在垫层上刷隔离剂一层,减小地基对基础底板的约束力;

b)在底板上、下层主筋外布置©4@200mn双向抗裂钢筋,以增强表面抗收缩裂缝的能力。

3.混凝土应力和收缩应力分析

根据以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其裂缝控制的关键仍然是控制混凝

土内外、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只要将该温差值控制在<25C,混凝

土内部不会由于降温温差和混凝土收缩而形成温度裂缝。

4.混凝土浇筑工艺

a)混凝土浇筑方向顺序:

混凝土浇筑时由远端推向近端,采用分层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使上、下层混凝土浇筑停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从而提高效率,简少泌水处理。

b)振捣器布置:

根据混凝土泵送自然流淌及振捣时形成的坡度,分前、

中、后三阶段布置三道混凝土振捣器:

第一道在混凝土卸料处,负责出管混凝土振捣密度;第二道设在斜面中部;第三道设在坡角处,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振捣时严格控制振动棒移动的距离,特别注意混凝土的入仓振捣,防止离析和漏振。

c)泌水处理:

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

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出,以消除泌水对混凝土层间粘结能力的影响,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及抗裂性能。

d)混凝土表面处理:

混凝土初凝前用刮杠按设计标高找平后,用木抹子抹压,初凝后终凝前再用抹子抹压一遍,使混凝土表面更密实,以闭合收水裂缝。

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方式:

据经验公式计算,保温层厚度5cm。

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两层塑料薄膜、两层草袋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侧面则在模板内侧衬3cm厚塑料泡沫板一层。

塑料薄膜和草袋隔层铺设,即塑料薄膜-湿草袋-塑料薄膜-干草袋,以延缓混凝土降温峰值,使混凝土在降温阶段保持温降小于1.5C/d,控制降温速度远小于升温速度,降温时应力松驰系数小于升温时应力松驰系数,故降温拉应力小于升温压应力,进而避免裂缝出现。

混凝土养护时间:

据经验公式和C30混凝土不同龄期抗压强度,推定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大于温降产生的拉应力需要的时间,当混凝土自身

抗拉强度大于温降产生的拉应力时,则停止养护。

但为使混凝土缓慢地降温、缓慢地收缩,故达到养护所需要的时间时,逐渐减少覆盖层厚度,视测温情况逐步拆除保温材料。

6.混凝土温度监测

测温方法

测温是混凝土养护实现信息化,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最关键的一环。

本工程将采用简易测温法,即在混凝土中预埋钢管,选用MPF-24路电子巡检仪测温。

钢管选用①48mm3.5mm脚手钢管,底口焊钢板封闭,上口高出混凝土面10cm,底口比测温点深5cm—10cm管内灌水深

度为5cnr^10cm

测温孔及测点布置

测温孔布置以准确反映混凝土内部温度为原则,根据底板具体尺寸

选定,吸收塔设置五个测温点,在保温层下与混凝土上表面间设测点,

测点作为监测环境温度的依据。

每个测点分为上、中、下三个测位。

测温时间安排:

在混凝土入模后72小时内,每间隔2小时测温一次;在混凝土入模后

72-168小时内,每间隔4小时测温一次;在混凝土入模后168小时后,每间隔8小时测温一次。

温差控制:

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将温差上限(含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控制在25C内,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早期脱水,保证游离水不过早蒸发,从而达到有效养护.降温措施

在混凝土内设置两排循环水管以控制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混

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保证控制在25C内。

5.本分部工程重点保障措施:

由于本分部属于大体积砼施工,在施工前要布置冷却水管和测温

点,详述如下,并见附图。

1)、在基础内部安装二层①50钢管焊成螺旋形布置,如下图所示,相邻水管间矩1000mm外接增压泵24h进行循环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5天,以测温孔测温达到规范要求为准。

2)、由钢筋班负责测温孔设置,测温孔采用①76*5钢管,长度为混凝土厚度的钢管固定在钢筋骨架上。

测温孔即起到测温又起到散热的作用。

测温孔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的面积大小来决定,每200平方米不能小于

2组测温孔,本工程安排3组测温孔,在平面上梅花形布局。

测温孔留设高度,应适当高出混凝土表面20mm管孔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塞死。

养护结束回填前,将高出基顶标高以上的钢管用气焊割掉在管内灌注C45混凝土。

6.吸收塔基础施工保证措施

1.根据管理程序和现场质量计划,确定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a)待检点:

地基处理,基础钢筋,基础混凝土.

b)见证点:

定位及高程控制.

c)文件见证点:

钢筋性能原材料实验报告,混凝土的性能原材料实验报告

2.本工程混凝土体积较大为防止产生温度裂缝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a)降低水泥水化热选用低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配制混凝土.

b)使用粗骨料,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掺加减水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控制坍落度.

c)降低混凝土浇灌入模温度,尽量避开高温时浇筑.

d)用低温水拌制混凝土,对骨料进行护盖或设置遮阳装置,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温度.

e)采取薄层浇灌,每层厚200~300mm利用浇灌面散热.

f)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按梅花型布置测温导线,每点设上下两根导线,定时测温.

g)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慢降温,减低温度应力;避免曝晒,以免发生急剧的梯变.

7.为了确保吸收塔基础浇筑顺利完工,保证施工力能供应、特制定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施工组织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