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1695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docx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docx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  语 音

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

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

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

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

最小的语音单位。

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

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

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

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

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

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

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

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

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

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

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

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20.轻声:

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

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21.儿化:

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可以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22.儿化的规律:

①无韵尾或u韵尾,只加卷舌动作。

如小车儿 小鸟儿;②有-i,-n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丢失,有的要改变韵腹。

如:

一块儿,一点儿;③有高元音i、ü韵腹的,加央元音2,如:

小鸡儿,有趣儿;④有舌尖元音[  ],[  ]变成2。

如:

瓜子儿,树枝儿;⑤有-ng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丢失,元音鼻化,有i韵腹的要加2,如:

帮忙儿,花瓶儿。

23.语气词“啊”的音变:

1.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a,o(不包括ao,iao)e,ê,i,ü时,读ya,写作“啊”或“呀”2.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u(包括ao,iao)时,读作wa,写作“啊”或“哇”3.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n时,读作na,写作“啊”或“哪”4.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ng时,读作nga,写作“啊”5.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er,-i[ ]时,读作ra,写作“啊”6.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i[  ]时,读作[ZA],写作“啊”

24.“一”、“不”的变调:

①“一”、“不”在去声前读阳平,②“一”在非去声前读去声,③“一”、“不”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第三章 文 字

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2.六书:

古人总结的古文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第四章 词 汇

1.词汇又称语汇。

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2.词汇和词的关系:

词汇和词不同。

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

3.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是构成词的基本单位。

4.语素的分类:

a按音节多少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b按构词能力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c按表示的意义分为:

实语素和虚语素     

5.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由语素充当。

6.词和语素的区分:

最大的区别在于:

词是造句单位,语素却不是。

区别词和语素可采用剩余法。

7.词和短语的区分:

最大的区别在于:

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造句单位,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识别词和短语可采用扩展法。

8.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加在词根上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

9.短语是词与词的语法组合,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

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

10.词义的性质:

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

11.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分类:

基本义和转义。

12.引申义是人们根据相关性联想规律,由原义(本义、基本义)发展引申(或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13.比喻义是人们根据相似性联想规律,由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形成的意义。

14.同音词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15.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

又称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16.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17.同义词的作用:

① 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

② 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

③ 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④ 可以使语气委婉。

⑤ 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义完整。

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构成一个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18.反义词的类型①绝对反义词②相对反义词

19.反义词的作用:

①可以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揭示事物的矛盾,深刻表现事物的特点。

②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意思的作用。

③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④可以利用反义词所具有的鲜明对比的特征,临时仿造新词,使语言新颖而简练。

20.语境对词义的作用:

⑴根据语境解释词义(因文定义)。

⑵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打铁 打伞(3)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写书 看书4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踢球 扣球⑸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词语搭配是互为语境的。

说“骑马”,不说“骑床”。

21.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成语的特征整体性和凝固性。

22.惯用语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语。

也叫做习用语,习惯语。

23.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24.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

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第五章 语 法

1.语法是语言的要素之一,是语言结构的规则,它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2.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即自然系统。

一是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即表意系统。

3.实词是指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4.虚词是没有词汇意义光有语法意义的、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可分为四种,即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5.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6.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第六章 修 辞

1.比喻的含义:

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这种辞格叫比喻。

2.比喻的作用(修辞效果):

①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③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3.比拟的含义: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做比拟。

4.比拟的修辞效果:

正确地运用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5.借代的含义: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做“换名”。

6.借代的修辞效果:

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7.排比的修辞效果:

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8.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对偶只是两项的并列对称。

排比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的字数必须相等排比常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力避字面的重复。

9.对比的含义: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

10.对比的修辞效果:

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

11.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

13.衬托的修辞作用:

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

14.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

通感的修辞作用:

从感觉转移中强化人的感受,巧妙地传递感情。

15.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回环。

16.回环的修辞作用:

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

17.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

18.顶针的作用: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②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③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19.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做对偶。

20.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辞格叫婉曲,也叫“婉转”。

21.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

22.仿词修辞效果:

这种辞格给人以新鲜活泼、生动明快的感觉,又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23.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

24.恰当地运用双关手法,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另方面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5.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又叫“顺拈”。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