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0350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x

《红色文化》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课程红色文化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了解家乡文化,了解家乡历史。

二、教材分析

小学五年级校本课程主题是“红色文化”。

课本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单元红都历史;第二部分红色文化。

三、教学目的和任务

1、喜欢瑞金文化与历史,喜欢红色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了解红都大地的变迁,红都人文的发展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学习红色文化的方法。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因为学校是刚刚开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展,学生对于红色文化还很陌生,课外搜集资料的和整理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进行指导。

五、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红色文化这门校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六、教学进度每周一课

七、课时安排

五年级《红色文化》课程目录

序号

课时

授课老师

1

《你好,瑞金》

1

刘素青

2

《红色文化代代传》第一课时

2

刘素青

3

《红色文化代代传》第二课时

刘素青

4

《瑞金风景独好》

1

刘素青

5

《古色古香的瑞金》

1

刘素青

6

《十送红军》——红歌

1

刘素青

7

《菩萨蛮*大柏地》——诗词欣赏

1

刘素青

8

《陈发姑》第一课时

2

刘素青

9

《陈发姑》第二课时——影视欣赏

刘素青

10

《红都记忆——名人轶事》

2

刘素青

11

《红都记忆——名人名著》

刘素青

12

《在灿烂阳光下》——红歌

1

刘素青

13

《剪纸|——红色手工》

1

刘素青

14

《红都游记欣赏1》

2

刘素青

15

《红都游记欣赏2》

刘素青

 

1、《你好,瑞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大概了解瑞金的历史、旅游景点、特色小吃。

2、对瑞金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瑞金的历史、旅游景点、特色小吃的了解后,感受瑞金的美丽,激发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有一个地方,她被称为“红色故都”“共和国的摇篮”,她也是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举世著名的云石山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等,[1] 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中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城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瑞金。

二、简单介绍瑞金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瑞金的资料。

2、师补充资料。

瑞金,江西省辖市。

位于江西省东南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

东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邻会昌县,西连于都县,北接宁都县,东北毗石城县。

总面积2448平方千米,2012年户籍总人口67.46万,其中农业人口52.24万人。

全市通行客家语。

瑞金是一个红色与绿色并存的城市。

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举世著名的云石山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等,[1] 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中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城市。

2011年4月在第三届中国县镇绿色发展论坛上被评为“中国绿色名县”,瑞金市作为江西省唯一获评县市入选。

[2] 2013年5月,江西省瑞金市启动创建“共和国摇篮”国家AAAAA级景区工作,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三、走进瑞金,感受家乡之美

1、走进瑞金历史

瑞金地域,春秋属吴,战国初属越。

楚灭越后,全境归楚。

秦治后,归属九江郡。

西汉属豫章郡。

高祖六年(前201年)为雩都县辖域。

东汉建安七年(202),建置象湖镇,隶属雩都县,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均在雩都封内。

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析雩都县象湖镇淘金场置瑞金监,瑞金之名始此,因“掘地得金,金为瑞”故名。

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瑞金监改置为瑞金县,隶属江南西道昭信军。

1994年5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瑞金县,设立瑞金市,管辖范围、行政1998年冬,国务院批准撤销赣州地区,设立地级赣州市之后,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99年2月14日批准瑞金市由省辖,赣州市代管。

[1] 

2014年5月27日,瑞金市列入江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

级别未变,仍隶属于赣州地区。

2、走进瑞金旅游景点。

(1)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瑞金有哪些旅游景点,并说明自己到过哪些景点,对此有何了解

和感受?

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3)课件播放瑞金的各旅游景点,师适当补充,让学生对家乡的旅游景点有大概的了解。

3、走进瑞金的特产美食。

(1)说说对瑞金特产美食的了解。

(2)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交流收获

1、师小结,学生全班交流收获。

2、说说对家乡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1、课外收集关于家乡的红色旅游景点资料。

2、收集家乡还有哪些美食特产。

六、板书设计

红色景点:

历史博物馆、烈士纪念馆、叶坪革命旧址

你好,瑞金美丽景色:

罗汉岩、云龙桥、原始森林......

特色美食:

鱼丸、壬田豆腐、红薯叶米果......

 

2、《红色文化代代传》教学设计(1、2课时)

教学目标:

1、走进家乡的红色旅游景点,感受红色文化。

2、感受红色情怀,传承红色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家乡的红色旅游景点,感悟红色文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概了解了瑞金的整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近距离走进家乡的红色旅游景点,感受老一辈革命者的红色情怀。

二、交流资料

1、对于家乡的红色景点,你知道哪些?

2、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3、全班进行交流。

三、走进红色景点,感受红色精神。

1、走进沙洲坝革命旧址群

(1)观看沙洲坝全景图,总体了解沙洲坝革命旧址群

(2)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资料。

(3)了解毛泽东旧居资料。

(4)回忆红井故事。

2、走进叶坪革命旧址群

(1)观看叶坪旧址群、一苏大会场、检阅台图片。

(2)了解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苏大会)背景资料。

(3)走进毛泽东旧居以及旧居旁的古樟的故事。

据当时村民回忆说,常看到毛主席坐在窗户边办公、阅报,有一次,国民党扔下来一颗“哑弹”,据说存在了很久,后来才被拆除。

毛主席旧居旁边那颗古樟树就是当年国民党扔炸弹时炸毁的……

(4)了解红军烈士纪念塔。

(5)了解公略亭资料。

(6)了解博生堡资料。

(7)观看红军烈士纪念亭和红军广场图片。

(8)讲述叶坪黄沙村华屋17棵烈士“信念树”的故事。

3、走进其他红色景点。

(1)云石山—长征第一山

(2)中央政府召开春耕生产运动增旗大会旧址(武阳)

(3)武阳桥—长征第一桥

(4)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象湖)

(5)毛泽覃纪念铜像(塔下寺)

(6)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

(7)长征前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云石山)

四、课堂小结,体会红色精神

1、了解了这么多红色景点,你想说什么?

2、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可以做什么?

五、作业布置

1、你还了解我们家乡哪些旅游景点?

2、课外搜集红色故事。

六、板书设计

沙洲坝革命旧址群

叶坪旧址群

红色景点云石山

武阳桥

烈士纪念馆

......

 

 

3、《古色古香的瑞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瑞金的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和景点。

2、感受家乡的美丽与悠久历史,激发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课外去搜集关于家乡古色古香的景点资料,并且进行整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去过咱们瑞金的乌仙山吗?

介绍一下乌仙山。

2、师:

喜欢乌仙山吗?

为什么?

二、了解乌仙山

1、出示乌仙山资料。

瑞金城区东南五里,以乌仙山寺为主体的乌仙山景区,乃遐迩闻名之宗教活动及旅游休闲的极好去处。

乌仙山,虽然算不上是胜景,但茂树隐天蔽日,晨夕佛光四溢,雾绕云飞,绿色生态中古韵悠悠,是瑞金市民们休闲、观光、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男女老少、信男善女来到乌仙山,有的是去拜神,有的是为了锻炼身体,更有的是为了乌仙山脚下的美食!

古人云,子虚乌有。

此山名曰乌仙,实乃睿智无边,信矣。

正是,乌仙山顶仙何在?

唯有山谷无限清冷风。

乌仙山寺历史悠久,令人遐想。

我想,这清清冷冷的风一定听见了我今日里浪迹而来的足音,还有灵魂深处的怀想,连同深邃时光里亘古不息的如梭叹息。

繁华热闹终究是南柯一梦,热辣奔放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唯有这清冷寂寥的风,才是这般的亘古不变直到永远。

2、出示乌仙山图片

3、指名说对乌仙山的感受。

三、走进双清古桥

1、出示双清桥图片,同学介绍搜集到的资料。

2、出示关于双清桥的古诗词,进行欣赏。

3、出示学生的一篇关于双清桥的文章,进行欣赏。

四、欣赏其他古色古香的风景。

1、文魁阁

2、黄恩岩寺

3、象湖镇上阳民居

4、陈炽(字次高)先生旧居

5、龙珠寺

6、叶坪乡洋溪民居

7、云龙桥

8、密溪古村

9、龙珠古塔

10、凤岗古村

五、学生谈收获,小结课堂

六、作业布置

1、课外搜救其他瑞金古建筑的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同学交流。

 

4、《瑞金风景独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瑞金的绿色景点,感受瑞金的美丽。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豪之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罗汉岩的景点特色,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神奇的造物主孕育了无数的名山胜水,坐落在瑞金市城东约30公里的地方有一处风景区,它是大自然历数万年精心雕琢出来的一件艺术杰作,它就是——罗汉岩。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每年吸引千千万万人的美丽罗汉岩风景区。

二、资料交流,整体感知

1、同学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罗汉岩的资料。

2、指名全班交流。

3、师进行资料补充。

罗汉岩风景奇秀,这里山水相依、碧潭似镜、悬崖峭壁、峰奇石怪,尤其是春夏两个季节,更是山花烂漫、彩蝶飞舞,雨后彩虹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湖面,天水合一,令人仿佛走进了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

罗汉岩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曾经吸引过无数的名人登临题咏,宋代大学士苏东坡被贬官岭南时曾经游历此处,对罗汉岩山水倍加赞美;明代才子王明阳也留恋此山美景并留下了许多赞誉的诗句,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古来绵江八大景,名扬四海传九州,最是陈石山水色,观后胸中黄山无。

”诗中“陈石”就是罗汉岩的别称。

三、细致了解,感受其美

1、罗汉岩地理位置。

2、罗汉岩简介。

(出示罗汉岩俯瞰图)

3、介绍罗汉岩历史故事。

4、罗汉岩四季景观。

(出示罗汉岩四季美景图)

5、罗汉岩景观特色。

6、罗汉岩奇峰异石。

(重点介绍蜡烛峰和米筛水)

7、罗汉岩赏雾。

8、出示罗汉岩各景点图片,包括玉泉瀑、双瀑飞流、神龟出水、海云寺、罗汉等。

四、交流旅游感受

1、师出示自己的旅游照片,结合景点谈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旅游照片。

五、作业布置

1、趁周末期间去罗汉岩景点观赏,并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可以是照片、日记、随笔。

 

5、《十送红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实践、反复聆听等体验,让学生能够了解江西民歌的特点,让学生喜爱江西民歌。

2、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3、通过学唱了解红军传统精神,并继承和发扬。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准确的把握歌曲风格,用深情的,怀念的情绪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在体验歌曲情感的基础上,了解江西民歌的特点、喜爱江西民歌。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老师想请大家听赏一段旋律,看看你们对它熟悉吗?

(播放都市现场开头曲视频片段)

2.交流:

师生对听到的旋律进行交流,讨论。

3.随琴模唱:

谁能模仿一遍这段旋律?

用旋律练声(提醒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和姿势)

【设计思路:

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学习一首学唱歌曲,是音乐学习的目标,这是咱们课堂上所缺失的,也正是音乐课上真正需要的。

4.导入新课:

这段旋律啊就是咱们江西民歌《十送红军》当中的一段,咱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由张士燮,朱正本加工整理的江西民歌《十送红军》。

【设计思路:

用大家所熟悉的视频片段开始导入,让学生直观的熟悉歌曲旋律,入情入境的学习歌曲,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体验情感,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进行审美和探究。

 

二.聆听、感受

   1.请学生初听歌曲,边听边思考,歌曲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动人故事?

(图片组图欣赏全曲)

2.学生畅谈听后感受,师做补充介绍:

在中国革命史上,中国红军有一次了不起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歌就是写在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踏上漫漫长征路与当地老乡们依依惜别的场景。

(以情带入,体会情感)

3.师:

下面老师演唱歌曲中三个学唱段落,请同学们边听边拿出手跟着老师一起划拍子,感受歌曲旋律的特点(师跟伴奏范唱)。

   师生互动交流:

看出来了吗?

这是几几拍的曲子?

(4-2拍),歌曲的旋律是以怎样的形式出现的?

(体会短句的形式,加上师的动作,表情,让生感觉伤心,难过,抽噎的音乐表现形式,这就是短句。

)体会情感后引导学生一个词来概括歌曲的情感?

(依依不舍,留恋,深情地……)部分学生理解不了还可以用唱去让他们感受,或停个10秒,或用手势在空中打个逗号,引导他们体会短句)如果还不会的:

像吸一口气的感觉,师唱2个逗号部分引导感受这首歌曲以一个短句出现,就像人们伤心,难过时抽泣样的感觉。

【设计思路:

在了解歌曲背景的前提下,抓住一个“情”字,创设情境,架起生活与教材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体验情感,进行探究。

   

∙学唱、表现 

1.体验情感,分句模唱。

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情感,咱们用lu来分句模唱旋律。

(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

身体坐直,就像当年的红军战士一样的坐姿,半打哈欠的状态,腰上要像打足了的轮胎一样。

2.完整的学唱第一段,再纠错。

并解决难点节奏 ,(当学生音高唱不上去的时候,提醒学生们用气息支撑的方式来演唱。

这个大跳就像是白天到黑夜,或师用手势表现大跳的地方)。

3.强调具有鲜明的江西民歌特色,且旋律取材于赣南民歌《送郎歌》的音调,保留了歌中妻子送郎出门,边送边唱的情绪。

并体会江西民歌的魅力。

(1).体会衬词的魅力(没加衬词和加了衬词的对比)

请生读一段歌词(不带衬词),感受歌词当中饱含了怎样的情绪?

      师:

那我来读加了衬词的,感受一下跟你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生:

加了括号里的这些衬词,表达了老区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情谊,也正体现了咱们江西老表浓郁的乡音乡情。

(情感的升华)

     

(2).体会装饰音(倚音)的魅力

a.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唱歌曲。

带着歌词来唱这首歌曲(唱3段,不加倚音)。

b.先来看看第一句(师唱无倚音的,再唱有倚音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不懂再对比前半句,加手势让生答)。

在这个小节中,第一种唱的比较平缓,第二种唱的有起伏,咱们把它叫倚音,加上倚音你觉得旋律怎么样?

(更加丰富,丰满)。

c.学生再次随琴有感情的演唱第一段。

【设计思路:

这衬词和装饰音留给学生很大的思维想象,江西民歌的特点由此展开,采用多种对比的手段对江西民歌特点进行剖析,入情入景,老乡们对红军的情感得到升华。

而且,用手势的方式来表达大跳的旋律,通俗易懂,学生在唱的过程中更容易表达,从中可以感受教师在教学中,手势也是一件非常好的教具。

 

4.欣赏宋祖英演唱《十送红军》视频,启发学生有感情的学唱歌曲的第二、三段。

5.学生讨论交流:

歌曲从一送、五送到十送,歌曲虽然旋律相同,但是表达的情绪却有细微变化,根据歌曲内容和情感,应该怎样分层表现歌曲?

6.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择一两种合适的表现方式,想象着自己就是根据地的老乡,把那种对红军的热爱和不舍演唱出来。

7.表演唱: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如:

女生做家里的亲人,男生做红军战士、老师做家里的亲人,生做红军战士……让学生随着伴奏音乐,完整的表演歌曲。

【设计思路:

角色扮演,换位思考,深入理解当时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在教学中,师生对唱,男女对唱等,让学生从红军和老百姓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会十送?

为什么军民之间的感情这么深?

深入了解歌曲创作年代,师生和文本之间形成对话,拉近了学生和时代的距离,使学生轻松理解军民之情,再唱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十送红军》这首歌曲中蕴含的丰富的江西民歌特点,江西的革命歌曲还有很多,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些江西的特色民歌,请同学们边听边完成下列表格。

 

歌曲

江西民歌的特点(请在有的后面打√)

《井冈山上太阳红》

江西方言□ 衬词□ 装饰音□ 其他□

《八月桂花遍地开》

江西方言□ 衬词□ 装饰音□ 其他□

《斑鸠调》

江西方言□ 衬词□ 装饰音□ 其他□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江西方言□ 衬词□ 装饰音□ 其他□

2.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完成的表格,交流总结江西民歌的特点。

【设计思路:

用表格的形式总结江西民族音乐的特点,直观,简洁,使整个的教学设计的思路也清晰了许多。

整个课堂的教学环节层层相扣,深刻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自主发现音乐,学习音乐和探索音乐的理念。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江西民歌《十送红军》,同时也欣赏了一些具有浓厚江西地方特色的民歌。

其实,江西的民歌还有很多,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们更应该多了解自己家乡的民歌,多唱家乡的民歌,把咱们江西的红色文化传播到大江南北,世界各地……

 

 

6、《菩萨蛮·大柏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词写作的时代背景。

2,读懂词句,领略词中所体现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

3.了解体会词中描写的事物和作者的联想。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5.背诵这首词。

二、教学重点

1.在想象中再现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色。

2.理解“当年廖战急,弹洞前村壁”与“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和释题

1.这篇课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一首词。

你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关于词和词牌的知识,只要求学生按照“预习”要求上的说明回答,不必求之过深J

2.释题。

这首词的题目是“大柏地”,大柏地在哪里呢?

大家看地图,它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25公里,靠近江西与福建的边界。

红军曾经在这里同国民党反动军队打过一仗。

那是在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向赣(江西)南和闽(福建)西进军。

国民党反动军队气势汹汹地追来,2月10H红军同他们作战,大获全胜。

那么这首词是什么时候写的呢?

(学生答:

1933年夏。

)也就是大柏地战斗发生四年多以后。

那时,毛泽东同志再次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就写了这首词。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读音。

注意“橙”字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更不能读成“登”。

“橙”是像橙子一样黄里带红的颜色。

4.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字代表七种不同的颜色。

出示印有七色光的图片,让学生把七个字分别同它们所代表的颜色对上号。

(2)“持”是什么意思?

“彩练”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查字典后回答,教师选择其中准确的加以肯定。

(“持”是拿着、握着的意思。

“练”是绸带,“彩练”是彩色的绸带,这里说的彩色就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彩练”实际指的是虹。

(3)小结:

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点出虹,但是我们却仿佛看到有人拿着一条七色的彩绸在天上翩翩起舞。

这样就具体描绘出了虹,而且使虹在我们的想象中从静的变成了动的。

多么美啊!

2.学习第二句。

(1)同学们看见过彩虹吗?

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

学生如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能说出在夏天雨后看到固然很好,说不出也不必勉强。

(2)分别理解句中每个词的意思,(“雨后”是说夏天阵雨之后,彩虹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天气里显现的。

“复”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查字典后回答。

“复”是又、重新的意思,这里是说重新出现。

“斜阳”是说西斜的太阳。

“关山”课本上有注释,指名一位同学读一下注释。

注释中又出现两个生字,要求学生读准确。

“隘”是指险要的地方,“岳”是指比较高的山。

“苍”是什么意思呢?

让学生查字典后回答。

“苍”是青翠的颜色。

“阵阵苍”是说青色一阵阵时隐时现。

原来这时天刚刚放晴,云彩没有散尽,还在流动,因此,还不稳定,有时阳光普照,关山一片青翠,有时云霞遮掩,关山又暗起来。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景色变化的复杂过程。

(3)连起来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3.朗读这首词的前半闺,即一、二两句。

教师范读。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再指名学生朗读。

4.学习第三句。

(1)同学们还记得“当年廖战急”中的“当年”是指的哪一年吗?

(是1929年1月。

(2)“廖战”是激烈的战斗。

这里介绍一点当年战斗的情况。

 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到达离瑞金25公里的大柏地, 10日(农历正月初一),国民党反动军队尾追而来。

这时,毛泽东同志命令一支小部队边打边退,逐步将敌人主力诱入大柏地,11日清晨,早已隐蔽在大柏地的红军主力,突然向敌军发动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共歼灭敌军近两个团,俘虏敌人八百多,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

这是毛泽东同志利用大柏地以南的有利地形精心设计的一次漂亮的伏击战,也是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的红军部队离开井冈山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3)”“弹洞前村壁”中的“洞”跟我们平常用的这个词有点不同,它的意思是穿透。

这里说的是:

子弹射穿了前面村子的墙壁。

这一句是从现在写到过去,由写景转入叙事。

5.学习第四句。

指导理解句中每个词的意思。

“装点”是装扮,点缀。

“朝”念zhao,不念zo,“今朝”是今天的意思。

(2)指名连起来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这一句是说,那前村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把群山打扮得更好看了。

(3)本来,墙壁上弹痕累累,似乎很难同美联系起来。

那么,为什么说“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呢?

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讨论中不必要求过高,学生只要说出那么一点意思就应当加以肯定。

“完整的答案是:

在革命者看来,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非正义的战争是丑恶的,而正义的战争则是美好的。

只有通过正义的战争,人民才能夺取政权,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翻过身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的江山是人民战争打出来的。

因此,在革命者的心目中,当年打败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一次漂亮仗留下的弹痕,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界壮丽的景色,而且使壮丽的景色显得更美。

6.练习朗读第三、四句。

三、完成“思考•练习”

1.指名学生回答,回答得不准确的请其他学生纠正。

(1)“彩练”指的是虹。

(2)“斜阳”指西斜的太阳。

“阵阵苍”指大柏地一带的群山在天气刚刚放晴时一忽儿模糊一忽儿清晰的青翠的颜色。

(3)“装点”是装扮。

点缀的意思。

装点关山的是四年多以前那场战斗留在前村墙壁上的弹痕。

2.把课文的前两个句子连起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

夏天雨后的大柏地,天空中架着一道彩虹,就像有人拿着一条七色缤纷的绸带在凌空飞舞似的。

西斜的太阳重新出现,大柏地附近一带群山的青翠的颜色,一忽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