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学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964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学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学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学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学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学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学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学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学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学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学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学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学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

53′45″~23°

56′00″,保护区总面积2360hm&

sup2;

,为福建省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水资源丰富。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表现出明显的阶梯状降落,形成东、北、西三面高,中部及南部地势开阔平坦的地貌。

漳江下游河口区地带母质为第四纪残积物质和沉积物质,由古老冲积物、近代河流冲积、海积和风积形成。

土壤为滨海滩涂淤积和沙质淤积,厚达2m以上。

所以红树林保护区不仅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动物区系属东洋界中印亚界的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

已查明野生脊椎动物共23目63科218种(不含鱼类)。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162种,省重点保护动物24种。

保护区鸟类中具有众多的双边国际性协定保护的候鸟,中国及日本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77种,中国及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41种。

在每年均有大量的鸻鹬类及雁鸭类候鸟在保护区内停留觅食,补充体力,继续迁徙,是鸟类迁徙的重要补给站和加油站,具有国际保护意义。

同时包括池鹭、白鹭、绿鹭、夜鹭等各种鹭科鸟类混群营巢于红树林中,形成壮观的景象,这些鸟类与红树林一起为保护区提供了宝贵的观赏资源。

3.结果

3.1.苍鹭Ardeacinerea

3.1.1别名:

“灰鹳”、“青庄”、“长脖老”。

3.1.2科属:

鹳形目,鹭科,鹭属。

3.1.3外形特征:

苍鹭为大型水边鸟类,头、颈、脚和嘴均甚长,因而身体显得细瘦,雄性体重942-1825g,雌性1030-1750g,体羽随季节而变化。

3.1.4生活习性:

成对和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亦与白鹭混群。

常单独的涉水于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的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可达数小时之久而不动。

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的拖于尾后。

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

几乎遍及全中国各地。

3.1.5生长繁殖:

繁殖期4-6月。

繁殖开始前雌雄亲鸟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环境开阔、且有芦苇、水草或附近有树木的浅水水域和沼泽地上。

营巢在水域附近的树上或芦苇与水草丛中。

多成小群集中营群巢。

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雄鸟负责运输巢材,雌鸟负责营巢。

3.2.大白鹭Egrettaalba

3.2.1别名:

风漂公子、白漂鸟、冬庄、大白鹤、白鹤鹭、白洼、雪客。

3.2.2科属:

3.2.3外形特征:

大白鹭是人们常见的观赏鸟之一,体大,比其他白鹭体型大许多,嘴较厚重,颈部具特别的扭结。

全身羽毛洁白如雪。

背上、肩上披有蓑羽,长超过尾部,生殖期后蓑羽消失。

眼黄色,嘴黑色,面部及周眼皮肤呈绿色,脚黑色。

3.2.4生活习性:

大白鹭栖息于海滨、湖泊、河流、沼泽、水稻田等水域附近,行动非常机警,见人即飞。

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食性以小鱼、虾、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为主,也食蛙、蝌蚪等。

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

迁徙种类。

3.2.5生长繁殖:

大白鹭每年5~7月繁殖,营巢于高大的树上或芦苇丛中,多集群营巢。

巢非常简陋,由枯枝、干草等搭成。

3.3.白鹭Egrettagarzetta

3.3.1别名:

小白鹭,雪客,雪不敌。

3.3.2科属:

鹳形目,鹭科,白鹭属。

3.3.3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羽衣多为白色,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期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

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

3.3.4生活习性:

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

白鹭是涉禽,常去沼泽地,湖泊,潮湿的森林和其他湿地环境,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

3.3.5生长繁殖:

繁殖期3~7月。

繁殖时成群,常和其他鹭类在一起,雌雄均参加营巢,次年常到旧巢处重新修葺使用。

卵蓝绿色,壳面滑。

雌雄共同抱卵。

卵23天出雏。

3.4.鸥嘴噪鸥Gelochelidonnilotica

3.4.1别名:

鸥嘴燕鸥,噪鸥。

3.4.2科属:

鹳形目,鸥科,噪鸥属。

3.4.3外形特征:

为中等体型的浅色燕鸥。

尾狭而尖叉,嘴黑。

成鸟冬季下体白色,上体灰,头白,颈背具灰色杂斑,黑色块斑过眼。

夏季头顶全黑。

幼鸟似第一冬成鸟,但头顶及上体具褐色杂斑。

3.4.4生活习性:

常徘徊飞行,取食时通常轻掠水面或于泥地捕食甲壳类及其他猎物,很少潜入水中。

不常见留鸟及冬候鸟。

3.4.5生长繁殖:

4~5月开始交配营巢。

巢筑于地面上,圆盘状。

每巢产卵3~4枚,产卵结束,夫妻俩会轮流守在巢中孵卵,直至幼鸟出世。

孵化期约为31天。

雏鸟为早成性。

3.5.招潮蟹Ucaarcuata

3.5.1别名:

纠结清白招潮蟹。

3.5.2科属:

甲壳亚门,十足目,沙蟹科,招潮蟹属。

3.5.3外形特征:

头胸甲梯形。

前宽后窄,额窄,眼眶宽,眼柄细长。

雄体的一螯总是较另一螯大得多,大螯特大甚至比身体还大,小螯极小,用以取食,招潮蟹营穴居生活,并常有专一的洞穴,但常每隔几天即会更换。

3.5.4生活习性:

招潮蟹的活动随潮水的涨落有一定的规律,高潮时则停于洞底,退潮后则到海滩上活动、取食、修补洞穴,最后则占领洞穴,准备交配。

3.5.5生长繁殖:

交配前,雄性能挥舞大螯作各种炫耀表演,招引雌性,在潮间带活动时似招唤潮水,故名招潮。

随之雌性则追随雄性进入洞穴进行交配。

在夜间,雄性常用大螯有节奏的轻叩地面,以招引雌性。

3.6.泥蚶Tegillarcagranosa

3.6.1别名:

粒蚶,血蚶。

3.6.2科属:

瓣鳃纲,列齿目,蚶科,泥蚶属。

3.6.3外形特征:

贝壳极坚硬,卵圆形,两壳相等,相当膨胀。

背部两端略呈钝角。

壳顶突出,向内卷曲,位置偏于前方,两壳顶间的距离远。

壳表白色,被褐色壳皮。

壳内面灰白色,边缘具有与壳面放射助相应的深沟。

铰合部直,齿细密。

前闭壳肌痕小,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大,四方形。

3.6.4生活习性:

栖息在河口或内湾风浪平静、潮流畅通,稍有淡水注入的低潮线泥涂上。

营浅埋生活。

活动是依靠斧足的伸缩在涂面上匍匐运动。

红树林外缘滩涂是其集中分布区。

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是泥蚶的重要生产基地,竹塔泥蚶久负盛名。

3.6.5生长繁殖:

泥蚶的繁殖期为6~9月,整个繁殖期至少产3批卵。

生长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在自然条件下,温度愈高,其生长愈快。

可以在温度为-0.4℃的条件下安全越冬。

对低盐度有较强的耐受力。

3.7.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atcanarck

3.7.1别名:

蛏子、青子、竹蚶、海蛏。

3.7.2科属:

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灯塔蛤科,缢蛏属。

3.7.3外形特征:

贝壳长形,壳薄而脆,背腹缘近于平行,前后端圆,壳顶位于背缘,略靠前端。

壳中央稍偏前方有一条自壳顶至腹缘的斜沟,状如缢痕。

与回沟相应的有一条突起。

贝壳关闭时,前后两端均有开口。

壳内面乳白色。

足部肌肉发达,两侧扁平。

3.7.4生活习性:

栖息于软泥或泥砂底质的滩涂上,以浮游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

3.7.5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9~11月,成熟的亲贝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特别对水温骤然下降的刺激,会引起精卵排放。

卵子在水中受精发育,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生活,成熟变态,附着生活后,转入埋栖生活。

3.8.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

3.8.1别名:

青蟹,闸蟹、黄甲蟹、蝤蛑。

3.8.2科属:

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青蟹属。

3.8.3外形特征:

甲壳前缘锯齿状,头胸甲隆起而光滑,呈青绿色,头胸甲的胃、心区有一个明显的“H”形凹痕,胃区有一细而中断的横行颗粒隆起,前侧缘短于后侧缘,具9枚等大的齿。

螯足粗壮,稍不对称,长节的前缘有3刺,后缘有2刺;

掌膨肿,两指内缘有钝齿。

前3对步足指节边缘有刷状毛,末对步足的指、掌节扁平呈桨状,善于游泳。

雄性腹部呈宽三角形,雌性腹部呈圆形。

3.8.4生活习性:

栖息在热带、亚热带低盐度海域,穴居于潮间带和浅海内湾中,或江河口附近泥质较深的洞穴内。

杂食性。

3.8.5生长繁殖:

在海水中繁殖。

周年可产卵,产卵盛期在5~7月间。

每只雌蟹通常有一只雄蟹守在身旁,待雌蟹蜕壳,新壳还未很硬时进行交配。

雌孔排出的受精卵粘附在腹肢间,直到孵化。

3.9.弹涂鱼Periophthalmusmodestus

3.9.1别名:

花跳、跳鱼。

3.9.2科属:

鱼纲,鲈形目、弹涂鱼科。

3.9.3外形特征:

体延长略呈圆柱状;

眼大且略突出,腹鳍愈合成吸盘。

鱼体灰褐色,背部颜色较深且具小黑点,体侧具4条模糊的灰黑色宽横带,腹部灰白。

尾鳍圆形。

3.9.4生活习性:

栖息于沿海、河口或红树林等沙泥底质且水流较平缓的区域。

挖洞穴居,不好游动,靠胸鳍爬行及跳跃,属底栖鱼类,随著盐度变化而有明显的迁移特性。

肉食性,以浮游动物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

3.9.5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为每年4-9月,每尾亲鱼可产卵1万粒左右。

卵粒呈球形,有粘性呈黄色。

夏季和秋季可看到大量的鱼苗出现在海水比重1.015以下的河口地带。

其生长速度较慢,从幼苗到成鱼一般须1-2年时间。

3.10.厚壳玉黍螺Littorinalittorea

3.10.1别名:

滨螺

3.10.2科属:

腹足纲,中腹足目,玉黍螺科。

3.10.3外形特征:

贝壳小型,厚壳玉黍螺简单的圆锥形,无水管沟。

口盖为角质,其内侧无支持突起。

螺塔的开口大、尾端尖,贝壳面密布著波纹状的螺纹,爬行时可见完整的眼、口、足、触角。

壳薄,缝合深,螺肋密且粗,外型薄,内唇不发达,轴唇有白色滑层。

3.10.4生活习性:

喜欢栖息于潮间带及淡水河口的红树林树干上。

能够适应河口高盐分的纯海水。

3.10.5生长繁殖:

滨螺的生殖方式各异。

岩栖滨螺栖息地点较高,生活在岩石上,常离开水面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将卵产于一个孵育囊内直到幼体充分发育,此时幼体方出现于囊外,外形与成体相似而小,能爬行。

4.讨论

通过这次野外实地实习,结合了我们在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让我们对动物的识别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特别是野外实习让我们可以亲身对各种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分布和繁殖等进行观察,增加了印象,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组”评审验收,成为我省惟一被评为国家级保护区的红树林湿地。

该区蕴藏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且物种呈现多样性,是全球水鸟迁徙重要的歇脚站和繁殖地。

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远处有各种水鸟或集群飞翔,或分栖树梢,或独自漫步浅滩,或成群在水面游嬉。

当我们光着脚丫走在保护区红树林区潮间带时,可以看到各种海洋动物频繁活动,弹涂鱼蹦跳林下,招潮蟹神出鬼没。

渔民们利用各种渔具捕捞海产品,整个红树林海岸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动态景象。

我觉得这次野外实习是成功的,我们不仅很好地结合了理论和实践,而且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团结。

有点遗憾的是,我们采集到了可做标本的动物,却没能亲手制作标本。

参考文献

[1]刘凌云,郑美光.普通动物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姜乃,丁平.动物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

[3]StephenA.Miller,Johnp.Harley.Zoology(SeventhEdition)[M].HigherEducation

[4]林鹏.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R].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5]林鹏.中国红树林生态[M].北京:

科学出版社.

[6]唐以杰.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中山大学,2007.

[7]韩小静.广西山口红树林区鸟类群落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6.

[8]王勇军,刘治平,陈相如.深圳福田红树林冬季鸟类调查[J].生态科学,1993

(2):

74-84.

[9]姜云垒,冯江.动物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0]周放,房慧伶,张红星.山口红树林鸟类多样性初步研究[J].广西科学,2000,7

(2):

154-1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