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9963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

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来宾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好地统筹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支持富裕文明和谐新来宾建设,加快富民兴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编制来宾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257所。

其中,高等学校2所(普通专科学校1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普通中学102所(高级中学14所,完全中学11所,初级中学7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694所(教学点261个);职业技术学校12所;幼儿园443所(其中公办11所,民办432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

学生共有396114人,其中大学生8677人(含成人教育2832人);高中42202人;初中87821人;小学177390人;幼儿园41069人(其中学前班16477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38452人;特殊教育学校503人。

教职工共有25461人,其中大学590人,普通中学9509人,小学11719人,职业技术学校1040人,幼儿园2536人,特殊教育学校67人。

(二)“十一五”主要成就

1.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目标任务,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巩固提高。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2007年顺利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评为全国“两基”先进市。

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创建工作,我市6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工作通过自治区的评估验收。

忻城县列为全区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县,同时被列为全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试点县。

忻城县、合山市被列为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市)。

忻城县、象州县被列为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县,武宣县获得全区中小学财务管理示范县。

——切实保障全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的义务教育。

全市小学入学率99.45%,辍学率0.29%;初中阶段入学率112.17%,辍学率2.07%;伤残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98.2%。

全市51000多名留守儿童、少年全部就近安排入学,帮助15000多名农民工子女就读。

——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

2010年全市幼儿在园人数49240人,其中,学前一年在园人数24809人。

2.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示范性高中办学效益明显。

全力推进学校规模扩张与效益增长,基本完成完全中学的初、高中剥离办学,普通高中教育办学空间进一步扩大。

2010年普通高中在校生42202人,每万人口有普通高中在校生由2003年的125人增加到现在的172人,列全区前三名。

全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由2003年1746人递增到2010年的9105人,上线率56.44%,广西文科总分第一名落户我市。

柳州地区民族高中、来宾市第一中学、象州县中学、武宣县中学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来宾市第二中学、忻城县高级中学、合山市高级中学、金秀县民族高级中学被列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学校。

3.职教攻坚成果显著,职业教育吸引力增强。

2007-2010年连续四年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招送生任务,2010年每万人口在校中职学生达203人。

全市财政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职教攻坚三年(2008-2010)任务共9886万元,完成13861.2万元,完成率140.21%,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任务3044万元,完成6240万元,完成率204.99%。

全市建成国家重点职业学校1所、自治区示范性职业学校2所、自治区重点技工学校1所。

建成自治区示范实训基地3个、示范性专业8个。

中职毕业生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80%,就业率达96%以上。

在全区率先试行“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改革初见成效,并列为自治区十大改革试点之一。

《广西日报》于2010年9月9日头版以“让城乡学生享受优质职教资源”为题报道我市此做法,新华网等网站转载宣传。

4.加快城区学校及教育园区建设步伐,优化布局城区教育资源。

创新融资思路,创新投资模式,创新发展方式,全力推进新城区学校和教育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优化布局城区教育资源。

在城北新区共划拨425亩土地、投入资金2.2亿元建设祥和小学、来宾六中、来宾高中等3所基础教育学校。

祥和小学、来宾六中分别于2009、2010年开学招生,来宾高中计划于2011年9月招生。

划拨15亩土地,引进社会资金建设来宾启慧幼儿园,于2010年8月开始招生。

在来华投资区内规划约10000亩土地建设教育园区。

近期规划柳州师专来宾校区、广西电大来宾分校、高等职业院校、来宾市职业教育中心入驻园区建设,力争2012年建成招生办学。

教育园区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步上马开工,《广西日报》于2010年9月14日以“西江畔崛起万亩教育园区”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

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合作,开展“21世纪园丁工程”、“校长建设年”、“教师成长年”、“名校名师工程”、“千名校长国家级远程培训”等活动,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全市普通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由撤地建市时的98.41%、96.65%、80.92%提高到目前的99.6%、98.7%、94.1%。

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3734人,占63%,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7472人,占70.1%,居全区前列。

6.建立健全教育科研机制,教研服务教学能力增强。

建立健全教学视导、课题研究、送教下乡、校本研修等制度,构建教研部门与学校教学的联动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实施“教师成长年”活动,以“主题教研”为载体,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学校教研氛围。

7.教育项目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大力实施一、二期“义教工程”、“寄宿制学校项目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教育项目建设,全部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B、C级危房得到加固,全市小学生均校舍面积由撤地建市时的4.62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7.32平方米;初中生均由2003年的6.58平方米增加到9.74平方米;高中生均14.6平方米;中等职业学校生均11.78平方米。

进一步完善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建立学校基本建设项目储备库。

8.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普及实验教学。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教育城域网开通正常运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效益显著,全市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共1190所,占农村中小学总数的95.1%;中小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基本普及实验教学。

9.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全覆盖,2006年以来,政府财政投入免费教科书183,56万人次,补助经费1736.69万元;投入免杂费补助284,06万人次,经费40967.61万元;投入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38.54万人次,资助费1196.90万元。

——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把扶困助学工作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

2007年以来,全市组织实施学生资助项目14项:

普通高中资助项目4项、大学新生资助项目4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项目6项。

发放中职学校奖助学金5234.24万元,资助学生人数68823人次;发放高中在校生资助资金1278.67万元,资助学生人数17284人次;发放大学新生资助资金1894.28万元,资助人数10096人次;发放李宁助学金743万元,奖助学生1376人。

通过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做到应补尽补,没有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前教育问题突出。

一是公办幼儿园数量少,民办幼儿园条件较差。

二是师资严重不足,师资队伍和保教质量还不能适应学前教育发展需要。

三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四是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使用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

——中小学校舍不足。

大部分校舍目前已进入全面维修改造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宿舍严重不足。

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数量已严重不足。

——普通高中发展滞后。

高中教育资源总量不足,超大班额现象严重,校际发展不均衡,尤其是优质高中资源不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较弱。

中等职业学校校舍不足,设备简陋,师资紧缺,技能人才培养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学校办学各项指标距离中职学校的办学标准有较大的差距。

市辖区内没有一所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布局不甚合理。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的减少,在一些农村出现了“空校”,而县镇又出现了严重的“大班额”现象。

随着市区人口的聚集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原有的学校布局已显现出不合理,需要增加新的校点和调整布局。

——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与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一是素质有待提高。

素质教育推进缓慢,教师队伍中还存在敬业精神不强、从教行为不规范等师德不高问题。

思想型、智慧型校长和专家型、科研型教师还比较少,校长管理和教师教学的理念、方式、手段还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是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存在理论上超编、实际上缺编的矛盾。

三是学科结构有待优化。

普遍缺乏音、体、美、信息技术等专职教师,课程开设不齐,课时不足。

——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部分设备已不适应现行教学要求。

全市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等装备建设为原国家教委1993年颁发的标准,教学仪器、设备、器材等其中相当部分已不适应现行教学要求,且教学仪器、设备等品种短缺,实验设备简陋,图书资料藏量不足,与国家教育部2006年颁发的标准要求相差较大,很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农村教师住房问题突出。

农村中小学校在推进“两基”攻坚过程中,随着新教学楼的落成,普遍将旧教室改作为教师住房。

这类房子多数是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瓦房,历经风侵雨蚀,大部分属于危房,超过使用年限,破败不堪,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的深入,农村教师流动性的增大,“走教”教师越来越多,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工作周转住房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四)“十二五”期间影响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为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巨大的需求。

“十二五”期间,全市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期、城市化快速推进期,全市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由同时依赖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型转向主要依靠劳动力质量型的重大转变,对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将成为全市人力资源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高等教育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人口变化的因素给教育发展带来压力。

“十二五”期间,全市少儿人口(0~14岁组)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逐年下降,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相对于学龄人口而言,中小学生源变动总体呈下降趋势。

在“十二五”初期,全市将逐步迎来高中阶段学龄人口高峰和高等教育学龄人口高峰,入学压力增大。

预计至2015年,全市高中阶段在校生数将由2010年的7万人,增加到10万人,增幅为12.8%。

由于我市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群众的生育意愿转变为以孩子的质量替代孩子的数量,从而刺激对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期望和投资需求,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教育布局提出新的要求。

根据来宾市城镇体系规划,至2015年全市的城镇化水平达到45%,中心城区人口51万人,老城区人口向新城区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全市人口合理再分布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仅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了巨大的需求,也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特别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机遇。

教育资源向城镇聚拢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合理的教育资源布局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全市的城市化进程。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区域间竞争压力。

“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快,但区域间招生科类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存在,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据统计,全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科类结构相似系数达0.92以上,加工制造、电子电器、信息技术科类的招生数占中职招生数的85%以上,区域间招生科类结构趋同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地区间产业结构的高度趋同。

因此,推进城乡职业教育联合办学、分段培养,实现城乡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水平、人才质量一体化,建立起辐射全市城乡、灵活开放、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网络,形成适应来宾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终身教育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服务城乡、面向人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提升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将是“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

——我市经济发展转变和社会环境变化对教育的影响。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

我市以实现结构大调整、城乡大建设、民生大改善、文化大发展、改革大推进的目标,把来宾建设成为广西新兴现代化工业城、生态宜居水城、民族特色文化城、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及桂中商贸物流中心。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调整优化本地经济结构,使一、二、三产的比重达到20:

50:

30。

以西江经济带建设为依托,逐步改变全市工业经济构架,形成以红水河为主轴线、以“一核三带六区”(一个市区核心工业区、三条沿江工业产业带、六个沿江工业区)为重点的沿江工业产业空间新布局,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并培育2~3家企业成功上市。

同时,以桂中水城建设为依托,全面振兴商贸、物流、娱乐、房地产、金融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逐步打造形成新兴的桂中商埠;以壮瑶文化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壮族和瑶族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

以桂中治旱和桂中土地整治为依托,全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

随着产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人才的素质、技能、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将导致产业工人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技术人才结构的高移和工人供求失衡。

解决人才匮乏的捷径之一是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二、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及《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坚持教育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全力推进自治区教育发展十项重点工程和教育体制十项改革试点项目。

以打造来宾教育品牌,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中心。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

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努力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使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规模、层次、专业等方面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坚持协调有序发展的原则。

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改造薄弱学校,努力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确保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对全市教育进行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鼓励、支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不断推进教育强市的进程。

——坚持依法治教与以德立教相结合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转变教育行政管理职能,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宏观管理和调控,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发展目标

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优质教育体系;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更为合理;城乡、校际的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均衡化水平和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外来民工子女就学和社会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2%,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7%;市城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92%,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95%。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以上。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毛入学率达85%,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0万人左右。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引进5-10所高校到来宾办学。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在校生达到5万人。

其中市属高校在校生达3万人。

——重视发展民族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需求。

——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

完成30万以下人口、残疾儿童少年比较集中的县在小学和初中设立特殊教育班的建设布局,基本保障残疾少年儿童上学的权利。

——初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全市成人技术教育覆盖率达80%以上。

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3%以内。

——学校布局更加合理。

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布局。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初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师资队伍全面提升。

配齐师资,生师结构比例基本达标。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达到95%以上,高级职称要达到28%;初中专任教师合格学历达到99%以上,高级职称要达到8%;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合格学历达到100%。

中等职业学校60%以上的实习指导教师具有高级工水平,10%以上具备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占60%以上。

——办学条件更加优越。

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生均校舍面积基本达国家标准,加大图书装备,仪器配备率达95%以上。

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具有符合教学和培训要求的实验实习设备设施和校内外实习基地。

全市中小学校开通校园网,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备率达50%,多媒体教室按1:

1配备,教学计算机按7:

1配备。

(四)基本思路

统筹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和稳定;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统筹推进义务教育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尤其是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步伐;加快优质普通高中和示范职业学校建设步伐,拉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以民办教育为主要增长方式,招商引学建设高等院校;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推进教育园区的建设,建设柳州师专来宾校区实现柳州师专“申本建院”目标;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推进教育教学信息进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实施“654”工程,加快来宾教育发展

——实施城区教育“六个一”工程。

在新城区(包括城南新区)建好“一所公办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一所职教中心、一所高中、一所大学”。

——实施县域教育“五个一”工程。

在每个县(市、区)城区建好“一所公办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一所职业学校、一所高中”。

——实施乡镇教育“四个一”工程。

统筹县域初中教育资源,在城镇人口聚集的乡镇建好“一所初中”,在每个乡(镇)建好“一所中心小学、一所公办幼儿园”,在有条件村建“一所公办幼儿园”。

(二)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优化整合幼儿教育资源。

规划在城北区、城南区、来华投资区、迁江工业园区和教育园区分别新建一所示范幼儿园,打造一流的学前教育品牌,引领全市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

——优化整合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

把来宾高中和柳州地区民族高中纳入一体化进行管理,优化整合两所学校的教育资源,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打造一流的高中教育品牌,带动辐射全市高中教育优质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

——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加快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步伐,促进市直六所中等职业(技工)学校搬迁整合,带动辐射县级职业学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改革试点”,做大做强来宾职业教育。

——优化整合城区教育资源。

进一步理顺城区内几所中学高中、初中招生办学定位问题,根据来宾城区学校布局现状和城市发展规划,来宾一中、二中、四中、八中重点办好高中教育,来宾三中、五中、六中、实验中学重点办好初中教育。

来宾市民族中学初、高中剥离办学,在城南新区选址建设新校区。

十二五期间,在市区内改造扩建一所高中和新建一所高中,促进城区教育资源优化布局。

——抓好忻城县教育布局调整试点工作,抓出亮点,为我市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提供经验。

(三)重视发展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在城乡基本建立和完善以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的社区学前教育服务网络。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新建幼儿园38所,改扩建幼儿园573所。

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

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2%,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7%;市城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92%,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95%。

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充满活力、覆盖全市城乡大多数人口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建立科学稳定的保育教育工作秩序,加强幼儿教育常规管理。

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幼儿园审批登记注册制度,完善落实幼儿园的年检制度,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和评估力度,坚持“谁审批,谁管理”,实行批管合一的制度。

——推进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县域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率达到100%,全市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争取达到10所以上,打造一流的学前教育品牌,引领全市学前教育加快发展。

——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重点加强县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幼教师资培训与指导,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幼教师资培训的职能,将城北区新建幼儿园办成全市幼儿教师培训中心。

组织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教师进行相应专业培训,转岗到学前教师队伍,杜绝学校布局调整后不合格教师或年龄偏大、健康不良的教师安排到幼儿园工作。

(四)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普及质量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资源布局调整。

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要求,科学合理的规划学校布局,重点办好乡镇一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农村边远山区办好寄宿制小学,引导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农村边远山区,逐步缩小全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距,切实保障全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的义务教育。

推进忻城县教育布局调整试点工作,推进忻城县、合山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

每个县(市、区)办好一所民族中学。

——全面实施扶贫助学工程。

落实政府在教育帮扶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对教育帮扶的经费投入。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免费制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推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开展经常性助学活动,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

(五)实施普通高中加快发展工程,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继续加强原有示范性高中学校建设,启动新一轮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支持来宾二中、金秀民族高中、忻城高中、合山高中、武宣县二中创建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实现每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