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0816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docx

二级建造师《市政》资料

二级建造师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P1一、城镇道路分级

(适合12月5~6号考试)

城镇道路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1)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且出入口间距及形式,以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2)干路应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以交通功能为主。

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3)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的功能。

(4)支路宜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相连接,以解决局部地区交通,服务功能为主。

P2

(1)柔性路面:

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面层,包括沥青混凝土(英国标准称压实后的混合料为混凝土)面层、沥青碎石面层、沥青贯入式碎(砾)石面层等。

P3

(二)基层的性能要求

基层在路面中主要是承重,因此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强度和刚度。

(1)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较大的刚度;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2)不透水性好。

(3)抗冻性满足设计要求。

P4.城镇道路面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即能适用于各种等级、任何场合和层次),不宜使用煤沥青。

各种沥青在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气候条件、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

P5.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P7

(2)基层的选用原则:

根据交通等级和基层的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基层;重交通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轻交通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基层;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3)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500mm(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

(5)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水泥混凝土面层自由边缘,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小于90°的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以及雨水口和地下设施的检查井周围,面层应配筋补强。

P8常用的挡土墙结构形式及特点表2K311015P10二、路基施工要点

(一)填土路基

(2)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

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

(4)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

路基填方高度应按设计标高增加预沉量值。

预沉量值应与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共同商定确认。

(5)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厚度与含水量,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P11一、路基材料与填筑

(二)填筑

(1)填土应分层进行。

下层填土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

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500mm。

(2)对过湿土翻松、晾干,或对过干土均匀加水,使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范围之内。

P13三、土质路基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

(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

(6)没有对前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士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颗粒之间空隙过大。

2.治理措施

(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合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2.预防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P14三、不良土质路基处理

1.不良土质路基处理的分类

按路基处理的作用机理,大致分为:

土质改良、土的置换、土的补强等三类。

土质改良是指用机械(力学)的、化学、电、热等手段增加路基土的密度,或使路基土固结,这一方法是尽可能的利用原有路基。

土的置换是将软土层换填为良质土如砂垫层等。

土的补强是采用薄膜、绳网、板桩等约束住路基土,或者在土中放入抗拉强度高的补强材料形成复合路基以加强和改善路基土的剪切特性。

P16一、石灰稳定土基层于水泥稳定土基层

(三)压实与养护

摊铺好的稳定土类混合料应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

水泥稳定土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

(3)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纵、横接缝(槎)均应设直槎。

(5)压实成活后应立即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施工为止。

P17二、二灰混合料

(三)压实与养护

(1)混合料铺设时应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且不宜小于100mm;

(2)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3)禁止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P19

(2)双层式或多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面层之间应喷洒粘层油,或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旧沥青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合料时,应在既有结构、路缘石和检查井等构筑物与沥青混合料层连接面喷洒粘层油。

P20(5)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

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

中、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滑靴并辅以厚度控制方式摊铺。

(6)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应根据气温、下卧层表面温度、铺筑层厚度与沥青混合料种类经试验确

定。

P22

(二)接缝

(2)如半幅施工采用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将先铺的沥青混合料刨出毛槎,涂刷粘层油后再铺新料,新料重叠在已铺层上50~100mm,软化下层后铲走,再进行跨缝压密挤紧。

(3)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

平接缝宜采用机械切割或人工刨除层厚不足部

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

清除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接头应使接槎软化,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1)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品种、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

P23(3)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轨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MA混合料路面时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P28(三)施工要求

(1)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施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修补、清洁原路面。

2)放样画线。

3)湿润原路面或喷洒乳化沥青。

4)拌合、摊铺稀浆混合料。

5)手工修补局部施工缺陷。

6)成型养护。

7)开放交通。

(4)当原路面为沥青路面,天气过于干燥或炎热时,在稀浆混合料摊铺前,应对原路面预先洒水,洒水量应以路面湿润为准,不得有积水现象,温润后应立即施工;当原路面为非沥青路面时,宜预先喷洒粘层油;对用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下封层时,应首先在半刚性基层上喷洒透层油。

(1)施工前必须检查原材料的检测报告、稀浆混合料设计报告、摊铺车标定报告,并应确认符合要求。

(3)主控项目:

抗滑性能、渗水系数、厚度。

一般项目:

表观质量、横向接缝、纵向接缝和边线质量。

P31三、旧路加铺沥青面层技术要点

(一)面层水平变形反射裂缝预防措施

(2)在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应力消减层,具有延缓和抑制反射裂缝产生的效果。

(三)基底处理要求

(1)基底处理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开挖式基底处理,即换填基底材料;另一种是非开挖式基底处理,即注浆填充脱空部位的空洞。

(2)开挖式基底处理。

对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断裂或碎裂部位,将破坏部位凿除,换填基底并压实后,重新浇筑混凝土。

(3)非开挖式基底处理。

对于脱空部位的空洞,采用从地面钻孔注浆的方法进行基底处理。

四、城镇道路路面改造技术

当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足够,且断板和错台病害少时,可直接在原有旧路面上加铺沥青路面。

在改造设计时需要对原有路面进行调查,调查一般采用地质雷达、弯沉或者取芯检测等手段。

(一)病害处理

①人工凿除(酥空、空鼓、破损)→基面清理→涂刷界面剂→灌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不低于原道路混凝土强度)。

②凿除部分如有钢筋应保留,不能保留时应植入钢筋。

新、旧路面板间应涂刷界面剂。

③如果原有水泥路面发生错台或板块网状开裂,应首先考虑是路基质量出现问题,不再适用做道路基层,应将整个板全部凿除,重新夯实道路基层。

(二)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①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基层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时,应注意原有雨水管以及检查井的位置和高程,为配合沥青混凝土加铺应将检查井高程进行调整。

②在加铺前可以采用洒布沥青粘层油摊铺土工布等柔性材料的方式对旧路面进行处理。

P32相关常用术语

P33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

P35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与验算

模板构件名称

载荷组合

计算强度用

计算刚度用

梁、板和拱的底模及支承板、拱架、支架等

①+②+③+④+⑦+⑧

①+②+⑦+⑧

缘石、人行道、栏杆、柱、梁板、拱等的侧模板

④+⑤

基础、墩台等厚大结构物的侧模板

⑤+⑥

注:

表中代号意思如下:

①模板、拱架和支架自重(竖向力);

②新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圬工、砌体的自重力(竖向力);

③施工人员及施工材料机具等行走运输或堆放的荷载(竖向力,瞬时);

④振捣混凝土时的荷载(竖向力+水平力,瞬时);

⑤新浇筑混凝土对侧面模板的压力(水平力);

⑥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向冲击荷载(水平力,瞬时);

⑦设于水中的支架所承受的水流压力、波浪力、流冰压力、船只及其他漂浮物的撞击力(假想为“竖向力”“外来”);

⑧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风雪荷载、冬季施工保温设施荷载等(竖向力“外来”)。

(6)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中应设施工预拱度。

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

1)设计文件规定的结构预拱度;

2)支架和拱架承受全部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

3)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处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4)支架、拱架基础受载后的沉降。

(7)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模板时,应考虑施加预应力后构件的弹性压缩、上拱及支座螺栓或预埋件的位移

等。

P36二、模板、支架和拱架的制作与安装

(2)支架立柱必须落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面上,立柱底端必须放置垫板或混凝土垫块。

支架地基严禁被水浸泡,冬期施工必须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

(3)支架通行孔的两边应加护栏,夜间应设警示灯。

施工中易受漂流物冲撞的河中支架应设牢固的防护设施。

三、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

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棱角不损坏时方可拆除,混凝土强度宜为2.5MPa及以上

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

每一循环中,在横向应同时卸落、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P39(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2)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错开布置。

(2)配制高强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可选用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粉和磨细天然沸石粉。

P40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随机取样检测。

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

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检测。

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P423)预应力筋采用镦头锚固时,高强钢丝宜采用液压冷镦;冷拔低碳钢丝可采用冷冲镦粗;钢筋宜采用电热镦粗,但HRB500级钢筋镦粗后应进行电热处理。

冷拉钢筋端头的镦粗及热处理工作,应在钢筋冷拉之前进行,否则应对镦头逐个进行张拉检查,检查时的控制应力应不小于钢筋冷拉时的控制应力。

P43(4)管(孔)道的其他要求:

1)在桥梁的某些特殊部位,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符合要求的平滑钢管或高密度聚乙烯管,其管壁厚不得小于2mm。

2)管道的内横截面积至少应是预应力筋净截面积的2.0倍。

不足这一面积时,应通过试验验证其可否进行正常压浆作业。

超长钢束的管道也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面积比。

P44

(一)配制

(1)预应力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一)基本规定

(2)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

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

内。

(3)预应力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0),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n)的10%~15%,伸长

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

P45(三)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1.预应力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3)管道应留压浆孔与溢浆孔;曲线管道的波峰部位应留排气孔;在最低部位宜留排水孔。

2.预应力筋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先穿束后浇筑混凝土时,浇筑混凝土之前们必须检查管道并确认完好;浇注混凝土时应定时抽动、转动预应力筋。

(2)先浇混凝土后穿束时,浇筑后应立即疏通管道,确保其畅通。

P46(3)预应力筋张拉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且应将限制位移的模板拆除后,方可进行张拉。

2)预应力筋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等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长度小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

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束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均匀交错地设置在结构的两端。

3)张拉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孔道的摩阻损失进行实测,以便确定张拉控制应力值,并确定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4)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P48三、防水卷材施工

(1)卷材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做好节点、转角、排水口等部位的局部处理,然后再进行大面积铺设。

(2)当铺设防水卷材时,环境气温和卷材的温度应高于5℃,基面层的温度必须高于0℃;当下雨、下雪和风力大于或等于5级时,严禁进行桥面防水层体系的施工。

当施工中途下雨时,应做好己铺卷材周边的防护工作。

(3)铺设防水卷材时,任何区域的卷材不得多于3层,搭接接头应错开500mm以上,严禁沿道路宽度方向搭接形成通缝。

接头处卷材的搭接宽度沿卷材的长度方向应为150mm,沿卷材的宽度方向应100mm。

(4)铺设防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扭曲、皱褶。

卷材的展开方向应与车辆的运行方向一致,卷材应采用沿桥梁纵、横坡从低处向高处的铺设方法,高处卷材应压在低处卷材之上。

P50

(二)混凝土基层

(1)混凝土基层检测主控项目是含水率、粗糙度、平整度。

(2)混凝土基层检测一般项目是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2)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0.5%,并应进行修补。

4)表面应清洁、干燥,局部潮湿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0.1%,并应进行烘干处理。

(三)防水层

(3)防水层施工现场检测主控项目为粘结强度和涂料厚度。

(4)防水层施工现场检测一般项目为外观质量。

1)卷材防水层的外观质量要求

①基层处理剂:

涂刷均匀,漏刷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0.1%,并应补刷。

(四)沥青混凝土面层

摊铺温度应高于卷材防水层的耐热度10~20℃,低于170℃;应低于防水涂料的耐热度10~20℃。

P51一、桥梁支座安装技术

(一)桥梁支座的作用

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位于桥梁和垫石之间,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承受的荷载和变形(位移和转角)可靠的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是桥梁的重要传力装置。

P52桥梁支座的功能要求:

首先支座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保证可靠的传递支座反力(竖向力和水平力)。

其次支座对桥梁变形的约束尽可能的小,以适应梁体自由伸缩和转动的需要;支座还应便于安装、养护和维修,并在必要时可以进行更换。

P53(3)盆式橡胶支座(适用于大跨度连续梁桥)1)现浇梁盆式支座安装:

②支座就位部位的垫石凿毛,清除预留锚栓孔中的杂物和积水,安装灌浆用模板,检查支座中心位置及标高后,采用重力方式灌浆。

(四)支座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1)主控项目:

1)支座应进行进场检验。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检查合格证、出厂性能试验报告。

2)支座安装前,应检查跨距、支座栓孔位置和支座垫石顶面高程、平整度、坡度、坡向,确认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用经纬仪和水准仪与钢尺量测

3)支座与梁底及垫石之间必须密贴,间隙不得大于0.3mm。

垫石材料和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或用塞尺检查、检查垫层材料产品合格证。

4)支座锚栓的埋置深度和外露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

5)支座的粘结灌浆和润滑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检查粘结灌浆材料的配合比通知单、检查润滑材料的产品合格证、进场验收记录。

(2)一般项目:

1)支座高程;2)支座偏位P53二、伸缩装置安装技术

1.位置:

①两梁端之间;②梁端与桥台之间;③桥梁的铰接位置。

3.要求:

伸缩装置在平行、垂直于桥梁轴线的两个方向均能自由伸缩,牢固可靠。

在设置伸缩缝处,栏杆与桥面铺装都要断开。

P54一、围堰施工的一般规定

(1)围堰高度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0.5~0.7m。

(2)围堰应减少对现状河道通航、导流的影响。

对河流断面被围堰压缩而引起的冲刷,应有防护措施(包括河岸与堰外边坡)。

(3)堰内平面尺寸应满足基础施工的需要。

(4)围堰应防水严密,不得渗漏。

(5)围堰应便于施工、维护及拆除。

围堰材质不得对现况河道水质产生污染。

二、见p54表2K312021围堰类型及使用条件

P57

(一)沉桩方式及设备选择

(1)锤击沉桩宜用于砂类土、黏性土。

桩锤的选用应根据地质条件、桩型、桩的密集程度、单桩竖向承载力及现有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

(2)振动沉桩宜用于锤击沉桩效果较差的密实的黏性土、砾石、风化岩。

(3)在密实的砂土、碎石土、砂砾的土层中用锤击法、振动沉桩法有困难时,可采用射水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沉桩施工。

在黏性土中应慎用射水沉桩;在重要建筑物附近不宜采用射水沉桩。

(5)贯入度(厘米、毫米/每次)应通过试桩或做沉桩试验后会同监理及设计单位研究确定。

(3)沉桩顺序:

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根据基础的设计高程,宜先深后浅;根

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5)终止锤击的控制应以控制桩端设计高程为主,贯入度为辅。

P58二、钻孔灌注桩基础

(三)泥浆护壁成孔1.泥浆制备

(1)泥浆制备根据施工机具、工艺及穿越土层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宜选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润土。

(4)现场应设置泥浆池和泥浆收集设施,废弃的泥浆、渣应进行处理,不得污染环境。

2.正、反循环钻孔

(1)泥浆护壁成孔时根据泥浆补给情况控制钻进速度;保持钻机稳定。

(2)钻进过程中如发生斜孔、塌孔和护筒周围冒浆、失稳等现象时,应先停钻,待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进行钻

进。

(3)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未要求时端承型桩的沉渣

厚度不应大于100mm;摩擦型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300mm。

P60(六)水下混凝土灌注

(1)桩孔检验合格,吊装钢筋笼完毕后,安置导管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

(3)导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直径宜为20~30cm,节长宜为2m。

2)导管不得漏水,使用前应试拼、试压,试压的压力宜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

3)导管轴线偏差不宜超过孔深的0.5%,且不宜大于10cm。

4)导管采用法兰盘接头宜加锥形活套;采用螺旋丝扣型接头时必须有防止松脱装置。

(一)重力式混凝土墩、台施工

(1)墩台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基础混凝土顶面做凿毛处理,清除锚筋污锈。

(2)墩台混凝土宜水平分层浇筑,每层高度宜为1.5~2m。

(3)墩台混凝土分块浇筑时,接缝应与墩台截面尺寸较小的一边平行,邻层分块接缝应错开,接缝宜做成企口形。

分块数量,墩台水平截面积在200m2内不得超过2块;在300m2以内不得超过3块。

每块面积不得小于50m2。

P62一、装配式梁(板)施工方案

3)依据吊装机具不同,梁板架设方法分为起重机架梁法、跨墩龙门吊架梁法和穿巷式架桥机架梁法;每种方法选择都应在充分调研和技术经济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P63(三)构件的存放

(1)存放台座应坚固稳定、且宜高出地面200mm以上。

存放场地应有相应的防排水设施,并应保证梁、板等构件在存放期间不致因支点沉陷而受到损坏。

(2)梁、板构件存放时,其支点应符合设计规定的位置,支点处应采用垫木和其他适宜的材料支承,不得将构件直接支承在坚硬的存放台座上;存放时混凝土养护期未满的,应继续洒水养护。

(3)构件应按其安装的先后顺序编号存放,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下不

应超过5个月。

(4)当构件多层叠放时,层与层之间应以垫木隔开,各层垫木的位置应设在设计规定的支点处,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叠放高度宜按构件强度、台座地基承载力、垫木强度以及堆垛的稳定性等经计算确定。

大型构件宜为2层,不应超过3层;小型构件宜为6~10层。

P64(五)先简支后连续梁的安装

(2)施工程序应符合设计规定,应在一联梁全部安装完成后再浇筑湿接头混凝土。

(3)对湿接头处的梁端,应按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凿毛处理。

永久支座应在设置湿接头底模之前安装。

(4)湿接头的混凝土宜在一天中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浇筑,且一联中的全部湿接头应一次浇筑完成。

湿接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d。

(5)同一片梁的临时支座应同时拆除。

P65

(一)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1)支架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要求,必要时,应采取加固处理或其他措施。

(2)应有简便可行的落架拆模措施。

(3)各种支架和模板安装后,宜采取预压方法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非弹性变形。

(4)安装支架时,应根据梁体和支架的弹性、非弹性变形,设置预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