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2248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

1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材内容共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三首古诗、注释及配图。

三首古诗都是绝句。

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曾几的《三衢道中》通过景象传达情感。

杜甫《绝句》中的景象,分布在动静两个层次:

第三句“泥融飞燕子”是动景,一二四句是静景。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的景象分布在实与虚两个层面:

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是想象,一二三句写实景。

曾几《三衢道中》则将景象分布在视觉和听觉两个层次:

最后一句“添得黄鹂四五声”是所听,一二三句为所视。

将一种情感,转换为不同的感觉层次来表现,是这三首“绝句”在艺术上的共同追求。

区别在于:

一是杜甫《绝句》是律绝,其它三首是古绝。

二是三首绝句各自选取的意象不同,其所表达的情趣也都是独特的。

杜甫和苏轼的春景都美,但杜甫《绝句》中有暖意,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有清新水气。

本来应该“黄梅时节家家雨”,但曾几偏是“梅子黄时日日晴”,其入山游玩遇天公作美的喜悦于此句发端。

本来夏日晴天应该炎热异常,但曾几一路泛舟并得绿荫眷顾,心中就更加喜悦,以至于回程时还能注意到山林中纤巧的黄鹂声。

都用景写情,但情因景之不同而各异。

注释部分所提示的课程内容,是古诗学法:

难字难词,须借助注释解码。

配图的功能是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

第二部分是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要求认识的字共6个:

鸳、鸯、惠、崇、豚、减。

要写会写的字13个:

融、燕、鸳、鸯、惠、崇、芦、芽、短、梅、溪、泛、减。

第三部分是课后习题,提出了朗读、背诵、默写和结合诗句想象画面并说一说的要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

2.认识6个生字:

鸳、鸯、惠、崇、豚、减。

会写13个字:

融、燕、鸳、鸯、惠、崇、芦、芽、短、梅、溪、泛、减。

3.结合诗句想象,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默写《绝句》。

【教学过程】

一、朗读背诵

1.教师简单导入,请学生将三首古诗中标有读音的字圈画出来(如PPT所示)。

2.教师提示学生在跟读过程中,注意这些字的发音和诗句的节奏(二三/二二三)然后带读古诗一遍。

在带读过程中,于相应处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

(1)“甫”的读音为fǔ。

迟日,就是春日。

(2)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3)三衢是浙江衢州,因为境内有三衢山,所以又叫三衢。

这首诗是曾几在衢州游玩时写的。

3.让学生同桌间互读互听,检查读正确的情况。

教师请三位学生展示朗读,了解学情,评价,指导全班一起练习朗读欠缺处。

4.学生齐读,教师评价、鼓励。

5.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解释

【设计意图:

这5步的教学内容有两个,一是朗读,二是学法指导。

朗读教学的落点在字音和诗句的节奏上,学法指导主要是告诉学生古诗难懂处,应借助注释来理解。

6.教师出示图文混合的诗文PPT(将“花草”“燕子”“鸳鸯”等换为图片),学生齐声背诵。

7.教师和学生由诗题开始,对背。

教师在对背过程中有意变化速度和节奏,让学生照样对背,激发背诵的趣味性。

如下所例:

师:

绝句

生:

唐,杜甫。

师:

迟日江山丽。

生:

春风花草香。

师:

泥融飞燕子【根据吟诵规则,五言像这样断成二二一,是被容许的。

生:

沙暖睡鸳鸯

8.教师出示两个级别的镂空诗文PPT,自由练习背诵。

练习结束后,学生挑战适合自己的难度。

挑战十级难度失败,可以用一级难度补救。

课堂上从挑战十级难度开始,最终能完成背诵的,小组背诵检查时免检,并免提交家庭背诵录音到微信。

一级难度十级难度

绝句绝句

【】杜甫【】______

迟日_____丽,迟日_______,

春风_____香。

_________香。

泥融飞_____,泥融_______,

沙暖睡_____。

___________。

9.全班以教师所示范的速度(快)和教师逐一赛背。

【设计意图:

这4步的教学内容是背诵。

课堂背诵,分几个层次来推进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上面每一步的操作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在促学生背诵,激趣的目的是一贯到底的。

这4步中,还加入了行为调控措施:

当堂完成任务,可得到免除相关作业任务的奖励。

二、识字写字

1.教师PPT出示字卡,反复集体认读单字三遍,检查朗读背诵后的识字情况。

鸳鸯惠崇豚减

2.选取一到两个小组的学生个人接龙(一人一个)认读并依据PPT提示组词。

教师故意在“惠”后接入“慧”、“豚”后接入“啄”、“减”后接入“喊”、“崇”后接入“祟”,分辨字形和意义。

3.当堂口头连线练习巩固。

崇祟豚啄减喊惠慧

鬼高食河叫稍智恩

【设计意图:

踏踏实实落实识字教学任务。

整体识记、对比区分和当堂练习,都是为了巩固识字效果。

4.学生在作业纸上,为下列生字补笔。

然后请学生演排展示,教师重点强调“梅”的笔顺。

 

5.学生在拼音田字本上完成抄写和组词。

教师巡堂指导,并与下课之前上收两本作业(书写良好,完全正确的一本/书写不大好,有错误的一本),利用实物投影仪讲评。

【设计意图:

写字教学,利用“补笔”这种操作形式,可引发学生对易错处的关注。

学生已经有正确书写的基本能力,教师只需重点教易错处即可。

三、想象默写

1.全班复习背诵三首古诗。

2.教师和学生问答,解释文本:

(1)前面两首诗,都在写春天的景象。

杜甫在春天里看到什么?

苏轼在《春江晚景》这幅图里看到什么?

(2)杜甫和苏轼的春天,谁的春天是“暖融融”的感觉?

谁的春天是“水润润”的感觉?

为什么?

3.教师播放配乐,配图说出诗句的意思,学生看图在乐声中背出相应诗句。

4.教师小结:

杜甫和苏轼都写春天的景象,但是杜甫的春景是暖融融的,苏轼的春景是水润润的。

景象不同,感觉不一样。

5.教师过渡:

曾几的《三衢道中》写的却是夏天的景象。

大家背诵一遍:

(1)先找一找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象。

(2)说说看,什么景象让人感到“炎热”,什么景象让人感到“阴凉”?

6.教师小结:

夏天晴朗的日子本来炎热,但溪水和绿荫却给入山游玩的曾几带来阴凉,曾几心里肯定很高兴啊!

抓住景物给你的感觉,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设计意图:

诗中景象是用来激活读者想象的。

读者在想象的画面获得感觉,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课后习题要求想象画面,实际上要求学生在想象中获取作者的感觉进而理解诗所表达的情感。

从三年级开始,诗词教学应反复引发学生对“意象”的关注,教授读古诗的法门。

意象不同,感觉不同。

感觉不同,情感才有独特性。

7.教师过渡,出示一份《绝句》的默写作业,学生纠错。

8.学生在作业纸上默写《绝句》。

9.教师选取样本讲评,学生纠正错误,重新默写。

教师上收作业

【设计意图:

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落实课程所要求的默写任务。

无论是教学还是测试,都应以课程的要求为依据。

【板书设计】

2燕子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材内容共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文。

第1段写小燕子的外形。

第2段写春光烂漫中,小燕子由南方飞来。

第3、4两段写春光中飞动的小燕子。

第5段写春光中休憩的小燕子。

作者在行文中,追求美的质感。

小燕子的羽毛是乌黑的,尾巴是剪刀式的,翅膀是轻快有力的,小燕子本身是可爱的、活泼的——这些修饰词所传达的,都是作者对小燕子独特而美好的感觉。

为了美化小燕子的形象,作者始终将小燕子放在美好的情境中写:

烂漫的春光、旷亮的阳光、粼粼的波光、嫩蓝的天空,都增添了小燕子形象的美感。

第二段写春光,作者注意经营景物美感程度在量上的匹配:

风是轻风,雨是细雨,柳是柔柳,与燕子的“小”和谐地统整在一起。

作者始终将燕子放在在开阔的美景中表现。

烂漫的春光中、旷亮无比的天空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嫩蓝的春天里,小燕子在景物所构成的“面”中,都成为美感的焦点。

在面与点的结合中,文章形成一种美的平衡。

第二部分是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要求认识的字共10个:

伶、俐、翼、漾、倦、闲、散、纤、杆、痕。

要写会写的字13个:

凑、拂、集、聚、形、掠、偶、尔、沾、倦、纤、痕。

第三部分是课后习题,提出了朗读、背诵、积累词语和句子的要求。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伶、俐、翼、漾、倦、闲、散、纤、杆、痕。

会写13个字:

凑、拂、集、聚、形、掠、偶、尔、沾、倦、纤、痕。

掌握16个词语:

乌黑、剪刀、活泼、春日、轻风、吹拂、洒落、赶集、聚拢、形成、加入、春光、湖面、偶尔、纤细、电线。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背诵课文1-3段。

3.感悟部分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

感悟表达。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积累词语

1.教师简单导入,带学生认读含生字的词语,每词一遍——闲散、纤细、木杆故意带读两遍。

línglìyìyàng

伶俐翼尖荡漾

xiánsǎnxiāngān

闲散纤细木杆

juànhén

飞倦了几痕细线

2.请学生指出:

刚才带读时,哪三个词语老师带读不止一遍。

教师强调指出:

闲散、纤细、木杆的正确读法。

3.学生同桌之间轮流互读、互听词语发音。

4.教师去掉拼音,请一位学生做小老师带读词语,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如发现错误,显示生字拼音,引导学生借助拼音纠正读音。

5.学生齐读词语,每词两遍。

【设计意图:

将生字放在词语中,采用一线教学常用的方式,组织学生反复认读几遍,落实识字教学任务。

6.学生开火车轮读下列词语,反复接龙三遍。

乌黑剪刀活泼

春日轻风吹拂

洒落赶集聚拢

形成加入春光

湖面偶尔纤细电线

7.请学生从上述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中,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1)可爱的()的小燕子

(2)()似的聚拢来

(3)()的电线

(4)()沾了一下水面

【设计意图:

将教材规定所需掌握的词语读读记记,以促积累。

部分词义不是很显豁的,借助选词填空所形成的语境理解。

8.学生在作业纸上为下列生字补笔,教师提醒学生不要将笔画形态写错。

完成之后,教师收取作业样例实物投影评点,提醒学生不要写错笔画形态。

 

9.学生在田字拼音本上抄写生字并组词。

教师注意提醒“集”字的书写笔顺。

10.教师巡堂指导,并与下课之前上收两本作业(书写良好,完全正确的一本/书写不大好,有错误的一本),利用实物投影仪讲评。

【设计意图:

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笔画、笔顺,给予充分时间写字,落实写字教学任务。

二、朗读概括,感悟语言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要求学生留意老师怎么读“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2.请一位学生试读“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教师教授连读(句中不停顿)后,再让全班分两大组各练读一次。

3.学生齐读第1段,教师评价、鼓励后,请学生概括:

这一段写的是小燕子的什么?

(外形)

4.学生自由练读第2自然段两遍,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连读“红的白的黄的花”。

5.请一位同学试读第2段,教师重点评价“红的白的黄的花”句中不停顿的连读情况,指导练习。

6.全班齐读第2段,教师引导学生概括:

写了什么?

(春光、小燕子)连起来怎么说?

(春光中,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7.学生听教师朗读第3、4自然段,要求学生仔细听。

教师故意将“横掠”读成“横飞”,请一到两位学生反馈倾听情况,看是否留意教师改动处。

8.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横掠”为什么不能改为“横飞”?

(1)先让学生自己解释。

(2)教师手拿小燕子模型动作演示“横掠”与“横飞”的区别:

“横掠”时要斜侧和轻快,“横飞”时选择慢速飞动。

(3)学生结合直观演示所获的观感,再次解释:

“横掠”是非常轻快的,并且还是斜着飞,它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特点。

“横飞”没有写出速度的快慢。

(4)教师小结:

“横掠”的确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轻快。

它的好处还在于和第一段的“轻快有力”,第三段的“斜飞”是呼应在一起的。

9.学生齐读第3、4自然段,教师强调读对“横掠”处。

读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

这两段写飞动的小燕子。

10.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写什么?

(休憩的小燕子)

11.教师范读:

示范用抒情的语调朗读此段。

学生照样子齐读。

12.教师引导学生感悟:

(1)作者为什么用“几痕细线”,这个“痕”字跟上下文什么词语所表现的特点呼应在一起?

(纤细)

(2)小燕子很小,几痕细线才配得上。

“痕”是淡淡、轻轻、似有似无的——用“几条细线”的话,显得电线太粗、太明显了,不如“痕”所表现得状态美好。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一是教朗读,二是练习概括,三是引导学生凭借语感直觉字词运用的佳妙。

朗读教学的落点是“连读”。

句子内部本来可以停顿,但匹配语境,连读“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才有助于呼应小燕子的“轻快”,连读“红的白的黄的花”,才有助于呼应“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情境。

概括,是阅读理解能力最常规的训练——提取信息。

“引导学生凭借语感直觉字词运用的佳妙”是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敏锐感觉。

使用的手段是改动后比较。

孤立地看一字一词,无所谓好与不好。

放在语境中,分辨它们和语境的匹配程度,才能感悟到高下。

三、背诵文段,积累词句

1.教师给出处内容提示纲要,示范背诵1-3段一遍。

羽毛尾巴翅膀小燕子

春日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小燕子

双剪式的尾巴旷亮无比的天空那边的高柳下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8分钟。

3.教师出示镂空文段,组织学生三人小组赛背(小组内一人一段)。

4.教师出示内容纲要,将全班分为两大组赛背。

5.学生依据内容纲要提示,挑战个人背诵。

背诵过关者,小组检查背诵时免检。

6.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二、三,完成词句积累。

【设计意图:

落实课程规定的背诵积累任务。

 

3荷花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材内容共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文。

文先写清早我到公园去玩,闻到一阵清香,我就赶紧跑去看荷花。

再写荷花开了不少,有各种优美的姿态。

接着写看着看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最后写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课文使用小朋友的视角来叙述,语言有儿童质感。

文章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在内容和结构上都获得了平衡。

第二部分是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要求认识的字共5个:

挨、蓬、胀、翩、蹈。

要写会写的字11个:

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止。

第三部分是课后习题,提出了朗读课文、读好儿化音和轻声、背诵、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积累优美语句、仿照课文句式写一种植物的任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挨、蓬、胀、翩、蹈。

会写11个字:

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止。

掌握19个词语:

荷花、清香、赶紧、圆盘、花瓣、莲蓬、花骨朵儿、饱胀、破裂、姿势、眼前、画家、本领、了不起、仿佛、随风、飘动、舞蹈、停止,读好儿化音和轻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训练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仿照课文句式写一种植物。

4.背诵课文2-4段。

积累优美语句。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表达作用。

仿照课文写一种植物。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积累词语

1.教师简单导入,带学生认读含生字的词语,配图,每词带读两遍。

péngzhàngdǎo

莲蓬饱胀舞蹈

āipiān

挨挨挤挤翩翩起舞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莲蓬”的读法,请一个小组开火车反复读“莲蓬”,读好轻声音节。

3.学生同桌互读含生字的5个词语。

4.教师去掉拼音,学生齐读PPT所示的5个词语,反馈学情。

教师指出“挨”的多音多义:

“āi”有“靠近”的意思,“ái”有“遭受痛苦”的意思。

5.学生判断,下列词语中“挨”的读法。

挨近挨打

肩挨着肩时间难挨

【设计意图:

采用一线教学常用的方式,将生字放在词语中,组织学生反复认读几遍,落实识字教学任务。

6.教师引导学生读好“莲蓬衣裳花瓣儿花骨朵儿”后,学生开火车轮读下列词语,反复接龙三遍。

莲蓬衣裳花瓣儿花骨朵儿荷花清香赶紧

圆盘饱胀破裂姿势眼前画家本领了不起仿佛

随风飘动舞蹈停止

7.教师出示图画,学生用词语描述画面:

饱胀、破裂。

【设计意图:

将教材规定所需掌握的词语读读记记,以促积累。

部分词义不是很显豁的,配图理解。

8.学生观察需要写会的字,说一说哪些字的哪些部位容易写错。

 

9.

学生为易错生字补笔完形,教师巡堂,了解学情后再指导:

“蓬”字的草头,横要长,盖住下面,形成上下结构;“瓣”“佛”二字中的竖撇,要写好……

 

10.学生在田字拼音本上抄写生字并组词。

教师注意提醒“胀、姿、势、佛、蹈、止”字的书写笔顺。

 

11.教师巡堂指导,并与下课之前上收两本作业(书写良好,完全正确的一本/书写不大好,有错误的一本),利用实物投影仪讲评。

【设计意图:

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笔画笔顺,给予充分时间写字,落实写字教学任务。

二朗读概括,背诵积累

1.教师朗读课文第1、2段,学生认真倾听,要求标画出每段的第1句。

2.学生把每段第1句连起来说,教师讲解:

一般来讲,每段开头的第1句会很重要。

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能帮助我们把握课文写了什么。

3.学生默读3、4、5段,标画出每段的第1句,连起来说,把握课文写了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要快速把握课文写了什么,一般需要注意段的第____句?

5.教师示范整理这些句子(删减、增添),学生齐读。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着看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6.学生简缩语义:

课文主要写“我”去公园_______,觉得荷花_________。

【设计意图:

教授概括文段主要意思最基本的语文经验。

7.教师组织学生练习背诵课文的2-4段。

8.教师分三个难度层次,检查学生集体背诵。

每次遮挡一部分文字,遮挡部分逐次扩展。

在检查背诵的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读好文段中的儿化音(花瓣儿花骨朵儿)和轻声(莲蓬衣裳)

9.学生互背。

10.教师抽检学生个人背诵。

11.学生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的语句,交流初感。

【设计意图:

在课堂中检查背诵,要注意由易到难分层次逐步实施。

难度的递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也有利于促学生反复背诵。

三感受理解,学习表达

1.教师简单导入:

《荷花》这篇课文的语言就很美。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现在屏幕上有5个从课文中的摘抄出来的关键句子,咱们一起读一遍,回想一下《荷花》这篇课文的内容!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着看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2.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简缩语义:

这一段用5个句子中,写到一个人,是谁?

他在做什么事?

谁能连起来说成一句话?

学生表述课文主要内容:

我去公园看荷花。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从整体把握开始,进入深度阅读。

3.教师过渡:

去公园看荷花——多有情趣的一件事儿!

同学们想不想看荷花?

好,咱们也来看荷花!

要静悄悄地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播放PPT】

4.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积累,表述看图之后的感受:

我看到______的荷花;教师实时评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合式的词语来丰富语言的表达:

洁白的淡dàn雅yǎ的

雪白雪白的亭tíng亭玉立的

光彩夺目的俏qiào生生的

像仙女似的白玉一样的

【设计意图:

播放配乐PPT,直观感受荷花的美,造境。

5.教师过渡:

荷花这么美,还想不想看一看?

好,自由读一读1-3自然段,和叶圣陶先生一起去看一看这美丽的白荷花。

读的时候要留心,叶圣陶先生看到的又是怎样的荷花?

6.学生读文表述,教师理答,相机引导学生学习“有的……有的……有的……:

(1)要求学生美美地读好这一句话(赛读),边读边想,感受荷花的意象美。

(2)看图片,引读;图文结合,齐读加深对文句的理解及对荷花形象美的感受。

(3)齐读,教师点一点这个句式的好处:

荷花都很美,不能一一写来。

叶圣陶先生就把它分成三类用“有的……有的……有的……”这个句式来写,就写清楚了。

学生用这个句式,练写一种植物。

7.学生齐读第1-3段,在朗读中感受荷花的美及写法上的妙处。

【设计意图:

学习表达,学用句式。

8.教师过渡:

留心的同学,一定注意到第2段处有个泡泡:

这个“冒”字用得好,它好在哪里呢?

9.学生思考、表述,教师引导学生感悟:

(1)策略一:

换词感悟(长zhǎnɡ、钻zuān、探tàn、伸shēn、露lù……);

(2)策略二:

创设情境、动作演示,感悟:

“冒”是怎样地长?

(3)策略三:

移情体验,从心情地角度切入,感悟:

如果你就是一朵小荷花,你“冒”出来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4)引读小结:

它很快地长,所以用“冒”;它调皮地长,所以用“冒”;它高兴地长,所以用“冒”;它用力地长,所以用“冒”。

总之一句话,这个“冒”字,写出了荷花生命的活力,它把荷花写活了!

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可以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对“冒”字的作用作一个小结:

因为荷花都在冒,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所以说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10.教师引导学生运用:

咱们也来用一用这个“冒”字:

正是荷花开放的时节,整个池塘里,好像正在举行一个盛大的开花比赛!

一会儿,这里__出一朵;一会儿,那里__出一朵!

风儿呼啦啦地跑过池塘了!

只见满池的荷叶都在使劲儿地摇,满池的荷花都在使劲儿地___!

这可真是一大幅活的画!

【设计意图:

基于感觉,换词比较,感受并理解课文语言表达的佳妙。

11.教师过渡:

同学们,一个“冒”字把荷花写活了,叶圣陶先生这个用“冒”字儿的句子,写得真好!

听老师读课文5、6自然段,你还会发现哪些好句子?

12.教师配乐朗读。

13.学生表述,教师重点指导“翩翩起舞”句或者“风过了”句。

要通过抓评亮点、创设情境、比较引领、亲身示范、技巧提示等策略,促使学生读出美感来。

14.教师过渡:

咱们好好地读一读课文5、6自然段(配乐美读)。

待学生读完,顺势提问:

“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15.教师小结:

荷花的美,在于它的洁白,更在于它生命的活力!

让我们在诗歌的声韵中,再欣赏一次这清香,洁白充满生命力的荷花!

在童声《江南》的轻诵之中,轻轻地结束这节课。

【设计意图:

朗读造境,在语言的声音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

【板书设计】

 

4昆虫备忘录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材内容共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前导语。

课前导语提出了两项要求:

一是要求默读课文,二是要求把文本转换为表格,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冯渊在《语文要怎么考》中指出:

理解包括解释、举例说明、归类、概括、推理、比较、阐述论证(论证)。

其中,“解释”是指将信息从一种表现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对文字(释义)、文字对图表、图表对文字、数字对文字、文字对数字等形式的转换。

课前导语要求文本转化为表格,实际上是要求训练学生理解。

第二部分是课文。

课文较长,适于用来训练默读。

课文一共四个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