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2774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docx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

第1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教学设计

金坛市水北中学闻丽娟

《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教学设计

课题

法律保护公民隐私

课时1课时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显著特点。

在教学设计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创设情景和活动建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生成知识,提升能力,进而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升华。

教学背景分析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发生巨变的时期。

作为未成年人,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意识不到,或者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会产生错误的想法或做法,而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我们隐私权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维权意识必须加强。

教材分析

《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是思想品德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第一框题。

在此,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知道了一些法律知识和用法律武器维权,这为学习本框题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框题在法律常识和培养学生维权意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教学流程设计

导入_>辩论质疑一[

隐私危机_也敦博侵权案_>警察进家就

合法吗_►现场拆信_>悄悄话信箱_►恿乔►何

[11

1、知识目标:

了解个人隐私、隐私权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掌握我国法律在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的规定。

1/1

2、能力LI标:

能主动的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尊重隐私权的意识,提高依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到公民个人隐私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法律关注的问题,法律对公民的隐私予以保护。

教学难点

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的理解及运用,并转化为自觉维权的行为。

教具

多媒体

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互动交流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欣赏漫画《偷窥》

学生举手回答

通过漫画欣赏、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不想让别人知道,进入学习主题。

一W

1、发挥你的想象:

他(她)可能在干什么?

2、假如被窥视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小结:

人人都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因为它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影响着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

探讨笫17课笫一框《法律保护公民

隐私》

二、新授

1、辩论质疑

出示截图、材料:

王芳最近喜欢在网上和同学朋友聊天,她的父母知道后,向王芳要QQ密码,看看她都聊些什么内容。

王芳不肯,和父母发生了争执。

提问:

王芳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刚才大家辩论的实质就是一个隐私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隐私?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

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

2、隐私危机

新闻:

“微博晒孩子照片引来人贩子”

2012年6月29日人民网报道:

微博逐渐成为一些家长的“电子日记”,除了记录自己的信息外,还图文并茂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

但是你知道吗?

晒娃固然开心,但很可能让你的孩子陷入巨大的危险。

在日前破获的一起拐卖儿童案中,记者釆访人贩子如何骗走孩子时,人贩子称

针对“是否可以把密码告诉父母?

”这一问题,认为可以的站在一边,认为不可以的站在一边,双方进行辨论?

让学生举例说明哪些是属于隐私,哪些不是隐私。

判断标准是什么?

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引发学生的好奇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初步了解隐私及隐私的类型。

“我每天都看他父母的微博,对这娃太熟了”。

这一事件犹如投下重磅炸弹,激起了网络社交潜在危机全民讨论。

为了证明微博晒私人信息的危险性,知名网友“和菜头”“现身说法”,通过一个妈妈的700多条微惮,获得了居住地址、工作单位、孩子真实姓名、生日以及家庭基本状况等信息。

更“可怕”的是,通过微博上发布的照片,他准确定位了孩子每周固定要去玩的地方。

思考:

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何感想?

3、微博侵权案

材料:

2012年1月2日,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在其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微博,标题为“陈某曾涉嫌伙同诈骗380万?

”该条微博链接的天涯、凯迪社区的地址显示内容却为:

“日前,涉嫌诈骗巨额钱财并有私刻公章嫌疑的刘某被北京市公安局刑事立案。

”这条看似平淡无奇的转发微博却引发了一场风波。

提问:

上面新闻显示侵犯了刘某上面权利?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行使搜查权要严格依法进行。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通信自山和通信秘密。

不经本人允许,不得散布他人隐私。

否则会给别人造成伤害。

教师归纳:

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学生看书思考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讨论并回答安宇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

4、警察进家就合法吗

从刚才的案例中我们看到,可能不经意就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你们想想执法机关会不会侵犯公民隐私权呢?

案例:

某派出所以"扫黄打非”

为名,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

请你对派出所的行为进行分析。

小结: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这不仅是保护公民的权利,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标志。

5、现场拆信

一天,小琳妈妈特地到学校向班主任杨老师了解小琳在学校的情况。

此后,杨老师非常关注小琳。

这天自修课杨老师发现小琳在看一封信,看信的字迹,很像是男孩子写的,杨老师断定小琳在谈恋爱,于是把信抢过来。

杨老师要求小琳交待谈恋爱之事。

小琳百般争辩最

后老师要小琳叫家长,小琳不敢告诉父母。

第二天班主任上课时在全班同学面前不仅对小琳连嘲带讽地批评一通,还把那封信当众读了一遍……提问:

你认为杨老师这么做对不对?

为什么?

6、悄悄话信箱

内容:

现场设置“悄悄话信。

1学生现场无记名写下曾遇到隐私被侵犯的困惑,然后投到信箱。

2主持人念出信箱里学生的困惑。

3学生分组出主意。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并回答

1.学生写困惑并投递到悄悄话信箱;

2.学生分组讨论出主意。

通过交流互动让学生现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保护隐私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合作探究,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小结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会换位思考,就能与人为善。

记住这句话并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转化为实际行动。

让学生思想得到升华。

四、练习

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t隐私与隐私权

贸豐!

1公民的住宅权受法律保护

厶氏|沁松1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备注

第1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教学设计

金坛市第三中学徐俊方

1.教学分析

K教材分析

《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是苏教版思想品徳教材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第十七课的第一框题。

这一框题是本课的导入点。

本框内容着重解决的是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本框题为解决如何维护隐私以及尊重他人隐私的教学计划做了铺垫,是本课教学的依据和基础。

2、学情分析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私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产生了社会生活群体化与个体生活独立化的冲突。

在这种冲突下,要求法律保护个人的私生活不受干涉的权利,成为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指标。

八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在生活中也对自身的私密空间得到尊重的呼吁也越来越高,因此,让学生了解隐私权,懂得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就尤为重要。

3.教学分析

在本框题的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善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以案说法,以例说法。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讨论、合作学习、情境分析等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

2.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依法维护隐私权的意识,培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法律意识和道徳观念。

2、能力:

提高学生利用法律为依据实现自身权利得到尊重的能力。

3.知识: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隐私,了解个人隐私权所包含的内容。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法律保护公民隐私

2、教学难点:

面对隐私能妥善处理

4.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MV欣赏:

《我是一条小青龙》

问:

1、小青龙的秘密为什么不能告诉你?

同学们思考、作答

通过MV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欣赏中体会隐私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受法律保护。

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

(一)问题思考:

你所认为生活中的隐私有哪些内容?

(引导:

从个人、家庭、社会等角度)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测评我们所认为的隐私是否受法律保护。

设疑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岀隐私包括的几方而内容。

(PPT展示)隐私的含义岀示六组事例,请学生依据刚才的含义判断是否属于隐私。

学生感悟

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相结合,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讨论案例:

根据上海市提倡安装摄像头的建议,讨论:

隐私是否等于丑事。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联系案例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清楚地区分隐私与丑事的区別,从而更加能够理解法律所保护的隐私内容,突出本课的重点。

讲授新课

(四)案例分析:

岀示四组案例,请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1、是否开门

2、拆信

3、出卖顾客资料

4、晒照片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案例,回归课本的知识点。

使得学生充分体会到法律保护公民隐私包含的内容。

结合身边的事例,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课堂讨论

《2056年的外卖服务》你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

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如果法律不保护隐私而导致隐私被泄露,我们的生活将是不能忍受。

通过这段录音,使得学生更能体会到法律保护公民隐私的重要性。

也为下节课懂得尊重他人隐私打下伏笔。

(六)温馨提示:

隐私是绿草地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愿人人都树立隐私意识同时尊重他人的隐私才能享受着自由和舒畅才能享受着安宁和惬意

学生齐声朗读

通过齐声朗读温馨提示,推动本课的高潮,是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总结新课

(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让学生自我总结,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自我归纳的能力。

第2框《学会尊重他人隐私》教学设计

金坛市第三中学徐俊方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学会尊重他人隐私》是苏教版思想品徳教材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第十七课的第二框题。

第一框题“法律保护公民隐私”为此处做了铺垫,“学会尊重他人隐私”是本课的切入点。

本框内容着重解决的是人为什么要和如何去学会尊重他人隐私的问题,所以本框内容在本课教学中和以后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初中生山于生活阅历简单,对于尊重他人隐私的重要性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容易引发侵犯他人隐私的问题。

他们好奇心大、自我为主,随意揭露他人的隐私;乱闯、乱翻、乱看、乱问等侵犯隐私的行为在学生身上时有发生。

加强对中学生学会尊重他人隐私的教育,使他们具有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并遵循公共准则,在这个公开化的社会环境下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3、教学分析

在本框题的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善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以案说法,以例说法。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讨论、合作学习、情境分析等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

2.教学目标

K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重他人隐私权的意识,为人处世要在道徳与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行动。

2、能力:

提高尊重他人隐私权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知识:

了解尊重他人隐私权的表现,懂得尊重隐私不等于包庇犯罪。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尊重他人隐私权的表现

2、教学难点:

如何在社会请方面尊重他人隐私权

4.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漫画欣赏:

土耳英著冬漫画家奥斯曼之杰作

问:

1、他(她)在干什么?

你们觉得他(她)有可能在偷看什么呢?

(发挥你的想象)

2、你觉得你生活中的这些东西可以与人分享吗?

为什么?

3、假如你的个人秘密或隐私被别人知道了,而且被传播,你会有何感觉?

同学们思考、作答

通过漫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在漫画中理解被偷窥的心理感受,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

(-)联系漫画思考: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隐私?

(引导:

从个人、社会的角度)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联系漫画,引导学生探讨,从中得岀尊重他人隐私是法律和道徳的要求。

(二)举案说法搜集生活中不尊重他人隐私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1、邻居门口装了摄像头。

2、窥探网络聊天等。

3、调査个人的隐私资料。

问:

这些表现都是一种什么行为?

学生思考,回答。

(从道徳和法律角度)

结合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案例,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隐私权的表现。

既能活跃课堂氛羽,又能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设置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情境分析:

毛茸茸和肖肖是好朋友,无意中肖肖得知毛茸茸得过肝炎,于是告诉了英他同学,英他同学开始远离毛茸茸,蓉蓉很苦恼。

1•是什么原因导致毛茸茸如此痛苦?

2.肖肖的想法有道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创设情景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淸楚地意识到散布他人信息的危害,从而树立为他人保守秘密的自觉性。

讲授新课

(四)名人故事:

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以前,在海军部供职。

某日,一位朋友问及海军在大四洋的一个小岛筹建基地的秘密计划。

罗斯福特意向四周望了望,然后压低声音问:

''你能保守秘密吗?

”“当然能。

”"那么,我也能。

”问:

这则故事告示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名人故事,使学生体会到我们应该不蓄意打听别人的秘密,即使无意得知,也要为他人保守秘密。

再一次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五)岀示漫画:

《偷看日记》

问:

爸爸妈妈的做法对吗?

说明理由。

过渡:

生活中教师、父母出于各种目的而拆看未成年学生、子女的信件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作为未成年学生既要理解、体会父母、老师的行为,也要正确对待并解决,懂得用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派代表答辩

真理越辨越明,通过答辩讨论的形式,使得学生体会父母之爱,同时也学会和父母沟通。

抛出问题,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借此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六)议一议:

(七)公安机关为追捕犯罪嫌疑人,对英住所安装窃听器,

请问公安机关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吗?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图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隐私权是相对的,不得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合法权益。

总结新课

(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让学生自我总结,巩固知识,提髙学生自我归纳的能力。

第3框保护自己的隐私

金坛市白塔中学杨飞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当代社会,随着交通、通信及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必须遵循的公共准则。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及如何保护个人的隐私。

本框是这一课的重点内容,第一框学生知道了法律保护我们的隐私,第二框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会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隐私被侵犯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学会如何保护个人的隐私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2、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更容易贴近八年级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比较容易说出经历和实际以及生活感受,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应当得到尊重。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个人隐私。

未成年人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个别家长和老师为弄清事实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侵犯学生的个人隐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学会与父母、老师、朋友沟通和交流,获得成长所需的经验和支持,从而维护自己的隐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法律对公民的隐私权给与保护

(2)能判别侵害隐私权的主要表现;掌握一些维护隐私权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层层设疑、归纳揭示、阅读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我国在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的法律规定,懂得未成年人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

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

难点:

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提问

同学们,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隐私?

学生讨论回答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前

么是隐私权?

懂得了如何弊重他人的隐私。

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测试示标:

测试隐私保护意识

中国有句俗语: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小测试,看看大家是否具有防范意识?

(只要同学们回答是与否)

1、将自己的日记、信件等随意放在某个地方。

2、学校发的各种调查表是否认真如实地填写个人信息。

3、遇到烦恼马上向他人倾诉。

4、当朋友问及你不愿回答的问题时,是否如实回答。

5、接打电话或写信时不太关注身边是否有其他人。

6、社会上的调查或网上填写的个人信息是否如实填写。

7、体检时不在乎身边是否有其他人。

师:

通过小测试,不难看出有的同学保护隐私的意识强,有的同学保护隐私的意:

识比较薄弱。

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增强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切实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设疑导思:

继续思考:

面对隐私被公开,你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态度去面对?

学生回答

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交流、阅读感悟、测试反思并畅所欲言。

测试学生的防范意识,从而认识到要保护自己的隐私。

 

师:

(总结)隐私被公开后,容易对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从而给他们带来心理负担。

面对这种情况,有不同的态度和心态:

心理脆弱的人可能会产主巨大心理压力:

有的可能持无所谓的态度;有的人会坚强面对:

有的可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此刻我们除了要用法律武器维权夕卜,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态度,选择恰当的方法从容面对,保护自己的隐私。

展示LI标:

多媒体展示教学LI标

学生齐声朗读

明确教学LI标

三、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要懂得尊重别人的隐私,我们在尊重他人的隐私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隐私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捍卫自己的一片天空。

特别是我们未成年人,如何有效地处理好个人隐私权和父母、老师教育之间的关系,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四、讲授新课

安排屮学生在翻自己的日记,后排的乙同学在背后偷偷地看。

然后乂偷偷地告诉其他同学日记的内容。

学生表演

通过表演,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

乙同学的这种做法是否可取?

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个人隐私包括哪些内容,并一起阅读教材第86页"私人信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o

(一)法律如何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结合情景剧内容,同时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87页“杨先生的案例”,然后讨论回答下面问题。

师:

1、对于材料中像乙同学和医护人员的这些行为,从法律的角度上说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2、杨先生后来什么也没做,你觉得他可以怎样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学生讨论后,请学生讲述自己收集的侵犯个人隐私的案例,请学生注意并讨论分析案例中法律是如何维护公民个人隐私权的。

教师小结:

个人信息是个人隐私的内容之一,受法律保护,受害者可以要求侵权者停止侵害,如果造成损失的,还可以要求经济赔偿。

师:

如果你的一些个人隐私像屮同学一样被公开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态?

如何去面对呢?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适当引导如何正确处理。

(过渡)师:

同学们,要避免像屮同学之类的自己的隐私受侵犯,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除了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更重要的是我们个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公民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PPT展示“人们交往时的四种距离”。

假设一个场景:

某一天晚上,你回家时,5米开外有一个陌生人在你后面跟着你走,你会是什么心态?

如果相距1米时,你乂会是什么心态?

如果你发现是你的一个同学,你会和他保持多少距离?

师:

可见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敬感的话题,我们要缔造高质量的生活空间,给自己留一片蓝色的天空,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我们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和情感距离。

1、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和情感距离

PPT展示有关“一米线”的材料,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自学,阅读第89页教材内容

学生举例

(数码相机手机的偷拍;利用网络盗窃个人信用信息账号密码等;手机短信欺骗资料;偷看聊天记录

师:

“一米线”的设立有什么作用?

这对你什么启示?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认识“一米线”是银行、邮局等窗口服务行业为保护个人账号、储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资料而采取的措施,公民依法有权对个人的信息保密。

教师小结:

一米线是对别人隐私权的尊重,既是一项道德标准,也是现代社会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自觉遵守一米线规则实质是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也是弊重他人隐私的体现,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有效地保护个人隐私。

2、交往中要善于选择好正确的距离

师:

为什么交往中要善于选择好正确的距离?

(过渡)自觉遵守“一米线”规则,其实源于我们的自觉意识,要保护好个人隐私,首要的就是要有保护隐私的意识。

3、保护个人隐私要提高防范意识师:

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个人隐私更容易被侵犯,所以我们更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学会自

我保护:

讨论:

(1)现代社会利用现代科

……)

技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有哪些?

学生讨论:

(衣

请学生举例说明。

服不要太暴露,

(2)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如何来

网络资料谨慎

提高防范意识,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