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3304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docx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全部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下学期

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司机开车时需要系安全带

B.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

C.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紧车闸

D.投出的铅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前运动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并能利用惯性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解答】解:

A、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突然停车时,由于惯性造成的伤害,不符合题意.

B、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符合题意.

C、捏紧车闸要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来解释.符合题意.

D、铅球出手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惯性及惯性的应用.注意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要与外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区别开来.

 

2.如图所示,用50N的水平推力F去推一个在水平地面上重为200N的物体,物体静止不动,则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

A.0NB.50NC.200ND.250N

【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可以求出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解答】解:

物体在水平面上受:

水平推力F=50N、水平方向的摩擦力f作用而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即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平衡条件得:

f=F=50N;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特别是当没有推动物体时,学生很容易误认为推力小于摩擦力,很容易出错.

 

3.下列物体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刚开始发射的火箭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沿光滑斜面滚下的小球

D.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汽车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所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因此根据物体的状态就可以判断出该物体是否受平衡力作用.

【解答】解:

A、因为火箭开始发射后,加速向上飞,因此火箭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由于重力作用做减速运动,因此受非平衡力作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沿光滑斜面滚下的小球,其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受非平衡力作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时,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均不变,因此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衡力的辨别,注意判断平衡力的方法,先判断物体的状态,然后根据物体的状态分析是否受平衡力作用.

 

4.下列四图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

冰鞋上装有冰刀B.

飞镖的箭头很尖

C.

载重车装有许多车轮D.

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分析】

(1)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2)增大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3)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

A、冰鞋的刀刃磨的非常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B、飞镖的箭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C、载重汽车安装较多的轮子,是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符合题意.

D、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擅于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从而为解答此类题积累经验.

 

5.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有影响”的是(  )

A.

吹气时纸条向上飘B.

用吸管从瓶中吸饮料

C.

吹气时纸片向下凹陷D.

吹气时A管中水面上升

【分析】

(1)从纸条上方和下方空气的流速和所受压强的大小去考虑即可解决;

(2)当用口吸吸管时,口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压着饮料进入口中.

(3)掌握纸片上方和下方的空气流速和压强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当用嘴向B管中吹气时,致使A管上方的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在A吸管中上升.

【解答】解:

A、将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因为纸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纸条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纸条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压力差,所以纸条就飘起来.不符合题意.

B、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不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符合题意.

C、用嘴在纸片下面吹气时,纸片下方的空气流速加快,下方的压强小于上方的压强,故纸片向下凹陷,不符合题意;

D、当用嘴向B管中吹气时,致使A管上方的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在A吸管中上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1)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吸盘、抽水机、呼吸、吸管吸饮料等都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2)掌握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能用流体压强解释有关的问题.

(3)本题反映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6.如图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茶壶B.

锅炉水位计

C.

船闸D.

活塞式抽水机

【分析】根据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解答】解:

A、茶壶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锅炉水位计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船闸也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原来的应用,同时干扰选项干扰设计到大气压的应用,属于简单题目,考试需要准确区分各物理知识点及其应用.此点中考出现概率很高.

 

7.如图,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皮碗对吸B.

瓶吞鸡蛋C.

纸拖水杯D.

橡皮膜凸出

【分析】大气压强的存在可以用实验来证明,我们学过的实验当中就有:

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吞鸡蛋实验;覆杯实验等.

【解答】解:

A、皮碗对吸,类似于课本上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大气压把两个皮碗紧紧压在一起,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B、瓶吞鸡蛋实验实际上是大气压把鸡蛋压入到瓶中,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C、纸托水杯实验中,水为什么没有把纸压下来,是因为纸下面有大气压给纸一个向上的压力,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D、橡皮膜向外凸出,是因为管中的水给橡皮膜一个向下的压力,是液体的压强,不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明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吞鸡蛋实验;覆杯实验等.要弄清楚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的联系和区别.

 

8.关于力与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

B.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

D.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发生改变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物体受平衡力时,也会保持这两种状态,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以下选项的内容.

【解答】解:

A、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不受力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因此其状态一定不改变,是正确的;

B、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也可能是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未必是不受力,所以错误;

C、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的作用,物体在不受力时照样可以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所以错误;

D、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不变,所以错误.

故选A.

【点评】真正理解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用水平力F将一木块压在竖直墙上保持静止(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平力F与木块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水平力F与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若水平力F增大,则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随着增大

D.木块所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对处于静止状态的木块进行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可确定答案.

【解答】解:

A、水平力F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方向垂直,大小也不一定相等,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水平力F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垂直,大小也不一定相等,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与墙壁对它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于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没有变化,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也不会变化,故C错误.

D、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与墙壁对它的静摩擦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共线、共物,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0.如图所示,轻绳右端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左端与水平桌面上的小车相连,小车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小车将(  )

A.不再受摩擦力作用B.立即停止运动

C.继续向前匀速运动D.减速运动直至停止

【分析】解此题需要明确两点:

(1)小车匀速运动,说明小车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水平方向上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

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小车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在水平方向上小车只受摩擦阻力,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当桌面足够长时,小车会静止.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

①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②分析各个力的施力物体各是什么,这道题很容易被复杂化,所以做题的时候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才好,同学们应联系实际认真分析和领会.

 

11.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图象,则(  )

A.ρ甲>ρ乙B.ρ甲=ρ乙C.ρ甲<ρ乙D.无法确定

【分析】在图象中取一个相同的深度h,然后利用甲乙两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象,即可得到在深度相同时,甲乙两液体的压强大小情况.再利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到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

如图所示:

在图象上取一个相同的横坐标深度h,就会发现甲乙两液体的压强不同,并且P甲>P乙.利用公式:

ρ=

可知,在gh都相同的情况下,压强越大,液体的密度就越大.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综上分析,故选A.

【点评】图象题的解决方式,一般是取一个相同的横坐标,然后从其对应的不同的纵坐标结合对应的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

 

12.通常一个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A.10PaB.102PaC.104PaD.106Pa

【分析】要估测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根据P=

可知需要先估测中学生的体重和中学生双脚的面积.

【解答】解:

中学生平均体重约为500N,两脚的总面积约为0.05m2,

则他对地面的压强为:

P=

=

=104Pa.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的掌握情况,能估测人的质量和人站立的着地面积是本题的关键.

 

13.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

【分析】由底面积相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可知压力相同,又因为容器质量相同(容器重相同),所以可知容器里面三种液体重相同(质量相同);由题知,容器内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得出三种液体的体积关系,从而得出液体密度关系,又知道h相同,据液体压强公式求解.

【解答】解:

(1)因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容器底面积相同,

所以,三种液体体积:

V甲>V乙>V丙;﹣﹣﹣﹣﹣﹣﹣①

(2)因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容器底面积相同

所以,桌面受压力相等,而F=G,三个容器质量相同(容器重相同)

则三种液体重力相同(质量相同)﹣﹣﹣﹣﹣﹣﹣②

由①②根据密度公式ρ=

可知:

ρ甲<ρ乙<ρ丙;

(3)因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h相同

所以,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

p甲<p乙<p丙;

故选C.

【点评】灵活运用固体压强公式p=

和液体压强公式p=ρgh,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定性分析.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4.把衣服抖动几下,能把粘在衣服上尘土斗掉.这是因为抖动衣服时,尘土由于 惯性 ,还保持原来的 静止 状态,所以尘土和衣服分离开.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解:

抖动衣服时,衣服在力的作用下受力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体,所以衣服就和灰尘分离了.

故答案为:

惯性;静止.

【点评】此题是考查惯性现象的解释,惯性现象的解释要掌握一点,也就是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15.有一个同学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使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绳子突然断了,小球将 匀速直线 运动.

【分析】依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

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拉力作用;当绳子突然断裂,拉力消失,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因此小球将保持断绳时的快慢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

匀速直线.

【点评】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的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取决于力消失的瞬间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即静止的将永远静止、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6.一个重为50N的物体沿水平路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需加10N的水平拉力,则它在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10 N,支持力是 50 N.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属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判断出物体受到的哪些力互相平衡,便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

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所受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拉力F=f=10N;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支持力F支=G=50N.

故答案为:

10;50.

【点评】运用好二力平衡条件,能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其目的是为了增大 压强 ;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管是利用了 大气压 的作用.

【分析】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

知,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

注射器将药液吸入针筒之前,需要先排出针筒内的空气,这样,针筒内的气压减小,药液受到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会被压入针筒.

【解答】解:

由公式p=

可知,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筒是因为针筒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把药液压入针筒.

故答案为:

压强;大气压.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和大气压应用.贴近生活实际,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18.如图所示,在活塞A上施加60N的压力,则活塞B能举起的物体重力为 1200 N.

【分析】知道F的大小,和两个活塞的受力面积,利用帕斯卡原理(压强相等)求竖直向下压活塞B的力G.

【解答】解:

如图,设A活塞的面积为s,B活塞面积为s′,

由帕斯卡原理得两边压强相等,

因为p=

所以

=

所以F′=

=60N×

=1200N.

所以GB=F′=1200N,

故答案为:

120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帕斯卡原理,计算时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可以利用“小活塞小力、大活塞大力”来检查.

 

19.如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水,已知h1=40cm,h2=10cm,容器内的底面积为0.5m2,则B点处水产生的压强是 1000 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 2000 N.(g取10N/kg)

【分析】

(1)深度是指液体内某点到液面的距离,从图上读出B点的深度是h2,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水gh就可以算出B点的压强;

(2)A点的深度是h1,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水gh计算出A点的压强,知道容器的底面积S,再根据p=

变形算出A点受到的压力.

【解答】解:

(1)B点的深度h2=10cm=0.1m,因此B点处水产生的压强:

pB=ρ水gh2=1.0×103kg/m3×10N/kg×0.1m=1000Pa;

(2)A点的深度h1=40cm=0.4m,因此A点处水产生的压强:

pA=ρ水gh1=1.0×103kg/m3×10N/kg×0.4m=4000Pa,

由p=

可得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pS=4000Pa×0.5m2=2000N.

故答案为:

1000;2000.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力和压强的计算,对深度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0.如图所示,用F=6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水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物块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 2 N,方向为 水平向右 .

【分析】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得出弹簧对B的拉力;选B为研究对象,对B进行受力分析,则可知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关系.

【解答】解: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弹簧测力计对B的拉力为2N,方向向左;

B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得,摩擦力与拉力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大小为2N;摩擦力水平向右;

故答案为:

2;水平向右.

【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的大小计算,B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但由于B处于静止,故利用了二力平衡来求.

 

三、作图与实验题(21题2分,其余每空2分,共20分)

21.如图,物块静止在斜面上,请分画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分析】斜面受到的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从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最后标出力的大小.

【解答】解:

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从作用点起,垂直斜面画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力的示意图要把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画出来;注意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22.如图是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

(1)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初速度相等,可以把小车放在斜面的 同一高度 ,且由静止开始下滑.

(2)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或 速度改变的快慢 ,便可得知“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将本实验结论合理外推可得,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那么小车将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

【分析】

(1)采用控制变量法,要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可以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2)小车在水平面上是靠惯性滑行的,所以受到三个力,分别是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由于不同的表面的粗糙程度是不同的,即不同表面对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不同而导致其滑行的距离不同,故我们据小车滑行距离的远近或小车速度减慢的快慢来比较“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根据实验可知,表面越粗糙,滑行距离越近;表面越光滑,滑行距离越远,所以如果表面绝对光滑时,小车将不受摩擦力,即将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

(1)在该实验中,我们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思维来考虑,即为了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采用了让小车放在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的方法;

(2)由于不同的表面的粗糙程度是不同的,即不同表面对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不同而导致其滑行的距离不同,故我们根据小车滑行距离的远近或小车速度减慢的快慢来比较“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根据实验可知,表面越粗糙,滑行距离越近;表面越光滑,滑行距离越远,所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进一步可推理:

如果表面绝对光滑时,小车将不受摩擦力,即将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

(1)同一高度;

(2)速度改变的快慢;(3)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推理法,同时体会如何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以及合理的外推得出物理规律的思想.

 

23.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 漏气 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加,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浸入液体的深度 有关;

(3)小明发现金属盒在丙中深度不变,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 不变 (选填“变化”或“不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接着小明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 深度 不变.

(5)小明保持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

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不可靠 ,原因是 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

【分析】①压强计的金属盒浸没在液体中,压强计的U型管左右液面是相平的,说明橡皮管破裂而漏气.

②液体压强大小跟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关系时,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液体深度;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时,控制深度不变,改变密度的大小.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结合控制变量法,可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解答】解: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一定出现漏气现象,可能是橡皮管出现破裂或没连接好,出现了漏气现象.

(2)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所以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所以液体压强跟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3)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发生变化;实验表明,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深度不变.

(5)保持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是深度增大,密度增大,U型管左右液面差增大,没有控制深度不变,不能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

(1)漏气;

(2)浸入液体的深度;

(3)不变;相等;

(4)深度;

(5)不可靠;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实验题,此题的难点是液体压强计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压强计的原理,知道液体压强计的操作要求,还要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

 

四、计算题(共17分)

24.用30N的压力作用在5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为是多少?

,如果保持压力不变,而要产生2×104Pa的压强则受力面积应为多少?

【分析】由压强公式p=

、和推导公式s=

分别计算压强和受力面积,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解答】解:

S1=5cm2=5×10﹣4m2,

用30N的压力作用在5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