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0557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docx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

集团文件发布号:

(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半导体产业链的状况分析

半导体产业链的分析

集成电路(IC)是由电晶体、二极管、电阻器、电容器等电路元件聚集在硅晶片上,形成完整的逻辑电路,用来计算、控制、判断或记忆资料等,是当今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产品。

集成电路产业包括四个环节:

IC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测试。

国际大厂多以上下游垂直整合的方式经营,而我国和台湾都是将资源集中于单一专业经营,再整合成完整的产业结构。

下面将从芯片制造(晶圆加工)、芯片封装两方面介绍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一、全球IC(集成电路)产业的情况分析

1、晶圆加工

晶圆的制造是整个电子信息产业中最上游的部份,其发展的优劣,直接影响半导体工业。

主要是通过涂膜、曝光、显影、蚀刻、离子植入、金属溅镀等反复步骤,在硅晶片上制作电路及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容、逻辑开关等。

2006年底,全球代工厂共产出8英寸硅片2270万片,产能利用率为88.7%,个别领先厂商可能达到95%-98%。

据gartnar的统计,全球前10大晶圆代工厂的市场占有率达91%,具体见下。

而前4大晶圆代工厂的市场占有率就达80%,显示整体晶圆代工市场集中度仍高。

其中,中国的中芯SMIC及华虹NEC分别列于第4位、第9位。

2006年全球前10大晶圆代工厂

晶圆代工厂

总部所在地

市场占有率

备注

TSMC(台积电)

台湾

45.2%

共有14个分厂,分布在台湾新竹、台南、美国、新加坡

联电UMC

台湾

19%

共有11个分厂,分布在台湾新竹、台南、日本、新加坡

特许半导体CharteredSemiconductor

新加坡

8%

中芯SMIC

中国

7%

IBM

美国

3%

DONGBUANAM

韩国

2%

MagnaChip

韩国

2%

VANGUARD

台湾

2%

华虹NEC

中国大陆

1%

X-Fab

德国

1%

晶圆代工厂可以划分为三个阵营:

(1)、第一阵营只有台积电(TSMC),台积电拥有全球第一的产能,也拥有全球公认的最佳品质,因此,IC设计大厂都以台积电为代工厂首选。

(2)、第二阵营是联电(UMC)、中芯国际(SMIC)、特许(CHARTERED)和IBM,这四家晶圆代工厂通常是IC设计大厂的第二选择,中型设计公司的第一选择。

这四家公司都有自己稳定的大客户,如下:

晶圆加工厂

主要客户

联电

联发科和联咏。

联发科:

全球最大的DVD光碟机,月投片量稳定在5~6万片左右。

联咏:

全球最大的TFT-LCD驱动IC厂家。

中芯

英飞凌、ELPIDA,为这些公司代工内存(DRAM)。

特许

和英飞凌、三星、IBM建立跨平台晶圆代工联盟,需求也相对稳定

IBM

为微软XBOX、索尼PS3这些超大产量的游戏机代工CPU

(3)、第三阵营的厂家都有自己特别专长的领域,同时依托该地区的产业链发挥地区优势。

晶圆加工厂

特点

MAGNACHIP和VANGURD

以LCD驱动IC代工为专长,同时也配合韩国和台湾的驱动IC产业。

MAGNACHIP

又和东部安南都擅长代工CMOS图像传感器,东部安南还擅长汽车电子

华虹NEC(HHNEC)

擅长智能卡领域

X-FAB

擅长混合信号和MEMS的代工

2、IC封装业

(1)封装厂的介绍

封装业分两种:

一种是国际大厂集成部件制造商的封装测试厂;二是委托外厂封装测试。

目前,随着封装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封装的类型越来越多,国际集成部件制造商IDM(integrateddevicemanufacturing)对封装的掌控能力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委托外厂封装成为潮流。

根据ETP的数字,封装代工厂占的份额及封装总数如下: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封装代工厂所占的比例

27.2%

29.5%

31.1%

32%

33%

封装代工厂的封装总量

2886万颗

3183万颗

3719万颗

4306万颗

4924万颗

2005年全球10大封装代公司公司排名

2005排名

公司名称

总部位置

2005年营收(百万美元)

04/05年增长率

1

日月光集团

台湾

2582

33%

2

Amkor

美国

2100

22%

3

矽品

台湾

1338

47%

4

STATS-ChipPAC

新加坡

1157

81%

5

南茂

台湾

482

94%

6

力成

台湾

347

7

UTAC

新加坡

325

8

京元

台湾

318

9

CARSEM

马来西亚

264

14%

10

超丰

台湾

216

41%

前10大封测厂家台湾占6席,不仅是收入,盈利表现也相当好。

不过在IC载板领域,日本厂家的技术实力还是最优秀的。

(2)封装技术

芯片封装分为:

封装类型

晶片接合方式

晶片承载界面

传统封装形态

(1)以SIP、DIP、PGA为主双列直插封装

(2)表面贴装技术:

LCCC、PLCC、SOP、QFP、QFJ、SOJ

焊线接合

导线架

高阶封装形态

BGA、CSP、FC、MCM

覆晶接合

载板

IC封装基板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种以BGA、CSP为代表的新型封装形式问世,随之产生了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必要新载体,这就是IC封装基板,有三种形式:

BGA、CSP、FC。

由于IC封装基板在应用领域得到迅速扩大,目前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发展微电子行业的重要“武器”之一,是发展先进半导体封装的“必争之地”。

2005年,世界排名前10位的PCB公司,就有6家生产封装基板,分别如下,封装基板2000年占PCB产业的8.6%,而2005年上升到12.2%;

Ibiden(日本)

有75%的销售额来自基板

SEMCO(KOREA)

有80%的销售额来自IC载板和HDI

UMTC(Taiwan)

主要销售额来自IC载板、HDI和中国市场的扩展

NanYa(Taiwan)

有70%的销售额来自IC载板

Shinko(Japan)

主要业务是IC载板

Daeduck(Korea)

开始IC载板的生产。

IC载板的类型:

载板类型

目前主要应用

BGA

一般电子封装产品:

CPU、晶片组、绘图晶片、记忆体、网络晶片

CSP

(1)DRAM(随机动态存储器)、Memory、Wireless、手机上的flash、DSP、RFIC、PDA、数码相机、ASIC、游戏机如PS3、XBOX的记忆体。

(2)根据ETP对于Dram以及Flash封装产值的预估,CSP封装在两者所有构装的比例逐渐增加,尤其是Flash的封装方式中,2005年起CSP封装所占的比例将高达五成以上。

(3)未来的成长动力来自DRRⅡ(DRAM存储器的一种)。

FC

(1)CPU、高级绘图晶片、整合型芯片组、游戏机处理芯片、PLD、部分ASIC。

(2)特别是强调效能与散热的CPU、GPU、Chipset,未来通讯芯片也将朝向FC封装迈进

IC载板的发展情况:

载板类型

优势

劣势

市场的占有情况

BGA

应用层面广、价格低

成熟型产品、毛利低、成长力衰退,

由于毛利低,未来会陆续到大陆寻求成本优势。

CSP

体积小、重量轻,技术难度高于BGA,具有一定的成长空间

量大、受成本压力,价格继续下滑

日本市场的占有率逐年下降,台湾正承接日本退出的市场。

据统计,CSP全球出货量每年均维持30%以上的成长。

FC

高I/O、高电器性,刚进入成长期

技术研发不易、投资成本高

主要技术掌握在日商手中。

2006年全球的IC载板的分布情况(来源:

工研院IEK-ITIS计划):

二、中国半导体的情况分析

截至2006年底,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情况如下:

数量

产值

晶圆制造厂

50

242亿RMB

IC封装厂和装配厂

112

350亿RMB

IC设计公司

450

215亿RMB

1、晶圆代加工

2006年,中国晶圆厂在全球的占有率为12.6%,而中芯、华虹NEC、和舰等合计市场占有率共达11%;预计2009年,大陆的晶圆厂份额可以占到20%。

中国的晶圆厂分为四大类:

晶圆厂类型

特点

主要的厂家

海外华人投资

依托政府支持和资本操作来获得资金来源,技术人员多来自台积电、联电和先进。

中芯国际为代表

中外合资形式

投资大多来自当地银行贷款,一般都主要为合资的外资方服务

华虹、先进半导体

台湾厂家直接或间接的投资

和舰。

2007年南亚、茂德、力晶都打算在中国投资

国内投资

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

但产能利用率非常低、或因为技术缺乏,长期无法投产。

主要的晶圆厂介绍:

晶圆厂

投资形式

厂址

产品类型

华虹NEC

由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日本NEC、NEC(中国)共同投资7亿美元资金组建,2003年美国捷智半导体公司和花红国际公司加盟其中。

总部设于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

产品类型:

各种智能卡芯片(包括中国第二代居民证),LCD、Driver、DSC、PowerMOS以及各类先进的存储器芯片(DRAM、MSRAM、FLASH)等。

和舰

2001年由联电的前雇员所设立

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

产品定位在通讯及消费类产品,这包括需求强劲的3C产品、LCD驱动器、DVD芯片和DRAM。

中芯

成立于2000年,中国政府出资,技术人员多来自台湾。

总部位于上海,共有7个分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天津

主要客户有:

英飞凌(Infineon)、ELPIDA,为这些公司代工内存(DRAM、flash等)

2006年,与色列赛凡(Saifun)签订8Gb的NAND闪存技术转让协议,估计不久还具备闪存的生产能力。

TSMC(台积电)

是台积电于上海设立的另一个分厂(第10分厂)

坐落于松江边上的WenXiangRd.

上海宏力半导体(gracesemiconductor)

上海

客户:

Cypress、美国明尼苏达州Bloomington

主要产品:

闪存(Flash)芯片、存储器

**华润微电子

香港上市公司华润励致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

无锡和深圳

主要产品CMOS/BiCMOS型集成电路芯片和成品,是国内IC和分立器件产品(二极管、三极管,功率晶体管、光电器件)主要提供者

上海先进半导体(ASMC)

飞力浦公司与中方联合投资

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产品为模拟、功率、智能卡工艺领域,包括微波炉和其它消费性电子所需芯片,在这个领域,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10%。

主要客户:

飞利浦、手机芯片大厂德仪(TI)、快捷半导体(Fairchild)以及国家半导体(NS)。

其他厂家有:

BCD制造有限公司、方正微电子、中宁微电子、南通绿山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纳科(常州)微电子有限公司、珠海南科集成电子有限公司、康福超能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科希-硅技半导体技术第一有限公司、光电子(大连)有限公司、西安西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丹东安顺微电子有限公司、敦南科技、福建福顺微电子、杭州立昂、杭州士兰集成电路。

备注:

1、**2006年华润微电子与新加坡星科金朋有限公司(星科金朋为一家领先的半导体封装设计、组装、测试及分发解决方案供货商。

其客户为美国、欧洲及亚洲的其中最大的晶圆代工厂、集成电路制造商及无生产线芯片设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2、封装业

封装产量2004年为31.25亿元,约占全球总数的22.9%,其中,独资、合资封装产量已占全国总数的80%。

中国的封装厂同样分为四类:

特点

主要的厂家

国际独资企业

外资独资公司BGA、CSP、MCM(MCP)、MEMS等封装技术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只是大部分不提供对外服务。

英特尔、超微、三星电子、飞思卡尔、飞利浦、国家半导体、NEC半导体、东芝半导体、通用半导体、安靠、金朋、联合科技、三洋半导体、ASAT、三星半导体

中外合资企业

多以SOP、QFP、LCC、SOT等技术为主。

资金主要来自台湾和日本,以江苏和深圳市为主。

深圳赛意法微电子、上海纪元微科以及新康电子、日立半导体、英飞凌、松下半导体、矽格电子、南通富士通微电子、三菱四通、乐山-费尼克斯半导体及宁波明昕电子

台湾直接投资的企业

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州一带,营运规模由于受到法规限制,相较于台湾地区的规模还有一段差距。

威宇科技、桐芯科技、宏盛科技、凯虹电子、捷敏电子、日月光半导体、南茂科技、瀚霖电子、矽品科技、京元电子、菱生精密、巨丰电子、超丰电子、珠海南科

国内本土企业

主要是一些中低档的产品,如DIP、SOP、TSOP、QFP、LQFP等。

长电科技,华旭微电子、华润安盛、九星电子、红光电子、厦门华联、华汕电子、华越芯装电子、南方电子及天水华天。

2005年中国前10大封装厂排名:

企业名称

销售收入

(亿元)

厂址

企业类型

封装形式

主要客户

1

飞思卡尔(中国)电子有限公司

64.62

天津

独资

BGA/PGA

飞思卡尔

2

***威讯联合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

(RFMD)

29.27

北京

独资

RFMD

3

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

21.74

深圳

合资

BGA/PBGA

意法半导体

4

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18.21

上海

独资

FCBGAUBGASCSPVFBGACSP

英特尔

5

南通富士通微电子有限公司

16.62

江苏

合资

CSP、BGA

富士通

6

英飞凌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15.95

无锡

独资

CSP、BGA、IC系列

英飞凌

7

瑞萨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

13.92

北京

独资

瑞萨

8

瑞萨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

11.31

苏州

独资

瑞萨

9

江苏长电股份有限公司

10.79

江苏

本地

CSP、BGA

中芯国际、杭州士兰微

10

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9.83

苏州

独资

PGBA

其他:

威宇科技

上海

独资

BGA、CSP

华虹NEC

天水华天

西北

本地

在SOP、PGA、BGA和CSP以及MCM等先进封装形式进行了研发

备注:

(1)国内的封装、晶圆生产最主要的集中地在长三角,而珠三角、北京、天津也有部分。

(2)国内封装企业的封装能力来看,年封装能力过亿块的企业有8家,其中长电科技、深圳赛意法和南通富士通的年封装能力超过了10亿块。

(3)在技术水平上,国内封装企业仍以DIP、QFP、SOP等传统封装形式为主,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BGA/PGA封装目前仍仅有飞思卡尔、深圳赛意法、南通富士通、飞索半导体等少数几家企业掌握。

(4)***2006年威讯已被台湾日月光收购。

(5)江苏长电具备WLCSP封装技术,它是以BGA技术为基础经过改进和提高的CSP技术,并且是把封装和芯片制造融为一体的技术。

WLCSP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DRAM、SRAM、闪存和ASIC集成电路,广泛配套于数字化,便携化、高频化及多功能化的产品中,如:

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摄录机、数字视听设备等。

(6)2005年,南通富士通完成了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两个项目-“FlashMemory封装技术改造项目”和第二个国债专项基金技术改造项目,即“LSI新型封装测试技术改造项目”。

(7)纯外资企业,如下,均为国际IDM企业在华设立的制造厂,其产品全部返销母公司,因而与国内市场基本脱节。

INTEL(上海、成都)、SAMSUNG(苏州)、Fairchild(仙童半导体公司,苏州)、TOSHIBA(无锡)、AMD(超威半导体,苏州)、

RENESAS(由日本日立公司和三菱公司合资成立的半导体,北京、苏州)、

SPANSION(由AMD和富士通公司的闪存部门合并而成,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闪存公司,苏州)、

ST(意法半导体,是第一大手机相机模块供应商和第二大分立器件供应商,第三大NOR闪存供应商,在汽车电子、工业用产品和无线应用领域,是全球第一大的机顶盒和电源管理芯片,深圳)、

Infineon(芯片卡应用开发中心、逻辑集成电路和存储晶片后端生产,上海、北京、无锡和苏州)等等,

(8)目前全球前20大半导体厂商中已经有14家在国内建立了封装测试企业。

外资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封测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2006年中国内地半导体市场前20大供应商

排名

供应商名称

排名

供应商名称

1

Intel

11

NEC

2

SamsungElectronics

12

MicronTechnology

3

TexasInstruments

13

InfineonTechnologies

4

AMD

14

Qimonda

5

Hynix

15

Sony

6

STMicroelectronics

16

Broadcom

7

NXP

17

ADI

8

Toshiba

18

Spansion

9

FreescaleSemiconductor

19

SharpElectronics

10

RenesasTechnology

20

Panasonic

3、国内IC载板的主要厂家

厂家

建厂时间

投资方

厂址

产品类型

产量

主要客户

美龙翔微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1999年

外商独资

(美资)

深圳福田区

CSP、EBGA、

Flip-Chip?

BGA

月生产量可达5百万片(35X35mm)

通过了AGILENT、ALTERA、INTEL、AIT、AMKOR、ASAT、STATs等芯片公司的认证

上海美维科技有限公司

2003

香港美维科技集团

上海

PBGA、FPBGA

CSP、SIP、MCM

LCD及LCD驱动模块基板

产品广泛用于数码产品、集成电路、存储卡、DDR和汽车蓝牙组件等,主要客户包括Hynix、GAPT、Bosch、Amkor

其他:

自2006年以来,陆续有台湾载板厂通过核准将于中国大陆设厂进行生产,日月光有在大陆建IC载板厂的计划。

三、发展封装载板的重要性

IC载板厂

仅有为数的几家:

上海美维、深圳美龙翔,根本无法应对未来的广阔的市场需求!

此环节是半导体产业链中最薄弱的一环!

晶圆厂

华虹NEC、中芯、和舰、华润微电子、宏力半导体、先进半导体

全球市场占有率:

12.6%,近300万片

以下产品都需要用到的CSP、BGA载板,具备了广阔的市场背景。

但IC载板生产厂家?

各种智能卡芯片、用在手机、数码相机上的各类先进存储器芯片(DRAM、MSRAM、FLASH)、游戏机如PS3、XBOX的记忆体

封装厂

赛意法微电子、南通富士通、江苏长电等一大批本土控股及本土封装厂及外资厂

封装产量约占全球总数的22.9%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1)已具备广阔的市场需求。

目前,中国已具备了广大的消费市场,其中PC(含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彩电、DVD等等,都已居全球50%-70%以上的生产量。

据2006年统计,中国已跃居头号IC消费大国,消耗了大约所有制成芯片的25%,但中国制造的只有不到10%用于满足国内需求。

(2)在半导体产业链上,晶圆加工、高端的芯片封装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拥有一批本土企业。

(3)晶圆加工厂对BGA、CSP、FC高端封装和载板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此两方面却严重不足,特别是IC载板方面。

2006年来随着中芯国际、和舰科技、华虹NEC、宏力半导体等大幅扩产,大陆BGA、FLIPChip、凸点技术、CSP等高端封测产能严重不足,而用于CSP、BGA、FC封装用的载板更是缺少。

(4)国家的发展需要载板等高端技术。

2006年国家科技发展纲要与印制电路产业提出了:

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技术和工程,是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确定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等16个重大专项。

同时明确了:

高端通用芯片、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是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芯片的封装离不开载板(基板),尤其是新一代的BGA、CSP、FC、SiP等芯片封装都要配备高密度的IC载板。

IC载板是PCB产品的一个分支,必将成为重大专项得到发展。

(5)目前,BGA、CSP载板属于成熟型的产品,CSP还具有一定的成长空间;且台湾等IC载板还未正式在大陆建厂,IC载板市场还不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可以利用此时机,结合本土封装厂大力发展BGA、CSP等载板,以加强我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综上所述,中国已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在晶圆加工、芯片封装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且上游晶圆加工对高端CSP、BGA、FC载板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IC载板市场正起步发展,未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CSP、BGA、FC高端载板的发展已具备成熟的发展机会,可以结合本土封装厂大力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