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2314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docx

《《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docx

《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

《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5篇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1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案--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

(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为什么样的人?

  

(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

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

  

(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

  

(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

  3、小结

  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会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与社会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的(出示孔子的`话)——人无信不立。

  五、作业

  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六、板书设计

  诚信是金

  人无信不立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历史及变迁,进一步增强对于历史的亲近感。

  2.通过编写简单家史,学习一些历史学方法。

  〖教学准备

  检查学生为写家史所做的准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教师询问学生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家长们对教科书上呈现的家史发表了什么看法,以及对写家史提出了哪些建议等,并请几个学生谈一谈。

  2.阅读与观察讨论。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28~29页上的四幅家庭照片、小文写的家史以及“我家的大事与国家的大事”对照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四幅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照片中人物的年龄、衣着、容貌、家庭成员数量等的变化入手谈感受,可以结合下面的历史年表,让学生估计每幅照片拍摄的年代,根据历史年表列出的国家大事,想像照片中的家庭生活在哪个年代。

  3.讲解与讨论。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7页的课文,教师说明:

“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像小文那样,为自己的家庭编写家史。

要编写得好,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

教科书上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根据教科书第27页列举的确定历史时间、收集和资料、完成三大步骤,逐一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他们不甚清楚和不明确的地方加以说明、解释。

  4.个人。

每个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开始编写自己的家史,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

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27页豆博士的话。

  5.。

教师就学生写家史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完成家史的学生,请他们课后继续完成。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3

  

(一)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自查、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人(包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甚至陌生人等)曾经有什么不诚信的行为;准备几个有关诚信的故事或几条格言。

  

(二)教师准备

  收集古代、现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准备几条有诚信格言的条幅。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思考并认识诚信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2.以诚信为标准反思和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找出差距与不足。

  3.牢固树立做诚信人的信念。

  教学结构

  1.导入:

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杀猪》等。

  2.汇报:

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2]发生在家里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3]学校、班级里不诚信的人和事。

  3.讨论:

不诚信的危害。

  4.解决问题:

给同学写建议;送格言;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

  5.,布置课后练习

  六、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深情并茂地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汇报、讨论采访与调查的结果:

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组长汇报课前布置的采访、调查等情况。

  妈妈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

  我也想起了这样一段话“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个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整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个海洋。

  [2]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诚信是什么?

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刻?

  过渡:

这是发生在社会上的不诚信的事例。

那么,在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

  [3].讨论:

学习上不诚信的危害。

  

(1)学生上台讲古今中外严谨治学的故事。

  

(2)小组交流、讨论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3)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课本,了解图意

  看书上的插图,谈谈你看懂了什么?

有什么看法?

  乐乐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处理的?

你有什么看法?

  假如说你跟别人真承诺了一件事,经过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发现这件事不对了,这时候你还去做到吗?

  假如你对他承诺的事是错的,不能做的,你得讲哥们义气,你还得去?

  还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坏事?

  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说“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的、美丽的故事。

诚信,说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说它小,就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

我们不用喊那么高的口号,其实我们身边的小事真能做到“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是真理去坚持,是谬误去斗争",就是好样的!

  (四).提高认识见行动

  

(1)写格言,送格言

  同学们课前准备了一些有关诚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创作了格言,要送给好朋友。

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2)尝试给同学写建议

  老师分发精美的小卡片,针对同学平时的言行,写一写你的建议,提出你的希望。

然后,把卡片郑重地送到对方的手中。

  (3)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制作“诚信卡”

  为自己列出“清单”,请同学督促自己今后要做到的条款。

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给自己帖上“诚信星”。

  (五).,布置课后练习

  1.教师:

  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用诚信来要求自己,也用诚信来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其他身边的人,并做到持之以恒。

  2.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自己的“诚信卡”,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督促。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中外民间进行交流的活动。

  2、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吸引众多外国人的原因。

  3、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外民间友好来往的情况和活动有大致的了解。

  2、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搜集相关的内容,在课上汇报展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外国人“大山”引入本课题的学习。

看教科书第85~87页的图片,了解一下中外民间友好往来的情况。

  2、观察与讨论。

  (1)阅读书上的图片和说明文字,请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中外民间友好往来都有哪些形式?

  (2)针对某一幅图片展开教学,让学生想想图中的对话。

  (3)思考:

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为中外交流做点什么。

  3、汇报展示。

  (1)小组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可以介绍、表演等形式)

  (3)谈体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能够吸引众多的外国人的理由。

  4、教师。

肯定学生的搜集情况和课堂表现。

  家庭作业

  完成走进学习广场。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社区少先队活动的意义,加强作为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2、养成乐于参加社区少先队活动的积极态度,增进对社区的情感。

  3、学会从既定目标出发,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

  请学生制定“社区少先队活动计划”

  2、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

“你们听说过社区少先队吗?

听说过社区少先队活动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社区少先队。

并告诉学生:

“同学们也要进行一次社区少先队活动,为自己的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己的贡献。

  2、布置任务。

“课前,同学们设计了一些很好的活动计划,我们的社区少先队活动就是要实现这些计划。

”教师提醒学生,要把计划变现实,需要付出许多努力。

首先,应该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

请每个小组简单说一说,他们的计划是什么,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教师根据事先了解到的情况和考虑,帮助每个小组明确他们应该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3、小组准备。

各个小组为自己计划地实施做准备工作。

  4、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地计划内容,一级今天都做了哪些准备,其他同学和教师就此提出补充意见。

  5、教师。

鼓励学生将计划付诸实施

  布置作业:

  1、向家长介绍自己小组的准备工作。

  2、利用课余时间落实计划。

  3、询问家人对自己所在社区有哪些具体的希望,并写在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