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2982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69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

一、根据气候特征图判断

气候特征图很多,最常见的有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点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气候资料图表等,对于这类图的判断,首先要准确掌握十种气候的特征,然后对这些图所反映出的气温和降水特征进行仔细分析,得出气候特征,从而确定气候类型。

分析的突破点是:

首先,根据最冷(热)月份出现的时间判断南北半球;其次,根据最冷月气温的数值特征来判断热量带;最后,分析降水量的多少及年内季节分配状况来确定气候类型。

现汇总如下:

二、依据气候的成因判断

一个地区的气候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人类活动。

首先,要明确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是造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它决定了各地的热量状况、所属的热量带;其次,要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和水汽的调节与输送功能,及其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例如: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哪些气候类型?

在季风影响下形成哪些气候类型?

在风带、气压带交替控制下又有哪些气候类型?

海陆位置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等来判断气候类型——大陆性气候还是海洋性气候。

现归纳如下:

三、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首先要根据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将气候分布模式图变成脑中地图。

在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掌握的基础上,其分析判断的方法是:

首先,从纬度位置判断该地所属半球、所属热量带;其次,从海陆位置上确定位于大陆的东岸还是西岸;最后,根据已知条件将该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通过上面模式图还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1.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在赤道南北两侧对称分布,赤道上为热带雨林气候,然后向南、北分别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他们的成因与风带、气压带及其季节性移动有关;

2.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与季风活动有关;

3.高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差,为极地气候;

4.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为大陆性气候;

5.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地区,为高山气候。

四、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

地方时和区时

一、经线和中央经线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因此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为此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统一的时区划分和区时计时的办法:

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因此,要弄懂地方时和区时,首先得弄懂经线和中央经线的关系和转化。

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数倍,而该时区就是以这个整数来命名的,如60°E是东4区的中央经线,0°是零时区的中央经线;而那些不是15°整数倍的经线,到底位于哪个时区,就得由其经度除以15的余数来决定:

大于7.5就进,小于7.5则舍。

如99°W,除以15得6余9,表示99°W位于西7区;172°E除以15得11余7,表示172°E位于东11区。

同样道理,北京的地方时是指其所在经度116°E的时刻,北京时间是指其所在时区东8区的区时,即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二、0点和12点经线

0点和12点分别是夜半球和昼半球中间这条经线的地方时,因此有关昼夜长短的题型中,要巧妙地用好这两个时间及所在经线。

如某地某天昼长为14小时,则意味着以正午12点为界,上下午各为7小时,就可推知该地该天是5点钟日出,19点钟日落。

同样道理,假如已知日出或日落时间,利用12点和0点分别是昼夜时间的中间性,可推知该地的昼夜长短情况。

如已知3点日出,则可推知21点时日落,昼长为18小时,夜长为6小时等。

另外诸如以下题目也可迎刃而解。

右图为局部地区的晨昏线位置图(a—b为晨线),请说出此时的北京时间是多少?

解题思路:

在图中,因为a—b为晨线,因此它的左侧至昏线之间是夜半球,而95°E是夜半球的中间经线,可得知其地方时为0点。

这样关键的一步已解决,就可根据这已知条件,计算出北京时间。

只要注意一下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因此先得把95°E转化成为东6区,就可正确计算出北京时间是2时。

三、晨线和昏线

大家知道,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其中日出线是晨线,日落线是昏线。

在许多题目中,都有晨昏线的出现,但里面暗藏着一个条件,很多学生往往容易忽略。

这就是赤道上是终年昼夜平分的地方,即终年是6点钟日出,18点钟日落。

利用赤道上晨线和昏线的这个特点,就可计算出所要求的地方时和区时,以及昼夜长短等问题。

例如:

2001年粤、豫两省高考地理试卷中就有这样的题目:

图中有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则甲地时间为:

A.7日4时B.8日8时C.7日8时D.8日4时

根据题意可知,图中右边虚线肯定是日界线(经过南北两极),它的左侧(东12区)是8日,右侧(西12区)是7日;另一条虚线则是晨昏线。

利用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原理,得出在赤道上和晨昏线相交的这条经线的地方时是6点(假如是晨线)或18点(假如是昏线),而图中两条经线相隔为30°,即相差2小时,因而推知甲地的地方时是8日8时或20时,从选择项中得出正确答案是B。

四、日期的时空界线

日期的界线有两条:

一条是时间界线,即0点,它是随着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日期分界线,是前一天结束和新一天开始的经线;另一条是空间界线,即日界线,是人为统一规定的基本上沿180°经线为永久固定的日期变更线,它的西侧(东12区)总比东测(西12区)的日期早一天。

这两条线绝大多数时候把地球分成两个区域,也就是使地球上存在着两个日期。

除非这两条日期界线重合,即当日界线上刚好为0点时,则全球刚好同一日期。

地球运动

 对于地球运动规律及产生的地理意义,人们习惯上以地球示意图和数据的方式进行描述,在各类考试、考查中,大多数采用上述两种方式。

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人们往往在上述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变化为其它的形式,如示意图与数据形式的互换,数据的多种表现形式等等。

对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的描述主要包括地球示意图和数据两种方式。

 一、视点图的分类及判读

 在地球运动部分,人们是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因此,大部分是利用地球示意图的方式进行描述。

在各种地球示意图中,主要是地球俯视图。

因为在太空中无上下,地球又是球形的,我们所见的地球示意图都是在地球外某一点的俯视图;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在地球上人们利用经纬线进行定位、描述,因此,采用不同位置的俯视图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屏障。

为了便于说明,在本文中,把地球示意图统称为视点图,以图形的中心点为依据,分为三类:

赤道视图、极点视图、任意视图。

 1.赤道视图:

是指以赤道上某一点上空俯视的地球示意图。

在该种地图上,首先要找到关键的隐藏的已知条件,在本部分隐藏的已知条件主要有:

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日出、日落地方时分别是6时和18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图上表现为是自左向右。

春、秋分日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圈)与赤道垂直且与某一经线(圈)重合通过南北极点;其它时间,晨昏线与赤道斜交,南、北极点一个在昼半球,一个在夜半球。

解题步骤是:

先借助昼夜半球、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再根据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确定地方时为6点或18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排列经线度数,从而完成题目要求。

 

【例题解析】(2004·江苏)读右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

(1)~

(2)题。

 

(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东经70°     B.东经90°   

C.西经70°     D.西经110°

 

(2)此日在(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本题考查学生判读光照图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可判断出该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同时西半球为夜半球,即图中最右侧的经线为晨线,地方时为6点,度数为20°W,由此向东90°的经线即70°E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

在进行第2问判断时,要充分利用图中所给的地球公转方向信息,可以判断该日为秋。

2.极点视图:

是指在南、北两极上空的俯视的地球示意图,在该类图上,纬线表现为同心圆,经线为放射状。

在该图上主要的隐藏已知条件主要有:

大圆为赤道;地球的自转方向表现为北逆南顺的时针方向;春秋分日晨昏线为一线段且平分该图的纬线圈,极点为晨线和昏线的交点;其它日期晨昏线表现为与某一纬线相切的半圆弧,切点即为晨线与昏线的交点,其地方时刻为0点或12点。

阅读该类地图,首先要确定南北极或自转方向;其次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经线度数;再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切点,确定时间为12点或0点(在图中极点为极夜为12点,若极点为极昼则为0点),或根据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确定6点或18点所在经线;最后根据题目的其它信息要求进行解析。

 【例题解析】(2004·广东)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

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才可能看到它。

在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

回答

(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E)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 )

 A.18时10分至19时     B.16时10分至17时    

C.20时10分至21时     D.21时10分至22时

 (3)“五星连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颗星是(      )

 A.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     B.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本题考察了考生太阳光照图读图、地方时计算能力及有关九大行星的知识。

根据题干中所给时间,结合昼夜分布状况,可以判断图中极点为北极点,所以图上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从而确定晨昏线的上半部分为昏线,下半部分为晨线,通过图中经线的间隔判断,②地为日落后的1小时内。

第2个问题主要考察地方时的换算,同时需考虑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

3.任意视图:

本类视图是指除极点、赤道外,在地球上任意一点上空俯视地球的示意图。

该类地图是本部分的高难度题目,也是最复杂的类型。

具体的阅读方式视题目给定的条件而定,但是,一般来说,应当注意几个特殊的位置与时刻:

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与昏线的交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赤道、回归线、极圈、极点上的数据等。

具体解题步骤与前两类图类似。

 【例题解析】(2001年全国文综)下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判断

(1)~

(2)题。

 

(1)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     )

 A.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    B.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期

C.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      D.硅谷地区天气干热

 

(2)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

 A.9时40分     B.20时20分    C.8时20分    D.21时40分

 这两道题以太阳光照图为主要的信息载体,考查学生对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坐标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相关的区域自然地理概况的了解程度。

 本题是典型的“任意视图”,本题判断的依据为:

从图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可判断是北半球冬季,由经线的排列可知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从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以及地球的自转方向可判断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

至此,该题目的结果一目了然,第

(1)题:

密西西比河为河流的枯水期;南极长城站不在南极圈之内,无极昼;北半球冬季,漠河的白昼比广州短,硅谷地区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冬季为多雨期。

(2)题从图中可以判断,95°W是18时(过赤道与昏线的交点),北京时间是第二天8时20分。

 二、数据统计图

 1.统计图表:

对于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描述方式是比较多的,既可以利用示意图进行说明,也可以利用数据统计表进行描述。

对于使用统计表进行描述来提供信息的题型,一般的判读方式是:

阅读极值(最大值、最小值);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之间的间隔、有无对称关系、数据之和等等);特殊数值(昼夜长短的0小时、24小时、12小时,太阳高度的0°、45°、90°,日出时间中的0时、6时、12时等)。

 【例题解析】例:

(2002年春季上海)每逢周五,《新民晚报》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

下表为今年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

 

 

 

城市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城市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北京

7:

18

16:

50

上海

6:

36

16:

51

哈尔滨

6:

54

15:

51

成都

7:

44

18:

02

西安

7:

33

17:

35

拉萨

8:

34

18:

56

 

 

(1)请比较表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       )

 A.1小时 25分      B.3小时 05分      C.2小时 06分      D.1小时 58分

 

(2)请依据资料,判断下列四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       )

 A.西安             B.成都             C.上海             D.拉萨

 本题主要考查对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变化的理解和推理计算能力。

(1)题,由时间12月2日确定为冬半年,表中六城市纬度最高的是哈尔滨,其白昼最短;上海、成都、拉萨的纬度差不多,通过计算知道白昼最长的是拉萨,然后计算比较两地的昼长。

(2)題,白昼最长的城市既是纬度最低的城市。

 在有关昼夜长短的计算中,需要牢记生活中潜在的已知信息: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夜长,上述公式变换可以得到其它的公式,如:

夜长=日出时间(地方时)×2,其中潜在的原理是一个昼夜为24小时,以地方时的角度来说,0时和24时分别是黑夜和白昼的中点,0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实际的日期分界线。

 2.坐标图:

对于使用坐标图进行信息描述,其判读数据的方式同“统计图表”类基本类似,当然也有所区别,在坐标图上首先要看清坐标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步步的判读,该类图中尤其要注重以下几类信息:

坐标原点数据;图像的走向;图像的对称方式;图像的形状;图像的最高点、最低点等。

 【例题解析】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下题。

 

 甲图反映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①②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乙图反映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③④两地昼夜长短的变化,下面四个选项中,①②③④四地的纬度按由南到北顺序排列的是( )

 A.④②①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本题考察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

从图中信息来看,只要读出关键的点和数值特征即可解答本题,①曲线的最高点为90°,对应时间为夏至,该地位于北回归线,②地春秋分为45°,夏至最高,各地的纬度为北纬45°,③全年昼夜等长,位于赤道上,④地的最高点为24小时,对应时间为夏至,各地位于北极圈上(曲线上只有一个点是24小时,如果在24小时对应的位置是一个线段的话,那么该地的纬度应该在北极圈以内)。

 在实际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注重学生对原理、规律的总结、归纳,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和能力内化为学生的学科素养,真正实现学科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答题的条理性与完整性

问题一

  1、特征问题:

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等)、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

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

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土壤成因等。

  3、自然灾害类:

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

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问题二

  1、评价问题:

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

三套答题系统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

例如:

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2、比较问题注意一点:

两边都要回答常见:

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3、措施问题回答思路:

三套系统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常见问题例如:

①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环境污染措施③生态破坏措施④自然灾害措施

  4、规律问题①地理点:

如地带性、非地带性②等值线分布特征:

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③面:

形状、大小④变化规律:

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

以经纬网为背景的空间定位和地理计算详解

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空间定位是高中地理学习的拐杖,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树立空间意识、准确进行定位是读图解题的关键。

经纬度坐标将地理事物定格在地球表面,以经纬网为背景的空间定位是建立在足够知识储备基础上的相对判断,是由已知推导未知的逻辑推理与假设。

  

  虽然06年高考对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有些淡化,但这不等于是高考命题的趋向。

纵观连续五年高考,命题始终关注空间定位。

以经纬网为背景的地理计算是高考命题的另一钟情点,关键是运用公式转化条件,选择方法合理估算。

  

  (05年全国文综卷I)下图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两国的临海分别是(C)

  

  A.红海、亚丁湾B.安达曼海、泰国湾

  C.地中海、波斯湾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2.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D)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3.根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C)

  

  A.300千米B.550千米C.1300千米D.1550千米

  

  一、以经纬网为背景的空间定位

  

  利用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是地理学习的难点,要想很好地掌握,一要熟悉经纬度的空间分布和经纬网图中地理方位的判读规律;二要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加强对经纬线的研究以建立足够的知识储备;三要积累答题经验,熟练调动头脑中的地图,利用“控制点”进行相对位置的判断。

  

  对经纬线的探究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

画整体图:

①选准要研究的某一经纬线,如60°E经线,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到;②按照一定的方向,如从北极点向南移动,看它经过了哪些国家,并用纬度加以界定其范围;③用线段法加描述,画出整体图;④最后以此经线为中心条带,向四周辐射观察与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观察,为相对定位打下基础。

  

  第二步:

探微观图:

按照从自然地理要素(位置、气候、地形、植被、河流)到人文地理要素(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的顺序对地理事物进行描述和整理,分别画出简图,将地理事物从各自的地图中提取出来后整合在一幅图上,形成综合图。

在探微观图的过程中要注意地理事物的典型性,以及区域的整体性。

  

  第三步:

解考查图:

查阅辅导资料或做过的模拟题,搜集与所研究的经纬线相关的题目进行整理归类,从考查问题入手,思考空间定位试题的命题思路以及解决的各自对策。

通过研究和做题,在头脑中形成特定经纬线的定位方法

 经纬网定位的经验一方面来自平时对地图的探究和思考,另一方面靠做题不断积累。

例如在考查河流定位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关于30°N纬线的河流识别,总结河流分布我们可得下面的整体图。

A、B、C、D四条河流分别是埃及尼罗河河口(30°N、30°E)、西亚两河河口(30°N、50°E)、中国钱塘江河口(30°N、120°E)、美国密西西比河河口(30°N、90°W)。

  

  

  2005年客观题很好地体现了对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

下面以此题为例,谈一下经纬线定位的方法。

  

  1.养成标图习惯,确定具体经纬度

  

  经纬线常作为区域试题的背景,信息呈现是经纬网(不标东西经、南北纬)或十字经纬线(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不给经纬度)。

相比之下,经纬网较十字经纬线容易判读,但都要先确定东西经、南北纬。

本题所给两幅题图代表上面两种类型。

故在高考考场上,先选择图②进行定位,然后从答案入手,不仅会提高准确率,还会相应节省解题时间。

  

  2.树立分类讨论思想,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验证

  

  按照多数同学的思路先对图①进行定位,发现图①只给出了海陆的相对位置和横向、纵向经纬线,有度数但不明确。

因此所给的34°纬线和36°经线就可演绎为四种情况:

(34°N,36°E)(34°S,36°E)(34°N,36°W)(34°S,36°W)。

接下来就是在假设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海陆分布对每一种情况进行验证,最终确定甲地坐标。

  

  3.学会知识迁移,利用控制点进行定位

  

  如果甲地为36°W,南半球定位海洋(不是陆地),北半球陆地只是格陵兰岛,纬度要高得多(60°N以北),故西经情况排除;如果甲地为36°E,根据开普敦(35°N,20°E)可推断34°S的地方应该为海洋。

通过排除最终确定图①坐标为(34°N,36°E)。

  

  接下来是对该坐标具体定位,一般采用控制点平移的方法。

所谓控制点是指我们最熟悉的地理事物的坐标,选取的原则是与要判断的地理事物在位置上最接近。

控制点平移就是将已知地理事物的坐标在经纬网图中平移,来确认不熟悉的事物以实现具体定位。

  

  甲地坐标为(34°N,36°E),我们选择北非埃及首都开罗(30°N,30°E)作为控制点,然后以开罗作为起点向东北方向平移,即可确定该位置为土耳其南部的叙利亚位置。

西部所濒临的海洋为地中海。

根据试题提供的答案信息,可直接选出C。

通过对图②的定位进行验证。

标注图②各经纬线坐标,据控制点30°N、50°E)为两河流域的河口,即可判断B地濒临的海洋为波斯湾。

  

  空间定位仅是解题的突破口,围绕区域实现综合考查,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现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能力考查是高考命题的鲜明特点。

其应对策略:

一般先根据位置特征联想自然地理特征,再由自然地理特征联想人文地理特征,并注意题图所呈现的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如第2题,由定位知乙地位于阿拉伯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因而出现沙漠广布、炎热干燥的自然特征。

  

  二、以经纬网为背景的地理计算

  

  地理计算是将数学中的简单计算学科化,用地理信息作为数据源,以揭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

与数学不同的是,地理计算更强调学科计算方法的使用和地理估算能力的考查,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经纬网是人类附加在区域上的空间反映,根据经线、纬线的长度特点可求地球表面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涉及长度、距离问题的计算,一般要落在求经纬线长度上。

同一经线上两点间距离为111千米×纬度差,同一纬线上两点间距离为111千米×经度差×纬度的余弦值。

题目中的第3题要求根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

但不同的是两地分别处于不同的经纬度,其处理办法是利用数学上的等效法,将所夹的经纬线长与两点连线等效为一个直角三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