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1581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docx

苏教版青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品

青州一中2018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必修5)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要求第Ⅱ卷统一用黑色墨水钢笔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殷(yīn)切埋(mán)怨呱(guā)呱而泣日薄(bó)西山

B.陨(yǔn)首栏楯(shǔn)悲恻(cè)动人相形见绌(chù)

C.僭(jiàn)称确凿(zuò)口讷(nè)同仇敌忾(kài)

D.虫豸(zhì)提(tí)防菜畦(qí)咸与(yù)维新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喋血绯红以偏概全佳宾B暇想气馁一哄而散寥落

C耸峙连绵推山坼地桀骜D拖沓凝练言简意赅殉职

3、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①、翼势力蓄意炮制的历史教科书,竭力为日本军国主义罪责,美化侵略,甚至公然鼓吹侵略有功。

②、唤伟大个人的人,十有八九都会以此暗暗,《新青年》的大多数同人,恐怕也会意识到所站的历史位置,以“开风气之先”的使命自励。

③、奇特而丰富,古今人物、骷髅幽魂、草虫树石、大鹏小雀,无奇不有,千态万状,出人意表,迷离,使文章充满了诡奇多变的色彩。

A解脱自许荒诞B开脱自诩荒唐

C解脱自诩荒唐D开脱自许荒诞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现在,广播不景气,电视频道却越开越多,因而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难免汗牛充栋。

B.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使数百人死于非命。

C.1∶0,中国足球队提前杀入世界杯,赛前人们的怀疑与担心,在主裁判终场哨响这一刻全都寿终正寝。

D.这套书选题虽佳,但编辑水准却甚差,有几本简直有些不忍卒读。

5.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首届中国曲艺节在天津举行,全国有20多个省市的代表队共表演了100多个节目。

B.《向极限挑战》这篇访谈文章,最大的遗憾是由文字表达转化为口头表达时,由于知识欠缺,导致内容有误。

C.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厅”作为一种居室样式受到人们似乎越来越多的重视。

D.在阐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时,他仅列举一个例子,就使教师和家长点头称是。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

现实版的梁山有复杂的权力格局:

被火并掉的旧梁山、智取生辰纲的晁盖集团、宋江的江州集团、二龙山集团、桃花山集团、少

华山集团……这个权力格局浮在上面的是“义”,藏在下面的是“利”。

多少机谋诡诈,多少樽俎捭阖,最后通向一块石碑——刻着一百零八个名字的石碑。

那不是上天的鉴示,而是权力的博弈。

在这个江湖里,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的快乐。

梁山的开拓者杜迁、宋万在角落里卑微地讨生活;被灭了满门的扈三娘沉默无语,如同行尸走肉;呼风唤雨的公孙胜随时准备逃离;无法逃离的晁盖,孤单地冲在队伍的前面,被一箭射死在曾头市。

即便梁山的胜利者宋江,又何尝不是过着惨毒的人生?

他殚思竭虑,呕心沥血,才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带着一支大军和朝廷达成了交易:

招安。

但等他把手里的牌一张一张打光,直到无牌可打的时候,才知道一切不过是浮梦一场。

他喝下御赐的毒酒后,又把最忠心的家奴李逵毒死。

李逵对着他大喊一声:

“反了吧!

”回答李逵的却是无可奈何的一句话:

“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分散,如何反的成?

”此时宋江的心中,不知该是何等苍凉。

但在梁山之外,又何尝不是一个黑暗江湖?

没有外面那个大丛林世界,也就不会有梁山这个小丛林世界。

在梁山外,高太尉早准备好了空荡荡的白虎堂,董超、薛霸早准备好了杀人的水火棍。

这个世界里,没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公义良心——但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是权力。

最终的结果是暴力的螺旋上升,最终没有人能觉得安全。

驰名河北的富户卢俊义,转眼就家破人亡。

享有高级公务员身份的林冲,瞬间就沦为阶下之囚。

一心替政府出谋划策的黄文炳,夜半之间就被土匪拖走,活生生被一块肉一块肉的脔割……

这样一个野兽世界,又怎能长得出黄金般纯洁的忠义堂呢?

少年心中的梁山,就

像《射雕英雄传》里的武侠江湖。

那里的人们千金一诺,正邪分明。

它是童话般的英雄世界。

而十年砍柴给我们解构的梁山,却是《笑傲江湖》里的血腥王国。

主宰这个王国的是暴力与权谋:

正与邪模糊不清、君子与小人转瞬移位。

但是《笑傲江湖》里终究有啸歌天涯的令狐冲。

同样,《水浒传》中也有人间的坦荡赤诚。

在勾勒诡谲江湖的同时,十年砍柴也花了许多篇幅去描写一颗颗挚诚的心灵。

林冲和鲁智深之间超越世俗的友谊、燕青对卢俊义毫无保留的忠诚、顾大嫂博大的母性光辉……这是暗夜里的一束光,冰雪中的一份热。

在漫无尽头的黑暗江湖中,照亮我们、温暖我们的,不正是这样一份从人性中洋溢出来的光与热么?

6.下列对“但在梁山之外,又何尝不是一个黑暗江湖?

”一句理解不恰当地一项是

A.高太尉为享有高级公务员身份的林冲,早准备好了空荡荡的白虎堂。

B.由于暴力的螺旋上升,驰名河北的富户卢俊义,也难于幸免,转眼就家破人亡。

C.梁山的开拓者杜迁、宋万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只有在角落里卑微地讨生活。

D.一心为政府出谋划策的黄文炳,活生生的被一块肉一块肉地脔割。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实版的梁山有复杂的权力格局,因为“利”,而暗自进行着权利的博弈。

B.梁山的胜利者宋江最终达成了自己和大军被朝廷招安的目的,至死也未想过反叛朝廷。

C.少年心中的梁山和“十年砍柴”解构的梁山,是《射雕英雄传》的武侠江湖和《笑傲江湖》的血腥王国的分别。

D.《水浒传》中也有人世间的真善美:

人与人的坦荡赤诚,超越世俗的友谊,毫无保留的忠诚等等。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现实版的梁山火并掉了旧梁山、智取生辰纲等,并无一点浮在上面的“义”,都是为了藏在下面的“利”。

B.“最忠心的家奴李逵”中“最忠心”,表现了李逵明知是毒酒,也喝下去,像家奴陪葬主子一样,但得同日死。

C.梁山之外的那个大丛林世界,没有什么公义良心,只有什么是权力。

D.尽管《水浒传》描绘了一个暗无天日的野兽世界,但其中也有照亮我们、温暖我们的光与热。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

伏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

“安乐公何如?

”密曰:

“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

“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9、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自抚养躬自:

亲自  B.慈父见背见背:

长辈去世

  C.门衰祚薄祚薄:

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矜悯:

夸耀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密奉事以孝谨闻密以祖母年高

  B.有暇则讲学忘疲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D.齐桓得管仲而霸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1、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②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④门衰祚薄

  ⑤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⑥后刘终,服阕

  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③④D.①⑤⑥

  12、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以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第Ⅱ卷(共114分)

四、13、(10分)①、翻译下面语句。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②、翻译下列句子:

(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任安书》)

②碧云天,黄花地,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

③借书满架,偃仰啸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脊轩志》)

④真的猛士,敢于________,敢于___________。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记念刘和珍君》)

⑤____________________,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⑥闲云潭影日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

15.A.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

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点化前人的词句为我所用的例子不少,王实甫《长亭送别》的[端正好]一曲化用范仲淹词句就十分成功,请你说说它究竟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5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江总①岑参②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

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

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1)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都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第一首写了节日中_______________的习俗,第二首写了节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

(2分)

(2)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依据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运用(12分)

16.某学校请来了年逾七旬的王教授给大家讲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报告,在他讲完之后,主持人讲了一段话,其中有四处词语用得不够妥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3分)

刚才王教授的一番话点醒了我们这些梦中人,他的讲话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我们受益匪浅。

王教授不顾自己身体有病,在行将就木之时,给我们做出了如此精彩的指导,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吧。

相信王教授在将来仍然会为培养我们略尽绵薄之力,让我们相信:

文学能温暖人生,人生能收获诗意。

在此我提出殷切期望,让我们共同祝愿王教授身体健康!

1.改为2.改为

3.

改为4.改为

17.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中国工程院16日召集曾参与《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项目组的主要成员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项目的研究成果。

10多位院士专家认为近期广受关注的引渤海水入新疆工程“不可行”“不可想象”。

据报道,“引渤入新”工程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度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石玉林表示,该计划设想调运大量海水到新疆,假设调运1000亿吨海水,海水的含盐率为3%,就将产生30亿吨盐,而如何处置这些盐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新疆很多土地目前盐碱化灾害已经十分严重。

“引渤入新”两地生态都将恶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中心原主任李泽椿认为,通过“引渤入新”来影响气候的设想在气象学上是根本说不通的。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则表示,如果我们大量抽取渤海的海水,渤海的水量将从黄海补充,而黄海海水的盐分比渤海高,势必会给渤海的整个生态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新京报》2010年11月12日)

1.请为本则新闻拟定新闻标题。

(字数不超过16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专家的意见,归纳总结“引渤入新”“不可行”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3分)

①故要识西湖,但看西子;要识西子,但看此诗。

②“云山已作峨嵋浅,山下碧流清似眼”

③余谓此诗是为西子写生也。

④东坡又诗云:

⑤“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⑥识者谓此两句已道尽西湖。

⑦东坡酷爱西湖,尝作诗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文意,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3分)

有一个花匠告诉我:

“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乏芬芳。

”他的结论是:

人也是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A.父亲的斑马线

刘会然

刚来城里几天,父亲就像失去阳光的麦苗,病怏怏的。

  我劝父亲多去公园里走走。

  公园就在我们房子对面,横穿一条大道就到了。

公园很大,风景秀丽,活动的人也多。

  父亲说,横亘在房前的大道上车辆川流不息,很麻烦。

我告诉父亲,过大道时走斑马线,所有的车子都会停下来让你,很方便的。

  父亲说,真的吗,斑马线这么神奇?

  我说千真万确。

  父亲好奇问,什么是斑马线,是留给斑马走的线吗?

我笑了起来:

城里哪里有斑马,是大道上用白漆漆成的像斑马颜色一样的线。

斑马线是方便路人横过大道。

我再一次告诉父亲,在斑马线上行走,所有的车子都会停下来让你。

  父亲问,是所有的车辆吗?

我说是的,是所有的车辆!

  父亲还是不肯相信。

我亲自带他过了一次斑马线之后,父亲啧啧称奇,说城里人真文明,乡下的车都是在路上横冲直撞的,怪吓人。

  父亲再问,在斑马线上要是车辆不停下来让行人将会怎样?

  我说交警会严厉的处理他,罚款,扣分,严重的还要吊销驾照。

  父亲说,好,城里的制度就是好。

  闲着的时候,父亲就一个人去对面的公园里散步。

开始过斑马线时,父亲还是畏首畏脚。

几次过后,父亲总算放心了。

渐渐的,每次过斑马线,父亲总是挺胸昂首,巡视着来往的车子,活像是一个检阅军队的大将军。

  父亲说他喜欢这种感觉,走在斑马线的时候,所有的车辆都齐刷刷的停在脚下,父亲说就像检阅自己饲养的那群整齐划一的鸡鸭一样。

  公园里散步的,遛鸟的,逗狗的,多是成群结队。

他们都是一些退休了的城里人,饱含城里人的气质。

  父亲不懂遛鸟,不懂逗狗。

父亲想,城里人真怪,让鸟在天空、树上鸣叫不是比在笼子里更动听吗?

还有,让狗猫它们自己走就是了,为什么要用根粗粗的绳索拴在脖子上,狗和猫不是都有灵性,知道回家的路吗?

  那次,父亲对一遛鸟的大爷说,你爱鸟吗?

大爷说,你不是废话吗,我每天喂他最高级的饲料,还放交响乐给它听。

父亲说,既然你爱鸟,你干嘛要把鸟儿关在笼子里,像坐牢一样。

  大爷剜了父亲一眼:

你乡下来的吧。

  那次,父亲对一个逗狗的大妈说,你爱狗吗?

大妈说你不是废话吗,我每天都要跟她美容按摩,晚上我们还是同睡一张床的。

父亲说,既然你爱狗,你干嘛不放开绳索让狗儿自由玩耍。

  大妈啐了父亲一句:

你乡下来的吧。

  以后,公园里的城里人看到父亲走近,都纷纷躲闪。

乡下来的父亲孤零零的。

  那天,父亲精神一振,像发现了沙漠中的绿洲。

他发现一乡下人正吃力的铲一大堆游人遗弃的垃圾。

父亲感觉应该去帮一下乡下来的兄弟。

二话没说,父亲走过去拿起铲子就干上了。

乡下人很紧张,说,你乡下来的吧?

  父亲说是啊,你不也是吗?

  乡下人说,大哥,我求求你了,你千万不要帮我。

你一帮我,明天我手里的铲子可能就没有了。

说着,乡下人忙从兜里掏出一包烟递给父亲。

大哥,帮帮忙,我是从乡下来的,现在不容易找到这个工作,我老伴还卧病在家呢。

  父亲很纳闷,我真心帮帮他,想和他聊上几句话,他却认为我抢他饭碗。

嗨,父亲叹了一声。

  父亲觉得没有意思了,父亲说,公园虽然景色优美,聊天的也多,可只有树木愿意和他说话了。

  不过父亲还是喜欢去公园,他说,他觉得过斑马线的感觉真好。

父亲空闲的时候,他总喜欢在斑马线上晃来荡去,在斑马线上,父亲仿佛找回了所有的信心与尊严。

  那天,父亲在检阅他的“军队”的时候,一车辆急速而过,父亲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车辆已经碾过了他的头颅。

  父亲也许在另一个世界也不会明白,自己竟然会倒在一辆交警车的轮子底下,而交警车正是为了追赶一乱闯斑马线的肇事车辆的。

(选自吉水籍作家刘会然小小说集《父亲的斑马线》)

20.这篇小说中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21.小说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22.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6分)

(1)小说中反复写到“所有的车子都会停下来让你”,有什么作用?

答: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答:

23.这篇小说以“父亲的斑马线”为题,可能有作品主题、情节等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4分)

答:

B.心灵花园梁晓声

谁不希望拥有一座小小花园?

哪怕是一尺之地呢。

若有,当代人定会以木栅围起。

那木栅也定会以各人的条件和意愿,摆弄得尽可能美观。

都市寸土千金,地价炒得越来越高。

也许,今后将更高。

拥有一个小小花园的希望,对寻常之辈不啻是一种奢望与梦想。

  其实,谁都有一座小小花园,谁都是有苗圃之地的,这便是内心世界。

人的智力需要开发,人的内心世界也是需要开发的。

人和动物的区别,恐怕还在于人有内心世界。

心,不过是人的一个重要脏器,而内心世界则是一种特殊的景观,它是由外部世界不断作用于内心而渐渐形成的。

  我常“侍弄”心灵的苗圃。

身已不健,心尤荒芜,又岂能活得好呢?

职业的缘故,使我惯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灵深入研究。

结论是:

心灵,与人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我的儿子梁爽,小学五年级。

这正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开始形成的年龄。

我也常教他学会如何“侍弄”那小小心灵的苗圃。

“侍弄”这个词,用在此处是很勉强的,不那么贴切,意思无非是,人的内心世界如果惰于拂拭,就会浮尘厚积、杂草丛生。

这联系到禅家的一桩“公案”: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我系俗人,仅能以俗人的观念和方式教子。

故我对儿子首先的教诲是——人的内心世界,大概最容易招惹尘埃、沾染污垢。

心灵的清洁卫生只能是相对的,好比居处的清洁卫生,只能是相对的。

倘若根本不“拂拭”,甚至反感别人中肯的批评,则是大不可取,犹如讳疾忌医。

  一次儿子放学,进屋就说:

“爸爸,今天同学的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

  我问为什么。

儿子回答:

“犯错误了呗!

把老师气坏了。

  那同学是他好朋友,却有些日子不到家里来玩了。

我依稀记得,似乎老师要在他们两者之间选拔一名班干部。

  我将他召至跟前,推心置腹地问:

“跟爸爸说实话,你是不是因此而高兴?

  他便诚实地回答:

“有点儿。

  我说:

“你学过一个词,叫‘幸灾乐祸’,你能正确解释这个词吗?

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还算不得什么灾。

但是,你心里已有了这种‘幸灾乐祸’的根苗,那么,你哪一天听说他生病了,住院了,甚至生命有危险了,说不定你内心里也会暗暗地高兴。

  儿子的目光告诉我,他不相信自己会那样。

我又说:

“如果你们老师并不打算在你们两个之间选拔一名班干部,你倒未必幸灾乐祸。

如果你心里清楚,老师最终选拔的肯定是你,你也未必幸灾乐祸。

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和你被选拔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甚至他被选拔的可能性更大些。

  于是,你才幸灾乐祸,这完全是由嫉妒产生的。

你看,嫉妒心理多丑恶呀,它竟使人对朋友也心存不良。

  接着,我给他讲了两件事。

有一对女孩儿,她们原本是好朋友,又都是从小学芭蕾的。

一次,老师要从她们两人中间选一个主角。

其中一个认为肯定是自己,应该是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