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2772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77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docx

第三方检测标技术文件

 

第二卷

 

技术文件

1.项目概况

1.1工程简况

1.2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1.3本标段检测范围及内容

2.现场检测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2.1现场检测机构设置

2.2人员分工

2.3岗位职责

3.实施方案

3.1本项目的技术措施

3.2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3.3进度计划与措施

3.4保证检测工作时效性和可靠性措施

3.5安全和文明检测措施

4.检测项目实施细则

4.1桥梁桩基工程检测

4.2路基基础工程检测

4.3路基填筑工程检测

4.4路基挡墙工程检测

1.项目概况

1.1工程简况

新建商合杭铁路,自商丘地区(含)至杭州枢纽(含),线路全长814.761km,包括商丘地区,阜阳、合肥、芜湖、杭州等枢纽引入配套工程。

其中合肥北城站至合肥南站利用在建蚌福联络线41.539km,合肥南站至巢湖东站利用在建合福铁路70.758km,芜湖站至宣城站利用在建皖赣线扩能改造工程芜湖至宣城段新双线70.426km,湖州站至杭州东站利用既有宁杭客专67.048km,本项目利用既有、在建线路共249.771km,并在巢湖东站新设3.861km联络线由合福铁路沟通杭州方向,本项目贯通正线新线建筑长度为561.129km,包括商丘至合肥北城段378.823km,巢湖东至芜湖段52.823km、宣城至湖州段129.484km。

根据合肥枢纽客站分工和合肥至巢湖东段区间通过能力需要,蚌埠至杭州、福州通过车需经由合肥站开行,并开行合肥站至杭州、福州方向始发列车,故合肥北城~合肥~肥东~巢湖东形成商合杭铁路第二通道,其中合肥北城站至合肥站利用既有合蚌客专、合肥站至肥东站段利用既有合肥枢纽新客线、既有合宁线共40.141km,并同步新建肥东至巢湖东段双

线58.227km,形成蚌埠~合肥~肥东~巢湖东~杭州方向直通正线。

本项目正线新建线路长度安徽省境内518.609km,浙江省境内50.91km,共569.519km。

1.2本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铁路等级:

高速铁路正线数目:

双线设计速度:

350km/h

正线线间距:

5.0m

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7000m,困难5500m

最大坡度:

20‰牵引种类:

电力列车类型:

电动车组到发线有效长度:

650m最小行车间隔:

3min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行车指挥方式:

调度集中

1.3本标段检测范围及内容

三DK217+997.45至四DK269+554.19范围内,桥梁桩基工程共计钻孔灌注桩12713根,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采用声波透射法,按100%比例检测桥梁基桩完整性。

路基基础工程预应力管桩低应变检测1769根,预应力管桩单桩承载力试验6根。

路基填筑工

程检测包括压实系数

K、地基系数K30(或者Ev2)、动态变形模量

Evd和钻孔取芯。

路基

挡墙工程悬臂式挡墙

760米。

 

2.现场检测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2.1现场检测机构设置

根据本项目特点,为了适应检测工作需要,确保检测工作紧张有序地顺利进行,我检测站拟在施工现场成立“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安徽、浙江段)桥梁桩基第三方检测

SHJC-7标项目部”,选派项目经理。

①项目部选址:

为便于联系,拟靠近监理单位驻地办或中心实验室所在地租用办公房;

②现场通讯:

项目部配备固定电话、传真和E-mail地址,项目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配备移动电话,以便于沟通和联络;

③现场交通:

配备足量交通工具,现场人员交通、设备仪器运输全部自行解决,无需任何单位接送;

④检测人员:

主要技术人员及仪器设备操作员全部符合相应的资格要求。

全部工作人员均为本单位具有相应资质的在职职工。

⑤仪器设备:

使用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合格检验标定证书。

2.1.1组织机构设置原则统一指挥的原则。

针对本工程设置连镇铁路第三方检测项目部,由项目负责人统一指

挥,防止政出多门,充分体现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高效协同的原则。

根据本工程建设规模、性质、特点及工程难度情况,确定本机构人员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人员数量,使之成为一个高效精干的协作团队。

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与分工,协调各成员的工作交叉与衔接,以最佳的人力资源体系高效协同地完成全部检测工作。

动态分配的原则。

根据工作性质和工程进展的不同时期,对检测人员进行动态调配,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以最佳的资源配置为业主提供满意的服务。

2.1.2组织机构设置

项目组织机构框图

 

2.2人员分工

根据项目特点,招标文件的要求、理解,拟投入的项目管理人员、检测工程师及检测员均能持证上岗,有类似项目管理经验及检测能力。

根据项目规模,对项目部组成人员进行分工。

2.2.1人员汇总表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技术职称工作年限

拟担任的职务

分工

全面负责项目安

1项目经理

技术

2

负责人

检测

3

工程师

检测

4

工程师

项目

5

副经理

检测

6

工程师

7检测员

检测

8

工程师

检测

9

工程师

检测

10

工程师

11检测员

全、质量、进度,对内外协调

全面负责技术管理工作、技术汇报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全面负责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分管检测1组工

1组现场检测

1组现场检测、分管设备

1组现场检测、分管资料

1组现场检测、路基检测

管理检测2组工作

2组现场检测、分管资料

12检测员2组现场检测

 

13检测员

14检测员

15检测员

16检测员

2组现场路基、结构检测、分管设备

2组现场检测,路基检测

3组组长,管理检测3组工作

3组现场检测、分管设备

17检测员

18检测员

2.3岗位职责

2.3.1项目经理

(1)、主持项目部全面工作,对本部的技术、质量、安全全面负责,组织完成施工所要求的各项试验检测工作,审核签发项目部各类文件。

(2)、全面熟悉工程合同文件,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和试验规程,根据工程总体施工计划编制工程检测项目的总体试验计划并组织实施。

(3)、制定本项目岗位工作细则,明确本项目部检测人员的分工责任。

(4)、组织制定项目部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要求。

(5)、负责试验检测报告、报表、资料的终审与签发,对试验检测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6)、负责项目部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业务技术培训、考核和思想教育工作。

(7)、组织编写及上报各类报表及专项报告,负责对外沟通与交流。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试验检测工作。

2.3.2检测工程师

(1)、完成本组或本专业的各项试验检测工作,解决试验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编制试验工作计划,制定有关项目试验大纲及试验实施细则,指导试验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操作。

(3)、熟悉试验标准、试验方法和有关仪器性能,能独立完成各项试验工作。

(4)、负责对试验室的各项试验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复核,对试验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5)、编制试验报表和其它专项报告。

(6)、定期对负责的检测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7)、参与各类与试验检测有关的事故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参与有关施工质量检查及事故分析。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试验检测工作。

全面负责其所负责试验项目的检测质量。

2.3.3检测员

(1)、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标准、规范、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进行各项检测工作。

(2)、检测工作开始前对待检样品、仪器设备、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各类仪器设备,清晰完整地填写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保管工作。

(4)、严格按技术要求填写原始记录,确保计量单位、书写符号规范正确、字迹工整、内容完整、计算正确、签名齐全。

(5)、做好已检样品的标识、处置及工作现场的清洁工作,离岗前检查水、气、电源,防止事故发生。

(6)、及时将原始记录输入微机并校对。

(7)、选择审核人员,在检测报告上签名确认。

(8)、严格执行检测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规定。

(9)、对用户的技术资料、商业机密负有保密责任。

(10)、不断学习新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检测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提高自身素质。

2.3.4资料员

(1)、严格执行检测管理制度,对客户信息的保密性负责。

(2)、严格按照要求,检查核对检测委托协议书,编码登记。

(3)、及时将检测结果不合格报告通知建设单位和/或监理单位,并做好记录。

(4)、负责项目各类书籍、标准、文件、空白记录、报告的收发、登记、标识、更换、统计、保管工作。

(5)、负责合同、技术资料、检测报告、原始记录及仪器设备档案等的整理、存档、统计、保管与保密工作。

(6)、建立检测报告台帐,准确发放报告。

(7)、建立不合格报告台帐,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质监部门。

(8)、严格执行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认真执行资料的借阅手续。

(9)、做好防火、防盗、防丢、防蛀工作,确保资料完好无损。

 

3.实施方案

3.1本项目的技术措施在充分理解了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为提高本项目质量和技术水平,

需要以下几个方面保障工程技术。

1)、检测人员必须参加各级有关部门举办的质量学习班或讲座,认真学习计量法、《质量手册》及其实施细则;

2)、本站的检测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应的地方标准。

当没有标准可依时,可自行编制技术标准或引进同行业检测单位自编的技术标准。

自编标准和引进标准必须按一定报批程序经批准后,才能作为双方认可的检测依据;

3)、用于检测的全部仪器设备必须按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G1021-90附录3“关于在计量认证工作中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验和检验的规定”的要求进行检定、校验和检验。

对目前国内暂不能检定的进口或国产仪器,检测站应按JJG1021-90附录2编制校验规程,并必须按一定报批程序经批准后,才能作为校验依据;

4)、检测室必须具有良好洁净的测试环境,根据不同检测要求,还应具有良好的控温、控湿条件;

5)、对各大型和现场进行的重要检测项目,事先应按委托方委托要求和技术标准编制完整的检测方案,该方案须征求委托方意见,并经站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6)、对检测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质量的各种质量因素,应制定切实可靠的控制措施;

7)、认真学习质量手册,严格按《质量手册》及检测实施细则要求进行管理及检测;检测资料及检测报告一律实行签字制。

3.2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3.2.1设备保障措施

根据项目特点,站线长,区域跨度大,施工标段多,便于及时开展基桩第三方检测工作,服务于业主,配备测量仪器设备、办公、交通设施。

根据施工进度的情况,对设备进行动态调配,满足检测的需要。

序号设备名称数量规格、型号用途、功能

已有/

备注

待购

1

 

桩基静力载荷仪

测量仪器设备

JCQ-503B

 

静载

 

已有

2

基桩静载测试系统

TK-D

静载

已有

3

基桩动测测试仪

RS1616K(S)

低应变、高应变

已有

4

非金属超声检测仪

ZBL-U520

声测

已有

5

平板载荷测试仪

K30

地基系数

已有

 

6荷重力值传感器

SH-Ⅰ(500kN)

管桩抗弯性能已有

7

液压钻机

XY1-100

钻芯

已有

8

电热鼓风干燥箱

101-3

压实系数

已有

9

电动多功能击实仪

LD140

压实系数

已有

10

灌砂筒

150

压实系数

已有

11

电子秤

JY10001

压实系数

已有

12

电子秤

LPW+15K

压实系数

已有

13

混凝土回弹仪

ZC3-A

混凝土强度

已有

14

压力试验机

TYE-2000A

强度

已有

15

全自动数字回弹仪

HT225W

混凝土强度

已有

16

碳化深度测定仪

混凝土强度

已有

17

精密压力表

YB-150

静载

已有

18

千斤顶

50t-500t

静载

已有

19

电动油泵

DB0.8M

静载

已有

 

20地质雷达探测仪LHLD-D1

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

21GTJ-Evd

墙背回填密实度、

已有

墙体完整性、厚度

地基承载力、地基

已有

系数K30

22核子密度仪MC-3压实系数已有

23养护箱HWS-S600无侧限抗压强度已有二办公设施设备

1

复印传真扫描一体机

佳能

办公设备

已有

2

电脑

办公设备

已有

3

电脑

 

交通设备

办公设备

已有

1

江铃全顺牌轻型客车

运输车辆

已有

四通讯设备

 

1

手机

华为

通讯工具

已有

2

对讲机

moto

通讯工具

已有

3交换机华为网络设备

3.2.2编制检测实施细则

根据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技术标准、甲方有关建设管理办法和细则,结合本标段工程实际,编制《检测大纲》和《实施细则》,经甲方审批后实施;检测方法正确选择是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性方面之一,是本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使用标准规范: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强度技术规程》(CECS03:

2007);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J269-2007);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本项目招标文件;

本项目设计图纸;

3.2.3检测工作原则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及结合实际情况需要,我项目部为保证基桩第三方检测的顺利进

行,以“科学规范、客观公正、准确及时、精细管理、优化配比、确保质量”为目标,制定如下检测工作原则:

(1)、对隐蔽工程及完工以后不易检测的部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跟踪检测的方案,检测工作顺序遵循先难后易、先里后外的原则开展工作;

(2)、检测时机的把握遵循施工单位自检完成并经监理单位确认之后;根据监理通知,开展检测。

(3)、检测工作遵循两步走的原则,工程中的检测和交工验收前的综合检测相结合;

(4)、检测工作的设备自带,各项检测数据自采,但要求施工单位、监理方相关人员配合、旁站,以对检测工作的规范性进行监督,发现缺陷时做见证;

(5)、检测结果的汇报采取如下方式,中间结果报告、检测报告;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有

影响结构安全,强制性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立即以电话、传真等方式24小时内报甲方等单位相关负责人汇报。

(6)、检测工作应尽量以减少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业主正常工作造成影响为原则;

(7)、检测工作必须对业主负责。

(8)、工程现场检测,必要时,应编制工程现场检测方案,内容包括:

工程概况、检测目的或委托方的检测要求、检测依据、检测选用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的数量、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检测工作进度计划、所需要的配合工作、检测中的安全措施、检测中的环保措施。

(9)、检测人员开始检测前,应核对检测任务单和检测对象的一致性。

(10)、检测人员检查设备状态、环境条件,做好相应记录。

(11)、检测人员进入检测现场应做好安全防护。

(12)、检测人员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检测方案、作业指导书实施检测,填写检测原始记录。

(13)、现场检测过程应注意观察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当条件发生变化并超出允许范围时,应立即停止工作,直至恢复到规定的条件后方可继续进行检测。

(14)、申诉处理程序

监理部或承包人对第三方检测抽检试验结果有疑问的,可向第三方检测或甲方提出,第三方检测试验室负责人应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对意见进行处理和反馈。

所有意见记录以及针对意见所展开调查和纠正措施的记录,整理汇总后报业甲方和申诉提出方。

3.2.4检测流程

第三方检测是受业主委托由独立的检测机构,对基桩、路基等项目开展的检测工作,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相关单位应遵守如下规定。

(1)工作程序

施工单位做好检测前的现场准备工作后,委托方填写检测委托单,提前24小时电话通知驻地监理。

检测单位在接到驻地监理的报验通知后,应在约定时间内赶到检测现场,施工方、监理方、检测方共同在施工单位的报验单上签字确认。

检测单位检测时,驻地监理全过程见证检测并在检测记录上加盖见证专用章。

在现场检测工作完成24小时之内,由检测单位出具中间检测结果通知单报驻地监理及

施工单位。

(2)工作要求

检测单位接到中标通知后,应立即与对应标段的监理单位联系,了解本标段的工程概况、工程进度,准确的掌握工作数量,并以此为依据建立满足检测工作需要的检测站。

进场的检测人员及设备,必须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投标承诺,并同时满足现场的工作需要。

检测单位应针对本项目建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检测质量管理手册”,确保检测工作质量与安全。

检测站应配备独立的交通、通讯工具,食宿自理,不得与施工单位同吃同住。

检测人员应持证上岗、统一着装、统一标识,在检测过程中要科学严谨、客观公正。

(3)不合格桩处理

缺陷桩和问题桩的处理,对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的Ⅲ、Ⅳ类桩,检测单位应在核实无误的情况下,将检测结果在24小时内上报业主,由业主负责组织对缺陷桩的处理工作。

(4)资料整理检测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正式的检测报告,报告中应附有波形图。

检测单位采用统一的最终报告格式和基桩完整性检测记录。

基桩检测报告一式6份,提供给相关单位。

检测单位定期向业主上报上月检测工作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

检测进度情况、工程质量检测结果分析和检测站相关情况汇报等。

3.2.5检测数据结果处理有效控制检测工作中的数据,采取数据保护措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完整、安全、

保密和可追溯性。

(1)数据的采集与存储采集的方式包括:

人工读数、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采集。

人工读数的数据,检测及时、

准确记录;实行自动采集采集的数据由检测人员及时打印并签名确认,作为原始记录归档保存。

(2)数据的处理

检测数据录入“建设工程检测管理系统”,检测人员根据检测任务单编号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相应信息模块内。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系统”即自动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计算结果。

检测人员根据检测方法、标准中规定的计算公式、图表、曲线、常数等,利用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比验证“系统”处理的结果,必要时将数据处理的结果填入原始记录内。

(3)数据的转移

将原始记录转移至检测报告中,在此过程中不允许对数据进行修约、计算和更改,要绝对保证与原始记录的一致。

(4)数据的保护实行“检测密码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公正性和保密性。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系统”

中的数据均保存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服务器”仅最高管理者或授权代理人和编程者有使用权,编程者未经最高管理者或授权代理人批准不得擅自修改数据。

3.2.6及时提供检测报告

按甲方要求及时提供中间报告和正式检测报告,其中中间报告和检测报告提交的时间按甲方规定执行,正式检测报告原件至少一式六份,必须打印,并由相关人员(检测人员、旁站监理)签字、加盖检测专用章、CMA章和单位公章。

检测报告的原始记录、格式和附件均按甲方规定格式执行。

如甲方需要增加检测报告份数时,我方无偿如数提交。

3.3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如能承担本项目的基桩第三方检测工作,我方检测计划保证施工进度同步,施工计划调整,项目部根据局要求进行调配。

(1)如承接本项目,按照合同要求编制《检测大纲》,《检测细则》,完成本项目成员的调整组合,进行项目选址、各个检测站点选址,组建;并向业主提供我方的《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完成项目部人员的第一次工作会议,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并将人员分工,岗位安排等上报甲方、监理单位;

(2)第二周,完成工作就位,进行符合性检查,对问题进行整改;全面达到工作状态。

并在此过程中能按照业主要求开展工作。

(3)检测单位按照要求,安排工作进度,在不影响工程工期的原则下实施检测,按时提交工作成果报告。

由于检测单位的原因造成的本工程工期延误,业主有权指令检测单位加快工作进度并由检测单位承担相关费用。

(4)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如果因工程建设进度的推迟或延误而超过约定的服务期限,将相应延长服务期,但并不因检测服务期的延长原因调整各项单价及总价。

双方履行完合同所有义务,检测工作全面结束后,检测服务期满,检测单位即按照合同约定完工。

3.4保证检测工作时效性和可靠性措施

3.4.1人员保证

提供了本项目所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技术人员都具有相应的资格、持证上岗、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并且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使之成为一个目标一致、业务水平高、注重实效的专业团队。

项目经理具有大型重点基础工程建设现场试验检测综合管理和协调的能力,对试验检测和施工质量管理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准确及时的判断、分析、处理相关的问题;

(人员配置详见2.2.1人员汇总表)

3.4.2设备保证

提供了满足该项目全套设备,不仅性能良好,量程、精度符合要求,而且通过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量值溯源(计量检定)、使用、保养、维修的制度要求,规定了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和责任人,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4.3检测方法保证

制定专项检测方案接受业主的检查指导,通过对技术标准、规范等受控文件的管理,以保证试验检测采用的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4质量管理体系保证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按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并有效地运行质量体系,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一整套质量体系文件,严格执行业主的各项质量管理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