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0993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docx

历史课课练必修二第7课133道题

必修二第7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8小题)

1.(2012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模13题)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

C.市场的需求D.科学技术的进步

2.(2011年12月菏泽质检11题)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副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

C.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D.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2011年12月济南月考9题)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4.(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14题)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主要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5.(2012年1月延吉市一模28题)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③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2011年11月山东冠县诊断26题)《<大国崛起>解说词》:

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中,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的是()

A.经济上:

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B.政治上:

有限君主制——君主立宪制

C.思想上:

重商主义——马克思主义D.科技上:

牛顿经典力学——工业革命

7.(2011年11月潍坊北四县期中15题)有人说:

“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

”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B.劳动力因素C.市场因素D.资金因素

8.(2011年12月济南月考28题)下列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

图中①农民②工人③中产阶级),其中合乎史实的是

A.    B.      C.     D.

9.(2012年1月德州市期末10题)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

18世纪末l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

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10.(2012年1月苏北四市一模15题)阅读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商品份额图》。

(如下)英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1832年改革完善英国代议制②工业革命增强工业生产能力

③自由放任政策促进外贸发展④第二次鸦片战争扩大其市场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11.(2012年1月莱芜市期末13题)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并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业革命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C.英国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工人勤奋劳作使贫富差距缩小

12.(2011年9月湖南雅礼中学入学考22题)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对其“改变世界”的理解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你认为最能体现出“改变世界”的是()

A.改变了生产工具和经济组织B.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

C.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13.(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20题)18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

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

”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

C.人们普遍存在着从众的消费心理

D.大机器生产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14.(2011年11月烟台期中12题)历史学家哈孟德夫说: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③打破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憧憬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2011年11月沧州市质检23题)历史学家指出: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人类完成了第一次生产活动的国际分工。

对这次“国际分工”的解读,正确的是

A.稳定了东方国家原有的经济体系

B.影响着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

C.调和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争夺

D.实现了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

16.(2011年11月潍坊三县期中19题)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17.(2012年1月永州市一模17题)18世纪一位英国学者针对圈地运动前后的变化指出:

“过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农民,靠自己耕种土地的产品和公有土地上放养的羊、家禽、猪等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几乎不必向市场购买,如果土地落到少数人租地农场主手中,他们就必须为别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上述材料说明圈地运动

A.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B.使非农产业被高效的农业种植业取代,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原材料

C.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是英国社会动乱的根源

D.使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迅速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18.(2011年10月东营市评估24题)一位十九世纪的法国人论及自己的时代:

不论是佃农、工人或水手,只要勤劳节俭,就有机会拥有农庄、工厂或商船,甚至可能成为银行家。

这种说法反映了()

A.封建制度面临解体B.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C.帝国主义不断扩张D.社会主义蔚然成风

19.(2011年10月安丘市检测19题)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20.(2011年12月安徽省城名校联考16题)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

小标题。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21.(2012年2月信阳市二模11题)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中说:

“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

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

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伤的冬日。

那是公元1775年。

”狄更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历史根源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但环境污染严重

B.启蒙运动开始形成,但社会道德沦丧

C.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资产阶级统治尚未稳固

D.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激化

22.(2011年11月沂源县期中14题)曼彻斯特的一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

“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

”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

“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

这个国家9/lO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

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

”上述材料反映了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3.(2011年12月福建四地六校20题)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24.(2012年1月太原市期末13题)当代某学者认为:

“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

”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A.主要靠对外掠夺B.更靠其内在的发展

C.与对外掠夺无关D.更靠古罗马的法制

25.(2011年9月南通市诊断19题)“19世纪40年代,口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口口关税,并与法国等签署了口口关税的双边协议。

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口口关税,开放市场。

”材料中,口的部分应该填上的词是

A.英,降低,减免,减免B.美,提高,商定,增加

C.英,降低,增加,减免D.美,提高,减免,增加

26.(2011年11月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16题)有人说:

“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

”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B.市场因素C.资金因素D.劳动力因素

27.(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22题)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座。

讲座的题目包括:

《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

A.光荣革命B.工业革命

C.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衰落D.危机中的帝国

28.(2011年10月保定市摸底17题)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是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美国工业革命中推动其机器普及的关键因素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B.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C.一战的刺激D.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29.(2012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14题)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

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

”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30.(2011年9月湖南雅礼中学入学考19题)读右图,以下各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商业革命促进世界贸易扩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亚非拉地区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31.(2011年12月湖南四市九校16题)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

果真如此。

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这一材料说明了:

()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古代美洲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32.(2011年11月广西百所高中20题)下表所示为1770-1861年英国煤炭生产情况。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机器动力的革新对煤炭的需求扩大

B.英国矿产资源丰富

C.海外市场对英国煤炭需求的扩大

D.自由贸易的推动

33.(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6题)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

③打击了千百万群众对理性王国的憧憬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4.(2012年1月济宁质检12题)1700年至1800年间,欧洲人口由1.05亿增长到1.8亿,19世纪剧增到3.9亿。

欧洲人口的剧增从本质上反映了

A.社会制度重大变革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

B.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C.殖民扩张的发展扩大了欧洲人的生存空间

D.欧洲逐渐成为全世界人口流动和迁徙的目的地

35.(2011年10月望江县月考18题)“英国的社会结构不象欧洲大陆那样僵硬。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的上升。

”此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充分洗礼

B.殖民运动增强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C.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

D.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

36.(2011年11月河北省质检15题)“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的上升。

”此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充分洗礼

B.殖民运动增强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C.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

D.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

37.(2011年10月惠州市调研19题)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

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拜金主义严重,攀比现象泛滥B.商品产量增加,产品价格下降

C.自由主义盛行,关税大幅降低D.工业革命开展,国民收入提高

38.(2011年10月绍兴一中期中21题)美国人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

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主要因果关系的是()

A.君主立宪制确立B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C.殖民扩张加剧D.工业革命扩展

39.(2011年9月吉林市高三摸底11题)据文献记载,“1835年,在英国一棉纺厂219000名工人中,13岁以下儿童占49000,13—18岁的少年占66000,成年妇女占67000,……怀孕女工为了不被克扣工资或解雇,不得不进行堕胎,或在机器旁分娩,产后一个星期就要上工。

工人们的子女六七岁就得进场做工。

”材料说明当时英国工人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主要是()

①大量使用童工和未成年人②工人的寿命很短

③工作时间很长④缺乏劳动保障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40.(2011年11月襄阳市四校期中18题)在大不列颠,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

上的人中占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

同样,在普鲁土,1911年,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却为23295马克。

材料表明

A.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增长B.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C.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加剧D.英德矛盾激化

41.(2011年11月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17题)“1830年以后的英国,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

”关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表述错误的是()

A.英国人为铁路交通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B.内燃机的发明是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的先决条件

C.本身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是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D.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真正开辟了中国人自办铁路的新篇章

42.(2011年11月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15题)下图四条曲线代表的是美、德、英、中四个国家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所占比重,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43.(2011年12月南京四校联考14题)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

“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

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

我暂时不再贫穷了。

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44.(2011年11月河北省质检14题)下图是“世界经济中心地理转移趋势图”,该图显示,18世纪有西欧(法、英、德)和亚洲(中、印)两个经济中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欧洲和亚洲处于同等发展水平

B.中国科技的传播推动了欧洲的发展

C.工业革命是出现两大经济中心的根本原因

D.当时的两大经济中心的经济发展趋势不同

45.(2011年12月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8题)“政府不应当去做或试图去做任何事,这是普遍的原则;在这些场合,政府的座右铭或格言应当是一一无为而治……农业、工业和商业对政府所提出的要求,就像第欧根尼对亚历山大提出的要求一样合情合理、毫不过分:

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这段话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凯恩斯主义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6.(2011年10月苏北四市摸底16题)以下是英、德两国煤炭消费量的数据(单位:

千吨),从此表中可以直接提取的信息包括()

①英国是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②英国早期工业化水平高于德国

③政治制度的先进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④英、德两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7.(2012年2月信阳市二模8题)“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而不是更多。

”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领域是

A.交通运输业B.机器制造业C.金属冶炼业D.棉纺织业

48.(2012年1月太原市期末16题)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

“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

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

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

”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A.中国辛亥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D.法国大革命

49.(2011年12月福建四地六校22题)“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

”这里“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

①海外市场的扩大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0.(2011年9月盐城摸底15题)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加强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的拓展D.外来移民的涌入

51.(2011年11月烟台期中11题)下表为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制定的部分法律

时间

法律名称

时间

法律名称

1843年

《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1956年

《大气清洁法》

1855年

《有害物质去除法》

1963年

《水资源法》

1876年

《河流防污法》

1973年

《水法》

1926年

《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1974年

《污染控制法》

该表所反映的结论信息,最恰当的是

A.英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加剧了环境污染

B.英国人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C.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D.英国在改善全球环境方面承担了主要责任

52.(2011年10月汕尾市一模19题)《全球通史》中写道: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形成

53.(2011年12月广西老牌高中调研13题)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在古代世界的最后辉煌,在此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有()

①清王朝设置军机处②中国开始遭受西方殖民势力的侵扰

③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④德意志仍处在四分五裂状态

A.①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4.(2012年1月青岛市期末19题)马克思曾经说过:

“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这说明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C.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55.(2011年12月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6题)“英国人的优势一是海洋对它的保护作用,二是处于到美洲的便捷航路上,三是采取人弃我取的原则处理殖民和欧洲事务,四是煤矿和铁矿储藏条件好。

”“英国人的优势”最有利于

A.“日不落帝国”的建立B.海外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

C.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56.(2012年1月湖州市期末16题)据史料记载:

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278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了乡村人口。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发展,大量乡村人口流入城市  

B.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大量外国人口流入英国城市

D.城市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大大小于乡村

57.(2011年12月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12题)《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这里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