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9806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又名《巨人三传》)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都是精彩的传记作品。

B.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用设喻阐述道理是此书的一大特色。

C.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种传统对联张贴时,上下联分居右左,上联末尾字用平声,下联末尾字用仄声。

D. 谦称多为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尊称多为表示尊敬的称呼,如“大兄、子、贤弟、先生”等。

【答案】C

【解析】【分析】C.错误,对联尾字为“仄起平落。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编年体史书。

B.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

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D.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

【答案】D

【解析】【分析】D“传记”错。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各个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出自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左传》。

B. “未若柳絮因风起”出自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撰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C. 老舍,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 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等。

【答案】A

【解析】【分析】A错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本题涉及中外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4.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分别出自于《战国策》《桃花源记》。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

“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弱冠”是二十岁,“而立”是三十岁,“不惑”是四十岁,“花甲”是六十四,“天命”是五十岁。

故按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应为:

“弱冠”“而立”“不惑”“天命”“花甲”。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5.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炼得火眼金睛后,踢翻了炉子,与天兵天将大战,最后被观音降服,压在了五行山下。

B. 冬尼娅曾经非常天真、淳朴,醉心于爱情,然而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的落伍者和寄生虫,与保尔渐行渐远。

C. (繁星·春水》诗风清新明丽,隽秀含蓄,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

D. 《水浒传》中七位好汉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恰到好处,从而使得杨志中了计。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题目。

“人之初,性本善”么?

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

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

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

(节选自《朝花夕拾》)

①选段中“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是指《________》

②作者对这本教科书中提倡的“孝道”持什么态度?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

【答案】

(1)A

(2)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对这本书中提倡的“孝道”持不满和否定的态度。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举出一例即可),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解析】【分析】

(1)A错误,如来佛祖与孙悟空斗法,将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2)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少年时读过的一本孝子教科书《二十四孝图》。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针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故答案为:

⑴A;⑵二十四孝图; 鲁迅先生对这本书中提倡的“孝道”持不满和否定的态度。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举出一例即可),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查了对名著艺术特色的把握。

要求考生在平时名著阅读时要熟悉考点,不能浅层次的阅读,要尽量的阅读原著。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了解。

考生在阅读名著时要认真仔细,注意经典情节的学习,要掌握其内容,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归纳。

6.在“说水浒故事”活动中,小明出示了以下思维导图。

请你根据这份思维导图,分析吴用“智取生辰纲”取得成功的原因。

【答案】①善用天时。

酷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吴用等人却早知底细,埋伏在黄泥岗以逸待劳。

②借用矛盾。

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常变行程,还用藤条鞭打军汉们,兄弟怨怅,给了吴用等人可乘之机。

③巧用计谋。

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

【解析】【分析】思维导图显示的“智取生辰纲”的取得成功的原因。

作答时,要分析“吴用”和“杨志”两个人的目的,一个是要“护”,一个要“取”,由此可知,“黄泥岗”这一地点的偏僻和酷热对两人的影响,从天时地利的角度来分析两人的做法;再从“吴用”和“杨志”两个人与兄弟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可知吴用与众兄弟齐心,而杨志与众兄弟不合,给了吴用等人可乘之机;还可以从两人所采取的具体做法的角度来分析。

结合名著的具体的内容分析吴用能“智取”的原因即可。

故答案为:

①善用天时。

酷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吴用等人却早知底细,埋伏在黄泥岗以逸待劳。

②借用矛盾。

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常变行程,还用藤条鞭打军汉们,兄弟怨怅,给了吴用等人可乘之机。

③巧用计谋。

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语言表达。

考生要注意平时对名著的阅读,掌握名著常考考点,对名著的内容、人物、重要情节、精彩片段、作家、体裁等都应有所了解。

做此题时要对思维图的内容进行分析,抓住要点,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综合性的归纳。

7.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1)【新编霞客行】秋冬之交,阳光明媚,华南山区群峰叠翠,来自扬子江畔的徐霞客不禁心花怒放,扶木攀岩、探幽寻胜间,不觉一路登临山颠。

此时,他却发现一个奇怪现象:

山腰种着荔枝等热带果木,山脚却栽满苹果等温带果树。

他大惑不解:

难道此地的果农不懂得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吗?

请你用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蕴含的玄机。

(2)【古诗寻节气】请指出下列古诗句中暗含的节气,并说说该节气的含义。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唐,杜甫)

节气:

________。

含义:

________。

②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节气:

________。

含义:

________。

【答案】

(1)①这是因高下差异影响物候的特殊情况,属于逆温层现象。

②秋冬之交,晴朗无风的夜晚,山区便会形成逆温层的条件。

③由于冷空气比较重,从空中向低处流,山脚的暖空气被抬升,便出现了山脚有霜(或气温低)而山腰无霜(或气温较高)这种特殊现象。

④所以热带作物种在山腰成活率高,种在山脚反而不适宜。

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高度的智慧。

(2)雨水;降雨开始,雨水增多;大暑;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1)影响物候因素有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2)杜甫《春夜喜雨》写的是春天,俗语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植物急需雨水的滋润,所以节气的雨水,在这个节气里降雨开始,雨水增多。

杨万里《夏夜追凉》写的是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

写的是节气是大暑,指的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故答案为:

(1)①这是因高下差异影响物候的特殊情况,属于逆温层现象。

②秋冬之交,晴朗无风的夜晚,山区便会形成逆温层的条件。

③由于冷空气比较重,从空中向低处流,山脚的暖空气被抬升,便出现了山脚有霜(或气温低)而山腰无霜(或气温较高)这种特殊现象。

④所以热带作物种在山腰成活率高,种在山脚反而不适宜。

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高度的智慧。

(2)雨水;降雨开始,雨水增多;大暑;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24节气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下面是电视剧《三国演义》某一回目的插曲

民得平安天下安

水滔滔 路漫漫 扶老携幼步履艰

百姓何故遭离乱 欲渡长河少行船

民不弃我我难舍 瞻前顾后心怆然

立大业 民为本 民得平安天下安

风飒飒 路漫漫 抚剑昂首问苍天

古来壮士多苦厄 鲲鹏何日得高旋

臣子不能建基业 老去无颜对祖先

民相随 志愈坚 不整乾坤心不甘

马迟迟 路漫漫 暮云苍黄雁声寒

汉武秋风辞意健 英雄何须叹华年

得道多助功成就 愿见生民尽欢颜

纵相别 挥手去 仁爱常存天地间

纵相别 挥手去 仁爱常存天地间

【材料二】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

,偶语②者弃巿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④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⑤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族:

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

②偶语:

相对私语。

③弃市:

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

④关:

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

⑤案堵:

同“安堵”,即安定。

(1)你觉得下面哪幅图片中的人物,更接近【材料一】中的主角形象?

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理由。

   

(2)在楚汉争霸中,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这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

结合【材料二】,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沛公的言行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

(3)请从下列四则《论语》语录中,任选一则,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某一人物,谈谈你对这则语录的理解。

①德不孤,必有邻。

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我选择的人物为________(人名),选择的语录为________(填序号),我的理解________。

【答案】

(1)A更接近,【材料一】描述的是刘备携民渡江的情节(描述了仁义之君刘备)《三国演义》中刘备“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为文人儒士形象,图片A的形象也为一文人儒士装扮;刘备贩卖草鞋和编织席为生,图A中人物身挑草鞋。

(2)印证了【材料一】中“得道多助功成就”;

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

不接受百姓的馈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关羽;④;君子看中道义,小人看中利益。

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曹操以美女金钱试图收买关羽,被他断然拒绝。

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毅然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

可谓是看中道义,正是君子行为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了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

做此题要求仔细观察图画,注意每一个细节,如图画中的文字等,并联系题目要求,注意联想和想象。

材料一描述的是刘备携民渡江的情节,图片A的形象也为一文人儒士装扮;刘备贩卖草鞋和编织席为生,图A中人物身挑草鞋。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

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体现的是:

“得道多助功成就”,具体事例可以从材料二中概括总结。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语》的理解能力,要求结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来理解。

需要学生掌握名著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做本题时注意要结合所读过的名著情节谈出自己的理解。

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来写。

故答案为:

(1)A更接近,【材料一】描述的是刘备携民渡江的情节(描述了仁义之君刘备)《三国演义》中刘备“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为文人儒士形象,图片A的形象也为一文人儒士装扮;刘备贩卖草鞋和编织席为生,图A中人物身挑草鞋。

(2)印证了【材料一】中“得道多助功成就”;

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

不接受百姓的馈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①关羽;④;君子看中道义,小人看中利益。

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曹操以美女金钱试图收买关羽,被他断然拒绝。

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毅然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

可谓是看中道义,正是君子行为。

【点评】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

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血雨腥________风应有涯________

(2)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即________为家

②应有涯________

③取________义成________仁

(3)这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

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

(4)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投身革命/即为家          

B. 血雨腥风/应有涯          

C. 取义/成仁/今日/事          

D. 人间遍种/自由/花

【答案】

(1)xīng;yá

(2)就,便;边际、止境;选取;成全、实现

(3)绝句;抒情诗;家、涯、花

(4)D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

注意多音字、形近音同字、形近音异字,形似字的区别,要读准字音,仔细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在组词造句中找出差别。

①腥:

xīng;②涯:

yá。

(2)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联系上下文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①即使:

连词,就,便;②涯:

名词,边际、止境;③取:

动词,选取;④成:

动词,成全、实现。

(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体裁内容和押韵。

《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从形式看是七言绝句,从内容和情感表达看是抒情诗,根据每句话押韵的最后一个字,韵脚是家、涯、花。

(4)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D项应该是:

人间/遍种/自由花。

故答案为:

(1)①xīng;②yá。

(2)①就,便;②边际、止境;③选取;④成全、实现。

(3)①绝句;②抒情诗;③家、涯、花。

(4)D

【点评】

(1)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答题时应注意,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

(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体裁内容和押韵。

答题时应注意,陈毅的《梅岭三章》是用旧体诗的形式写成,根据古体诗的形式特点,对照内容一一判别。

(4)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答题时应注意,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地标出朗读节奏(停顿)。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酒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源泉,酒是(cuī)生诗文书法的(jiào)母。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ɡuīlì)诗篇与书法珍品。

   ②酒中有少年意气,王维诗句“Ⅰ______________,系马高楼垂柳边”,描写了少年游侠慷慨激昂,畅饮豪谈的情态;酒中有中年旷达,欧阳修谪居滁州,饮少辄醉,“Ⅱ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表现了他寄情山水,忘怀宠辱的洒脱。

   ③酒中有生活美景,孟浩然与老友闲话农事,“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轻松惬意;酒中有浪漫想象,李白呼月伴影,“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遣内心寂寞;酒中有报国雄心,辛弃疾拔剑细看,“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渴望重回沙场。

   ④酒中还有书法佳话。

晋代王羲之兰亭聚会,乘酒兴作《兰亭集序》,笔法遒劲稳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张旭豪饮之后,挥毫落纸,字如龙蛇飞走,人称“草圣”。

(1)根据拼音写出第①段中相应的汉字或词语。

cuī

jiào

ɡuīlì

________生

________母

________

(2)根据提示,默写②--③段中的名句。

(3)根据第④段内容,下面书法作品中属王羲之行书的是________,属张旭草书的是________A.

B.

C.

D.

(4)完成下列表格。

名句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品

①________

《水调歌头》

《三国演义》

作家

陶渊明

苏轼

②________

朝代

东晋

③________

元末明初

【答案】

(1)催;酵;瑰丽

(2)Ⅰ相逢意气为君饮;Ⅱ醉翁之意不在酒;Ⅲ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Ⅳ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暂伴月将景,行乐须及春)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D;B

(4)《五柳先生传》;罗贯中;宋代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醉,圃。

故答案为:

(1)催;酵;瑰丽

(2)Ⅰ相逢意气为君饮;Ⅱ醉翁之意不在酒;Ⅲ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Ⅳ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暂伴月将景,行乐须及春)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D B

(4)《五柳先生传》;罗贯中;宋代

​【点评】

(1)此题考查字音的拼读。

做此类题,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识别,如形声字“酵”读“  jiào”不读“xiào”

(2)此题考查名句默写。

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做此类题,要注意积累名句,还要读清要求,再来填写,填写时,不要添字减字,写错别字,本题主要“醉”,“圃”,“邀”等字的书写。

(3)此题考查书法的甄别。

做此类题,要结合积累的知识,回顾名家书法特点,再结合图片来分析,注意前面有一个“草书”和“行书”来限定,比较容易判断。

(4)此题考查名家名作。

做此类题,要注意积累文学常识,还要识记作家作品,篇名,主要人物及情节,写作背景及意图,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识记。

11.你校正在开展“读书与做人”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一首与“读书”有关的古诗,并说说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此次活动拟写结束语。

(3)5月4日下午3点在学校阶梯教室将举行一次读书比赛,要求全校师生准时参加,请你写以校团委名义写一则通知。

【答案】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启示:

我们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共创明天辉煌。

(3)通知

5月4日下午3点学校阶梯教室将举行一场读书比赛,望全校师生以班级为单位,准时参加。

校团委

×年×月×日

【解析】【分析】

(1)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平时即可写一首与“读书”有关的古诗,然后再根据古诗内容和主旨谈获得的启示。

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如: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启示:

我们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2)本题要求拟写结束语,拟写的时候注意内容紧扣本次活动主题,要出希望,语言要简洁、连贯,最好能引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