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2862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docx

分类号论文选题类型

分类号         论文选题类型      

UDC编号

 

华中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

综合素质的影响

院(系)体育学院

专业体育教育

年级2010级

学生姓名任然然

学号2010212103

指导教师周祖宝

二O一四年四月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武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不断汲取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养生学、中医学、伦理学、兵法学、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使之理论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形成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形成的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对武术运动在校园开展所表现的健身、健心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阐述了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武术校园武术文化大学生综合素质

Abstract:

MartialArtsinthelonghistoricalperiod,theconceptofphilosophy,absorbingthehealthofnationaltraditionalcultur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law,ethics,aestheticsandsomanysoldiersoftheideaoftraditionalculture,thetheoryconnotationisrich,profound,formationofWushuculture.Wushuculturepermeatesthecampusculture,thecampuscultureofmartialarts,trainingofthecomprehensivequalityofcollegestudents,hasaprofoundinfluence.Inthispaper,usingthemethodofliterature,interview,analysistherelevantresearchmethodsoflogicalreasoning,ontheperformanceofWushuinthecampustocarryoutfitness,healthyheartandotheraspectsoftherole,theroleofcampusofWushuCultureonCollegeStudents'comprehensivequality.

Keywords:

martialartsmartialartoncampuscollegestudentscomprehensivequality

 

1前言

1.1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选题依据

学校作为传授武术技能和武术文化的主要场所,对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1915年4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就通过决议:

“各学校应增授中国旧有武技。

”新中国成立后,1961年修订的《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使武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得到进一步重视。

2004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明确规定:

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高等学校由于武术的师资、器材、设备等条件较好,教学中能够较好的贯彻落实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武术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许多高等学校还成立了武术协会,形式多样的武术比赛也在学校里开展起来,有区域性的也有全国性的,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的体育系,更是把武术列为必修课程,同时还开设了武术选修课。

中国武术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高校学生喜爱,不仅满足了他们对武术文化学习和了解的好奇心,也强健了体魄,磨练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增进了交流,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武术文化也因此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武术进入学校必然要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校园文化发展的需要促使了校园武术文化的发展,而融合是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校园本身需求的特殊反映,因此,校园武术文化生存于高校校园之中,与之融合,必然形成独特的校园武术文化[1]。

校园武术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势必会影响到当代的大学生。

本文旨在研究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1.1.2研究意义

具有鲜明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它之所以能在高等院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衍生和发展,并成为我国“中运会”和“大运会”上唯一的非奥运项目,就在于武术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诸多价值功能是其他校园文化不可比拟的。

校园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弄清楚传统武术在大学校园里面的开展状况,大学校园武术文化的内容、特征和存在方式,以及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武术和校园武术文化,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2研究现状

在对校园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文献还是比较多的。

如李小庆的《浅谈高校武术文化》中认为武术运动满足了高校师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了解的要求,使学生增强了体质,陶冶了情操,磨炼了意志,培养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并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2];段卉的《武术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价值分析》认为武术文化教育在武术教学中存在一定的教育价值。

文章认为武术教学中加强武术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武术的科学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培养道德规范和正确的竞争意识;增强宽厚包容意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培养开拓创新能力[3]。

梅汉超的《论校园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认为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育人功能,对学生无论是从身体和技能上,还是品行和人格发展上都具有积极的作用[4]。

李峰亮的《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导向作用》认为习练武术,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强身健体,培养锐意进取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精神,增强宽厚包容意识,他还提出如何从武术教学出发,发挥武术文化对教学的导向作用[5]。

郑良思的《校园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和作用》认为在技艺练习中主张内外俱练、形神双修、刚柔并济、强身健体等原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形式,通过与个体人的直接接触,武术文化能起到自己独特的塑造人格的功能[6]。

诸如上述提到的和未提及到的有关对于校园武术文化的研究文献,都是对大学生某一方面素质影响的研究,而不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本课题,相对于上述文献,研究更全面。

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内容

以校园武术文化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为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及INTERNET检索等方式,收集整理了18篇有关校园文化,校园武术文化的文献资料,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文献,并查阅了相关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等方面的专著,对本研究课题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对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纳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2.2.2访谈法

利用将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2014年湖北省大学生武术比赛的机会,就本研究涉及的相关问题对带队老师和即将参加比赛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和咨询,为研究拓展思路。

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内容,表现,和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等,使本研究更加谨慎。

2.2.3逻辑推理法

本课题的研究中,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等逻辑推理方法,对所得的文献资料及有关的概念,校园武术文化的内容和特征,以及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论证,归纳总结出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3相关概念

3.1武术文化的含义

中国武术之所以称之为“武术文化”,源于武术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融入了民族文化的内涵、精神及价值,是多种文化交融的结晶。

而文化又具有民族性和国度性,武术文化的民族性“中国性”是它作为文化存在、发展和传播的首要条件。

文化的差异是中国武术区别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武技,自立于世界文化和体育之林的关键。

“武术文化”在形成、发展和创造中自成体系,形成了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现象,以致被誉为“国术”,并成为国家的形象和品牌,武术精神更是成为民族气节的象征。

正如阮纪正先生所说,“武术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

“不懂武术,无以知中国人;不懂中国人,无以知武术。

”因此武术文化涵盖着诸多与武术相关的各种文化,是各种文化的总和。

鉴于武术文化内容的涵盖面和广泛性,武术文化又有广义与狭义之说。

从广义的角度上讲,武术文化是与武术相关的各种文化的总和,包括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武术、现代体育领域中的竞技武术、教育中的学校武术、娱乐观赏中的表演与舞台武术,以及影视武术、文学武术等;而狭义的角度则是专指渊源有序、拳理技法清晰、具有独特风格,且自成体系的拳种和流派,并蕴含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伦理、道德、武德戒律、传承形式和制度等。

武术文化的概念可以表述为:

武术文化是以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包括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器物、传承形式和民俗,以及由它们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7]。

3.2校园武术文化的含义

武术是存在于高校校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校园武术文化是在高校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产生的,与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文化现象。

学生是校园武术文化的参与主体,他们通过体育课和课外的社团活动实施教学,是校园武术文化的传播者。

校园武术文化是一种既属于校园文化又属于体育文化的文化现象[6]。

校园武术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有联系也有区别。

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是校园武术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种,校园体育文化包含校园武术文化,区别在于,校园武术文化有自己的特点,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文化心理和民族个性等多方面影响着我们。

校园武术文化的多种功能完全符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需求,特别是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新形势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武术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在参与其中,达到强健身心的目的,这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4校园武术运动在大学校园中的形态表现

武术运动在大学校园中以两种形态表现,即武术技术课、武术协会(武术社团)。

武术技术课,是校园武术运动在大学校园中最主要的形态表现之一。

大学武术技术课,根据教学的主体不同,又分为三种,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体育系武术专项班的武术技术课,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体育系非武术专项班的武术必修和选修课以及普通高校学生大学体育课程中的武术选修课。

武术技术课,通常教授的内容为武术套路,散打这两个方面。

普通高校学生大学体育课中的武术选修课一般学习五步拳、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刀剑棍等。

武术协会(武术社团)为校园武术爱好者提供了另一个习练武术的环境,武术协会面向全校同学招新,欢迎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加入,以强身健体、弘扬中华武术精神为协会或社团宗旨,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和谐校园方面有着重大作用。

武汉各大高校基本都有武术协会,如武汉大学武术协会,成立较早,创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江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武术社团也开展的很好。

华中师范大学武术协会每年在十一长假期间招新,协会分传统武术、散打、跆拳道、双节棍四个部分,每周两次在佑铭体育馆散打房训练。

5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5.1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存环境越发恶劣,如雾霾、酸雨等,人们开始重视自己身体的健康,自觉参与到运动中来。

作为当代大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才是学习的保证。

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不同类别的武术项目适应不同年龄、性格、性别、体质的需要,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加以选择,例如,长拳适合身体舒展之人,刀术适合勇猛剽悍之人,剑术适合身轻步灵之人,棍术适合刚健有力之人,枪术适合力勇兼备之人。

同时武术运动较少受时间、季节、场地器材的限制,适合大学生习练。

武术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不同的练习形式和内容各有其特点,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相互补充,对大学生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良好的影响。

5.2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

武术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军事、哲学、医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在演练中不仅可以掌握练习技巧,还可以从中领悟文化内涵,提升智力。

例如,在哲学方面。

武术中充满了哲学,如太极拳原理中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顺避害”便是大量实践经验中归纳出的朴素辩证法。

又如少林武术便是从老庄“虚而待物”“耳止于听,心止于符”等思想中萌生出的“内功养生之道”。

又如自然门总诀中“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包含了运动及矛盾论的哲学思想。

太极《打手歌诀》有云: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击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四两拨千斤”,即用小的力去战胜大的力,这其中包涵了矛盾对立面相互转化的规律。

习练武术,我们也要学习它的哲学。

运动生理学家研究发现: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增加大脑的重量和大脑皮层的厚度,保证大脑细胞有充分的血糖和氧的供应,为学习提供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8]。

大学生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通过对动作路线,用力方式、运动方向、身体空间方位的感知,提高了自己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特别是在难度动作的完成上,使大脑越发的灵活。

5.3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

5.3.1培养大学生新时代下的“武德”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说明了武德在中国武术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

武德,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

“仁”的基本含义就是要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

“义”是依人而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是强调人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规范和准则。

“礼”来自人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礼节,武术中的抱拳礼寓意就是这个“礼”字。

“信”是指诚实可靠,信守诺言。

“勇”指的是通晓仁义道理、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取的举止行为,即惩恶扬善、见义勇为的道德品质。

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所提倡的武德,就是要求习武者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修身养性,遵纪守法,自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大学生在练习武术,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受到来自武德方面的教育,潜移默化的使自己在日常生活行为向武德提倡的那些方面靠拢。

所以,校园武术文化中的武德对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5.3.2培养大学生坚强的“品德”

大学生参与武术运动的过程中,无论是一般性的武术健身活动,还是有规则的武术比赛,又或者是武术课,一连串的各种踢腿,压柔韧性,做各种跳跃、平衡、翻腾、跌扑等大运动量动作,很容易造成肢体疲劳,更有甚者,导致严重的肌肉拉伤、韧带撕裂、骨折骨裂等运动创伤,这都需要参与者有顽强的意志去坚持下去。

有许多常见的武术谚语也能体现出练习武术需要持之以恒,要有顽强的意志,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是指练武术要能吃苦,要在最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磨练并持之以恒,武艺方能达到最高水平。

传统武术技艺练习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并讲求常年有恒、坚持不懈。

武术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经过长期锻炼,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培养人勤奋进取、刻苦耐劳、坚持不拔的意志品质,有利于提高人的耐挫折能力,振奋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5.4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在武术课中,武术老师的教学训练和指导,技术动作的纠正,都需要师生双方的及时沟通,学生与学生的沟通,特别是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同学们各自对套路的演示完成,都需要师生的欣赏和指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交流了情感和思想,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也培养了交际能力。

在武术协会里,大家来自不同的院系,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成为新的朋友。

所以,习练武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5.5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审美观的影响

校园武术文化的美,还得归结到中国武术的美上面。

武术具有自然美的美学特征,武术来源于生活,以踢、打、摔、拿为基本的技击法则,武术动作体现攻防转换。

武术动作造型美,武术本来就属于高难美运动,武术动作的定势造型很美,如鲤鱼打挺,望月平衡,白鹤亮翅等。

武术的劲力节奏气韵表现美,武术动作的轻柔疾缓,起承转折,刚柔虚实,都表现出武术美。

武术运动员的服装美,服装能展现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武术运动员在比赛或者表演中穿着适合自己项目特点的服装,更加能显示出内在含蓄的力量美,试想,武术运动员穿着短裤,体操服,足球服上场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完全大煞风景。

太极拳和长拳项目的运动员一般穿薄软和比较宽松的棉布衣服,太极拳服又以白色居多,像南拳这种表现肌体强劲的项目,就适合上面穿短袖的武术服,束腰展现运动员的干净利落之美。

武术运动无论从人的精神风貌、动作造型,还是武术运动员劲力节奏气韵的表现、武术服装的特点,都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大学生在享受这种美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观,美化了心灵。

5.6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影响

现代社会就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

大学生在学校不但要学习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竞争的意识与能力,并通过竞争,锻炼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磨炼意志,学生们在学校的学习中还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通过合作学会与他人交往、沟通、协作。

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只有具备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学生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并充分地发展自己。

许多事例已证明:

只有具备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学生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获得人生的发展和事业的发展。

而那些缺乏竞争意识的人,则被现代社会所排斥,成为社会上弱者。

校园武术文化的发展无疑对大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武术锻炼与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竞争因素,套路演练的熟练水平,难度动作的完成,跳跃腾空动作的高度和完成质量等,学生们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去比较,竞争意识就在潜移默化中产生。

武术套路的对练和团体项目中也包含了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成分,比如集体刀的演练中,一个人的动作不熟练,都会影响练练效果,所以大家需要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取得团体项目好的比赛成绩。

5.7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终身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终身体育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

人体的活动规律要求身体锻炼必须坚持经常,如不能持之以恒,就不能产生持续的锻炼效果。

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要求身体锻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根据一个人的不同发展时期,如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在参加工作者一直到中老年,和不同人群的特殊阶段,都要求终身体育有科学的指导,都需要建立与完善终身体育的组织体系。

武术运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练习,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6结语

大学生积极参与武术锻炼,对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智力因素、意志力、思想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审美观、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校园武术文化的繁荣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表现。

在高校的素质教育过程中,也应该广泛推广和普及武术运动,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良思.校园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与作用[D].武汉体育学院,2012.6.1

[2]李小庆.浅谈高校武术文化[J].搏击(武术科学),2006.3.28,第3卷(第3期)

[3]段卉.武术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价值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0.12,第7卷(第12期)

[4]梅汉超.论校园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3.12.15,第32卷(第12期)

[5]李峰亮.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导向作用[J].教育科学,2009.10.8:

169

[6]郑良思.校园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与作用[D].武汉体育学院,2012.6.1

[7]温力.武术与武术文化[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31

[8]邓国良.纪丽娟.坚持体育锻炼,开发大脑智能〔J〕.淮阴工学院学报,1994,(l):

17一19

[9]潘晓波.高校校园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刍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05-20,15(15).

[10]张紫亮刘丽霞.关于高校校园武术文化教育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07-28,5(7).

[11]赵开.关于普通高校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03-01(5).

[12]崔艳华郑晓琴.浅谈高校的武术文化[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30,20.

[13]亢宇王文军.试论武术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J].新西部(下半月),2008-05-30(10).

[14]荣文龙.武术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调查分析[D].河南大学,2012-05-01.

[15]马俊成刘大庆卢文军.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04-10(110).

[16]苗志良.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体育科技,200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